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被引量:246
1
作者 李小秋 李甘地 +2 位作者 高子芬 周小鸽 朱雄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分析。结果:10 002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6188例,女性3814例,男女比为1.6∶1;中位年龄54岁;活检标本取自结外部位相较淋巴结活检略为多见,结内与结外病变比例为1∶1.2。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占所有淋巴瘤的33.27%),滤泡性淋巴瘤较西方人群相对少见,而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在我国人群相对多见(占所有淋巴瘤的21.38%),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构成比为8.54%,且最常见的亚型为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结论:我国淋巴瘤亚型分布有其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流行病学 亚型分布
原文传递
组织芯片 被引量:85
2
作者 周小鸽 张劲松 +3 位作者 张小平 张野 Kristian Sandvej Stephen J Hamilton-Dutoit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制作技术 优点 局限性
原文传递
组织芯片技术在检测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抗原表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小鸽 张劲松 +4 位作者 张小平 张野 纪小龙 Kristian Sandvej Stephen J.Hamilton-Dutoit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组织芯片技术 检测 正常组织 肿瘤组织 抗原表达
原文传递
112例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组织病理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游启生 李彬 +5 位作者 周小鸽 孙宪丽 安裕志 史季桐 李辽青 高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1-87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及血液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重新分类诊断。结果患者年龄8~80岁,平均49岁。病程20d至22年,平均22个月。双眼患病者16例(14.3%)。临床常见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限性肿块(69例,占6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11例(9.8%),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10例(8.9%),淋巴瘤91例(81.3%)。其中,黏膜相关组织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4例(占淋巴瘤患者81.3%)。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双眼发病并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原文传递
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36
5
作者 周小鸽 王鹏 +6 位作者 陆鸣 刘丽娜 张彦宁 张淑红 陈光勇 张长淮 黄受方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 深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以及探讨消除EABA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干扰的对策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快捷的组织芯片技术、微波加热处理法、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 目的 深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以及探讨消除EABA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干扰的对策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快捷的组织芯片技术、微波加热处理法、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76种 ( 10 2份 )人体正常组织和 88种 ( 5 77份 )人体肿瘤组织以及 4种 ( 80份 )大鼠正常组织标本进行系统性EABA检查 ,同时对 9种 ( 15份 )人体冷冻组织进行EABA检查。结果  ( 1)冷冻组织中存在EABA ;( 2 )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组织中的EABA被封闭 ;( 3 )加热抗原修复可造成EABA暴露 ;( 4)EABA暴露的强度各不相同 ,强者可到强阳性 ;( 5 )EABA在组织中的分布形式 ,既有散在分布也有弥漫分布 ,主要以颗粒状形式存在于胞质中 ;( 6)EABA广泛存在于上皮源性组织 ,特别是腺上皮组织 (包括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 ) ,亦存在于部分非上皮组织 ;( 7)EABA暴露的强弱与修复液亦有关 ,EGTA(pH 9.0 )的暴露能力较柠檬酸 (pH 6.0 )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pH 8.0 )更强 ;( 8)加热抗原修复暴露的EABA可以被 2 0 %蛋清液封闭。结论 加热修复可使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EABA重新暴露 ,暴露的EABA可广泛见于人体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中 ,也见于大鼠正常肝、肾、肺、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抗原 修复 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影响 对策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提呈 肿瘤 病理
原文传递
组织芯片的基本应用范围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小鸽 王鹏 +4 位作者 刘金香 张彦宁 张淑红 张长淮 黄受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索组织芯片的基本应用范围。方法 将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组织芯片 ,了解这些技术应用于组织芯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这些检测技术在组织芯片中均有清晰、定位明确的着色。... 目的 探索组织芯片的基本应用范围。方法 将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组织芯片 ,了解这些技术应用于组织芯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这些检测技术在组织芯片中均有清晰、定位明确的着色。结论 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组织芯片 ,因此 ,组织芯片可用于组织形态观察、组化特性分析以及蛋白和核酸 (RNA和DNA)在组织细胞中的定位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基本应用范围 HE染色 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369例病理形态观察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应用体会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彦宁 周小鸽 +3 位作者 张淑红 王鹏 张长淮 黄受方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 -NH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在B -NHL诊断中的价值,评价2001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369例B -NHL重新诊...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 -NH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在B -NHL诊断中的价值,评价2001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369例B -NHL重新诊断分型。结果 369例B NHL确定了11个类型,未观察到毛细胞白血病和B 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9例, 51 .2%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55例,14 .9% ),滤泡淋巴瘤(39例, 10 .6% )。发生于淋巴结者占42. 8% (158例),结外为57. 2% (211例)。单纯HE形态诊断对比形态结合免疫表型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达80%,免疫组织化学可将B -NHL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近20%。结论 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 病理形态 2001年 世界卫生组织 淋巴组织肿瘤 分类法
原文传递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在前列腺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光勇 刘丽娜 +2 位作者 周小鸽 张长淮 黄受方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 观察α 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 (α methylacyl CoAracemase ,P5 0 4S)在前列腺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前列腺腺癌及其需要鉴别的病变 :前列腺上皮内瘤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不典型小腺泡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 (... 目的 观察α 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 (α methylacyl CoAracemase ,P5 0 4S)在前列腺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前列腺腺癌及其需要鉴别的病变 :前列腺上皮内瘤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不典型小腺泡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 (包括萎缩的腺体 )和良性增生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 0 4S、细胞角蛋白 (CK) 34βE12、p6 3在各类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P5 0 4S阳性表达部位区分其表达形式为 :胞质型、腔缘型、顶端胞质型及胞膜型。结果  78例前列腺腺癌中 ,91% (71/ 78)阳性表达P5 0 4S ,多表现为癌细胞弥漫性胞质内阳性着色较深的颗粒状物 ,少数为腺腔内缘或顶端胞质内及膜表达 ,9% (7/ 78)阴性表达P5 0 4S者均为亮细胞型 ;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9例 )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6例 )以及不典型小腺泡增生 (2例 )中均见P5 0 4S不同程度的表达 ;96 % (6 5 / 6 8)的正常及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未见P5 0 4S阳性表达 ;增生的基底细胞也未见P5 0 4S阳性表达。结论 P5 0 4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前列腺腺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若与CK34βE12或 p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腺癌 阳性表达 不典型 辅酶A 良性增生 前列腺上皮内瘤 前列腺组织 目的观 状物 结论
原文传递
TTF-1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红梅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41-443,i0017,共4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特异性及敏感性,探讨TTF-1对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原发性肺癌95例,其中腺癌52例,肺鳞癌3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肺小细胞癌3例;正常肺组织4例,上皮样胸膜间皮瘤4例及... 目的评价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特异性及敏感性,探讨TTF-1对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原发性肺癌95例,其中腺癌52例,肺鳞癌3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肺小细胞癌3例;正常肺组织4例,上皮样胸膜间皮瘤4例及186例人体其他部位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做成组织芯片;采用EnVision方法进行TTF-1检测。结果TTF-1阳性信号的定位在细胞核。44/52例(84.6%)原发性肺腺癌、2/39例(5%)肺鳞癌、1/1例肺小细胞癌和2/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表达TTF-1,4例上皮样胸膜间皮瘤均不表达TTF-1,其他部位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除1例甲状腺癌外)均不表达TTF-1。另外,6/7例肝细胞出现很强的胞质(+),胆管上皮(-)。结论TTF-1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TTF-1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记用于原发和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它对于肺原发性低分化腺癌和鳞癌的鉴别也有一定价值,还具有鉴别肝细胞癌和胆管癌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 肺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干扰因素及其处理 被引量:32
10
作者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在针吸细胞学中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超 周小鸽 余小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 原位杂交 针吸细胞学
下载PDF
探讨CK7、CK20和villin在判断转移癌原发部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12
作者 柳玮华 周小鸽 张彦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了解CK7、CK20和vill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判断原发肿瘤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7、CK20和villin在392例肿瘤组织(其中肺癌87例、胃癌72例、直肠腺癌36例、肾癌75例、前列腺癌22... 目的了解CK7、CK20和vill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判断原发肿瘤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7、CK20和villin在392例肿瘤组织(其中肺癌87例、胃癌72例、直肠腺癌36例、肾癌75例、前列腺癌22例、乳腺癌65例、卵巢癌35例)中的表达特点。结果CK7、CK20和villin3种抗体在不同器官来源的肿瘤中的表达可以组合成8种模式:①CK7+/CK20-/villin+:胃腺癌(41.67%)阳性率较高;②CK7+/CK20-/villin-:乳腺浸润型小叶癌(100%)、肺腺癌(95.83%)、乳腺浸润型导管癌(78.57%)、卵巢浆液性腺癌(70.37%)和嫌色细胞癌(66.67%)阳性率较高;③CK7+/CK20+/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④CK7+/CK20+/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⑤CK7-/CK20-/villin+:乳头状肾细胞癌(43.47%)阳性率较高;⑥CK7-/CK20-/villin-:肺小细胞癌(100%)、肾透明细胞癌(97.67%)、肺鳞癌(88.57%)和前列腺癌(86.36%)阳性率较高;⑦CK7-/CK20+/villin+:直肠腺癌(52.78%)阳性率较高;⑧CK7-/CK20+/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结论CK7、CK20和villin联合表达模式有助于判断部分腺癌的器官来源,缩小转移癌原发灶的搜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7 CK20 VILLIN 肿瘤 器官来源 免疫组化 转移癌
下载PDF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标本病理学规范化检查的建议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光勇 黄受方 +4 位作者 石晓燕 周小鸽 李鹏 冀明 张澍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347,共4页
胃的早期癌指的是癌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方法。 Kudo[1]创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以代替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在... 胃的早期癌指的是癌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方法。 Kudo[1]创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以代替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在此基础上,2005年Oyama等[2]将其发展为在内镜下将整块黏膜切除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就是在内镜直视下,抬举黏膜下层,把黏膜层病变完整地剥离下来, ESD已成为目前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首选和标准方法。以早期胃癌为例,行ESD的绝对适应证是不论病变肉眼形态,且不伴有溃疡或溃疡瘢痕形成,病变大小在2 cm以下的黏膜内癌( pT1 a )。随着ESD手术的日益成熟和改善,ESD的适应证也得以扩大(相对适应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黏膜 规范化检查 endoscopic 切除标本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病理学 消化道早期癌
原文传递
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郑晓丹 周小鸽 +6 位作者 金妍 谢建兰 魏雪静 陈书媛 梅雪 宫丽平 吕蓓蓓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PD)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技术,结合临床... 目的探讨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PD)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20例ASEBV+T/NK—LPD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1)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4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8.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8/20)、肝脾大(18/20)、淋巴结肿大(17/20);17例随访中11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9个月。(2)组织病理学特点:淋巴结T区明显增宽至弥漫成片,淋巴滤泡不同程度地减少或消失。病变中细胞种类多样至相对单一,以中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大细胞散在其中。淋巴细胞多数异型性不明显,少数轻或中度异型。6例被膜增厚,9例可见局灶或片状坏死及核碎;3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另外,肝、脾、肠黏膜、扁桃体和骨髓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浸润。(3)免疫表型特点:20例都表现出T细胞明显多于B细胞,很多细胞表达颗粒酶B或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仅1例CD56阳性。14例CD4/CD8检测病例中8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5例以CD4阳性细胞为主,i例CD8和CD4阳性数量相当。(4)全部病例EBER均阳性。阳性细胞最多的区域数量在30~300个/HPF,绝大多数病例中EBER阳性细胞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扩大的T区。(5)TCR基因重排显示该病细胞群体中既有多克隆(4/7)也有单克隆(3/7)。结论ASEBV+T/NK—LPD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伴淋巴结及肝脾大;淋巴结以T区扩大和轻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浸润为主;EBV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死于器官衰竭和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淋巴细胞 成年人 免疫表型分型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11-213,I055,共4页
对免疫组化染色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无色片和“杂音”片问题 (假阴性、假阳性结果 ) ,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指出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很多细节和步骤均可能影响到染色结果 。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假阳性结果 假阴性 注意事项 原因 影响 问题
下载PDF
介绍一种细针吸取标本的细胞块制作方法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光勇 余小蒙 +2 位作者 刘军 尤启汉 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8-559,共2页
随着细针穿刺吸取(FNA)标本采集技术的发展,采用持笔姿势及持续负压等技术已经可以获取较多量的穿刺样本[1]。现在此类标本不仅可以满足细胞涂片的基本需要,而且剩余的标本还可以进一步制成细胞块,用于对其组织结构的进一步观察分... 随着细针穿刺吸取(FNA)标本采集技术的发展,采用持笔姿势及持续负压等技术已经可以获取较多量的穿刺样本[1]。现在此类标本不仅可以满足细胞涂片的基本需要,而且剩余的标本还可以进一步制成细胞块,用于对其组织结构的进一步观察分析,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辅助检查。我们介绍一种简便实刷的细胞块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采集技术 细针吸取 细胞块 制作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细针穿刺 分子生物学 细胞涂片
原文传递
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小鸽 张燕林 +23 位作者 谢建兰 黄雨华 郑媛媛 李文生 陈浩 刘芳 潘华雄 韦萍 王哲 胡余昌 杨开颜 肖华亮 吴梅娟 尹为华 梅开勇 陈刚 阎晓初 孟刚 徐钢 李娟 田素芳 朱军 宋玉琴 张伟京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7-821,共5页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并阐述我们对EBV+LPD的理解和认识。总体而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EBV+LPD是指EBV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根据这个概念,EBV+LPD不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急性重症EBV感染(EBV+嗜血细胞综合征、爆发性IM、致死性IM、爆发性EBV+T-LPD等),也不包括已经明确命名的EBV+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EBV+LPD目前包括:(1)EBV+B细胞-LPD:淋巴瘤样肉芽肿、EBV+免疫缺陷相关LPD、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B细胞型、老年性EBV+B细胞-LPD等。(2)EBV+T/NK细胞-LPD: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蚊叮超敏反应等。根据EBV+T/NK细胞-LPD的发展进程,通常可分为1级、2级和3级三个级别。第1级为增生性疾病,第2级为交界性疾病,第3级为肿瘤性疾病。EBV+LPD不同于单纯的增生性疾病(如IM)但又有重叠,也不同于典型的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但也有重叠。临床上提高警惕,尽早识别与EBV+LPD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苗头,从而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治疗挽救生命,应作为管控这类疾病更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疱疹病毒4型
原文传递
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余小蒙 周小鸽 黄受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61-265,共5页
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优劣是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成败的首要环节,目前国内许多细针穿刺操作者还在使用传统的徒手控制注射器的穿刺方法,问题较多;而国外,虽在半个世纪前穿刺方法已有所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细针穿刺基本... 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优劣是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成败的首要环节,目前国内许多细针穿刺操作者还在使用传统的徒手控制注射器的穿刺方法,问题较多;而国外,虽在半个世纪前穿刺方法已有所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细针穿刺基本原理、操作技术的创新及在医学实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阐述了现代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新概念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病理学 医学实验技术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金妍 周小鸽 +4 位作者 何乐健 谢建兰 郑媛媛 张彦宁 张淑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0-608,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SEBV^+T—LP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30例CSEBV^+T—LPD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SEBV^+T—LP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30例CSEBV^+T—LPD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1)CSEBV^+T-LPD,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9岁;起病至确诊的时间平均1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6.7%),淋巴结增大(83.3%),肝脾肿大(66.7%),常见皮肤损害包括蚊虫叮咬超敏反应(13.3%)和皮疹(20.0%);20例随访患者中6例死亡,4例发展为淋巴瘤。(2)组织病理特点:淋巴结表现为T区扩大,淋巴滤泡缩小、减少甚至消失;病变主要为中小淋巴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大细胞散在其中,轻至中度异型;21例淋巴结的间质及小血管增多,11例包膜增厚;另外,肝、脾和皮肤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异形淋巴细胞浸润;3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3)免疫表型特点:病变中的中小淋巴细胞表达CD3、粒酶B和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8例检测病例中7例表达CD8,1例主要表达CIM,也表达CD8;15例检测了CD56,2例阳性并已进展为NK/T细胞淋巴瘤,其余13例阴性。(4)30例均检测出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细胞,数量5~500个/HPF;EBER在各种淋巴细胞中均阳性,9例以中至大淋巴细胞阳性为主,其余主要是中小淋巴细胞阳性;主要分布在T区,也见于套区、初级滤泡和生发中心内。结论中国存在CSEBV^+T—LPD;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程为亚急性或慢性伴反复发热;此病为系统性病变,主要累及淋巴结和肝脾,也可累及皮肤,淋巴结以T区扩大和轻中度异形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形式;EB病毒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死于严重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疱疹病毒4型 T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EB病毒小RNA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EB病毒编码 RNA检测 病理学意义 聚合酶链反应(PCR)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原位杂交技术 临床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致癌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