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被引量:882
1
作者 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125,共21页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主要建立在官僚制的常规机制之上,但官僚制度有着内在困难,而且这些困难在中国官僚制度特定形式下加剧放大,常常导致组织失败和危机。因此,国家治理过程中演变出运动型治理机制以应对之。本文在这一大历史...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主要建立在官僚制的常规机制之上,但官僚制度有着内在困难,而且这些困难在中国官僚制度特定形式下加剧放大,常常导致组织失败和危机。因此,国家治理过程中演变出运动型治理机制以应对之。本文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从与韦伯式科层制的比较和当代组织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国家治理过程中的运动型治理机制,指出常规机制与运动机制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只有在常规机制及其随之而来的组织失败背景下才能认识运动型治理机制的定位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机制的合法性基础和组织基础都受到了极大挑战,呼唤着新的组织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运动式治理 制度逻辑 官僚体制
原文传递
“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 被引量:577
2
作者 雪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本文以“逆向软预算约束”概念概括基层政府自上而下地向所管辖区域中的下属组织和个人索取资源的行为,并从组织分析角度探讨这类现象产生的渊源:在微观层次上,干部晋升制度的机制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基层政府官员追求资源密集型政绩工... 本文以“逆向软预算约束”概念概括基层政府自上而下地向所管辖区域中的下属组织和个人索取资源的行为,并从组织分析角度探讨这类现象产生的渊源:在微观层次上,干部晋升制度的机制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基层政府官员追求资源密集型政绩工程的短期利益,为不断突破已有预算约束、追求预算外资源的政府行为提供了激励;在宏观层次上,组织制度自上而下的约束机制由于上下级政府官员的共同利益联合而难以有效运行,自下而上的企业或个人的抵制活动因组织程度的不对称而无法奏效,而权、责、利三位一体在实际运行中的分离导致责任目标制度的失败。因此,宏观组织制度难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实行有效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 企业 政府行为 基层政府 资源 下级政府 制度 管辖 政府官员 共同利益
原文传递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589
3
作者 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10期67-85,共19页
本文以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矛盾为主线,从国家治理模式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当代中国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稳定重复的重大现象——集权与放权的交替往复,整顿治理的运动型机制,绵延不断但收效甚微的政治教化活... 本文以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矛盾为主线,从国家治理模式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当代中国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稳定重复的重大现象——集权与放权的交替往复,整顿治理的运动型机制,绵延不断但收效甚微的政治教化活动,举步维艰的科层政府理性化和法制建设发展,政策执行中的变通和共谋行为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体制 国家治理 制度逻辑 国家—地方关系
原文传递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530
4
作者 雪光 艾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50,共19页
强调变迁过程中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旨在解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制度变迁现象。制度变迁是由占据不同利益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推动和约束的,而不同群体和个人的行为受其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制约。因此,制度变迁的轨迹和方... 强调变迁过程中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旨在解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制度变迁现象。制度变迁是由占据不同利益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推动和约束的,而不同群体和个人的行为受其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制约。因此,制度变迁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需要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它们的各自角色,在行动者群体间互动中解读制度逻辑的作用,并关注制度变迁的内生性过程。我们以北方一个乡镇中村庄选举制度2000—2008年的演变历程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提出的研究课题、分析概念以及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逻辑 制度变迁 村庄选举
原文传递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被引量:349
5
作者 雪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243,共32页
关于产权制度的讨论大多是在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中进行的。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命题是 :“产权是一束权利” ,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 关于产权制度的讨论大多是在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中进行的。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命题是 :“产权是一束权利” ,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与经济学的思路不同 ,本文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解释逻辑出发 ,提出“关系产权”的概念 ,以此来强调“产权是一束关系”这一中心命题 ,为解释产权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和有关的经济现象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这一思路的基本观点是 ,一个组织的产权结构和形式是该组织与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适应其所处环境的结果。因此 ,产权结构和形式并不是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反映了企业的独立性 ;恰恰相反 ,产权反映了一个组织与其环境即其他组织、制度环境 ,或者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稳定的交往关联。本文讨论了关系产权的概念、理论思路和实证意义 ,并从这一思路出发 ,重新解释了“模糊产权”在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 社会学解释 新古典经济学 乡镇企业发展 其他组织 产权结构 产权所有者 理论框架 基本命题 产权理论 资产使用 产权界定 资产转移 激励机制 经济行为 资源分配 制度学派 分析角度 经济现象 转型经济 基本观点
原文传递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 被引量:355
6
作者 雪光 练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96,221,共17页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讨价还价谈判是政府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政府组织制度和行为的一个切入点;其总是发生并受制于特定组织背景以及相应的制度规则。有关委托方(如省环保厅)和代理方(如市环保局)之间的序贯博弈模型中,我...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讨价还价谈判是政府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政府组织制度和行为的一个切入点;其总是发生并受制于特定组织背景以及相应的制度规则。有关委托方(如省环保厅)和代理方(如市环保局)之间的序贯博弈模型中,我们区分了委托方的两种策略选择:"常规模式"与"动员模式";代理方在随后的应对过程中在三种策略中加以选择:"正式谈判"、"非正式谈判"和"准退出"。在委托方采纳动员模式的条件下,"准退出"是代理方的最佳应对策略;而在常规模式下,代理方的应对策略选择有着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谈判 谈判博弈 政府行为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 被引量:269
7
作者 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共24页
中国官僚体制是国家权力与民众间的稳定纽带,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组织基础。韦伯意义上的国家支配方式塑造了国家权力、官僚体制、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国家治理逻辑的密码。本文借用韦伯“权威类型一支配方式一合法性基础”三... 中国官僚体制是国家权力与民众间的稳定纽带,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组织基础。韦伯意义上的国家支配方式塑造了国家权力、官僚体制、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国家治理逻辑的密码。本文借用韦伯“权威类型一支配方式一合法性基础”三位一体的理论思路和概念工具,在中国大历史的背景下,探究国家支配方式及其合法性基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并着重分析中国官僚体制在这一支配方式中的位置角色、制度设施、历史渊源和由此产生的行为特征。依这一理论逻辑解读国家支配方式所塑造的国家权力、官僚体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和内在张力,以及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体制 政府组织 国家治理 合法性基础 支配方式
原文传递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203
8
作者 雪光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12期40-55,共16页
中国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基层上下级政府常常共谋策划、暗渡陈仓,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 中国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基层上下级政府常常共谋策划、暗渡陈仓,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本文从组织学角度,对这类现象提出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本文讨论政府组织制度的三个悖论,对这一现象提出理论解释:一是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论,二是激励强度与目标替代的悖论,三是科层制度非人格化与行政关系人缘化的悖论。本研究强调,共谋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官员或执行人员的素质或能力,其稳定存在和重复再生是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的产物;是现行组织制度中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分离所导致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来政府制度设计特别是集权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强化所导致的非预期结果。而欲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对政府组织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有力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行为 政府间 共谋 制度逻辑 政府组织结构 执行过程 决策过程 合法性基础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规模及其负荷成本的思考 被引量:148
9
作者 雪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急速推进,政府官员的雄心和意志正在重新规划着中国社会的面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治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讨论热点,各种经世济用方案接踵而至,而这些方案的突出特点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治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急速推进,政府官员的雄心和意志正在重新规划着中国社会的面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治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讨论热点,各种经世济用方案接踵而至,而这些方案的突出特点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治理策略和技术。在这个短文里,我想就国家治理的规模及其挑战谈一点看法。我以为,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其治理规模以及由此产生的治理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组织机制 规模 负荷 变迁 成本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通往集体债务之路:政府组织、社会制度与乡村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 被引量:124
10
作者 雪光 程宇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46-77,180,共32页
通过中国北方一个农业镇推行"村村通"修路工程的故事片段,讨论了以下两个研究课题:第一,国家政策、政府官员以及村干部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那些始料未及的导致集体债务和削弱集体治理的后果;第二,地方制度和社会... 通过中国北方一个农业镇推行"村村通"修路工程的故事片段,讨论了以下两个研究课题:第一,国家政策、政府官员以及村干部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那些始料未及的导致集体债务和削弱集体治理的后果;第二,地方制度和社会关系在动员资源、解决问题和应对危机过程中的作用。这些故事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来审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国家的视角"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组织 集体债务 公共产品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寻找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线索 被引量:82
11
作者 雪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100,206,207,共14页
美国社会学家、史学家蒂利曾写道:“没有历史的社会学就像是好莱坞道具,有着壮观的布景,甚至可能有出色的景象,但在这些景象背后空空如也,没有人物、没有内容。”在大力倡导交叉学科的学术潮流中,社会科学和史学间存在的互动、互补、互... 美国社会学家、史学家蒂利曾写道:“没有历史的社会学就像是好莱坞道具,有着壮观的布景,甚至可能有出色的景象,但在这些景象背后空空如也,没有人物、没有内容。”在大力倡导交叉学科的学术潮流中,社会科学和史学间存在的互动、互补、互利关系似乎已经无人质疑。这种关系的两层意义也很直观:其一,现实与历史有着连续性关系,欲认识现实需把握其历史上的来龙去脉。其二,史学和社会科学各自发展起来的研究思路、分析概念和知识积累于对方领域有触类旁通之用,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史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所显示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线索 国家治理 中国 社会学家 交叉学科 社会科学 历史社会学 史学家
原文传递
行政发包制与帝国逻辑 周黎安《行政发包制》读后感 被引量:66
12
作者 雪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51,共13页
本文讨论周黎安"行政发包制"一文的研究风格和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意见和建议。在周黎安模型基础上,笔者针对效率与统治风险的目标冲突,提出了执政者在集权与分权间抉择的一个模型。最后,将"行政发包... 本文讨论周黎安"行政发包制"一文的研究风格和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意见和建议。在周黎安模型基础上,笔者针对效率与统治风险的目标冲突,提出了执政者在集权与分权间抉择的一个模型。最后,将"行政发包制"这一治理模式放在帝国逻辑的大历史背景上讨论其定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发包制 帝国逻辑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层级分流模式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38
13
作者 雪光 艾云 +5 位作者 葛建华 顾慧君 李兰 卢清莲 赵伟 朱灵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共45页
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和政府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周雪光(2016)的"层级分流"模式为出发点,提出政府官员空间流动与块上流动二元结构的实证假设,并发展出有关的概念工具和测量来分析政府人事流动网... 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和政府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周雪光(2016)的"层级分流"模式为出发点,提出政府官员空间流动与块上流动二元结构的实证假设,并发展出有关的概念工具和测量来分析政府人事流动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某省1990—2008年间地级市与(部分)区、县、县级市及其所属机构主要官员人事流动的经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分析,主要包括:(1)层级分流的基本趋向;(2)条块权力结构;(3)块上流动形成的地方性人事网络结构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人事网络 空间流动 层级分流
下载PDF
黄仁宇悖论与帝国逻辑 以科举制为线索 被引量:36
14
作者 雪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共30页
黄仁宇悖论描述了中华帝国组织形态松散关联但国家秩序坚韧稳定的矛盾特点。本文以科举制为线索,着眼于历史上中华帝国的观念制度来解读这一悖论,特别是这一松散关联组织形态的机制和过程。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提供了观念一体化的组... 黄仁宇悖论描述了中华帝国组织形态松散关联但国家秩序坚韧稳定的矛盾特点。本文以科举制为线索,着眼于历史上中华帝国的观念制度来解读这一悖论,特别是这一松散关联组织形态的机制和过程。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提供了观念一体化的组织基础,导致了官僚体制内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双向渗透和互构,国家与基层社会上下名与实的仪式性连接。这一观念制度提供了各地区、各层次间的同构性和相互关联,同时造就了一个松散关联的官僚组织。结束部分的"余论"指出,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型,从观念一体化转向为组织一元化,为国家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和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悖论 帝国逻辑 观念一体化 组织一元化 松散关联组织
下载PDF
党政关系:一个人事制度视角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35
15
作者 雪光 艾云 +6 位作者 葛建华 顾慧君 李丁 李兰 卢清莲 赵伟 朱灵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67,共31页
党政关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核心所在。已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应然性"研究或官员层次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人事制度的研究视角,从官员在党政领域不同职位和机构的任职、流动、兼职等事件和轨迹信息来测量党政机构和职位... 党政关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核心所在。已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应然性"研究或官员层次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人事制度的研究视角,从官员在党政领域不同职位和机构的任职、流动、兼职等事件和轨迹信息来测量党政机构和职位间的交融程度和关联程度,从不同侧面捕捉党政关系的实际运行状况。本研究提出了党政领域间人事流动的一系列分析概念和维度,如任期期限、职位和机构的知识通用性、交融性、关联性等。我们应用这一视角和相应的概念测量分析一个省份在省市县(区)层次机构主要官员的人事任期和流动信息,及其所折射的党政关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关系 人事制度 党政交融度 党政关联度
下载PDF
资本缺失条件下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兴起——以一个乡镇农业市场为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艾云 雪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101,206,共17页
以中国北方一个农业镇农产品市场为个案,针对"资本缺失下的市场交易"现象,试图在理论和经验层面揭开市场运作的"黑匣子",阐述各类资本间转化的机制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特别是社会机制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中国北方一个农业镇农产品市场为个案,针对"资本缺失下的市场交易"现象,试图在理论和经验层面揭开市场运作的"黑匣子",阐述各类资本间转化的机制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特别是社会机制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资本如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中有两种不同但互为关联的机制:"礼物交换"的互惠机制和市场权力基础上的"强征性信用"机制。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农户、商贩和厂家克服资本匮乏困难,实现市场交易,从而为农产品市场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强征性信用 农产品市场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逻辑与民众抗争形式:一个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艾云 雪光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3-16,共14页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出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民众抗争,讨论诱发各类政治抗争行动的治理逻辑。本文认为特定的制度安排塑造了民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利益冲突的解决渠道,诱发了乡村社会相应的抗争模式。...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出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民众抗争,讨论诱发各类政治抗争行动的治理逻辑。本文认为特定的制度安排塑造了民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利益冲突的解决渠道,诱发了乡村社会相应的抗争模式。乡村抗争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多样化趋势,正反映了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民众抗争 制度逻辑
原文传递
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 被引量:25
18
作者 雪光 《社会发展研究》 2015年第1期182-208,246,共28页
本文着眼于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分析解读中国当代社会中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集体行动方式,即基于无组织的利益之上的集体行动。本文指出,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塑造了社会利益的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空间,促就了各群体各阶层共享生活... 本文着眼于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分析解读中国当代社会中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集体行动方式,即基于无组织的利益之上的集体行动。本文指出,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塑造了社会利益的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空间,促就了各群体各阶层共享生活经历和类似行为方式的"大数现象";国家对资源的掌握将社会不同要求导向一个共同目标——国家政权和政府机构;而国家政策的变动为无组织的利益提供了集体行动的机会结构。正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导致了无组织利益的集体行动的产生和再生产。本文还讨论了无组织利益的集体行动的另外一种派生形式,即"集体不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组织利益 集体行动 集体不作为
原文传递
芝加哥“热浪”的社会学启迪——《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读后感 被引量:23
19
作者 雪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4-224,共11页
关键词 芝加哥 社会学 读后感 解剖 灾难 高温 死亡
原文传递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 被引量:23
20
作者 姚东旻 崔琳 +1 位作者 张鹏远 雪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74,共34页
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委托方)—中间政府(管理方)—基层政府(代理方)"三层级委托代理模型对政府治理的"控制权"理论进行正式构造。通过设计各类治理合约,本文将治理模式转化为目标控制权、激励分配权与检查验收权在... 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委托方)—中间政府(管理方)—基层政府(代理方)"三层级委托代理模型对政府治理的"控制权"理论进行正式构造。通过设计各类治理合约,本文将治理模式转化为目标控制权、激励分配权与检查验收权在政府层级间的配置组合,进而从任务属性的视角对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机制和转换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任务难度、验收难度与任务风险三类任务属性及对应的权衡机制决定了该任务在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组织成本,从而影响最优治理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理论模型为研究中国政府治理过程提供了统一框架,并对现实中各类任务治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政府治理模式 组织成本 任务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