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歌的文体形态分析
1
作者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汉代的歌是独立的文体,在原初文献中有明确的“歌”字作为区别。汉歌仍然依附于本事,延续了先秦古歌叙事的特征,又因为文人多用歌体描写个体生活,增强了文人歌的抒情性。汉代歌由杂言向齐言发展,宫廷盛行楚歌,句式集中在三兮二、三兮三... 汉代的歌是独立的文体,在原初文献中有明确的“歌”字作为区别。汉歌仍然依附于本事,延续了先秦古歌叙事的特征,又因为文人多用歌体描写个体生活,增强了文人歌的抒情性。汉代歌由杂言向齐言发展,宫廷盛行楚歌,句式集中在三兮二、三兮三、四兮三三种类型,前者与西汉哀辞有关,后两者对七言的形成起关键作用。民间以四言、三言歌为主,三言七言相杂与四言七言相杂的歌反映了七言成熟的轨迹。汉代有少量五言、七言歌诞生,但不占主流。汉代的歌一般短句歌押偶句韵,长句歌句句押韵。歌一般一韵到底,两句一转韵的歌集中在楚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文体形态
下载PDF
曹溶、朱彝尊、屈大均“雁门关”词考论
2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7-73,共7页
清初时期,贰臣曹溶、落魄士子朱彝尊与遗民屈大均于岭南、江南保持了长期的交游与情谊,并于曹溶为政山西期间,与傅山、顾炎武、李因笃等人汇聚于雁门关。经考证,曹、朱、屈三人的“雁门关”词分别作于康熙二年(1663)秋、康熙四年(1665)... 清初时期,贰臣曹溶、落魄士子朱彝尊与遗民屈大均于岭南、江南保持了长期的交游与情谊,并于曹溶为政山西期间,与傅山、顾炎武、李因笃等人汇聚于雁门关。经考证,曹、朱、屈三人的“雁门关”词分别作于康熙二年(1663)秋、康熙四年(1665)春与康熙五年(1666)冬,是追和赓唱之作。三位政治立场迥异的词人在雁门关这个特殊的空间以怀古题材共同奏响了兼具羁旅离愁之苦、故国之思与文化保种之识的心曲。三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士人久经丧乱后的情感交融与思想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朱彝尊 屈大均 “雁门关”词
下载PDF
从《孔子》看国学的缺失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鸥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4,共4页
二十年来,随着国学大热,“孔子”也热了起来。然而,在这次第流行的热潮中,真正的孔子在哪里?
关键词 《孔子》 国学 敬畏 文化
原文传递
曹溶词学观及其与浙西词派的关系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69-174,共6页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溶、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溶、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宋。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溶 词学观 朱彝尊 顾贞观 浙西词派
下载PDF
余怀为何“钟情”秦淮歌妓——读《板桥杂记》 被引量:1
5
作者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余怀在《板桥杂记》里为秦淮歌妓这一特殊群体立传,对她们赞赏有加的原因有三:一从余怀作为士人的身份考察,歌妓群体对雅的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得到士人的认同与欣赏;二是余怀作为遗民的角度考察,歌妓自身表现出的民族情怀冲击了士... 余怀在《板桥杂记》里为秦淮歌妓这一特殊群体立传,对她们赞赏有加的原因有三:一从余怀作为士人的身份考察,歌妓群体对雅的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得到士人的认同与欣赏;二是余怀作为遗民的角度考察,歌妓自身表现出的民族情怀冲击了士大夫的心灵,使她们从内心上赞赏这些弱质女流;三是歌妓的盛衰、国家民族的兴衰与生命的盛衰形成同构,三种因素使《板桥杂记》充满了感伤的情怀与沧桑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杂记》 秦淮歌妓 原因
下载PDF
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二首的传播及原因
6
作者 《肇庆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4-40,共7页
顾贞观的《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的传播与接受是研究清词经典化问题中值得关注的个案。《金缕曲》文本固有的艺术价值是其成为清词经典的基础,而本事所体现的朋友义气与吴兆骞的命运遭遇也是后世关注的重要内容。《金缕曲》成... 顾贞观的《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的传播与接受是研究清词经典化问题中值得关注的个案。《金缕曲》文本固有的艺术价值是其成为清词经典的基础,而本事所体现的朋友义气与吴兆骞的命运遭遇也是后世关注的重要内容。《金缕曲》成为经典的深层原因,一是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品"以词代书"的写作方式是应用文体与词体的融合,《金缕曲》词调特点与顾贞观对此词调的熟练运用促成了词体的革新,真挚动人的抒情是《金缕曲》最根本的艺术内涵;二是《金缕曲》本事中吴兆骞事件引起后世文人对知识分子命运遭遇的关注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贞观 《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论屈大均的头发衣冠情结及其心境
7
作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6-21,共6页
明清之际广东诗人屈大均具有逃禅又归儒的经历,这种经历使他对清代剃发易服制的排斥态度比一般遗民更为激烈。屈大均有关头发衣冠的表述集中在康熙十八年后的晚年时期。借头发衣冠来强调儒学正宗、寄寓故国之思,体现出屈大均看到复国无... 明清之际广东诗人屈大均具有逃禅又归儒的经历,这种经历使他对清代剃发易服制的排斥态度比一般遗民更为激烈。屈大均有关头发衣冠的表述集中在康熙十八年后的晚年时期。借头发衣冠来强调儒学正宗、寄寓故国之思,体现出屈大均看到复国无望、新朝巩固之后个体身心背离的痛苦与坚持;另外,弃佛归儒的特殊体验令屈大均产生一种留名传世的焦虑与重塑儒者形象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头发 衣冠 情结 心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