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刺花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董刘宏 志刚 +3 位作者 杨亚滨 刘传水 蔡乐 丁中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研究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槐果碱(Ⅰ)、苦参碱(Ⅱ)、木犀草素(Ⅲ)、... 目的研究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槐果碱(Ⅰ)、苦参碱(Ⅱ)、木犀草素(Ⅲ)、槲皮素(Ⅳ)、vicen in-2(Ⅴ)、saponarin(Ⅵ)、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染料木素-4′-葡萄糖苷(Ⅷ)、8-O-甲基草棉黄素-3-O-槐糖苷(Ⅸ)、异野樱黄苷(Ⅹ)、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Ⅺ)、田蓟苷(Ⅻ)、sissotrin(X)、大豆脑苷I(ⅩⅣ)、胡萝卜苷(ⅩⅤ)、β-谷甾醇(ⅩⅥ)。结论化合物ⅩⅢ,Ⅹ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Ⅻ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花 花序 黄酮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传水 志刚 +3 位作者 冯四全 方云山 蔡乐 丁中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研究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分离,采用EI-MS,FAB-MS,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对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经典色谱方... 目的:研究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分离,采用EI-MS,FAB-MS,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对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经典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红景天苷(1),(6S,9S)-长寿花糖苷(2),(6S,9R)-长寿花糖苷(3),blumenol C glucoside(4),byzantionoside B(5),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6),没食子酸(7),甘油-1-(9Z-十八碳烯酯)-2-(9Z,12Z-十八碳二烯酯)-3-(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酯)(8),甘油-1,2,3-三-(9Z,12Z-十八碳二烯酯)(9),甘油-1,2,3-三-(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酯)(10),甘油-1-十六碳烷酯-2,3-二-(9Z,12Z-十八碳二烯酯)(11),并通过GC-MS指认了35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5,8~11首次核桃中分离得到,并首次采用GC-MS研究了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皮 MEGASTIGMANE 甘油酯 气质联用
原文传递
云南产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传水 志刚 +2 位作者 李爱梅 蔡乐 丁中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41-1044,共4页
从玉米须60%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苷(3)、L-鼠李糖(4)、豆甾-4-烯-3β,6β-二醇(5)、7α... 从玉米须60%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苷(3)、L-鼠李糖(4)、豆甾-4-烯-3β,6β-二醇(5)、7α-羟基谷甾醇(6)、7β-羟基谷甾醇(7)、胡萝卜苷棕榈酸酯(8)、大豆脑苷I(9)、7α-羟基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棕榈酸(12)、胡萝卜苷(13)和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4和7~1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甾醇 脑苷
下载PDF
32种云南蕨类植物中的总黄酮测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云山 杨雪琼 +3 位作者 刘劲芸 杨明惠 志刚 丁中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32种云南蕨类植物中总黄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研究的32种云南蕨类植物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其中18种植物的总黄酮质量分数超过3%,总黄酮质量分数低于1%的仅有6种,表明蕨类植物是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32种云南蕨类植物中总黄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研究的32种云南蕨类植物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其中18种植物的总黄酮质量分数超过3%,总黄酮质量分数低于1%的仅有6种,表明蕨类植物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极好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芡实中的三个环二肽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美红 李璠 +2 位作者 志刚 杨亚滨 丁中涛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
研究了睡莲科芡属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芡实的环肽成分.芡实药材经95%甲醇回流提取后,通过硅胶,Pharm adex LH-20凝胶,RP-18反相柱层析进行分离,从中分离鉴定了3个环二肽.其结构经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光谱数据分... 研究了睡莲科芡属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芡实的环肽成分.芡实药材经95%甲醇回流提取后,通过硅胶,Pharm adex LH-20凝胶,RP-18反相柱层析进行分离,从中分离鉴定了3个环二肽.其结构经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环(苯丙-丝)(1),环(丙-脯)(2),环(苯丙-丙)(3),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 环二肽 分离
下载PDF
棠梨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传水 志刚 +3 位作者 刘阳 马迎聪 蔡乐 丁中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73-2375,共3页
目的研究棠梨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Pharm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包括MS和1D-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棠梨花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熊果醛(2),对羟基苄基甲基醚(3),对羟基... 目的研究棠梨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Pharm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包括MS和1D-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棠梨花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熊果醛(2),对羟基苄基甲基醚(3),对羟基苄基乙基醚(4),E-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5),5,6α-环氧-3β-醇-豆甾烷(6),5,6β-环氧-3β-醇-豆甾烷(7),豆甾-5-烯-3β,7α-二醇(8),棕榈酸胡萝卜苷(9),1,3-二亚油酸甘油酯(10),亚油酸(11),胡萝卜苷(12),β-谷甾醇(13)。结论化合物1~11首次从川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棠梨 三萜 甾醇
下载PDF
满天星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凤梅 志刚 +3 位作者 蔡乐 杨亚滨 李菲 丁中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5,102,共4页
对石竹科花卉植物满天星(Gypsophila elegan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得到6个黄酮苷化合物,分别为2″-O-α-L-阿拉伯糖异荭草苷(1)、芹黄素-6-C-[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7-O-β-D-吡... 对石竹科花卉植物满天星(Gypsophila elegan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得到6个黄酮苷化合物,分别为2″-O-α-L-阿拉伯糖异荭草苷(1)、芹黄素-6-C-[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芹黄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3)、肥皂草苷(4)、芹黄素-7-O-槐糖苷(5)、异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苷(6).除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竹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化合物1显示出强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天星 石竹科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千层塔中的一个新黄酮苷(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亚滨 杨雪琼 +2 位作者 徐艳群 志刚 丁中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研究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个黄酮苷为5,5'-dihydroxy-2',4'–dimethoxy-flavone-7-O-β-D-(6"-O-Z-p-coum... 目的:研究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个黄酮苷为5,5'-dihydroxy-2',4'–dimethoxy-flavone-7-O-β-D-(6"-O-Z-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层塔 黄酮苷 5 5'-dihydroxy-2′ 4′–dimethoxy-flavone-7-O-β-D-(6″-O-Z--coumaroyl)-glucopyranoside
下载PDF
甜橙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释放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蒋爱月 马红俊 +4 位作者 宋国宝 张凤梅 刘志华 李振杰 志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3-759,共7页
以甜橙油(Sweet Orange Oil,SOO)为芯材,以明胶(GE)为囊材,以甲醛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单凝聚法和真空干燥,成功制备了SOO/GE微胶囊.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热释放−气相色谱质谱法对SOO/GE微胶囊的形貌... 以甜橙油(Sweet Orange Oil,SOO)为芯材,以明胶(GE)为囊材,以甲醛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单凝聚法和真空干燥,成功制备了SOO/GE微胶囊.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热释放−气相色谱质谱法对SOO/GE微胶囊的形貌、包封率、热重分析和热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凝聚法可有效包裹SOO,扫描电镜显示SOO/GE微胶囊具有完整和光滑的微球结构,包封率为88.5%,热重结果显示SOO/GE微胶囊的热释放温度在200~600℃区间,与SOO比较,SOO/GE微胶囊失重温度范围加大,释放时间增加.在100、200、300、400、500℃和600℃区间进行热分解,结果表明,甜橙微胶囊的热释放温度处于200~600℃之间,以明胶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微观结构和热释放能力.以上研究表明,甜橙油微胶囊在热加工食品、长效食品保鲜和烟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油 单凝聚法 微胶囊技术 热稳定 热释放
下载PDF
《制药分离工程》在课程思政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富朝 李亚民 志刚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64-266,共3页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难点。制药分离工程是高校制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性的综合性课程,结合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专业知识特点及其内在思政元素,在教学中...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难点。制药分离工程是高校制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性的综合性课程,结合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专业知识特点及其内在思政元素,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物故事等方面发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了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分离工程 思政教育 思政元素
下载PDF
唐菖蒲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志刚 杨雪琼 +3 位作者 蔡乐 孙玮珺 丁中涛 杨亚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对唐菖蒲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和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Ⅱ)、tamarixetin-... 目的:对唐菖蒲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和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Ⅱ)、tamarixetin-3-robinobioside(Ⅲ)、烟花苷(Ⅳ)、黄芪苷-2″-O-β-D-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6″-O-E-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isopentylgentiobioside(Ⅸ)、甘油-α-单二十六酸酯(Ⅹ)。结论:除化合物Ⅶ和Ⅷ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千层塔中的2个二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亚滨 杨雪琼 +3 位作者 徐艳群 志刚 董刘宏 丁中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7-989,共3页
目的:对千层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NMR,MS等波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二萜化合物:(15R)-12,16-epoxy-11,14-dihydroxy-8,11,13-abietatrien-7-one(1... 目的:对千层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NMR,MS等波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二萜化合物:(15R)-12,16-epoxy-11,14-dihydroxy-8,11,13-abietatrien-7-one(1)和3β-hydroxysandaracopimaric acid(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层塔 二萜 (15R)-12 16-epoxy-1 1 14-dihydroxy-8 11 13-abietatrien-7-one
原文传递
基于科教融合开展制药分离工程案例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志刚 向诚 +3 位作者 戴伟锋 蔡乐 闫玉鑫 林连兵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105,共5页
制药分离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授课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金雀花花蕾中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的提取”工程案例和实施过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和现代信息... 制药分离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授课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金雀花花蕾中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的提取”工程案例和实施过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对案例教学应用于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分离工程 科教融合 案例教学
原文传递
紫苏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徐艳群 蒋爱月 +4 位作者 唐石云 李振杰 向能军 刘志华 志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695,共9页
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紫苏叶精油微胶囊(PO/GE),优化了其制备工艺,考察了相关稳定性指标.采用明胶(GE)为壁材,以紫苏叶精油(Perilla Oil,PO)为芯材,以包埋率为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基于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多... 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紫苏叶精油微胶囊(PO/GE),优化了其制备工艺,考察了相关稳定性指标.采用明胶(GE)为壁材,以紫苏叶精油(Perilla Oil,PO)为芯材,以包埋率为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基于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芯壁质量比为1.5∶1、单凝聚时间为63.9 min、单凝聚温度为39.1℃、反应pH值为3.6.以上优化条件制备的紫苏叶精油微胶囊形貌完整,包埋率理论值可达90.1%,常温和加温时较未包裹精油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凝聚 紫苏叶精油 微胶囊 工艺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薄荷醇糖苷-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热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丹 尹天竹 +5 位作者 谢橙 马红俊 宋国宝 蔡玉娟 李振杰 志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01-1508,共8页
本文制备了薄荷醇糖苷-β-环糊精包合物(MG/β-CD),并对热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Koenigs-Knorr法制备薄荷醇糖苷(MG),将其包裹于β-环糊精(β-CD)中,利用核磁共振确定了薄荷醇糖苷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其包合效应,进一... 本文制备了薄荷醇糖苷-β-环糊精包合物(MG/β-CD),并对热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Koenigs-Knorr法制备薄荷醇糖苷(MG),将其包裹于β-环糊精(β-CD)中,利用核磁共振确定了薄荷醇糖苷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其包合效应,进一步应用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离线热释放罐(off-line thermolysis)/气相色谱质谱(OLT/GC-MS)法对其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于200℃、225℃和250℃研究了其温控释放性能。最后,成功制备了MG/β-CD,TG/DSC表明MG/β-CD的热重变化范围为305~360℃,热稳定性较薄荷醇增加,OLT/GC-MS表明MG/β-CD于300℃附近释放的主成分为薄荷醇。温控释放表明,控温可有效控制薄荷醇的释放速率,其最合适的释放模型为weibull,释放为Fickian自由扩散与Case II transport联合机制。以上研究表明MG/β-CD在食品和烟草等热加工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薄荷醇糖苷 包合物 热稳定性 热释放性
下载PDF
翼茎羊耳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志刚 胡旭佳 +2 位作者 刘谋盛 杨亚玲 秦本逵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8,共4页
研究翼茎羊耳菊(Inula pterocaul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材料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从翼茎羊耳菊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 研究翼茎羊耳菊(Inula pterocaul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材料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从翼茎羊耳菊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异槲皮苷(3)、芹菜素-7-O-(6″-O-p-羟基肉桂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菜素-7-O-(6″-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6)、高根二醇(7)、齐墩果酸(8)、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苷(11).以上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茎羊耳菊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志刚 杨雪琼 +3 位作者 蔡乐 黄荣 杨明惠 丁中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70-972,共3页
对瘤足蕨属中的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波斯菊苷(1)、异山奈甲黄素(2)、astragalin(3)、3β,27-dihydroxylup-12-ene(4)、hydroxyhopanone(5)、plagiogyrina(6)、androsin... 对瘤足蕨属中的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波斯菊苷(1)、异山奈甲黄素(2)、astragalin(3)、3β,27-dihydroxylup-12-ene(4)、hydroxyhopanone(5)、plagiogyrina(6)、androsin(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9为这两种植物的共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瘤足蕨 镰羽瘤足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苦参碱分离纯化”的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志刚 蔡乐 +3 位作者 余富朝 李亚民 杨波 林连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开展课程实验设计对于开展《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较为重要。《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实验开展了苦参碱的分离纯化,实验教学通过丙酮室温浸提、萃取、调p H值、硅胶柱层析和结晶几个步骤,即可... 《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开展课程实验设计对于开展《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较为重要。《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实验开展了苦参碱的分离纯化,实验教学通过丙酮室温浸提、萃取、调p H值、硅胶柱层析和结晶几个步骤,即可从云南特色花卉-白刺花中获得纯度较高的苦参碱。实验简便、易于操作,实验内容涵盖了固液分离、液液萃取、色谱分离和结晶等课程内容,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有效的提高《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分离工程 苦参碱 分离纯化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茶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释放研究
19
作者 张凤梅 蒋爱月 +4 位作者 向能军 蒋昆明 杨晨 李振杰 志刚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37,共7页
采用单凝聚-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对其稳定性和热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茶树油微胶囊的形貌和包合效应,利用热重分析(TG/DSC)和热缓释-气相色谱质谱(HR/GC-MS)对茶树油... 采用单凝聚-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对其稳定性和热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茶树油微胶囊的形貌和包合效应,利用热重分析(TG/DSC)和热缓释-气相色谱质谱(HR/GC-MS)对茶树油单壁微胶囊的稳定性和热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呈完整球形,表面光滑,包封率达83.5%,TG/DSC和HR/GC-MS显示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失重温度在100~500℃区间,失重温度较茶树油增加,平均失重速率由7.2%/min降至2.0%/min,热释放成分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茶树精油胶囊化后,热释放温度范围扩宽,热稳定和热释放性能增强,为其在食品和烟草等热加工应用方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单凝聚法 微胶囊 热稳定 热释放
原文传递
白花紫苏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
作者 李振杰 冒德寿 +5 位作者 向能军 董高峰 田永峰 唐石云 蒋昆明 志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2期44-48,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 C18反向色谱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云南产白花紫苏(Coleus esquirolii)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云... 采用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 C18反向色谱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云南产白花紫苏(Coleus esquirolii)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云南产白花紫苏中分离和鉴定了11个化合物:毛萼鞘蕊花乙素(1), cariocal (2),白桦脂醇(3),白桦脂酸(4),麦角甾-6, 22双烯-5α,8α-表二氧-3β-醇(5),芫花素(6),芹菜素(7),山奈酚(8),槲皮苷(9),黄芪苷(10)和杨梅树皮苷(11)。并对分离的黄酮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研究表明白花紫苏中主要以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化合物3、 4、 5、 6、 7、 8、 9、 10和11为首次从白花紫苏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19.51±0.03)μM和(23.13±0.05)μM,显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紫苏 化学成分 萜类 黄酮类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