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耸起的是泰山 奔腾的是黄河
1
作者 喜讯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7,共7页
刘宝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新山水画一派延续发展的重要代表,他一生以“歌颂祖国、美化生活”为宗旨,深入多彩生活,描绘山河巨变,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新貌的传世精品力作,在当代中国画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当今的美术创作... 刘宝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新山水画一派延续发展的重要代表,他一生以“歌颂祖国、美化生活”为宗旨,深入多彩生活,描绘山河巨变,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新貌的传世精品力作,在当代中国画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当今的美术创作和青年画家们的成长都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泰山 美术创作 50年代 20世纪 青年画家 中国画 刘宝纯
原文传递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宋巍 陈元维 +3 位作者 史国齐 张小华 喜讯 万昌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05-1708,共4页
壳聚糖目前是天然可降解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因脱乙酰度(D.D.)为60%~80%的壳聚糖难于制备,国内外对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少见报导。探索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D.D.对壳聚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 壳聚糖目前是天然可降解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因脱乙酰度(D.D.)为60%~80%的壳聚糖难于制备,国内外对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少见报导。探索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D.D.对壳聚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行为的影响做准备。方法: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中、低脱乙酰度壳聚糖,用酸碱滴定法测定D.D.,粘度法测定分子量,傅利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晶体结构。结果:制备得到的壳聚糖D.D.分别为54%、61%、63%、70%、80%;D.D.降低使壳聚糖分子量增加,结晶度降低,水溶性和成膜性能改善。表明在乙酰化反应中控制均相条件和乙酸酐用量,能解决D.D.在60%~80%间的壳聚糖难制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乙酰度 分子量 结晶度 水溶性 成膜性
下载PDF
改造天然生物组织为血管支架材料的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23
3
作者 喜讯 成敏 陈槐卿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目前 ,临床对血管替代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传统的来源已不能满足需要。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就必然涉及血管支架的预制。生物支架材料是血管支架中的一大类 ,它在细胞黏附及促细胞生长等... 目前 ,临床对血管替代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传统的来源已不能满足需要。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就必然涉及血管支架的预制。生物支架材料是血管支架中的一大类 ,它在细胞黏附及促细胞生长等方面优于人工合成的支架材料。由于生物性材料自活体取出后即开始降解 ,同时不同材料间也存在着种群差异 ,不宜保存和直接应用 ,故需采用一些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处理目的就是在移植生物性材料前 ,降低其抗原性、提高其抗酶降解能力 ,并较长时间地保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这些处理方法包括运用戊二醛、多聚环氧化合物、碳化二亚胺、京尼平及原花色素等化学试剂进行交联的化学方法和应用光氧化等进行交联的物理方法。本文详细地叙述了各种预处理方法的机理及相应各种材料处理前后免疫原性、生物稳定性、力学性能、细胞毒性、抗钙化能力等特性的变化 ,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一简要的评述。总之 ,生物性材料预处理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细胞毒性小的天然交联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血管支架材料 化学交联剂 物理交联 生物相容性 预处理方法 血管替代物 天然生物组织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喜讯 陈元维 +2 位作者 史国齐 丁玉龙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7-860,共4页
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相容性,为该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在聚磷酸钙制备过程中掺入亲骨元素锶,制备新型的不同掺锶量(... 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相容性,为该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在聚磷酸钙制备过程中掺入亲骨元素锶,制备新型的不同掺锶量(0.5%,1%,5%,10%,20%,30%,40%,50%,60%,70%,80%,90%)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以聚磷酸钙、羟基磷灰石及磷酸三钙为对照,通过MTT法及扫描电镜观察掺锶聚磷酸钙的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容性。结果:无论是对成骨细胞还是内皮细胞,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均显示出更好的相容性:MTT法表明,与对照组及其他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比较,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拥有更高的成骨细胞增殖度;与聚磷酸钙比较,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拥有更高的内皮细胞增殖度;扫描电镜表明在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或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生物活性。结论:掺锶聚磷酸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不仅与成骨细胞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而且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望解决植入材料血管化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血浆分离功能与血液相容性的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霆 喜讯 +4 位作者 赵长生 卢忠平 程莉萍 孟文彤 乐以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对新型材料聚醚砜制作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进行动物实验 ,评价了膜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功能及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分离过程中 ,实验动物状况良好 ,无溶血现象发生 ,膜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筛分系数均在 95以上 ,约 6 0的... 对新型材料聚醚砜制作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进行动物实验 ,评价了膜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功能及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分离过程中 ,实验动物状况良好 ,无溶血现象发生 ,膜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筛分系数均在 95以上 ,约 6 0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白细胞、血小板和四种凝血因子在分离开始时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但均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中空纤维膜 血浆分离器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敏 罗可 喜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1-173,共3页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有效获取属性最小相对约简,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将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并将核引入免疫遗传算法的初始抗体群来提高算法的性能,依照决策属性对条...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有效获取属性最小相对约简,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将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并将核引入免疫遗传算法的初始抗体群来提高算法的性能,依照决策属性对条件属性的依赖度,并结合抗体浓度,能维持进化过程中个体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得到相对最小约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遗传算法 粗糙集 属性约简
下载PDF
生物性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制备及其内皮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喜讯 万昌秀 陈槐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研究经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处理的猪动脉的性能特点,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用EX-810处理猪动脉7 min^72 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在体外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 研究经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处理的猪动脉的性能特点,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用EX-810处理猪动脉7 min^72 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在体外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后种植培养于四组不同改性的材料表面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最后用加压铺坪法将其种植到经赖氨酸处理并复合I型胶原的EX-810交联血管支架材料内表面,体外静态培养7天,取样行形态学检测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结果显示EX-810既能有效去除和降低组织中产生抗原性的细胞成分和自由氨基,又保持了血管总体组织构架完整;经它处理的血管组织柔韧性好、接近天然血管组织,在各项力学性能方面也与天然血管组织相似;本材料经用赖氨酸处理并复合I型胶原后细胞毒性小,与细胞亲和性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能较好的生长增殖,容易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缩水甘油醚 猪动脉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赖氨酸
下载PDF
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三肽对低密度脂蛋白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喜讯 姚红卫 +3 位作者 孙璐 许映霞 万昌秀 乐以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负电性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吸附。方法以聚丙烯酰胺微球为载体 ,SDE三肽为配体 ,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固定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1 )戊二醛法 :通过用戊二醛及氰基硼氢钠活化氨乙... 目的研究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负电性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吸附。方法以聚丙烯酰胺微球为载体 ,SDE三肽为配体 ,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固定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1 )戊二醛法 :通过用戊二醛及氰基硼氢钠活化氨乙基化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进而偶联上SDE配体。2 ) 1 -乙基 - 3- ( 3-二甲基氨丙基 ) -碳二亚胺 (EDC)法 :先以EDC为偶联剂将己二胺引入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碱水解衍生物中 ,再用EDC将SDE配体偶联到载体上。最后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来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结果用两种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对LDL都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 ,在吸附体系中有高浓度的Ca2 +存在时 ,效果更好 ;用戊二醛固定化配体制成的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较用EDC偶联配体制成的吸附剂好。结论SDE三肽对LDL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三肽 低密度脂蛋白 吸附性能 研究
下载PDF
一种LDL吸附剂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喜讯 李莉 +1 位作者 乐以伦 陈槐卿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特性 (粒径、孔径等 )进行表征 ;同时在微球上固定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三肽配体制成 L DL 吸附剂 ,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为 14 2 .1μm,孔径为 119.8nm,符合作为 L DL 吸附载体的需要 ;在交联剂与单体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微球孔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 L DL 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小 ,而在其上偶联配体制成吸附剂后 ,又表现出对 L DL 的特异性吸附。本实验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是一种有效的 L DL 吸附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吸附剂 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 合成工艺 结构特性 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反相悬浮聚合法
下载PDF
鼻咽癌高发地区超早期鼻咽癌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1
10
作者 喜讯 傅明 +3 位作者 袁佛良 余坤飞 吴淑献 张松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75-778,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高发地区超早期鼻咽癌的误诊漏诊原因,并探讨早期相对比较准确的诊断鼻咽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首诊为鼻咽癌的1 225例住院患者(排除门... 目的分析鼻咽癌高发地区超早期鼻咽癌的误诊漏诊原因,并探讨早期相对比较准确的诊断鼻咽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首诊为鼻咽癌的1 225例住院患者(排除门诊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出生地或居住地大部分位于广东,部分为广西、湖南、四川。其中,超早期鼻咽癌374例,仅占30.5%。结果超早期鼻咽癌374例中,影像学和鼻咽部电子镜检查不符合97例,占25.9%。不符合的97例中鼻咽部电子镜检查漏诊85例,漏诊率为占超早期鼻咽癌的22.7%(85/374),鼻咽部CT检查漏诊12例。影像学和鼻咽部电子镜检查大致正常,发现颈部肿物,遂做鼻咽部活检病理显示为癌者11例,加上鼻咽部CT检查和电子镜检查不符合漏诊的12例,共漏诊23例。单纯影像学检查总漏诊率占超早期鼻咽癌的6.1%(23/374),影像学结合鼻咽部电子镜检查的漏诊率占超早期鼻咽癌的2.9%(11/374)。结论超早期鼻咽癌仍然是电子鼻咽镜检查的弱项;超早期鼻咽癌的发现很大程度归功于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部CT或MRI检查结合电子鼻咽镜检查或者鼻内镜检查,是鼻咽癌高发地区筛查鼻咽癌、减少误诊漏诊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高发地区 早期 误诊漏诊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云辐射反馈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华 王菲 +11 位作者 汪方 李剑东 陈晓龙 王在志 李建 喜讯 王秋艳 王海波 游婷 谢冰 陈琪 端义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0-417,共18页
云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复杂多样,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气候背景下,云在大气顶的净辐射效应为负值,即对地气系统起着强烈的冷却作用.云反馈过程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因子之一,其强度会随时间、空间、云量、云... 云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复杂多样,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气候背景下,云在大气顶的净辐射效应为负值,即对地气系统起着强烈的冷却作用.云反馈过程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因子之一,其强度会随时间、空间、云量、云高、云光学厚度等发生变化.目前,观测研究和气候模拟都表示全球平均云反馈为正值,以热带高云高度反馈和热带海洋低云量反馈两个正反馈为主,但是云反馈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温室气体驱动的全球变暖下云如何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气候敏感度的估算并决定着气候模式对未来全球变暖预估的准确性.因此,云反馈强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定.为此,本文回顾了云在气候系统中反馈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最后,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全球和东亚区域云辐射物理过程模拟、模式不确定性分析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预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系统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辐射 云反馈 气候反馈 气候敏感度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婷 顾志鹏 +3 位作者 任大伟 张小华 万昌秀 喜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新型生物材料聚磷酸钙掺锶后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实验将掺锶聚磷酸钙与破骨细胞于体外复合培养,进一步从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考察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四...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新型生物材料聚磷酸钙掺锶后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实验将掺锶聚磷酸钙与破骨细胞于体外复合培养,进一步从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考察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将机械分离法获得的新生兔长骨破骨细胞分别种植于1cm×1cm×80μm的骨片及由"湿式法"溶液反应法制备的φ2mm×10mm的掺锶聚磷酸钙样品上,以聚磷酸钙为对照,复合培养于24孔培养板中。复合培养7d后,采用特异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方法鉴定实验细胞,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骨片和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形貌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试验细胞呈阳性。②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多呈不规则形状,陷窝边界清晰,底面粗糙。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破骨细胞。③复合培养7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陷窝形成的数量明显少于聚磷酸钙组材料。④复合培养7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增殖度明显低于聚磷酸钙组材料。结论:掺锶聚磷酸钙由于锶元素的掺入能通过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阻碍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显著地抑制其骨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破骨细胞 骨吸收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氧化海藻酸钠交联壳聚糖载药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旭 顾志鹏 +2 位作者 徐源廷 李华 喜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4-896,902,共4页
为获得一种新型的药物释放复合体系,本实验首先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CS)包载四环素(TC)微球,然后利用氧化海藻酸钠交联聚磷酸钙/壳聚糖(CPP/CS)复合材料,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载药微球复合体系。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 为获得一种新型的药物释放复合体系,本实验首先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CS)包载四环素(TC)微球,然后利用氧化海藻酸钠交联聚磷酸钙/壳聚糖(CPP/CS)复合材料,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载药微球复合体系。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SEM)及药物的体外释放等方法对该载药微球复合体系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经过氧化海藻酸钠交联的CPP/CS复合材料中无机相均匀分散在连续有机相基体中,制备的CPP/CS空白复合体系与载药微球复合体系具有较为理想的孔隙结构和贯通性。其中的微球均呈球状,粒径分布在5~50μm之间,微球表面光滑且比较致密,载药后有利于减缓药物的突释效应。载药微球复合后,微球在复合体系中分布均匀,而且与CPP/CS材料之间亲合性较好,其药物的缓释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实验将为制备出具有能满足药物缓释材料的需要,又能进行骨缺损的修复的双功能的复合药物载体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海藻酸钠 壳聚糖 聚磷酸钙 复合体系 药物缓释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分离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喜讯 万昌秀 乐以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前 ,普遍认为人类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lipoprotein ,LDL)水平的升高及其氧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开发出了许多技术和药物来降低血LDL的水平 ,其中 ,通过体外循环直接从血浆或全血中除... 目前 ,普遍认为人类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lipoprotein ,LDL)水平的升高及其氧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开发出了许多技术和药物来降低血LDL的水平 ,其中 ,通过体外循环直接从血浆或全血中除去LDL的LDL分离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对一些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无效的家族性高胆固醇的病人更显得有意义。最近的研究表明 ,LDL分离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的LDL水平 ,而且还能减少LDL的氧化及降低LDL氧化的易感性。现今已有 7种类型的LDL分离技术应用于临床 ,即血浆交换、常规双重滤过、加热双重滤过、硫酸右旋糖酐纤维素吸附、免疫吸附、肝素沉淀及LDL的血液灌流分离技术。这几种技术各有其优缺点。总的说来 ,血浆交换、常规双重滤过及加热双重滤过的选择性较差 ,但操作简便、价格较为便宜 ;硫酸右旋糖酐纤维素吸附、免疫吸附、肝素沉淀的选择性较高 ,但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LDL的血液灌流分离技术不同于前述几种技术 ,它能直接从全血中特异性地吸附LDL ,但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短 ,还需积累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分离技术 血浆交换 常规双重滤过 加热双重滤过 免疫吸附
下载PDF
GCr15SiMo高淬透性轴承钢的热处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健熠 王杰君 +1 位作者 赖维明 喜讯 《轴承》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4-16,共3页
对GCr15SiMo 高淬透性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Cr15SiMo 钢不但具有比GCr15SiMn 钢更高的抗回火软化性能和更宽的淬回火温度区间,而且尺寸稳定性好,接触疲劳寿命长。附图3 ... 对GCr15SiMo 高淬透性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Cr15SiMo 钢不但具有比GCr15SiMn 钢更高的抗回火软化性能和更宽的淬回火温度区间,而且尺寸稳定性好,接触疲劳寿命长。附图3 幅,表4 个,参考文献4 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热处理 淬透性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美英 傅明 +1 位作者 喜讯 吴国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9期4331-4332,共2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鼻内镜手术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以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鼻内镜手术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以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多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应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鼻息肉
下载PDF
生物交联剂京尼平改造生物性组织为组织工程化血管支架的实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莉 陈健 喜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954-6957,共4页
目的:观察京尼平处理后猪动脉性能特点及细胞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方法:①材料性能测试:用京尼平处理猪动脉7min~72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以EX-810交联... 目的:观察京尼平处理后猪动脉性能特点及细胞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方法:①材料性能测试:用京尼平处理猪动脉7min~72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以EX-810交联的猪动脉作为对照。②细胞相容性测试:在体外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后分为3组,对照组将细胞直接接种于孔板上;EX-810+Ⅰ型胶原组将细胞接种于复合有Ⅰ型胶原的EX-810处理72h的管壁;京尼平+Ⅰ型胶原组将细胞接种于复合有Ⅰ型胶原的京尼平处理72h的管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③体外内皮化实验:用加压铺坪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到复合了Ⅰ型胶原的京尼平交联血管支架材料内表面(管径<6mm),体外静态培养7d,取样行形态学检测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结果:①京尼平既能有效去除和降低组织中产生抗原性的细胞成分和自由氨基,又保持了血管总体组织构架完整。经京尼平处理的血管组织各项力学性能均好于EX-810交联的样品和天然血管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好的黏弹性。②MTT实验证明经京尼平处理材料细胞毒性很小,与细胞亲和性高。③经复合Ⅰ型胶原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能较好的生长增殖,容易内皮化。结论:经京尼平交联处理的血管组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同时具有低抗原性及易于保存、容易内皮化等特点,是组织工程化血管支架的理想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猪动脉 细胞相容性 力学性能 内皮化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流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喜讯 李莉华 +2 位作者 冯志强 邬丽莎 李达兵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流 (IR)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左肾切除、右侧肾蒂夹闭 1h后再灌流 3h造成肾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结果 :SM +IR组在缺血再灌流 2h时血清和再灌流 3h时的肾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单纯IR组 (P <0 ...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流 (IR)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左肾切除、右侧肾蒂夹闭 1h后再灌流 3h造成肾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结果 :SM +IR组在缺血再灌流 2h时血清和再灌流 3h时的肾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单纯IR组 (P <0 .0 5下同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IR组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下同 )。SM +IR组在再灌注 3h时肾中Na+含量显著低于单纯IR组 ;Ca2 +含量较IR组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 ,单纯IR组肾脏呈严重坏死改变 ,SM组仅有轻度变性。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兔IR性肾损伤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缺血再灌流 参麦注射液 预防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对成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菲 徐源廷 +4 位作者 任大伟 喜讯 冯婷 张小华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9269-9272,共4页
背景: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将ROS17/2.8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在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和促血管生... 背景: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将ROS17/2.8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在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10/2009-06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ROS17/2.8成骨细胞株购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与移植工程实验室。方法:①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将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300μL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7L-1),培养14d,隔天换液。②分别于1,3,5,7,10,14d行MTT法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③将培养7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离心取上清液,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上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且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ELISA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锶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能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且以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具有促血管化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成骨细胞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D,L-聚乳酸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史国齐 陈元维 +4 位作者 秦滢杰 丁玉龙 喜讯 张小华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5086-5089,共4页
目的:观察D,L-聚乳酸体外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四川大学细胞相容性研究室完成。将D,L-聚乳酸膜在生理盐水中体外无菌降解120d。①计算失质量率:失质量率(%)(降解前本体的质量-降解后本体的... 目的:观察D,L-聚乳酸体外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四川大学细胞相容性研究室完成。将D,L-聚乳酸膜在生理盐水中体外无菌降解120d。①计算失质量率:失质量率(%)(降解前本体的质量-降解后本体的质量)/降解前本体的质量×100%。②测定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用乌=氏黏度计外推法测降解后本体的特性黏度,特性黏度与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式为:η=2.21×104M0.77。③测定降解液的pH值。④乳酸标准曲线的制备:将乳酸稀释为0.16,0.08,0.048,0.032,0.016,0.008g/mL,于262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对乳酸质量浓度做标准曲线。⑤将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降解时间的未经稀释的降解液100μL和新鲜培养基100μL,阴性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100μL和培养基100μL,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基100μL,各组分别培养1,2,3,4,5,6d。采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①失质量率:在最初2周内,失质量率增大较快。在20~70d失质量率变化不大。在80~120d失质量率快速增加。②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从开始降解到70d,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之后随时间延长而趋于平缓,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小。③pH值:前30dpH值下降很快,从6.32降到4.56;在30~70dpH值反而有所上升,上升到5.39;之后急剧下降,在120d时达到2.29。④乳酸的质量浓度: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大,前20d达到5.8g/L,70d为16.7g/L,120d时达到24.4g/L。⑤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作用下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前70d的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70d后的降解液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到120d时降解液使内皮细胞表现显著的细胞毒性,细胞出现凋亡。结论:D,L-聚乳酸膜降解后,70d前降解液促进内皮细胞生长,70d后至120d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从抑制作用到细胞毒性逐渐增强。本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聚乳酸 降解产物 内皮细胞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