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引流速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影响及其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宝嘉 莫泉 +1 位作者 梁才干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289-329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速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怀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1例SAH患者分为Ⅰ组(103例)、Ⅱ组(104例)、Ⅲ组(104例),...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速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怀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1例SAH患者分为Ⅰ组(103例)、Ⅱ组(104例)、Ⅲ组(104例),三组患者均行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术,脑脊液引流速度分别为5 mL/h、10 mL/h、15 mL/h,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3 d的血清CRP水平和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3 d高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Ⅰ组,Ⅱ组术后1 d、3 d的血清CRP水平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 d预后情况不同,Ⅱ、Ⅲ组优于Ⅰ组,Ⅱ组优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引流速度及血清CRP水平是影响SA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CRP水平是影响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3 d血清CRP水平预测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大于术后1 d的0.641,预测价值更好。结论脑脊液引流速度10 mL/h对SAH患者术后血清CRP水平负性影响较小,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血清CRP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引流速度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宝嘉 林春英 +3 位作者 莫泉 梁才干 林子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4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实施开颅术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有无硬膜下积液分为A组(硬膜下积液,n=60)和B组(无硬膜下积液,n=140)两...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实施开颅术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有无硬膜下积液分为A组(硬膜下积液,n=60)和B组(无硬膜下积液,n=140)两组,分析影响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A组年龄、性别、手术时机、血肿位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3~5分、中线结构位移≥10 mm、血肿量>40 ml、合并脑室内出血、合并脑皮层出血、合并脑积水、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CS评分3~5分、中线结构位移≥10 mm、血肿量>40 ml、合并脑室内出血、合并脑皮层出血、合并脑积水、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划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优化手术方案,实施有效护理,以减轻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开颅术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脑水肿及血清人S100钙结合蛋白β、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宝嘉 莫泉 +2 位作者 林子同 赖为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体积、脑水肿及血清人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体积、脑水肿及血清人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n=49,基础治疗+尼莫地平)与联合组(n=68,在尼莫地平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脑血流动力学变化、S100β、hs-CRP变化;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肿及脑水肿体积低于尼莫地平组,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高于尼莫地平组,S100β、hs-CRP低于尼莫地平组,NIHSS评分低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HICH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可明显减轻脑血肿及水肿,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及过氧化损伤,减轻脑组织损失,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脑水肿 血肿
原文传递
蚕丝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冯伟镜 +2 位作者 陈海龙 陈茜 朱晓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研究蚕丝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蚕丝蛋白治疗A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分别为A组:AS模型组;B... 目的研究蚕丝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蚕丝蛋白治疗A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分别为A组:AS模型组;B组:辛伐他汀组;C组:1g.kg-1.d-1蚕丝蛋白组;D组:2g.kg-1.d-1蚕丝蛋白组;E组:3g.kg-1.d-1蚕丝蛋白组。另选8只以基础饲料喂养4周的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F组(空白对照组)。B组大鼠以10mg.kg-1.d-1辛伐他汀悬浊液灌胃。C、D、E组大鼠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与不同剂量的蚕丝蛋白。A组和F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脂水平,抗氧化酶含量,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结束时,与A组比较,B、C、D和E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5);E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C、D、E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同时主动脉的管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蚕丝蛋白对高脂饲料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下载PDF
COX-2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5
作者 陈海龙 +3 位作者 陈茜 冯伟镜 曹孟 朱晓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1506-1508,共3页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不同组织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缺血预适应(myocardi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COX-2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作...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不同组织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缺血预适应(myocardi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COX-2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心肌缺血预适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改良经皮气管旋切术对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手术指标、早期意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宝嘉 孙新林 +2 位作者 莫泉 赖为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5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气管旋切术对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手术指标、早期意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2月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0例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气管旋切术对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手术指标、早期意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2月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0例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研究组行改良经皮气管旋切术。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估两组患者的早期意识水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早期意识水平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BISmean、GCSmea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BISmax低于对照组,BISmi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生理职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理职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气管切开术,改良经皮气管旋切术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较少,可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早期意识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气管旋切术 脑出血 昏迷 手术指标 早期意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