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肖艳景 赵红梅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肿瘤呈囊实性,细胞形态一致,核分裂相罕...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肿瘤呈囊实性,细胞形态一致,核分裂相罕见,瘤细胞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CD56(+)、CD10(+)、CK(-)、CgA(-)。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该肿瘤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但少数可复发、转移,为低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K10、CK14、CK17、P16在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肖艳景 张全武 +2 位作者 娄欣 赵红梅 莹莹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CK10、CK14、CK17、P16在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IM)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K10、CK14、CK17、P16在宫颈45例IM及120例CIN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K17、CK10在宫颈IM... 目的探讨CK10、CK14、CK17、P16在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IM)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K10、CK14、CK17、P16在宫颈45例IM及120例CIN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K17、CK10在宫颈I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5.6%,明显高于LSIL和HSIL组(分别为CK17:11.3%、15%;CK10:20.0%、22.5%。P均<0.01);P16在LSIL和HSIL中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IM组(13.3%,P<0.01);CK14在IM组、LSIL和HSIL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4.4%、61.2%、67.5%,三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在LSIL和HSIL组,CK14、P16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别,但在LSIL中,阳性细胞位于上皮下1/3层,在HSIL中,位于上皮上1/3或全层。结论①CK17、CK10、P16在宫颈IM和CIN病变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有助于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②CK14、P16可用于LSIL和HSIL的辅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10 CK14 CK17 P16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
原文传递
大肠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3
作者 肖艳景 张全武 +2 位作者 娄欣 赵红梅 莹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原位杂交HPV16/18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肠鳞状细胞癌常见于40-50岁年龄组患者,男性略多,多... 目的:探讨大肠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原位杂交HPV16/18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肠鳞状细胞癌常见于40-50岁年龄组患者,男性略多,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形态学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表达鳞状细胞癌标记如p63,CK5/6;个别病例可见HPV16感染。结论:大肠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病变,临床表现与常见的腺癌相似,外科手术为最有效的治疗,预后较腺癌差;有时内窥镜镜下易与间质瘤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直肠 乙状结肠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全武 刘芮菡 +3 位作者 白慧丽 莹莹 娄欣 薛金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20-2822,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R的表达,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正相关(ER阳性病...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R的表达,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正相关(ER阳性病例AR表达率为85.2%;ER阴性病例AR表达率为26.9%;r=0.588,P<0.01);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呈负相关(Ki-67阳性组AR表达率为51.8%;阴性组AR表达率为82.4%;r=-0.232,P<0.01);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AR表达下降,Ⅰ、Ⅱ级肿瘤组AR表达率显著高于Ⅲ级组(AR阳性率分别为75.0%、68.4%、36.9%;P<0.01);pTNM分期Ⅰ、Ⅱ期肿瘤组AR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组(各期AR阳性率分别为84.6%、87.8%、61.9%;P<0.01);p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AR表达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阳性率分别为50.8%、61.4%、48.2%、60.4%;P>0.05).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中AR高表达提示着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肖艳景 赵红梅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性索-间质肿瘤,特征是出现不同比例和不同...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性索-间质肿瘤,特征是出现不同比例和不同分化水平的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和(或)纤维母细胞。免疫组化:Inhibin(+)、VIM(+)。结论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是一种形态学表现多样的少见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可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Sertoli-Leydig 细胞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c-myc与hnRNP K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全武 肖艳景 +3 位作者 赵驰 赵红梅 娄欣 莹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探讨c-myc、hnRNP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及71例对照胃组织中c-myc与hnRNPK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组织hnRNPK阳性率为78.9%(56/71),高于非胃癌组织47.9%(34/71),P<0.... 目的:探讨c-myc、hnRNP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及71例对照胃组织中c-myc与hnRNPK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组织hnRNPK阳性率为78.9%(56/71),高于非胃癌组织47.9%(34/71),P<0.01,并且在胞质、胞核均有表达。c-myc在胃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6.3%(40/71),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nRNPK的表达与c-myc呈正相关(r=0.241,P<0.01)。以上两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均呈高表达,P<0.05。结论:c-myc、hnRNPK在胃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同时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提示hnRNPK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myc基因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免疫组化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赵红梅 肖艳景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组织中细胞角质蛋白19(CK19)、半乳凝素-3(Gal-3)、HBME-1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19、Gal-3、HBME-1在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30例癌旁正...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组织中细胞角质蛋白19(CK19)、半乳凝素-3(Gal-3)、HBME-1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19、Gal-3、HBME-1在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30例癌旁正常滤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9、Gal-3、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5.6%和91.3%,远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癌旁正常滤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19、Gal-3、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角质蛋白19 半乳凝素-3 HBME-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myc、hnRNPK在胃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肖艳景 张全武 +2 位作者 赵红梅 娄欣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目的探讨C-myc、hnRNP K蛋白在胃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2例浅表黏膜炎患者胃组织中C-myc与hnRNP K蛋白的表达。结果胃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nRNP K阳性率分别为77.8%、76.... 目的探讨C-myc、hnRNP K蛋白在胃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2例浅表黏膜炎患者胃组织中C-myc与hnRNP K蛋白的表达。结果胃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nRNP K阳性率分别为77.8%、76.2%,均高于对照组40.6%(P<0.05)。C-myc在胃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yc、hnRNP K在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两者与胃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C-MYC 胃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汗腺螺旋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肖艳景 赵红梅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汗腺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汗腺螺旋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中1例的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汗腺螺旋腺瘤常见于11~40岁,多伴疼痛感,镜下见境界清楚的小叶由2种上皮细胞组... 目的探讨汗腺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汗腺螺旋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中1例的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汗腺螺旋腺瘤常见于11~40岁,多伴疼痛感,镜下见境界清楚的小叶由2种上皮细胞组成,免疫组化:AE1/AE3(+),P63、CEA部分细胞(+)。结论汗腺螺旋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必要时结合免疫组化多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 螺旋腺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赵红梅 肖艳景 莹莹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9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 Rho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RHOC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乳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全武 莹莹 +5 位作者 娄欣 肖艳景 薛金慧 石岩 白慧丽 康华丽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乳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的肿瘤性病变,我们查阅文献,中文文献1994年迄今仅见一例报道,英文文献报道21例。本文报道乳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全武 莹莹 +4 位作者 娄欣 刘俊玲 赵红梅 肖艳景 邢辰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 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围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1%。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涎腺 预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Rb、Ki-67及高危型HPV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全武 肖艳景 +2 位作者 赵红梅 娄欣 莹莹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p16、Rb、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1例CIN病变上皮和36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Rb及Ki-67表达情况,其中47例CIN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 目的研究p16、Rb、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1例CIN病变上皮和36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Rb及Ki-67表达情况,其中47例CIN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16、Ki-67在各级别CIN中均有较高表达(P<0.01),且CIN2和CIN3中的表达较CIN1高(P<0.05);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Rb蛋白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下调(分别为54.2%、24.4%、21.9%),在对照组与各级别CIN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71.9%)、(85.3%)和(90.6%),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级别CIN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Rb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Rb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RB HPV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组织与细胞株雄激素受体生物学作用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芮菡 孔欣 +5 位作者 白慧丽 娄欣 肖艳景 莹莹 薛金慧 张全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除雌激素外,雄激素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相结合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以及对乳腺癌的意义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AR的表达及分子机制,为乳腺... 目的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除雌激素外,雄激素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相结合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以及对乳腺癌的意义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AR的表达及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寻找潜在的新靶点。方法选取2013-01-01-2016-10-0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原发肿瘤患者组织标本15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150例乳腺癌组织中AR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中AR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RT-PCR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AR蛋白在转移及非转移性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miRanda软件平台预测可能作用于AR mRNA 3′UTR保守位点的miRNA。使用Real Time RT-PCR分析在非转移和转移乳腺癌细胞株中可能靶向AR mRNA的miRNA,并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组织中可能靶向AR mRNA的miRNA。结果 A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73,P<0.001;Ⅰ、Ⅱ级与Ⅲ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33,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Ⅰ、Ⅱ和Ⅲ级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on density,IOD)分别为2.291±0.265、0.229±0.030和0.277±0.043,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94,P<0.001,即Ⅱ、Ⅲ级表达明显降低。Ⅱ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73,P=0.052。RT-PCR结果显示,A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Ⅰ、Ⅱ和Ⅲ级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1、0.53±0.15和0.59±0.12,Ⅱ(t=6.177,P=0.003)、Ⅲ级(t=4.162,P=0.014)显著低于Ⅰ级,Ⅱ与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8,P=0.179。即病理分级Ⅰ级中A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高于Ⅱ和Ⅲ级。非转移乳腺癌细胞株(BT-549)和转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中,AR蛋白的IOD比值分别为1.980±0.101和0.926±0.072,t=14.718,P<0.001;BT-549和MDA-MB-231细胞系AR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雄激素受体 MIRNA miR-873 miR-185
原文传递
miR-21通过靶基因ZNF326调控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金慧 莹莹 +3 位作者 刘芮菡 肖艳景 赵娜 张全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06-912,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靶向锌指蛋白326(ZNF326)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HCC70、MDA-MB-231、BT549、MDA-MB-468与正常细胞株HBL-100中miR-21与ZNF326的表...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靶向锌指蛋白326(ZNF326)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HCC70、MDA-MB-231、BT549、MDA-MB-468与正常细胞株HBL-100中miR-21与ZNF326的表达。以miR-21表达量最高的乳腺癌HCC70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NC组、anti-miR-con组、anti-miR-21组、pcDNA-control组、pcDNA-ZNF326组;共转染分组为anti-miR-21+si-con组、anti-miR-21+si-ZNF326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21与ZNF326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CDK1、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细胞株HBL-100相比,乳腺癌细胞株HCC70、MDA-MB-231、BT549、MDA-MB-468中miR-21高表达,ZNF32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与anti-miR-con组、pcDNA-control组比较,anti-miR-21组与pcDNA-ZNF326组HCC70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CDK1、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iR-21能靶向结合ZNF326的3'UTR并调控其表达;与anti-miR-21+si-con组相比,anti-miR-21+si-ZNF326组HCC7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促进CDK1、MMP-2表达。结论:miR-21可靶向抑制ZNF326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ZNF326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全武 莹莹 +2 位作者 刘俊玲 娄欣 刘芮菡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胃PF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胃PF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瘤细胞梭形,间...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胃PF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胃PF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瘤细胞梭形,间质富含小的薄壁血管和黏液样基质,核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SMA强阳性,CD10局灶弱阳性。结论胃P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诊断需与胃肠道间质瘤、侵袭性纤维瘤等间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纤维黏液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娄欣 肖艳景 +2 位作者 赵红梅 张全武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集合管癌位于肾髓质,镜下呈弥漫性腺管状排列,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免疫组化:AE1/A...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集合管癌位于肾髓质,镜下呈弥漫性腺管状排列,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免疫组化:AE1/AE3(+)、CK8/18(+)、CK19(+)、CD15(+)、CD10(-)、Villin(-)。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对诊断可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黄酸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莹莹 薛金慧 赵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将NSCLC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大黄酸组,采用不含大黄酸的培养基和含有质量浓度为5、10和20μmol·L^-1大黄酸的培养...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将NSCLC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大黄酸组,采用不含大黄酸的培养基和含有质量浓度为5、10和20μmol·L^-1大黄酸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胞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率以及不同细胞周期A549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细胞色素C(Cyt-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大黄酸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大黄酸组A549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减少,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中和高剂量大黄酸组A549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大黄酸组G 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大黄酸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大黄酸组A549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Cyt-C和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酸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Caspase-9、Cyt-C和AI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非小细胞肺 A549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9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赵红梅 肖艳景 莹莹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B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B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7%(57/65),明显高于在纤维囊性乳腺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B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癌 CB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结肠组织胞浆菌病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娄欣 张全武 +2 位作者 肖艳景 赵红梅 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结肠组织胞浆菌病(H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结肠H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泡沫状组织细胞及梭形细胞增生,肉芽肿形成,PAS和六胺银染色显示组织细胞内较多圆形结... 目的分析结肠组织胞浆菌病(H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结肠H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泡沫状组织细胞及梭形细胞增生,肉芽肿形成,PAS和六胺银染色显示组织细胞内较多圆形结构,直径约2~4μm。结论 HP在我国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容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组织胞浆菌病 特殊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