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罗布·格里耶的电影小说 被引量:1
1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4-81,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实验...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实验电影小说以及渗透在文本中的创作理念作一探析,以探求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格里耶 电影小说 文学性 影视艺术特征 叙事方式
下载PDF
试论《窥视者》的叙述艺术
2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8-93,共6页
《窥视者》是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罗布-格里耶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法国1955年“评论家奖”。作品的内容相当简单:旅行推销员马第雅思回故乡小岛搞推销,在小岛上临近海边的一处悬崖洼地上,他有预谋地捆绑。
关键词 《窥视者》 旅行推销员 长篇小说 新小说 叙述艺术 格里耶 评论家 法国 小岛 作品
原文传递
论法国“新小说”对余华和马原创作文本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
余华和马原的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叙事手法影响。余华的早期小说把叙事方式的变革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像"新小说"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一样,在叙述中忽视甚而无视传统小说的要素,从而采用新颖的叙述手法展开... 余华和马原的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叙事手法影响。余华的早期小说把叙事方式的变革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像"新小说"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一样,在叙述中忽视甚而无视传统小说的要素,从而采用新颖的叙述手法展开故事的叙述。马原是"先锋小说"的又一个重要作家,他的《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堪称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作为先锋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叙述圈套"说在中国文坛开创了"形式为内容"的先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叙事技巧 格里耶 余华 马原
下载PDF
《橡皮》叙述技巧浅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0-83,87,共5页
罗布格里耶的《橡皮》将符号系统中的一个个符号巧妙安排在整个故事世界中,从而使文本中分布着一系列错落有致、各有侧重的符号,形成一个潜藏在故事世界后面的独特的符号世界。独特的叙述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是《橡皮》叙述技巧的重... 罗布格里耶的《橡皮》将符号系统中的一个个符号巧妙安排在整个故事世界中,从而使文本中分布着一系列错落有致、各有侧重的符号,形成一个潜藏在故事世界后面的独特的符号世界。独特的叙述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是《橡皮》叙述技巧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特点是整个叙述结构开放性和、可塑性。而《橡皮》的叙述距离构成则主要表现在时间距离和道德判断距离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皮》 叙述技巧 叙述符号 叙述结构 叙述距离
下载PDF
论格里耶《反复》的构成及其意义
5
作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6-40,共5页
"反复"是格里耶"新小说"的理念和叙述手法。《反复》采用了富有新意的"反复"手段,表现出作者对"新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提炼,使其在新时期的法国文坛上富有新意。
关键词 《反复》 叙事 形式 意义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评介中的本土意识
6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0-53,共4页
新时期的"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的评介中都体现出本土意识。对这两类文本的评介说明,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是会形成特定的文化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到评介;本土意识内涵中的小说审美意识对评介同样会产生... 新时期的"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的评介中都体现出本土意识。对这两类文本的评介说明,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是会形成特定的文化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到评介;本土意识内涵中的小说审美意识对评介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本土意识的本土化特征和兼容性特征在两类文本评介中都有所体现。在特定的条件下,接受过程中本土意识中的某方面主导作用会凸现出来;同时文学评介的本土意识对评介文本的接受者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介 本土意识 存在主义文学 新小说
下载PDF
在不同时空回荡的同一部乐曲:异化与抗争——从《白鲸》到《窥视者》
7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5-48,共4页
近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作家从文学文本出发,以较为理性的视点去审视人类的异化与抗争。本文试以《白鲸》、《红字》、《城堡》和《窥视者》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小说为例,简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小说文本中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宗教... 近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作家从文学文本出发,以较为理性的视点去审视人类的异化与抗争。本文试以《白鲸》、《红字》、《城堡》和《窥视者》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小说为例,简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小说文本中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社会对话过程中的异化和抗争,从而体味异化和抗争这同一部乐曲浑厚旋律之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本 人与自然 人与宗教 人与社会
下载PDF
试论《红与黑》的文本构成
8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了叙述者的个性特征 ;文本故事世界的叙述图式则展示了以张驰来调节的叙述节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文本叙述学 行动层 叙述因子 基本图式 斯丹达尔 法国 小说
下载PDF
罗布·格里耶电影小说浅论
9
作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2-85,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篇论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篇论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实验电影小说以及渗透在文本中的创作理念作一探析,以探求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格里耶 电影小说 文学性 影视艺术特征 叙事方式
下载PDF
从罗布·格里耶看“新小说”的话语构建
10
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本文以罗布·格里耶为例,剖析了法国“新小说”在理论和文本创作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反动、话语模式的内涵、这一话语构建过程中体现的话语秩序以及话语模式对当代人文科学主流话语的整体呼应。文中认为:“新小说”在对传统小说话... 本文以罗布·格里耶为例,剖析了法国“新小说”在理论和文本创作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反动、话语模式的内涵、这一话语构建过程中体现的话语秩序以及话语模式对当代人文科学主流话语的整体呼应。文中认为:“新小说”在对传统小说话语反动的同时,就致力于构建自己的文本话语,而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话语构建的圈内、外控制原则;根据人文科学诸学科“知识公因”的学说,“新小说”体现了当今社会中人的矛盾状况以及陷入这一状态中的无力和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格里耶 新小说 话语构建 控制原则 知识公因 法国 小说理论 小说创作 欧洲 近代
下载PDF
论《城堡》的“迷宫”构建
11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卡夫卡的《城堡》以其独特的手法构建了一座纷乱繁复的迷宫 ;迷宫氛围的营造是它的重要特色之一 ;人物和文本结构的二重张力 ,则加重了文本的迷宫氛围 ;而文本对人的内宇宙的积极探索 ,为解读“人之谜”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 《城堡》 卡夫卡 长篇小说 现代主义 文学风格
下载PDF
论我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译介
12
作者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29-132,141,共4页
我国文坛对"新小说"的接受是从译介开始的,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介绍和翻译"新小说",当时出现的大多是介绍性的短文,少量的评介性文章往往根据主流话语作出结论,部分文章表现出务实精神。20世纪80... 我国文坛对"新小说"的接受是从译介开始的,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介绍和翻译"新小说",当时出现的大多是介绍性的短文,少量的评介性文章往往根据主流话语作出结论,部分文章表现出务实精神。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了较为系统的译介,形成了新小说译介的第一次高潮,主要特点是:更加趋向于客观,并出现了标志性人物和标志性成果。20世纪90年代进入又一高潮,主要特点一是译介更为系统,二是开始重视对新一代"新小说"家及其作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译介 特点
下载PDF
透过《重现的镜子》看格里耶的“新自传”
13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就罗布·格里耶的自传《重现的镜子》的“重现”的客体、“重现”的主体和“重现”与时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重现的镜子》中的叙述客体主要包括“形象”和“感觉”两个方面,它与传统自传文体在“真实性”和“情... 本文就罗布·格里耶的自传《重现的镜子》的“重现”的客体、“重现”的主体和“重现”与时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重现的镜子》中的叙述客体主要包括“形象”和“感觉”两个方面,它与传统自传文体在“真实性”和“情感介入”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叙述主体则呈现出多声部构成的复调特征,在复调中体现出叙述者的真诚;作为一面“重现”的镜子,作品在时间艺术上超越以往自传文本,直接认可时间的推移对回忆的“损害”,从而由一个侧面印证了叙述者的“客观”与“真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子 透过 时间 真实性 客体 主体 真诚
下载PDF
《危地马拉的周末》:开放式的结构布局
14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1期44-46,共3页
30年代兴起在拉丁美洲的“拉美先锋派”文学,产生了一批出色的拉美作家。
关键词 拉丁美洲 先锋派 小说作家 文学流派 开放式 叙述人 作品 故事情节 艺术效果 结构方法
原文传递
相通的氛围 类似的形象——《呼啸山庄》与《原野》比较研究
15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8-71,共4页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曹禺的《原野》在各自国度的文坛上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有许多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予以认定。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氛围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比较研究价值。
关键词 氛围设置 形象塑造 结构安排
下载PDF
《去年在马里安巴》浅探
16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罗布·格里耶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小说 ,作为“新小说”在电影领域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它在时空安排、场景勾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部作品中 ,罗布·格里耶将对...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罗布·格里耶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小说 ,作为“新小说”在电影领域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它在时空安排、场景勾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部作品中 ,罗布·格里耶将对传统时空反动的着眼点投向对多维时空的构建和时空对人物的功用这两个方面。文本勾勒的几个重要场景 ,则显示了“写物作家”罗布·格里耶的独特风格 ,同时表现出叙述者对场景与故事关系的非人格化的判断。文本中的人物是受“物”左右几乎淹没于物象之中的形象 ,“物”对于人的行动和思绪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在马里安巴》 人物 电影小说 罗布·格里耶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法国
下载PDF
《去年在马里安巴》与《城堡》比较谈
17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8-191,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初,"新小说"的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刚一问世,就在文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在这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城堡》由友人编辑出版时,也立刻受到小... 20世纪60年代初,"新小说"的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刚一问世,就在文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在这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城堡》由友人编辑出版时,也立刻受到小说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 卡夫卡 罗伯格里耶 故事时间 土地测量员 世界 代表作家 文本 表现主义 象征手法
原文传递
论托马斯·曼的《特里斯坦》和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
18
作者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2-105,124,共5页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中世纪以来流传在欧洲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托马斯·曼的《特里斯坦》和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间接演绎了这个故事。在寻找失落的"美"和至死不渝的"爱"上,《特里斯坦》和《寻找伊...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中世纪以来流传在欧洲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托马斯·曼的《特里斯坦》和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间接演绎了这个故事。在寻找失落的"美"和至死不渝的"爱"上,《特里斯坦》和《寻找伊索尔德》存在一种互文关系,两部小说实质上对史诗中的两个主人公的存在作了否定。《特里斯坦》在沿用古典叙事手法的基础上,在环境设置与人物的心理以及情节的铺陈之间的和谐方面,在以英雄特里斯坦的缺失作为作品内在的叙事线索和叙事中心方面富有特色。赵玫则在沿袭托马斯·曼反讽叙事的基础上,对传统小说叙事手法进行了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 《寻找伊索尔德》 主题探求 叙事手法创新
下载PDF
论“新小说”的叙事话语及其构成
19
作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195,共3页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qu...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叙事话语 话语构成基础
原文传递
论中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研究
20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新小说” 流派研究 作家作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