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联合PBL、CBL教学法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镇 +1 位作者 张祖余 黄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4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价微信平台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及以案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8名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神经内科轮转的规培生,把他们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 目的评价微信平台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及以案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8名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神经内科轮转的规培生,把他们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试验组以微信平台联合PBL、C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授课,最终使用客观评价(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联合主观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表)比较最终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神经内科规培生培养中采用微信联合CBL、PBL教学法效果更佳,这种全方位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微信 PBL CBL 传统教学 神经内科 教育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hs-CRP、Hcy、脑血流灌注和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艳 张祖余 +3 位作者 周静 姚珊 罗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6例V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6例V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6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脑血流灌注及电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9%(46/53),与对照组69.81%(37/53)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容积(CBV)及脑血流量(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观察组上述脑血流灌注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好(P<0.05);治疗前,两组P300潜伏期与波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6周后上述电生理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好(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VCI,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电生理指标,降低hs-CRP、Hcy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塞通注射液 盐酸多哌齐片 脑血流灌注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干预间充质干细胞对LPS诱导N9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南渠 屠琳 +3 位作者 王启兵 罗勇 冯飞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索丹参酮ⅡA(TⅡA)改良间充质干细胞(MSC),从而增加MSC对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比较MSC和TⅡA-MSC培养上清的外泌体,通过电镜及流式检测粒径和浓度。然后采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以1∶1的比例接种N9细胞和MSC,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丹参酮ⅡA(TⅡA)改良间充质干细胞(MSC),从而增加MSC对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比较MSC和TⅡA-MSC培养上清的外泌体,通过电镜及流式检测粒径和浓度。然后采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以1∶1的比例接种N9细胞和MSC,分为对照组、LPS(1μg/mL)组、LPS+MSC(1μg/mL LPS+MSC)组、LPS+TⅡA-MSC(1μg/mL LPS+TⅡA-MSC)组、LPS+TⅡA-MSC+TREM2 siRNA(1μg/mL LPS+TⅡA-MSC+TREM2 siRNA)组,用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TⅡA-MSC的外泌体含量高于MSC(P=0.038)。与LPS组相比,LPS+MSC组IL-6(P=0.014)和TNF-α(P=0.044)表达下调;LPS+TⅡA-MSC组IL-1β(P=0.002)、IL-6(P<0.001)和TNF-α(P=0.003)表达下调,而TⅡA-MSC对炎症因子的下调作用更显着。与LPS+MSC组相比,LPS+TⅡA-MSC组IL-6显着降低(P<0.001)。而使用TREM2 siRNA沉默MSC的TREM2基因后,TⅡA-MSC降低N9细胞炎症因子的能力减弱,与LPS+TⅡA-MSC组相比,TREM2 siRNA可显着减弱IL-6(P=0.005)和TNF-α(P=0.033)的降低。结论TⅡA-MSC抑制LPS诱导的N9细胞炎症反应的优越性与增加外泌体分泌,调控TREM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丹参酮ⅡA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神经炎症 外泌体
下载PDF
网络平台联合PBL教学法在核医学住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靖功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0期32-36,共5页
目的 评价网络平台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用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39名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核医学科轮转的住培生,其中2019年1—12月的19名为对照组,2020年1月... 目的 评价网络平台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用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39名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核医学科轮转的住培生,其中2019年1—12月的19名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20名为试验组。试验组以网络平台联合P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授课,以出科成绩、满意度及兴趣度作为评价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出科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试验组对核医学兴趣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平台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核医学住培教育中效果更佳,这种多模式的教学策略,值得学习、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法 网络平台 PBL 核医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430-4433,共4页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健康大鼠54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44只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成功建立40只,随机将40只模型分为4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健康大鼠54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44只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成功建立40只,随机将40只模型分为4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20 mg/(kg·d)〕、高剂量组〔40 mg/(kg·d)〕,反式白藜芦灌胃给药;同时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使用等体积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灌胃10 d后取大鼠海马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海马区DNA聚合酶γ、Caspase-3及NMDAR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海马神经元膜蛋白NMDAR1/β-actin比值,经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NMDAR1表达,以积分吸光度(IA)表示。结果空白对照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无变化,均正常;模型组海马区细胞层次清晰度不佳、数量变少、胞体缩小、细胞排列散乱、部分神经元丢失,使用反式白藜芦醇后,海马区细胞层次、形态及排列等问题均有改善;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3、DNA聚合酶γmRNA、NMDAR1/β-actin、NMDAR1/IA、NMDAR1 mRNA表达均升高,但在使用反式白藜芦醇后各指标均下降,且随着反式白藜芦醇使用剂量增加,各指标表达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式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NMDAR1、Caspase-3及DNA聚合酶γ表达发挥海马神经元保护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反式白藜芦醇 神经元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倪冠中 +2 位作者 莫蓉 冼文彪 陈子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57±12.23)岁;7例(100%)均有口腔运动障碍,4例(57%)出现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6例(86%)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71%)肌酸激酶增高;头颅磁共振可见尾状核尤其尾状核头(57%)和豆状核(29%)萎缩,侧脑室前角扩大(5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低代谢表现(43%)。所有患者均可见棘红细胞比例大于3%,基因测序29%可发现责任基因VPS13A突变。结论:ChAc的确诊时间长,口腔运动障碍、肌酸激酶增高有助于尽早识别。建议舞蹈症患者常规进行2次以上的外周血涂片,进而再进行基因检测确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症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 外周血棘红细胞 癫痫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梦凝 张璐 +3 位作者 袁国航 路苹 欧阳章宏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5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OSAHS患者57例、OSAHS合并COPD患者22例及健康体检者23例为研究对象。多导睡眠图(PSG)监测...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OSAHS患者57例、OSAHS合并COPD患者22例及健康体检者23例为研究对象。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3组睡眠呼吸指标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分析IL-17与OSAHS及合并COPD的相关性。结果:OSAHS组、OSAHS合并COPD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OSAHS合并COPD组高于OSAHS组(P<0.05)。OSAHS合并COPD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OSAHS可能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其炎症过程可能促进CO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IL-17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肽致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致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将SD大鼠分为3,20月龄2大组,然后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与高剂量实验组。用Aβ25-35制痴呆模型后,实验组灌胃给TR 10,40 mg·kg-1·...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致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将SD大鼠分为3,20月龄2大组,然后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与高剂量实验组。用Aβ25-35制痴呆模型后,实验组灌胃给TR 10,40 m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0.9%Na Cl(1 m L/100g),连续10 d。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8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DNA聚合酶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的caspase-3、DNA聚合酶γ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TR对caspase-3、DNA聚合酶γ表达水平的下调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3月龄较20月龄大鼠的caspase-3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3月龄与20月龄大鼠caspase-3表达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痴呆大鼠 半胱氨酸蛋白酶-3 DNA聚合酶γ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悦 张成 +2 位作者 李娟 林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4-459,共6页
目的报道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治疗与转归。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肢体僵硬、不灵活以及四肢不自主抖动,其二妹有类似症状。18F-DOPA PET显示双侧纹... 目的报道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治疗与转归。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肢体僵硬、不灵活以及四肢不自主抖动,其二妹有类似症状。18F-DOPA PET显示双侧纹状体后部多巴胺代谢降低。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PRKN基因外显子12 c.1321T>C(p.Cys441Arg)错义突变以及LRRK2-41(MUT)G2019S和SNCA-2(MUT)A30P杂合缺失,为致病性变异。最终诊断为AR-JP,予多巴丝肼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但出现异动症,多巴丝肼减量并联合应用苯海索和普洛卡索,症状缓解,未见异动症和"开关"现象。结论AR-JP系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有效,与苯海索和普洛卡索联用效果更佳,可减少异动症和"开关"现象。AR-JP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 隐性 染色体障碍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质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