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5 位作者 刘俊宏 毛兰芳 梁乾坤 李云霞 剡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6-118,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这不仅有利于揭示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还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轴 神经系统 脑肠肽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
作者 汪龙德 毛兰芳 +2 位作者 杜晓娟 张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4-90,共7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被认为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复合作用下,引起脑肠轴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综合反应.胃肠动力障碍与精神情志障碍是导致FD发病的重要因素,脑肠轴功能异常是发病的核心机制.FD的高发病率已引起高...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被认为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复合作用下,引起脑肠轴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综合反应.胃肠动力障碍与精神情志障碍是导致FD发病的重要因素,脑肠轴功能异常是发病的核心机制.FD的高发病率已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本文综述了FD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轴 胃肠动力障碍 精神情志障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红莉 汪龙德 +5 位作者 毛兰芳 杜晓娟 亚娜 任培培 杨博 《中医研究》 2018年第11期69-72,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患病率日益增大。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和疾病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大多数脂肪肝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的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且因脂肪肝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患病率日益增大。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和疾病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大多数脂肪肝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的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且因脂肪肝的存在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西药治疗脂肪肝缺乏理想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且停药后常会反弹;而中医药因其疗效平稳、有多向调节的优势受到人们的推崇。综合有关文献,对脂肪肝的发病及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发病机制 脂肪肝/治疗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以培养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教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志军 杨秀娟 +3 位作者 张金保 王燕 邓毅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9期57-58,共2页
分析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重构中药学课程教学设计,指出在中药学教学中可利用课前、课中、课下及线上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间、空间;可采用“中药文化”“研读本草”“中医药热点追踪”“走近名家”... 分析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重构中药学课程教学设计,指出在中药学教学中可利用课前、课中、课下及线上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间、空间;可采用“中药文化”“研读本草”“中医药热点追踪”“走近名家”“临证模拟”等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及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还能有计划地培养、激活、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中医药思维能力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概述 被引量:8
5
作者 汪龙德 红莉 +6 位作者 刘俊宏 张晶 毛兰芳 杜晓娟 任培培 杨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818-821,共4页
肝纤维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病理状态,因此,及时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苦参、白芍、丹参等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效果,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性、减... 肝纤维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病理状态,因此,及时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苦参、白芍、丹参等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效果,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纤维化 机制
下载PDF
徳术同行,守正创新——中药学课程思政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志军 李芸 +6 位作者 杨秀娟 张金保 王燕 邓毅 高慧琴 韩涛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中药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思政内容丰富的课程优势。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育人理念,通过教学时间、空间的延伸,将爱国主义情怀、医学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创新精神等广泛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相融合,探索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 中药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思政内容丰富的课程优势。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育人理念,通过教学时间、空间的延伸,将爱国主义情怀、医学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创新精神等广泛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相融合,探索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并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从而达到徳术同向同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课程目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课程思政 徳术同行 守正创新
原文传递
“相恶”配伍黄芩生姜对湿热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虎勤 邓婕 +4 位作者 杨志军 张瑞欣 何建桥 杨秀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比较黄芩与生姜配伍前后对湿热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探究两药“相恶”内涵。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芩组,不同配比黄芩生姜组(1∶1及2∶1),每组10只。采用复合因素法制备大鼠胃肠湿热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 目的:比较黄芩与生姜配伍前后对湿热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探究两药“相恶”内涵。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芩组,不同配比黄芩生姜组(1∶1及2∶1),每组10只。采用复合因素法制备大鼠胃肠湿热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7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取材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各组大鼠胃、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情况;计算大鼠胃内残留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胃及结肠组织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等胃肠激素含量。结果: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黄芩生姜1∶1组大鼠胃残留率降低(P<0.05),黄芩水煎液及黄芩生姜1∶1水煎液可下调模型大鼠血清NO、TNF-α表达水平,上调IL-10表达水平(均P<0.05),黄芩生姜1∶1水煎液可降低模型大鼠胃及结肠组织VIP、SS含量,升高SP、GAS含量(均P<0.05);与黄芩水煎液及黄芩生姜1∶1水煎液比较,黄芩生姜2∶1水煎液下调血清NO、胃及结肠组织VIP、SP水平,上调结肠组织CAS水平不明显(P>0.05)。结论:黄芩水煎液、黄芩生姜1∶1水煎液能改善湿热大鼠胃肠功能状态,主要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发挥作用,且黄芩生姜2∶1配伍时,两药相恶减效,清热燥湿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 湿热型 黄芩 生姜 配伍 大鼠
下载PDF
汪龙德主任医师治疗嗳气经验 被引量:5
8
作者 红莉 +3 位作者 亚娜 石贺 任培培 杨博 《中医研究》 2018年第10期30-33,共4页
汪龙德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40余年,治学严谨,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治疗嗳气的临床经验。汪龙德主任医师认为:嗳气的病因主要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节;病机为胃失和降... 汪龙德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40余年,治学严谨,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治疗嗳气的临床经验。汪龙德主任医师认为:嗳气的病因主要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节;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治疗时应辨证论治,和胃降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龙德 中医师 嗳气/中医药疗法 经验
下载PDF
健脾温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晶 +3 位作者 汪龙德 刘俊宏 毛兰芳 杜晓娟 《中医研究》 2017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以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在2015年9月前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健脾温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为基础,系统评价健脾温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健脾温肾法与西药或其他中成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 目的:以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在2015年9月前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健脾温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为基础,系统评价健脾温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健脾温肾法与西药或其他中成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1997年至今在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 M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以健脾温肾法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按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Rev 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文献共1 078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P<0.00001,I^2=8%,OR=5.32,95%CI(3.69。7.68)。结论:中医药健脾温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率优于西医药治疗或其他方式,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且副作用少;但还需质量更高的RCT进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温肾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肾阳虚型 META分析
下载PDF
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3 位作者 刘俊宏 毛兰芳 亚娜 《中医研究》 2016年第9期1-3,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器质性疾病,是消化内科多发病,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在诸多发病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器质性疾病,是消化内科多发病,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在诸多发病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复发率高。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积滞等疾病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相似,辨证论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从肝主疏泄、肝主情志、调畅气机入手,阐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情志因素 从肝论治
下载PDF
化纤保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龙德 +3 位作者 刘俊宏 张晶 毛兰芳 杜晓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2期47-49,共3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后具有可逆性的病理过程,在我国,肝纤维化患者逐渐增多,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化纤保肝方是在"鳖甲煎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具有软坚消癥、疏肝利胆、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有效逆转肝...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后具有可逆性的病理过程,在我国,肝纤维化患者逐渐增多,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化纤保肝方是在"鳖甲煎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具有软坚消癥、疏肝利胆、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有效逆转肝纤维化进程,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病人临床不适症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从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化纤保肝方治疗及配伍特点等方面对化纤保肝方治疗肝纤维化进行理论及临床经验探讨,以期指导临床更加有效准确地治疗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病因病机 化纤保肝方
下载PDF
基于肝主疏泄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亚娜 汪龙德 +3 位作者 刘俊宏 毛兰芳 杜晓娟 《中医研究》 2017年第8期60-63,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未阐明其确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精神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理论入手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未阐明其确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精神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理论入手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以期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情志因素 肝主疏泄
下载PDF
以敦煌本草卷子为例看唐朝外来药物的输入及中药化
13
作者 杨志军 张瑞欣 +5 位作者 郭胜 杨秀娟 邓毅 张金保 王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6期71-73,共3页
敦煌出土的本草古抄卷子主要保存了隋唐时期本草学著作的内容,并对外来药物进行中药化功效、应用阐释,将其纳入中药范畴,推动了外来药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广泛应用。唐朝是外来药物输入的活跃期,亦是外来药物中药化的重要时期。外来... 敦煌出土的本草古抄卷子主要保存了隋唐时期本草学著作的内容,并对外来药物进行中药化功效、应用阐释,将其纳入中药范畴,推动了外来药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广泛应用。唐朝是外来药物输入的活跃期,亦是外来药物中药化的重要时期。外来药物既扩展了中药资源,又促进了中外医药交流。文章以敦煌《新修本草》《食疗本草》海外残卷记载的外来药物的中药化为脉络,折射反馈唐朝外来药物的输入及中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草 唐朝 外来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