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架镍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纯洁 《齐鲁石油化工》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综述了骨架镍催化剂在合金的制备、修饰、组成、粉碎、浸取。
关键词 骨架镍催化剂 研究进展 制备 修饰 组成 粉碎 浸取 浸取动力学 活性
下载PDF
雷尼镍活性本质的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红天 赵纯洁 《工业催化》 CAS 2003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文认为雷尼镍(Raneynickel)催化剂产生活性的原因是因为表面缺陷部位存在活性中心,原始合金相组成和制备方法影响缺陷的类型,从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活性中心。对于普通加氢反应,相对应的活性中心将氢分子活化为弱吸附的线性Ni H表面物... 本文认为雷尼镍(Raneynickel)催化剂产生活性的原因是因为表面缺陷部位存在活性中心,原始合金相组成和制备方法影响缺陷的类型,从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活性中心。对于普通加氢反应,相对应的活性中心将氢分子活化为弱吸附的线性Ni H表面物种,使其参与加氢反应;对于不对称加氢反应,前手性底物吸附在手性活性中心之上,使其构型稳定,从而生成单一对映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尼镍 活性中心 缺陷 手性催化剂
下载PDF
胶体铜催化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新鹏 崔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研究了以胶体铜为催化剂,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吸附、表面反应、解析,在反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若以吸附在铜颗粒表面的丙烯腈与液相中的水之间的反应为控制步骤,导出的化学反应动... 研究了以胶体铜为催化剂,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吸附、表面反应、解析,在反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若以吸附在铜颗粒表面的丙烯腈与液相中的水之间的反应为控制步骤,导出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实验结果较好的一致,在实验温度40~90℃范围内,求得活化能Ea=13.1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铜 催化剂 丙烯腈 丙烯酰胺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及其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树伟 隋卫平 +1 位作者 陈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STO-3G法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1)壳聚糖单体经羧甲基化后,得到2种可能的产物,其中羧甲基在壳聚糖单体2位氨基上的取代产物较6位羟基上的取代产物稳定;2)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母体经加...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STO-3G法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1)壳聚糖单体经羧甲基化后,得到2种可能的产物,其中羧甲基在壳聚糖单体2位氨基上的取代产物较6位羟基上的取代产物稳定;2)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母体经加成反应,得到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的2个异构体,其中构型1更稳定.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计算所得的构型1的振动光谱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壳聚糖衍生物 (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 量子化学 从头算 振动光谱 表面活性剂 改性
下载PDF
丁二烯聚合反应用FeCl_3-Al(i-Bu)_3-Phen催化剂体系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葛晓萍 +1 位作者 李凯 树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6-409,共4页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发现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体催化剂的胶粒表面.催化剂各组分间的配比影响着胶粒形态,以较佳配比所得到...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发现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体催化剂的胶粒表面.催化剂各组分间的配比影响着胶粒形态,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铁 三异丁基铝 菲咯啉 催化剂 聚丁二烯
下载PDF
镍系胶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的研究——Ⅰ.催化剂的相态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庆莉 +1 位作者 左银雪 张书圣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153-1158,共6页
研究了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高度分散的多相催... 研究了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催化剂 聚丁二烯 顺丁橡胶 镍系 相态
下载PDF
铁系丁二烯聚合胶体催化剂电导率的研究——探讨烷基铝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树伟 马世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介质中,铁系胶体催化剂[Fe(naph)2Al(iBu)3—CH2CHCH2Cl]单组分、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合Tyndal效应,聚合实验结果,得出Al(iB... 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介质中,铁系胶体催化剂[Fe(naph)2Al(iBu)3—CH2CHCH2Cl]单组分、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合Tyndal效应,聚合实验结果,得出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同环烷酸亚铁的作用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与氯丙烯反应生成的氯化异丁基铝,在胶核表面参与形成活性中心;由过量Al(iBu)3解离的离子对形成的双电层结构,使胶粒保持相对稳定.催化剂各组分较佳配比对应稳定胶粒的形成;它具有颗粒小、均匀、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体系加入丁二烯引起电导率下降表明活性中心是正离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三异丁基铝 丁二烯聚合 聚丁二烯 催化剂
下载PDF
四价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昌民 +1 位作者 徐玲 唐学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本文报导了MoCl2(n-C8H17O)2-(i-Bu)2AlOp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得到聚合速率方程式R=k(C)O(2)[M]=kpa(c)o(M),表观活化能18.6千卡/摩尔,指数前因子1.6×10^(10)分^(-1),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 本文报导了MoCl2(n-C8H17O)2-(i-Bu)2AlOp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得到聚合速率方程式R=k(C)O(2)[M]=kpa(c)o(M),表观活化能18.6千卡/摩尔,指数前因子1.6×10^(10)分^(-1),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活性中心平均寿命等,还证明了等聚合速率的聚合时间tO与活性中心平均寿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聚合 活性中心 指数前因子 聚合速率 聚合时间 催化剂利用率 平均寿命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丁二烯聚合铁系胶体催化剂的相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树伟 张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通过Tyndall效应、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过滤实验和非水体系电导率测定证明 ,Fe(naph) 2 Al(i Bu) 3 CH2 CHCH2 Cl 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 ,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因此是胶体催化剂 .Al(i Bu) 3 以缔合状态存... 通过Tyndall效应、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过滤实验和非水体系电导率测定证明 ,Fe(naph) 2 Al(i Bu) 3 CH2 CHCH2 Cl 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 ,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因此是胶体催化剂 .Al(i Bu) 3 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同Fe (naph ) 2 的反应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 ;与CH2 CHCH2 Cl 反应生成的氯化异丁基铝在胶核表面形成活性位 ;适当过量Al(i Bu) 3 形成双电层 ,使胶粒相对稳定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 .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胶粒的形态 ,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胶粒较小 ,分布均匀 ,催化活性高 .因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 ,陈化时胶粒迅速聚结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超过滤 丁二烯聚合铁系 相态
原文传递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树伟 +1 位作者 赵菁 张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297-1299,共3页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夏少武,夏树伟,赵菁,张平(青岛化工学院应化系,青岛,266042)关键词胶体催化剂,Tyndall效应,陈化MoCl3(OC8H17)2~(i-Bu)2AIOPhCH3(间)...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夏少武,夏树伟,赵菁,张平(青岛化工学院应化系,青岛,266042)关键词胶体催化剂,Tyndall效应,陈化MoCl3(OC8H17)2~(i-Bu)2AIOPhCH3(间)体系在加氢汽油溶液中具有较高的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催化剂 Tyndall效应 陈化 丁二烯
下载PDF
骨架镍催化剂活性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纯洁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2-15,19,共5页
骨架镍催化剂产生活性的原因是因为表面缺陷部位存在着活性中心 ,它将氢活化为弱吸附的线式 Ni-H表面物种 ,使其参与加氢反应 ,线式 Ni-H是可逆吸附 ,由气相H2 补充 。
关键词 骨架镍催化剂 催化活性 结构 活性中心
下载PDF
FeCl_3-Al(i-Bu)_3-Phen催化剂的电导率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昭峥 张贵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将 Fe Cl3-Al( i-Bu) 3-Phen胶体催化剂的 3组分分别以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成非水体系 ,考察了它们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Al( i-Bu) 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与 Fe Cl3的作用是形成...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将 Fe Cl3-Al( i-Bu) 3-Phen胶体催化剂的 3组分分别以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成非水体系 ,考察了它们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Al( i-Bu) 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与 Fe Cl3的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Phen与 Fe2 +络合有阻止 Fe2 +被还原成更低价态 ( Fe+ ,Fe0 )的作用。适当过量的 Al( i-Bu) 3形成双电层 ,使催化剂胶粒稳定 ,同时将 Fe3+还原成 Fe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电导率 双电层 加氢 汽油 FeCI3-AI(i-Bu)3-Phen催化剂
下载PDF
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庆莉 左银雪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2·OEt2+n-C8H(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2·OEt2+n-C8H(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的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聚丁二烯 催化剂 镍系
下载PDF
铁体系催化剂制备方式对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树伟 +1 位作者 熊培文 毕研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7-542,共6页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电导率测定,结合聚合实验,发现铁体系催化剂在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催化剂,而且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影响胶粒的形态,因而影响到催化活性与聚合物微观结构.其中较佳...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电导率测定,结合聚合实验,发现铁体系催化剂在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催化剂,而且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影响胶粒的形态,因而影响到催化活性与聚合物微观结构.其中较佳配比,较佳加入顺序(Fe)∶(Cl)∶(Al)=1∶2.5∶20,催化剂颗粒比较小,均匀,因而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相反其他配比的颗粒大,不均匀,催化活性低.陈化使胶粒聚集变大,故催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丁二烯聚合 活性 催化剂 铁系
下载PDF
C_(60)-甲苯溶液溶剂化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庆莉 张书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029-1033,共5页
The solvation of the system of C60-toluene is studied by deterndning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C60 exhibits red-shift in toluene medium. Viscosity measurement gi... The solvation of the system of C60-toluene is studied by deterndning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C60 exhibits red-shift in toluene medium. Viscosity measurement gives the thickness of the solvation layer as 0.85 nm. At temperature 30℃, the value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3.12× 10-10m2·s-1 which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of small molecules. The results above indicate that C60 is solvated in toluene medi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溶剂化作用 碳60 甲苯
下载PDF
Li/Li(100)体系的吸附与表面扩散的对势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泽新 王建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2期1715-1718,共4页
原子、分子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分离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吸附质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获得吸附、表面扩散等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台阶缺陷表面... 原子、分子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分离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吸附质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获得吸附、表面扩散等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台阶缺陷表面对吸附、扩散扰动的研究,使我们对气固吸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体系 吸附 表面扩散 对势和法
原文传递
铁系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树伟 宋昭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single and multi component of colloidal catalyst FeCl3 Al(i Bu)3 Phen with their concentration was studied in hydrogenated gasoline solvent at 25℃ ,meanwhile,the UV Vi...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single and multi component of colloidal catalyst FeCl3 Al(i Bu)3 Phen with their concentration was studied in hydrogenated gasoline solvent at 25℃ ,meanwhile,the UV Vis spectra of the corresponding component of the catalyst were detec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l(i Bu)3 existed in associated state and dissociated into ion couple.The reaction between Al(i Bu)3 and FeCl3 was the main reaction to form colloidal core.The Fe(III)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was reduced to lower valence by Al(i Bu)3.The stable complex form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Phen and Fe(II) could prevent Fe(II) from being reduced to lower valence.The colloidal particles were comparatively stable by means of the electric double layer yielded by a proper excess of Al(i Bu)3.The stable colloidal particles could be formed in the optimal ratio of the catalyst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系胶体催化剂 电导率 紫外-可见光谱 组分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C_(60)甲苯介质聚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玉华 +1 位作者 树伟 牛军峰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关键词 C60 聚结动力 粘度 甲苯饱和溶液 富勒烯
下载PDF
丙烯腈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树伟 高林娜 +2 位作者 徐香 孙雅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丙烯腈(CH2=CHCN)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附,部分电荷从丙烯腈分子转移至铜...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丙烯腈(CH2=CHCN)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附,部分电荷从丙烯腈分子转移至铜金属簇;由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金属铜形成弱σ共价键;顶位是最佳吸附位,吸附能为40.7391kJ?mol-1,N原子与金属表面间的平衡距离为0.2279nm;其次为桥位和穴位,吸附能分别为36.2513和30.2158kJ?mol-1,平衡距离为0.2194和0.2886nm;吸附后C≡N键的强度降低,活化了丙烯腈分子.化学吸附使体系的熵减小,是由于丙烯腈分子的平动和转动因吸附而被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丙烯腈 CU(100) 化学吸附
下载PDF
镍系胶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庆莉 +1 位作者 王保银 杨泽福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12-319,共8页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2被Al(i-Bu)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Al(i-Bu)2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具有稳定胶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胶体 丁二烯 聚合 镍系 聚丁二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