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喜马拉雅地区近百年来发现古藏文题刻研究述评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0,共9页
-
基金
2017年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公元8—11世纪西喜马拉雅地区藏文题刻的整理与翻译研究”(17YJA87002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百年来西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今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瓦罕等地)先后发现了百余处古藏文摩崖题刻文献,其中以吐蕃时期为主,另外部分属于西藏佛教后弘期早期。文章就学界对这批题刻文献的研究概况按不同时段、发表时间先后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就其对吐蕃文明史、中西交通史、贸易往来史研究具有的史料价值和历史贡献进行了简要分析。
-
关键词
西喜马拉雅地区
拉达克
巴尔蒂斯坦
吉尔吉特
古藏文题刻
-
分类号
K85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吐蕃石狮子考古调查及相关文化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古籍所
-
出处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3,共6页
-
文摘
随着吐蕃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镇墓兽的石狮发现量有所增加。有的石狮目前虽流落他处,但相关资料表明可能出自各大墓地。日渐多样的石狮形态很难用以往惯用的固定称谓来进行归纳。究其原因,不仅是吐蕃与周边崇尚狮子的诸多国家地区互为频繁交流的体现,也与石狮制作的年代先后相关联。西藏佛教后弘期早期狮子文明大规模传入、扎根西藏并与诸狮子文化逐渐融为一体,现不易加以区分。但从早期文献所记文化功能入手可知,诸狮子交融性相对起到返本还原和追根溯源作用。
-
关键词
石狮
形象
功能
-
Keywords
Stone Lions
Image
Function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巴基斯坦北部及其邻近区域所见吐蕃遗存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考古学一般项目“公元7—12世纪西喜马拉雅地区涉藏文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18BKG03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文章以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富汗瓦罕走廊地区发现的7处吐蕃石刻遗存为研究对象,转译介绍石刻上的图像与题记,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石刻的图像艺术特征及刻文所反映的吐蕃历史信息做了解读,最后对学界亟待解决的吐蕃始入瓦罕地区的时间和大小勃律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究。
-
关键词
巴基斯坦
吐蕃
摩崖石刻
整理研究
-
分类号
K8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石渠吐蕃摩崖刻文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处
《藏学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9-35,313,共18页
-
文摘
近年来,在四川石渠县境内发现了两处重要的吐蕃摩崖石刻群,分别为雅砻江洛须镇一带的石刻群和金沙江流域的须巴神山石刻群,共发现5个地点、20幅石刻。尽管已经有人做过整理研究工作,但是藏文题记的录入、释读、翻译乃至年代的断定仍存在不少有待改进之处。本文重新对所有石渠石刻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校勘和翻译,同时对尚未识别的图像和较为重要的关键词作了考据,进而对须巴神山第7幅和第9幅为代表的早期赤松德赞赞普时期的石刻群和其余晚期石刻群的时代特征作了考证。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西藏纳木错湖滨三处岩画榜题的释读与研究
- 5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1,157,共10页
-
文摘
2021年西藏那曲市和拉萨市联合组织的“纳木错环湖科考”先后在纳木错湖东南岸扎西岛和西岸其多山,发现三处年代约为9至12世纪的洞穴岩画并保留着榜题。其中一部分榜题内容与附带画面高度吻合,与吐蕃时期的苯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另一部分榜题内容与洞穴动物、祭祀画面并无直接关联,但其共存关系为羌塘先民利用洞穴,外界贸易文化交流等提供重要线索。
-
关键词
纳木错
岩画
文化遗迹
-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青海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徐承炎
夏吾卡先
-
机构
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3,共10页
-
基金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境内丝路南道上吐蕃遗存的调查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YJC780003)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喜马拉雅地区8-11世纪藏文题刻的整理与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7YJA870022)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元1-10世纪青藏高原与北方草原地带的文明联系研究"(项目编号:18CKG01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1982年青海地区首次科学、规范地发掘吐蕃墓葬以来,该区的吐蕃墓葬考古工作已持续30余年。其间,随着所获吐蕃遗存的逐渐增加,国内学界藉此开展了由浅入深的吐蕃墓葬研究工作。几近同时,国外学界也基于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进行了若干专题研究。系统梳理青海境内30余年的吐蕃墓葬考古工作,介绍、评析国内外学者之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吐蕃墓葬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均有助益。
-
关键词
青海
吐蕃墓葬
研究综述
-
Keywords
Qinghai
Tibetan Tomb
Research Review
-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吐蕃王陵的墓室复原研究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藏文文献研究所
-
出处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3,共8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CKG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目前,吐蕃王陵的考古发掘除了零散的地面调查,尚未进一步展开,学者的研究工作多基于吐蕃时期的相关墓葬的考古发掘。根据现有的吐蕃墓葬考古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我们对一些吐蕃王陵的墓室结构和随葬品进行新一轮的复原推测研究。
-
关键词
王陵
墓室
复原
-
Keywords
Tumuli
Chamber
Recover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西藏林周县坚利寺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83,共10页
-
文摘
坚利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鲁卡堆村(图一)。由于地处鲁卡堆村,且寺内主供弥勒佛像,也有人称其为“鲁卡堆强康”(意为鲁堆村的弥勒神殿)。
-
关键词
林周县
西藏
调查
拉萨市
弥勒
-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吐蕃早期王陵的历史传说研究
被引量:3
- 9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
-
出处
《青藏高原论坛》
2014年第2期23-28,共6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CKG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本文以早期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对吐蕃早期二十七代赞普王陵的历史传说,如王陵"如虹散去"、建陵于"山崖和岩石间"、"山崖和草坝间"、"河中央"、"故土"等说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而认为,吐蕃早期的王陵不仅经历了由起初的简单火化处理到二次拾骨葬,其葬埋葬位置从山顶到山腰直至葬于故里,并最后开始在墓地上堆筑了纪念性封土。
-
关键词
吐蕃
王陵
历史传说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吐蕃琼结桥碑的考古复查与研究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8,共8页
-
基金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藏王墓考古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批准号:14JJD780001)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批准号:12CKG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西藏琼结不仅是吐蕃悉补野王朝的首府,也是吐蕃王朝时期的皇家陵园。位于该县境内的琼结桥碑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完好的吐蕃早期石刻遗存之一,是吐蕃王陵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王陵等级制度的体现和王权的象征,对碑文的整理解读及石刻纹饰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面貌。早在1948年,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Tucci)到琼结进行考古调查,并在1950年出版的《藏王陵》一书中首次记录了这块石碑[1]。1949年,
-
关键词
吐蕃
琼结桥碑
赤松德赞陵
-
Keywords
Tibet Kingdom
Qonggyai(’Phyong-rgyas) Bridge Pillar
Tumulus of King Trisong Detsen(r.755-797 AD)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一部吐蕃王陵的史册——《桑瓦央琼》的研究与翻译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8-163,共6页
-
文摘
文章旨在向藏学界首次译介有关吐蕃王陵的唯一一部密级史册——《桑瓦央琼》,与此同时详细考证了它的成书年代和吐蕃著名《五坚》史籍间的历史渊源,以及该史料所包含的独特历史观点和现行版本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总结和分析。
-
关键词
吐蕃王陵
《桑瓦央琼》
文献价值
-
分类号
G25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西藏米林丹娘朗嘎吐蕃碑考古调查
被引量:5
- 12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6,共8页
-
基金
2017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喜马拉雅地区8~11世纪藏文题刻的整理与翻译研究”(批准号:17YJA870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一石碑现状
朗嘎碑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丹娘(gtam snyan)乡夏拉(bya la)村东,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朗嘎(glang mkhar)村南部的夏拉山山坡上。石碑地理坐标为北纬29°27′16″,东经94°41′9″,海拔2950米(图一)。早期拍摄的图像资料显示。朗嘎碑曾遭人为毁坏而致碑首与碑身分离,且首、身均曝露于野。
-
关键词
考古调查
西藏
吐蕃
林丹
图像资料
石碑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查木钦石碑与吐蕃墓群主人之新考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藏文文献研究所
-
出处
《藏学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56-69,238,共15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项目号12CKG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查木钦墓地石碑的全面释读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墓葬和石碑的关系、陵墓的始建年代与墓主人身份等问题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分析和解读。认为墓地石碑是达玛赞普为歌颂赤祖德赞生前功德而立,并不是墓地的附属建筑;墓地的大体年代应该是在吐蕃末期至分治时期;墓地主人是沃松赞普和班阔赞等王室后裔成员等,而不是卓氏家族。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西藏卓卡寺吐蕃壁画初探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3,101,共5页
-
文摘
本文结合西藏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对西藏山南地区卓卡寺残存的壁画和历史进行了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卓卡寺壁画所绘制的内容为佛传故事,绘制年代应该是在吐蕃末期。此壁画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西藏腹地不存在有表现世俗人物的吐蕃壁画的观点。同时对佛传故事图粉本的源流研究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关键词
卓卡寺
吐蕃
壁画
-
Keywords
Gro-khar temple Tibetan empire Mural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吐蕃塔形墓的起源与原始塔葬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41-145,共5页
-
文摘
文章通过吐蕃塔形墓考古材料的分类研究,把各类吐蕃塔形墓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文化形态上,早期塔形墓是由原始苯教的丧葬文化发展而来;晚期则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
关键词
吐蕃
塔形墓
塔葬
-
Keywords
the Tubo Dynasty
pagoda shaped tombs
stupa funeral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西藏林周县杰拉康帕拉风格石雕造像与碑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珠峰研究院)
-
出处
《藏学学刊》
2020年第1期81-99,353,354,共21页
-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考古学一般项目“公元7-12世纪西喜马拉雅地区涉藏文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18BKG032)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境内丝路南道上吐蕃遗存的调查整理与研究”(18YJC780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拉康位于拉萨市北部约80公里处的林周县春堆乡拉岗村,1012年由尚那囊·多吉旺秋(■976-1060年)创建。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陆续在强康大殿的废墟中发现了几件具有明显帕拉艺术风格的石雕造像以及几件碑刻。印度学者罗睺罗(1893-1963年)曾经专访杰拉康寺,断言该寺是唯一一座保存有印度石雕像的寺院。作者对这些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石刻造像的风格、石碑题记和相关藏文文献史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寺院的创建者多杰旺秋曾去过印度菩提伽耶,求学于多吉丹巴,很有可能当时他邀请了印度的匠人到西藏进行雕像创作或派遣藏人到印度学习雕像技艺。这些石刻的年代为公元11世纪中后期,造像风格受到东印度帕拉王朝的影响。
-
关键词
石刻造像
杰拉康
多吉
藏文文献
菩提伽耶
帕拉
东印度
林周县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7.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噶尔县吐蕃题刻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2022年第1期40-54,359-363,共20页
-
基金
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新藏线考古调查项目”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考古学一般项目“公元7~12世纪西喜马拉雅地区涉藏文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18BKG032)重点成果之一
-
文摘
2018年8月、2019年7月,四川大学南亚廊道考古调查队对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尔县、日土县境内的古代交通要道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从史前时期至近现代各类文化遗存点20余处。高原先民从古至今前往中亚乃至印度西北方向的交通路线找到了实物证据。其中,在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日土县热帮乡先后发现的4处吐蕃时期的题刻(图一),进一步为吐蕃人跨喜马拉雅地区的交通线路与文化传播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
关键词
考古调查
日土县
交通路线
实物证据
吐蕃时期
交通线路
题刻
确凿的证据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台乌让”神灵的历史渊源初探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图书馆藏学文献中心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7,共6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CKG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通过对"台乌让(■)"神灵的历史渊源及相关民俗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基于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文化信仰,至今仍然流行于边缘藏区。根据相关史料对其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解开吐蕃第八代赞普止贡赞普被弒杀的历史谜团。
-
关键词
“台乌让”
直贡赞普
信仰
-
Keywords
Te' u Rang
Grigum btsanpo
belief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吐蕃王陵被盗掘再探讨
- 19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88-93,共6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号:12CKG009
-
文摘
文章以考古材料和藏文史料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目前学界颇存争议的吐蕃王陵被盗掘的具体时间及当时各大地方势力瓜分、盗掘藏王陵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吐蕃政权的衰落、地方氏族势力的兴起以及民众叛乱等历史背景出发,对琼结1号陵未被盗掘而2号陵部分被盗的历史现象作了考证和分析。
-
关键词
王陵
叛乱
被盗掘
-
Keywords
Tibetan Imperial Tumuli
Rebellion
desecration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西藏山南扎基藏仲碑的调查与研究
- 20
-
-
作者
夏吾卡先
-
机构
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
出处
《藏学学刊》
2022年第2期35-46,257,共13页
-
文摘
西藏山南扎基藏仲是山南地区唯一保存有佛教后弘期早期碑刻之地,存有年代相近的两通碑。这两通碑对于了解西藏佛教后弘期早期佛教史、艺术史和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章以数次实地调查和相关历史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对藏仲碑1、2号碑刻文涉及佛教后弘期初期的教法重振、出家僧团和居家士首度共同经营该寺以及碑刻工艺的印度和中原影响等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后弘期
西藏山南
佛教史
民族文化交流
调查与研究
僧团
碑刻
山南地区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B9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H12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