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检测农药残留的植物酯酶的选择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保宏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植物在不同时期的植物酯酶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和幼苗期植物酯酶含量为:内乡188小麦>中籼898水稻>户单2000玉米>早熟毛豆>巨丰黄豆>中青二号蚕豆>青豇80>上海青小白菜>意大利耐抽苔生菜>无蔓... 本文研究了不同植物在不同时期的植物酯酶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和幼苗期植物酯酶含量为:内乡188小麦>中籼898水稻>户单2000玉米>早熟毛豆>巨丰黄豆>中青二号蚕豆>青豇80>上海青小白菜>意大利耐抽苔生菜>无蔓一号南瓜。以幼苗期的内乡188小麦植物酯酶含量最高。可选幼苗期小麦酯酶作为酶原来检测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植物酯酶 酶原 幼苗期
下载PDF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及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机器人产业》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从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率、产业政策、下游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分析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现状;从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自主品牌综合实力、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三个维度分析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并针对制约要素,提出... 本文从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率、产业政策、下游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分析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现状;从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自主品牌综合实力、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三个维度分析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并针对制约要素,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约要素 产业政策 自主品牌 下游市场 发展对策 机器人现状 核心要素
下载PDF
基于GPS的智能驾驶汽车循迹控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段敏 +1 位作者 张恒 郑苏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20期26-27,共2页
文章主要对基于GPS的智能驾驶汽车循迹控制中的横向控制算法进行研究,采取单点预瞄和最优控制,然后建立GPS循迹系统并通过实车测试文章研究的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文章采用的控制系统在不同路况下可以使循迹误差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关键词 智能汽车 单点预瞄 最优控制 MATLAB
下载PDF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在提升软实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业佳 《智能网联汽车》 2023年第4期60-62,共3页
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可定义为软件将深度参与到汽车定义、开发、验证、销售、服务等环节中,并不断改变和优化各个环节,实现体验持续优化、过程持续优化、价值持续创造。其产业技术体系复杂、价值链长、产业交叉较为融合,主要包括负责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可定义为软件将深度参与到汽车定义、开发、验证、销售、服务等环节中,并不断改变和优化各个环节,实现体验持续优化、过程持续优化、价值持续创造。其产业技术体系复杂、价值链长、产业交叉较为融合,主要包括负责基础控制的系统层软件,和以智能座舱软件、车联网软件为代表的应用型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 价值链 深度参与 持续优化 产业交叉 提升软实力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汽车跟车巡航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敏 +1 位作者 张恒 郑苏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23期49-51,共3页
文章首先简述跟车巡航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设计系统的切换层,建立车辆动力学约束方程,控制器采用分层式结构,上层控制器采用最优控制计算车辆的期望加速度,下层控制器采用PID控制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巡航功能可以... 文章首先简述跟车巡航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设计系统的切换层,建立车辆动力学约束方程,控制器采用分层式结构,上层控制器采用最优控制计算车辆的期望加速度,下层控制器采用PID控制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巡航功能可以正常激活,控制器可以实时控制主车很好的跟随前车进行起步、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停巡航 最优控制 PID控制 MATLAB/SIMULINK 实车试验
下载PDF
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
6
作者 《黄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5-18,共2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安排了《资本主义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安排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剥削 剩余价值 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商品 经济现象 剩余劳动时间 马克思
下载PDF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和轮回选择后代材料I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杜金昆 +2 位作者 倪中福 彭惠茹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5-452,共8页
首次采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分子标记 ,对我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 (14份 )、斯卑尔脱小麦 (10份 )、密穗小麦 (11份 )和一批以外源小麦为主要血缘的优良轮回选择后代 (12份 )共 4 7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研究 ,以探讨拓宽... 首次采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分子标记 ,对我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 (14份 )、斯卑尔脱小麦 (10份 )、密穗小麦 (11份 )和一批以外源小麦为主要血缘的优良轮回选择后代 (12份 )共 4 7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研究 ,以探讨拓宽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的途径 ,并分析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可行性。所用 11个ISSR引物在 4 7份材料中共扩增出 2 38条带 ,其中 2 0 8条具有多态性 ,占总数的 87.4 %。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 11~ 38条多态性带 ,平均为 18.8条。比较分析发现 ,不同类型材料群体内的ISSR多态性都很高 ,其中以普通小麦最高 (80 .3% ) ,轮回选择后代次之 (78.7% ) ,斯卑尔脱小麦 (75 .0 % )和密穗小麦 (74 .9% )相对较小。遗传距离(GD)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材料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 0 .3115~ 0 .344 2之间 ,明显高于不同类型材料群体内的GD平均值 (0 .2 35 1~ 0 .2 74 3) ,特别是轮回选择后代材料与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之间也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32 17、0 .32 5 6和 0 .3198。聚类结果显示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和轮回选择后代材料明显划分为 4大不同类群。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及以外源小麦 (含国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斯卑尔脱小麦 密穗小麦 轮回选择后代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与黄淮北片优良小麦品种(系)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25
8
作者 耿晓丽 张月伶 +8 位作者 臧新山 赵月 张金波 尤明山 倪中福 辛明明 彭惠茹 孙其信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为筛选小麦耐热种质资源,在开花后15d开始覆盖塑料大棚,模拟高温胁迫,对来自我国北方冬麦区和黄淮北片主推的53个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容重热感指数、几何平均产量进行分析,并以耐热品种TAM107为对照,结合苗期细胞膜热稳定性... 为筛选小麦耐热种质资源,在开花后15d开始覆盖塑料大棚,模拟高温胁迫,对来自我国北方冬麦区和黄淮北片主推的53个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容重热感指数、几何平均产量进行分析,并以耐热品种TAM107为对照,结合苗期细胞膜热稳定性对参试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年(2008-2011)试验中,千粒重热感指数均小于1的品种(系)有9个(05CA306、京冬8号、邯6228、衡6632、农大3492、农大3432、济麦19、农大212和衡4399),容重热感指数均小于1的品种(系)有8个(衡观216、农大3492、农大413、京冬8号、山农2149、农大212、衡6632和济麦19)。依据参试品种(系)在3年的几何平均产量及热感指数的结果,农大212、农大3492、京冬8号、济麦19、衡6632、农大413、山农2149和衡观216可作为耐热高产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筛选出44个苗期耐热性好的品种(系)。综合细胞膜热稳定性法及田间评价结果,农大212、衡6632、农大3492、济麦19、农大413、山农2149和衡观216为耐热性较好的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热感指数 几何平均产量 细胞膜热稳定性
下载PDF
小麦耐热性的生理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辛明明 彭惠茹 +2 位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91,共9页
小麦是中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高产和稳产一直是中国小麦的首要育种目标。小麦起源于温带,属喜凉作物,生长季节内的高温对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由于耐热性是复杂的数量遗传性... 小麦是中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高产和稳产一直是中国小麦的首要育种目标。小麦起源于温带,属喜凉作物,生长季节内的高温对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由于耐热性是复杂的数量遗传性状,其机制的解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难点,也是研究热点。为了解析小麦耐热的生理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正向遗传学方法,构建遗传分离群体,以冠层温度、灌浆持续时间、细胞膜稳定性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学参数,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热感指数为指标,在小麦不同染色体上定位了多个耐热相关的QTL位点。同时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特别是通过转录组、蛋白组和表观遗传组等组学方法鉴定了大量的高温胁迫响应的基因、mi RNA及长片段非编码RNA,并通过转基因等手段证明了部分候选基因在小麦抵御高温胁迫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虽然植物中高温受体至今尚未发现,但是钙离子信号通道以及ABA和SA等激素在高温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主要综述了现阶段高温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生理性状的影响、小麦耐热相关QTL的定位,以及小麦响应高温胁迫的转录组、蛋白组和表观遗传组的研究进展;提出应针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耐热性评价,筛选优异等位基因、解析其分子遗传机理,通过创新再利用,为选育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耐热小麦品种提供新材料,实现品种耐热性与丰产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耐热性 分子机理
下载PDF
15个普通小麦WRKY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华玲 倪中福 +2 位作者 郭刚刚 孙其信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8-388,共11页
WRKY转录因子广泛参与了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激素响应以及生长发育等一系列生理活动.但是,对小麦WRKY家族基因目前还缺少系统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文中采用EST的电子拼接方法,克隆了15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小麦WRKY基... WRKY转录因子广泛参与了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激素响应以及生长发育等一系列生理活动.但是,对小麦WRKY家族基因目前还缺少系统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文中采用EST的电子拼接方法,克隆了15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小麦WRKY基因,分属于WRKY家族的3个大类.表达分析发现,除TaWRKY10基因在分蘖节中表达最强外,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是在叶中最高;4个基因随着叶片的成熟和衰老表达量显著增强;8个基因对低温、高温、NaCl或PEG等逆境因子具有响应;另外,WRKY基因在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并且有些基因对PEG逆境因子的响应在杂种比在亲本中快.表明,小麦WRKY基因参与了叶片衰老和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所检测到WRKY基因在杂种和亲本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会通过增强杂交种的抗逆性而促进小麦杂种优势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WRKY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小波 关攀锋 +15 位作者 辛明明 汪永法 陈希勇 赵爱菊 刘曼双 李红霞 张明义 逯腊虎 魏亦勤 刘旺清 张金波 倪中福 胡兆荣 彭惠茹 孙其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191-4200,共10页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耐热性 热感指数 生态区
下载PDF
小麦中编码未知蛋白的热胁迫响应基因TaWTF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丹丹 谢颂朝 +4 位作者 刘刚 倪中福 孙其信 彭惠茹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1,共8页
WTF1(What’s this factor 1)是包含"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860"(DUF860)的一类蛋白,特异定位于植物细胞叶绿体或线粒体中,在内含子的剪切中发挥作用。在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热胁迫转录谱时发现一个包含该结构... WTF1(What’s this factor 1)是包含"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860"(DUF860)的一类蛋白,特异定位于植物细胞叶绿体或线粒体中,在内含子的剪切中发挥作用。在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热胁迫转录谱时发现一个包含该结构域的探针受高温诱导表达。通过对其所编码的基因TaWTF1进行克隆并详细分析,发现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包含HSE、干旱、GA及SA等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且该基因在苗期和开花期均受热胁迫诱导表达。在开花期,TaWTF1在普通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包括旗叶在内的其它组织器官。进一步将该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超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在热胁迫下的成活率,说明TaWTF1参与了植物耐热性。该研究为解析植物耐热性分子机理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为作物耐热性分子育种提供了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胁迫 未知蛋白 小麦 WTF1
原文传递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义荣 +3 位作者 彭惠茹 张庆波 倪中福 孙其信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703,共7页
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形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植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证实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对杂种优势都有所贡献... 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形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植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证实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对杂种优势都有所贡献,并克隆了水稻第2染色体上控制产量杂种优势的QTL位点qGY2-1.建立了水稻、玉米、小麦和拟南芥等植物重要杂种优势性状的转录和蛋白质组表达谱,发现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表现为加性和非加性等差异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等位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有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解析是未来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最近在拟南芥生长杂种优势研究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杂种优势 分子遗传机理
下载PDF
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秀莉 +4 位作者 彭惠茹 张一 逯腊虎 倪中福 孙其信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320-2324,共5页
植物杂交F1的株高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本研究以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田间株高性状杂种优势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 植物杂交F1的株高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本研究以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田间株高性状杂种优势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在杂交种与亲本抽穗期穗下第1节中的表达情况,并且与株高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株高和第1节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因杂交组合和株高性状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发现,第1节与株高的中亲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56,P<0.05),说明该节对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赤霉素代谢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优势因杂交组合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第1节杂种优势与KS,GA3ox2-1,GA20ox2,GA20ox1D,GA-MYB和GID1-1基因的表达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AI和GA2ox-1基因的表达优势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与我们最近提出的小麦株高杂种优势形成的赤霉素分子调控模型相吻合,说明赤霉素代谢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与株高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杂种优势 赤霉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国家精品课程《作物育种学》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浅谈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保云 倪中福 +2 位作者 尤明山 孙其信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5期23-24,共2页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和北京市每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旨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培养创新人才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和北京市每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旨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培养创新人才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作物育种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并用实例说明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精品课程 启发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专题合作式”教学法
下载PDF
“作物育种学”课程借助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双螺旋教学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保云 刘杰 +2 位作者 尤明山 倪中福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推崇。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核心课程——"作物育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阐述了"作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推崇。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核心课程——"作物育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阐述了"作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螺旋教学设计,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双重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MOOC学习+线上讨论评价+课堂讨论评价+线下复习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学 混合式教学 双螺旋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ABBDD)与亲本种之间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聂利红 韩宗福 +3 位作者 逯腊虎 孙其信 倪中福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探讨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我们以两套不同世代(早代和高代)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及其母本(四倍体小麦,AABB)和父本(粗山羊草,DD)为材料,采用DNA—AFLP和SSCP方法分别对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为探讨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我们以两套不同世代(早代和高代)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及其母本(四倍体小麦,AABB)和父本(粗山羊草,DD)为材料,采用DNA—AFLP和SSCP方法分别对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基因组中来源于父本的条带发生丢失的数目更多,表明倍性较低的亲本(DD)基因组序列在多倍化过程中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DNA-AFLP结果相比较,采用SSCP方法检测到的变异比例明显较低,说明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区域发生变异的频率较低,而DNA-AFLP检测到的丢失条带可能主要为非编码序列,特别是重复序列.分析还发现,有4个基因在杂交F1代就发生了变异,这说明这些基因变异是由于杂交引起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4个基因中,有3个位于2D染色体长臂上,并且位于相近的同一区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异具有选择性,而不是随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多倍化 基因组 序列变异
下载PDF
小麦主栽品种济麦22与良星99的基因组序列多态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正钊 王梓豪 +6 位作者 胡兆荣 辛明明 彭惠茹 尤明山 宿振起 郭伟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0-1883,共14页
济麦22和良星99是我国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也是目前小麦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虽然济麦22和良星99的来源和系谱不同,但在重要农艺、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其遗传组成的异同... 济麦22和良星99是我国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也是目前小麦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虽然济麦22和良星99的来源和系谱不同,但在重要农艺、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其遗传组成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lluminaHiSeq2500测序平台对上述两个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5.8×),并系统地比较了两个品种拷贝数变异(CNV)、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缺失(InDel)的序列差异。与中国春参考基因组序列相比,两个品种除了具有总长466 Mb的共有CNV变异区间外,济麦22和良星99的特有CNV变异区间的总长分别为91Mb和45Mb,这些特有CNV区间主要集中在2B和4B染色体上;济麦22和良星99间存在1,547,371个SNP差异位点和137,817个InDel差异位点。以差异SNP分布规律为依据,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济麦22和良星99间存在14.2%的差异多态性热点区间,这些区间集中分布在1D、2B和4B染色体上。通过对5个控制小麦株高和穗长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有2个位于多态性热点区间的基因在品种间存在移码突变。本研究为利用重测序数据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揭示了济麦22和良星99在全基因组的遗传相似区间和差异区间,为今后小麦育种改良中更好利用济麦22与良星99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麦22 良星99 全基因组重测序 SNP CNV
下载PDF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穗下节间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一 倪中福 +1 位作者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0-776,共7页
以株高和穗下节间长度表现杂种优势的小麦杂交组合矮9×冀矮8号的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应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亲本的穗下节间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分离差异表达基因段后,对其克隆、测序并在GenBank进行Blast-x分析和功能推测,发... 以株高和穗下节间长度表现杂种优势的小麦杂交组合矮9×冀矮8号的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应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亲本的穗下节间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分离差异表达基因段后,对其克隆、测序并在GenBank进行Blast-x分析和功能推测,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分别受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表达、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cdc2和PAS1基因,它们在小麦杂种节间中分别特异表达和偏高亲表达。另有一个与细胞快速膨大有关的液泡质子泵H+-PPase基因在杂种中偏高亲表达。其他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蛋白激酶等与植物信号传递相关基因、与物质代谢相关的基因、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基因、与泛素参与的蛋白降解相关的基因等。小麦杂交种与亲本的穗下节间,大量基因涉及细胞分裂、膨大和物质代谢、转录调控等过程,初步推测它们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穗下节间及株高杂种优势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节间 CDNA-AFLP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苗期根系蛋白差异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万军 张义荣 +4 位作者 郭刚刚 张桂萍 倪中福 孙其信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9-627,共9页
尽管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进行了杂交种与亲本... 尽管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进行了杂交种与亲本之间苗期根系差异蛋白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后8d的杂交种在根长、根尖数目、表面积和生物量等根系性状上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双向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到的1118个蛋白点中,有172个(15.38%)在杂交种与亲本的根系中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包括单亲沉默、杂种特异、杂种偏低亲、杂种偏高亲和中亲表达等5种差异表达类型,其中以单亲沉默所占比例最高.另外,鉴定出了5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发现其功能涉及转录和翻译、代谢、能量、信号转导、细胞结构、胁迫响应和转座元件等.因此,玉米杂交种与亲本在蛋白丰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各个生长发育过程,可能与玉米根系杂种优势表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杂种优势 分子机理 蛋白质表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