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3 位作者 肖德明 徐传镇 陈崇兴 张光曙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56-659,共4页
目的 观察重叠戊型肝炎病毒 (HE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脏损害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12 2例CHB患者血清进行了抗 HEVIgM、IgG检测 ,同时应用肝穿刺活检、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等技术对重叠与未重叠HEV感染者分... 目的 观察重叠戊型肝炎病毒 (HE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脏损害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12 2例CHB患者血清进行了抗 HEVIgM、IgG检测 ,同时应用肝穿刺活检、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等技术对重叠与未重叠HEV感染者分别进行了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白蛋白 /球蛋白 (A/G)、电泳γ球蛋白 (γ EP)水平、肝脏病理学、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阳性率、血清及肝组织中HBVDNA含量对比。具有可比性的重叠 (7例 )与未重叠HEV感染者 (14例 ) 1年后做第 2次肝穿活检并做病理学比较 ;HBeAg阴性重叠HEV感染者 8例做HEV感染急性期、恢复期血清HBeAg定性、HBVDNA含量对比。结果 重叠HEV感染者 2 1例(17 2 %)。重叠HEV感染者较未重叠感染者ALT、TBil增高 ,PTA降低 (P <0 0 5 ) ,但A/G、γ EP水平未见显著差别 (P >0 0 5 ) ;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阳性率、血清及肝组织HBVDNA含量低 (P <0 0 5 )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重 (P <0 0 5 ) ,但纤维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别 (P >0 0 5 )。两组患者 1年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别 ,1年后仍无显著差别 (P >0 0 5 )。HEV感染恢复期血清HBeAg阳性率、HBVDNA含量高于急性期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重叠感染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肝活检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红春 刘鹏 +2 位作者 甘天福 丁明权 庆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5-1116,共2页
关键词 肝活检 护理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HBVcccDNA变化及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雪艳 庆华 +1 位作者 刘学恩 庄辉 《肝脏》 2015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总的乙肝病毒核酸(HBV tDNA)、cccDNA含量变化及与血清HBV DNA、HBsAg的相关性,探讨肝组织HBV tDNA和cccDNA含量改变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47例慢性乙肝...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总的乙肝病毒核酸(HBV tDNA)、cccDNA含量变化及与血清HBV DNA、HBsAg的相关性,探讨肝组织HBV tDNA和cccDNA含量改变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47例慢性乙肝患者口服ADV10 mg/d,每隔12周检测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等指标。47例基线患者和24例治疗48周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及肝组织HBV tDNA和cccDNA检测。结果 47例慢性乙肝患者ADV治疗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查下限占36.2%(17/47);ALT和AST复常率分别为76.6%(36/47)和85.1%(40/47)。比较基线和48周均取肝活检的24例患者,48周时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载量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0.01),血清HBV DNA下降值大于肝组织HBV tDNA和肝组织HBV cccDNA(分别为3.21 lg拷贝/ml、1.02 lg拷贝/细胞和0.76 lg拷贝/细胞)。基线时,24例患者肝组织HBV tDNA、cccDNA与血清HBV DNA和HBsAg呈正相关(P<0.01);但治疗48周时,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ADV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可使其肝组织HBV tDNA、cccDNA和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但血清HBV DNA下降较肝组织HBV tDNA、cccDNA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产生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4 位作者 肖德明 安永 徐传镇 杜庆岭 张光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8-931,共4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YMDD变异的产生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分析血清病毒载量水平与YMDD变异类型、产生时间的关系。另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但并...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YMDD变异的产生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分析血清病毒载量水平与YMDD变异类型、产生时间的关系。另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但并未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1∶1配对)对比分析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结果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未产生YMDD变异组(P<0.01)。YMDD变异类型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不相关(P>0.05),但YMDD变异产生时间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越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越容易产生YMDD变异,且产生时间越早。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YMDD变异类型与病毒载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DNA突变分析 拉米夫定 病毒载量 YMDD变异 拉米夫定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定量 HBVDNA定量 变异类型
原文传递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伟 陈刚 +3 位作者 孙密密 安永 王永清 庆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30例和TACE组30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RFA或TAC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30例和TACE组30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RFA或TAC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6.7%和50.0%,显著高于TACE组的6.7%和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86±0.48)年,显著长于TACE组的(0.93±0.2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75.4±200.7)μg/L、(416.4±229.0)μg/L、(320.4±243.5)μg/L,显著低于TACE组的(639.1±190.9)μg/L、(623.4±234.6)μg/L、(674.4±300.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 a、2a、3 a生存率分别为86.7%、66.7%、56.7%,显著高于TACE组的46.7%、26.7%、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病原学不明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组织中HBV DNA定量检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3 位作者 徐传镇 孙思才 陈崇兴 张光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病原学不明 慢性病毒性肝炎 血清 肝组织 HBV DNA 检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防治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光曙 庆华 +2 位作者 徐传镇 陈崇清 闫承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肝性脑病至今仍以血液检查所见的生化代谢异常来解释 ,因不能圆满解释全面情况 ,需进一步探讨。不加选择收集 70例肝硬化死亡者脑组织 ,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检查 ,观察病理改变和HBsAg、HBcAg表达。在70例脑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染色HBsAg... 肝性脑病至今仍以血液检查所见的生化代谢异常来解释 ,因不能圆满解释全面情况 ,需进一步探讨。不加选择收集 70例肝硬化死亡者脑组织 ,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检查 ,观察病理改变和HBsAg、HBcAg表达。在70例脑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染色HBsAg、HBcAg阳性者计 30例 ,阳性率 42 .3 % ,临床上有肝性脑病表现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表现者 ,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明显者 ,阳性率亦明显高于较轻者。肝硬化脑组织内出现HBsAg和HBcAg表达 ,而且阳性率与脑组织病理改变和是否出现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提示HBV侵及脑组织 ,导致病理形态改变可能是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 ,生化代谢异常可能仅是肝衰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脑组织病理改变 病理基础
下载PDF
血清N-糖组诊断模型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曹曦 张莹 +5 位作者 南月敏 谈宗男 陈萃英 庆华 刘学恩 庄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N-聚糖丰度变化,依此建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N-糖组模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69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资料,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标记糖电泳技术,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清中9种N...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N-聚糖丰度变化,依此建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N-糖组模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69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资料,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标记糖电泳技术,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清中9种N-聚糖。基于肝纤维化各期N-聚糖相对含量变化,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等评价其诊断效力,并与其他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比较。结果N-糖组诊断模型(模型B和模型C)在区分纤维化S1~S2与S3~S4和S1~S3与S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76,0.827),高于GlycoFibroTest(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60,0.807)、GlycoCirrhoTest(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22,0.787)、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55,0.751)、肝纤维化4项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30,0.774)和S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07,0.744),但模型A(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52)在区分纤维化S1与S2~S4时诊断效力仅低于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07)。当N-糖组模型与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联合诊断各期肝纤维化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模型A、模型B和模型C)为0.839、0.825和0.837,提高了诊断效力。结论血清N-糖组模型诊断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硬化 诊断模型 N-糖组学
原文传递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作用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2 位作者 张光曙 徐传镇 陈崇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 观察合并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肝脏病变中的远期作用 ,并探讨HGV致病性。方法 选择 5年前后根据自愿原则以Menghini法行两次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患者 45例 ,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与... 目的 观察合并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肝脏病变中的远期作用 ,并探讨HGV致病性。方法 选择 5年前后根据自愿原则以Menghini法行两次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患者 45例 ,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PAP)法检测肝组织中HGVNS5抗原 (HGV Ag)两次均阳性的患者 (合并HGV感染组 ) 2 1例、两次均阴性的患者 (未合并HGV感染组 ) 2 4例。两组患者 5年前年龄、性别、病程、血清HBV DNA含量、肝脏损害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治疗方法亦相同 ,但均未能产生持续疗效 ,具有可比性。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5年后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合并与未合并HGV感染组 5年前肝脏损害的基本病变、炎症活动度 (G1、G2、G3、G4例数分布分别为 3、7、7、4;5、8、7、4)及纤维化程度 (S1、S2、S3、S4分别为 4、7、7、3;6、8、6、4)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5年后 (G1、G2、G3、G4分别为 3、5、7、6 ;4、6、8、6 ;S1、S2、S3、S4分别为 3、6、5、7;4、7、5、8)差异仍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合并HGV感染并未导致CHB肝脏病变激活、加速纤维化进展。HGV感染对CHB肝脏远期病变无明显作用。HGV的肝脏致病性至多是微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脏病变 病理学 肝炎致病因子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血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光曙 韩纪举 +7 位作者 甘天福 丁明权 于建国 杜庆岭 周秀梅 张玉琦 庆华 何登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为探讨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 ,不加选择采集急、慢性乙肝、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病人入院后和出院前血液标本各 1份 ,同一时间用PCR检测其中HBVDNA的含量拷贝数 ,同时每例在住院期间各做一次肝活检、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 ,分析HBVDNA... 为探讨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 ,不加选择采集急、慢性乙肝、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病人入院后和出院前血液标本各 1份 ,同一时间用PCR检测其中HBVDNA的含量拷贝数 ,同时每例在住院期间各做一次肝活检、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 ,分析HBVDNA含量和肝组织病理形态关系。结果 ,血内HBVDNA含量和肝组织炎症病理变化有一致关系 ;同时 ,病程与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亦有一致性关系。结果提示 ,血内HBVDN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肝组织内炎症轻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HBVDNA含量检测 肝活检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胎盘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秀梅 张玉琦 +5 位作者 刘静 庆华 丁明权 于建国 甘天福 张光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胎盘肽 拉米夫定 治疗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建国 庆华 +4 位作者 安永 白薇 杨雯 张伟 李洁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曾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3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62例,仅给予每日口服...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曾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3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62例,仅给予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或<0.01)。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58.7%)显著高于对照组(40.3%),P<0.05;HBeAg阴转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16.1%),P<0.05;HBeAg血清转换率(19.1%)虽高于对照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双环醇片
下载PDF
肝组织病理学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密密 张伟 +3 位作者 陈刚 安永 王永清 庆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分析基线肝脏病理改变与恩替卡韦(ETV)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基线肝脏病理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366例自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行肝穿刺... 目的分析基线肝脏病理改变与恩替卡韦(ETV)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基线肝脏病理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366例自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术并应用ETV(口服0.5mg/d)治疗96周以上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肝脏病理与治疗48、96周不同应答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B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确定其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按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各分为4组(G1、G2、G3、C4和S1、S2、S3、S4)。ETV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患者G1、G2、G3、G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6.3%(10/38)、30.9%(121/391)、35.3%(101/286)、44.4%(52/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0,P〈0.05);HBeAg阴性患者G1、G2、G3、G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1.5%(24/39)、80.4%(148/184)、82.4%(201/244)、88.1%(5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4,P〈0.05)。延长至96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患者S1、S2、S3、S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39.0%(41/105)、37.8%(127/336)、30.9%(97/314)、24.7%(19/77),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765,P〉0.05);HBeAg阴性患者S1、S2、S3、S4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85.7%(30/35)、84.4%(92/109)、83.9%(162/193)、75.1%(148/197),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29,P〉0.05)。但进一步细化分组,当肝脏炎症活动度相同时,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论HBeAg阳性还是阴性,除G1组外,G2、G3、G4组治疗48周完全应答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长至96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类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4 位作者 徐传镇 肖德明 尹燕明 陈崇兴 张光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重叠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肝脏病变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 选择 0 5~ 15 0年间以Mengnihi法进行 2次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患者 2 30例 ,2次同期血清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 目的 观察重叠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肝脏病变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 选择 0 5~ 15 0年间以Mengnihi法进行 2次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患者 2 30例 ,2次同期血清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进行HCV RNA检测 ,并将血清HC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近期肝脏病变及血清HCV RNA持续阳性患者与具有可比性的持续阴性患者远期肝脏病变分别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HCV RNA阳性患者为 4 1例 (17 83% ) ,其近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G1~G4例数分布分别为 5、8、16、12 )与纤维化程度 (S0~S4分布分别为 1、3、8、19、10 )和阴性患者相比 (G1~G4例数分布分别为 37、6 0、5 7、35 ;S0~S4分布分别为 8、2 0、6 3、6 9、2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随访结束时血清HCV RNA持续阳性患者 2 9例 ,其远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 116例持续阴性患者相比 (加重、无变化、好转例数分布分别为 12、10、7;2 4、2 4、6 8)与纤维化程度 (加重、无变化、好转例数分布分别为 15、8、6 ;2 7、2 6、6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重叠HCV感染可加重CHB患者肝脏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HCV-RNA 肝脏病变 CHB 阴性 阳性 血清 分布 持续 RT-PCR
原文传递
混合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2 位作者 徐传镇 张光曙 韩纪举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混合感染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复制
原文传递
山东人群TTV感染状况及TTV山东株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建国 韩纪举 +5 位作者 肖德明 尹燕明 庆华 周秀梅 杜庆苓 张光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352-354,共3页
1997-10 Nishizawa et al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人类肝炎相关DNA病毒基因,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论文,周育森et al在国内首先测定了中国人TTV部分基因克隆序列,迄今国内少数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TTV感染... 1997-10 Nishizawa et al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人类肝炎相关DNA病毒基因,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论文,周育森et al在国内首先测定了中国人TTV部分基因克隆序列,迄今国内少数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TV感染同输血或血液制品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肝功长期损害ALT异常又一重要致病因子,为探讨山东地区TTV感染存在和基因变异的情况及TTV在人类肝炎中作用和地位。我们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法,对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进行TTV检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V病毒 丙型肝炎 庚型肝炎 PCR 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与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凯 庆华 宋文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和它的受体CXCR3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有益的线索。IP-10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T淋巴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等。在病毒性肝炎发生的过程...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和它的受体CXCR3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有益的线索。IP-10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T淋巴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等。在病毒性肝炎发生的过程中,IP-10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毒特异性T细胞和NK细胞等效应细胞,趋化它们到肝组织局部发生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作用。IP-10的分泌同时也会促进病毒性肝炎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清基线IP-10水平与治疗后病毒DNA载量以及抗原滴度呈负相关关系,对于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免疫应答反应起了一定的预测作用。IP-10在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4 位作者 徐传镇 安永 刘福义 孙思才 张光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观察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隐匿性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对57例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测,并将... 目的观察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隐匿性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对57例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测,并将肝组织HBVDNA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血清、肝组织HBVDNA定量阳性分别为13例(22.81%)、22例(38.60%)。13例血清HBVDNA定量阳性患者其肝组织定量亦均阳性,但9例肝组织HBVDNA定量阳性患者其血清定量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13例血清与肝组织定量均阳性患者比较,显示肝组织HBV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定量水平[(6.62±1.21)拷贝/g vs.(4.03±1.06)拷贝/ml,(P〈0.01)]。肝组织HBVDNA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并无相关性,10例G2,7例G3,5例G4患者HBVDNA定量分别为(6.13±1.65)拷贝/g、(5.92±1.81)拷贝/g、(5.83±1.89)拷贝/g,(P〉0.05),但HBVDNA定量阳性患者均为活动性肝脏病变。结论HBV隐匿性感染是部分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单纯检测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对HBV感染诊断存在漏诊,对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FQ-PCR技术开展血清定量尤其是肝组织中HBV DNA定量检测可提高HBV感染的诊断。对隐匿性HBV感染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亦应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 病毒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HGV-RNA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庆华 于建国 +3 位作者 王磊 张光曙 陈崇兴 景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8-49,53,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的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法对 14 6例CHB患者血清进行了HGV -RNA检测 ,并将HG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学对比。结果 HGV -RNA阳性 2 3例 ( 15 .75 % )。HGV -RNA...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的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法对 14 6例CHB患者血清进行了HGV -RNA检测 ,并将HG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学对比。结果 HGV -RNA阳性 2 3例 ( 15 .75 % )。HG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肝脏病理损害程度、HBV -DNA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例HGV -RNA阳性、16例HGV -RNA阴性CHB患者干扰素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HBHGV感染并不加重肝脏损害 ,亦不影响HBV的复制及干扰素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庚型肝炎病毒 RT-PCR
下载PDF
单纯抗-HBc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 被引量:5
20
作者 毕芳 庆华 +2 位作者 安永 白薇 徐传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对62例单纯血清抗-HBc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常规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62例CHC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6例(25... 目的观察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对62例单纯血清抗-HBc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常规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62例CHC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6例(25.81%);血清HBV DNA阳性较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5);在62例CHC患者中,HCV RNA阳性41例(66.13%);41例HCV RNA阳性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3.22±1.35lgcopies/ml)显著低于21例HCV RNA阴性患者(4.53±2.06lgcopies/ml,P<0.05)。结论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并不少见。隐匿性HBV感染的CHC患者肝脏病变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