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被引量:120
1
作者 张福君 +6 位作者 赵明 黄金华 范卫君 顾仰葵 刘健 张亮 卢鸣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6例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手术的经验和技巧。本组26例中,男21例,女5例,年龄47~73...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6例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手术的经验和技巧。本组26例中,男21例,女5例,年龄47~73岁。中位年龄为60岁±13岁。病灶平均直径为6·1(1·0~8·5)cm。其中腹痛较剧者15例,黄疸10例。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14例)或病理穿刺活检(12例)后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病理分期(TNM,pTNM)Ⅱ期3例,Ⅲ期20例,Ⅳ期3例。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瘤灶内,采用(2·2~3·3)×107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播植。125I在1·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9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平均术后3~7d疼痛缓解。4例死于局部进展,2例死于远处转移,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57·7%。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3粒粒子(2例患者)迁徙至肝脏内;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胰瘘、胰腺炎、肠出血、腹腔内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 被引量:111
2
作者 张福君 +4 位作者 赵明 范卫君 黄金华 顾仰葵 李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组原则分为A、B 2组。A组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组 (TACE组 ) ,共 4 3例 ;B组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组原则分为A、B 2组。A组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组 (TACE组 ) ,共 4 3例 ;B组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 ) ,共 4 2例。结果 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 1年存活率分别 2 0 .93%、39.5 3%和79 0 7% ;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 92 .86 %、9.5 3%和 97.6 2 %。两组间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 1年生存率的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 (其相应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4 ,0 .0 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CT导向 射频消融术 联合治疗 中期 肝癌 晚期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被引量:88
3
作者 张福君 +4 位作者 顾仰葵 赵明 张亮 谭志斌 刘达信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人 3 8个病灶 ,病灶平均直径为 2 5cm。在CT导向下将12 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 (TPS)计算布源 ;对残留厚度≤ 1 0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 ,采用 18 5~ 2 9 6MBq活度的12 5I粒子相隔 1 0~ 1 5cm平面播植 ,12 5I在 1 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18例 6 8个病灶 ,完全缓解 (CR) 36个 ;部分缓解 (PR) 17个 ;无变化 (NC) 10个 ;进展 (PD) 5个。总有效率 77 9%。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 ;2例出现气胸 ,肺压缩均在 30 %以内 ,经保守治疗好转 ;术后 1周痰中带血 15例。 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 2例 (肺内 ) ;白细胞下降 2例 ,程度较轻 ,计数均在 3× 10 9/L以上。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临床疗效好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肺转移瘤 CT导向 病灶 植入治疗 肿瘤 年龄 NC 压缩 TPS
原文传递
MRI对鼻咽癌T、N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69
4
作者 谢传淼 梁碧玲 +1 位作者 林浩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比较 5 6例鼻咽癌患者的CT、MRI资料 ,探讨MRI对国际抗癌联盟 (UICC ,1997年 )分期和我国 1992年福州 广州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时进行CT与MRI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 5 6例。CT扫描用elscientCTtwinflash双螺旋扫描机 ,... 目的 比较 5 6例鼻咽癌患者的CT、MRI资料 ,探讨MRI对国际抗癌联盟 (UICC ,1997年 )分期和我国 1992年福州 广州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时进行CT与MRI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 5 6例。CT扫描用elscientCTtwinflash双螺旋扫描机 ,常规横断平扫 ,3例加冠状扫描 ,16例直接增强扫描。MRI使用PhilipT5 II型 0 .5Tesla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 ,标准头部正交线圈 ,常规SE序列 ,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扫描范围上达鞍上池 ,下至第 2颈椎下缘水平。大部分病例(5 0 / 5 6 )行增强扫描。结果 CT不能显示咽颅底筋膜 ;MRI显示清楚 ,可以确定真正的腔内病变。MRI对显示软组织 (包括颈长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 )和颅底骨质肿瘤侵犯较敏感 ,可以发现肿瘤软组织侵犯和早期骨髓侵袭。MRI显示鼻咽癌侵犯颈动脉鞘区和咽后淋巴结转移较CT明确 ,同时可以发现三叉神经肿瘤侵袭 ,直接影响肿瘤临床分期。结论 根据UICC分期原则 ,2 8.6 % (16 / 5 6 )的病例发生分期改变 ;根据我国 1992年分期原则 ,33.9% (19/ 5 6 )的病例发生分期改变。MRI对我国 1992年分期最明显的影响在于区分颈动脉鞘区是肿瘤侵犯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诊断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 被引量:67
5
作者 卓水清 陈林 +7 位作者 张福君 赵明 张亮 刘健 李奎 郑庆生 王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668,共3页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及2、4、6个月后对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在距离患者体表50cm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结论: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对辐射的防护应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注意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只要严格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患者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辐射剂量 监测 防护
下载PDF
TACE与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67例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7
6
作者 赵明 王健鹏 +7 位作者 张福君 黄子林 李旺 张亮 潘长穿 李传行 姜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2916-2921,共6页
目的 分析比较单独应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介入治疗中心467例接受TACE... 目的 分析比较单独应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介入治疗中心467例接受TACE及RFA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67例具有完整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共87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80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其生存状况并予以分层分析.结果 167例患者经TACE或TACE联合RFA治疗后共随访42个月(1~89个月),TACE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平均为3.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11.5%和4.6%.TACE-RFA组80例患者TTP平均为10.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5.0%和11.3%.TACE组与TACE-RFA组在TTP、生存状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中期肝癌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62.2%、13.3%、4.4%,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90.1%、52.9%、13.7%;晚期肝癌中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7.1%、0,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1%、24.1%、6.9%,在治疗中晚HCC的生存期方面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功能方面,经TACE治疗485例次中60例次(12.4%)有肝功能损害需进一步行护肝对症处理,13/168例次(7.7%)RFA治疗后需相应护肝对症治疗,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单独应用TACE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保护肝脏功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赵明 +9 位作者 曾益新 夏建川 张福君 冼励坚 张毓平 周琨 范卫君 张亮 高飞 周启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与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病例,并评价两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方法2002年7月...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一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与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RFA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病例,并评价两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有195例,经过增强CT扫描,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病理活检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排除肿瘤残留后,符合入组标准的共64例患者,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后6-8周,经临床评价无明确残留病变,进行分组。联合CIK治疗组33例患者,首先连续完成4次CIK细胞经静脉/肝动脉回输,每次间隔时间为1-3周;再每4周1次,共行4次CIK细胞经静脉/肝动脉回输,每次回输CIK的数量为(1.1- 1.5)×1010。患者随访1年以上并每1-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TACE联合RFA治疗组31例患者出院每1-2月评价肿瘤情况,随访1年以上。结果2组病例1年生存期均达到100%。联合CIK组共33例,6个月内复发2例,为肝内复发;6月到1年之间共2例复发,1例出现肝内复发,1例出现肝门区淋巴结转移,29/33例为无瘤生存(90.19%)。TACE联合RFA治疗组31例中6月内2例复发, 6月到1年之间共有6例复发,其中5例为肝内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23/31例为无瘤生存(68.01%)。随访6个月,1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9)。联合CIK组,治疗前HBV DNA含量小于1.0×103者为19例,治疗后上升到29例,其中有2例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治疗前HBV DNA含量在1.0×103-1.0×106之间者为13例,治疗后为3例,治疗前HBV DNA含量在1.0×106以上者1例,治疗后为1.6×104。而TACE联合RFA治疗组仅1例血HBV DNA含量由治疗前的1.1×105下降1.0×103以下。HBV-DNA含量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和抗肿瘤效应细胞(CIK)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射频消融联合酒精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8
8
作者 张福君 +3 位作者 赵明 顾仰葵 张亮 谭志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联合无水乙醇消融(PEI)对原发性肝癌(HCC)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病理、AFP或典型影像学诊断证实的HCC 1 5 0例,每例肝内的病灶数目<3个,病灶大小3.1~7.9cm ,平均直径5 .5cm...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联合无水乙醇消融(PEI)对原发性肝癌(HCC)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病理、AFP或典型影像学诊断证实的HCC 1 5 0例,每例肝内的病灶数目<3个,病灶大小3.1~7.9cm ,平均直径5 .5cm。全部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74例,TACE后2周行单纯RFA ;联合组76例,TACE后2周行射频消融,间隔2 0~30d后再行PEI。结果 对照组的完全坏死率为75 .8%,联合组为89.5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HCC患者经TACE后,行CT导向下RFA联合PEI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R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疗效评价 化疗后 射频消融(RFA) TACE后 肝动脉栓塞化疗 酒精 CT导向 影像学诊断 对照组 治疗效果 无水乙醇 病灶数目 病灶大小 平均直径 PEI AFP 坏死率 统计学 组间差 HCC 患者 单纯
原文传递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福君 李传行 +4 位作者 月霞 焦德超 刘健 李玉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6期3272-3275,共4页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32例(A 组)经一线化疗未控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32例患者病灶数48个,所有病灶与正常组织间有较清楚的边界,最大径4.5~7.5 cm,平均5.5 c...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32例(A 组)经一线化疗未控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32例患者病灶数48个,所有病灶与正常组织间有较清楚的边界,最大径4.5~7.5 cm,平均5.5 cm。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应用放射性^(125)I 粒子源强为23.3~30.0 MBq,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00~150 Gy。采用 TPS 计算布源,在CT 导向下将^(125)I 粒子植入瘤灶内。对照组为随机抽取一线化疗局部晚期肺癌病例30例(B 组)。结果2个月后 CT 复查,A 组局控率78.1%。一年生存率为65.0%,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术中肺内会有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未见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B 组局控率43.3%。一年生存率为48.0%,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骨髓抑制发生率4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一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学 介入性 肺肿瘤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7
10
作者 范卫君 赵明 +6 位作者 张福君 黄金华 李立 徐志斌 莫运仙 顾仰葵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对 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 ,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 44例 ,病灶总数共6 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 2~ 6个月 ,运用螺旋CT三期扫... 目的 对 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 ,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 44例 ,病灶总数共6 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 2~ 6个月 ,运用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肝脏肿瘤直径≤ 3 0cm者 2 6个、3 1~ 4 0cm者 2 1个、4 1~ 5 0cm者 11个、≥ 5 1cm者 9个 ,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 2 4个、19个、9个、6个。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 ,或并有体积缩小。结论 RFA治疗是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 肝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螺旋CT与MRI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 被引量:39
11
作者 谢传淼 梁碧玲 +7 位作者 郑列 阮超美 李立 莫运仙 钟锐 陈勇新 林浩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9-733,共5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螺旋CT与MRI的普遍应用,研究哪种方法对鼻咽癌发生颅底侵犯的诊断更有价值,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1993年8月~2001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61例,全... 背景与目的:随着螺旋CT与MRI的普遍应用,研究哪种方法对鼻咽癌发生颅底侵犯的诊断更有价值,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1993年8月~2001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61例,全组患者治疗前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此外,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8例。CT扫描采用ElscientCTTwinFlash,常规横断面平扫,部分加冠状面扫描,13例加增强扫描。MRI扫描采用PhilipsT5-Ⅱ型0.5Tesla超导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范围由鞍上池至第二颈椎下缘水平,61例中5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发现颅底骨质侵犯17例,MRI扫描发现颅底侵犯26例,其中6例MRI扫描发现斜坡、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基底部早期的骨髓浸润,而CT检查未见有这些部位的骨质破坏,另外3例MRI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CT未见明确的卵圆孔破坏。结论:CT与MRI均可显示鼻咽癌通过破坏骨质侵犯颅底,也可以通过自然孔道进入颅内。MRI较CT对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更敏感,MRI可以发现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卵圆孔没有骨质破坏。MRI较CT可以更准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螺旋CT薄层三维重建,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MRI 评价 鼻咽癌 颅底侵犯
下载PDF
CT增强薄层扫描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振峰 张承惠 +5 位作者 张伟章 卢丽霞 李家尧 伍尧泮 林浩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图像上显示的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T增强薄层扫描和常规CT增强扫描对比研究37例直径<3cm的小肺癌,并同期研究18例需鉴别的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作对照,...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图像上显示的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T增强薄层扫描和常规CT增强扫描对比研究37例直径<3cm的小肺癌,并同期研究18例需鉴别的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作对照,分析这3种病变的CT增强薄层扫描征象特点。结果:①CT增强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小肺癌病灶内肿瘤血管的特征性表现一异形血管强化征,而常规CT扫描难以显示该征象;②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病灶内一般不出现该种病理血管征象。结论: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小肺癌 诊断 异形血管强化征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福君 李传行 +8 位作者 李奎 黄金华 范卫君 张亮 顾仰葵 卢鸣剑 月霞 王俊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56-959,共4页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患者11例行^(125)I 粒子植入术共33人次,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患者病灶总数为45个,平均每人4.09...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患者11例行^(125)I 粒子植入术共33人次,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患者病灶总数为45个,平均每人4.09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5 cm。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30 MBq 的^(125)I 粒子在 CT 导向下植入肿瘤病灶内。粒子按照0.5~1.0 cm 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 Gy,每个患者植入粒子数10~100颗不等。结果 45个病灶,完全缓解(CR)17个;部分缓解(PR)20个;无变化(NC)7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为82.2%。术中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手术中少量出血者3例;术后1周痰中带血,体温升高者5例。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2例;白细胞下降2例,程度较轻。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转移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肺部实体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明 +6 位作者 范卫君 张福君 黄金华 李立 莫运仙 顾仰葵 戎铁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肺部实体肿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结果的观察 ,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5例肺部实体肿瘤患者 ,病灶数共 5 4个 ,在CT引导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随访 2~ 6个月 ,常规行螺旋CT平... 目的 通过对肺部实体肿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结果的观察 ,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5例肺部实体肿瘤患者 ,病灶数共 5 4个 ,在CT引导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随访 2~ 6个月 ,常规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观察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RFA治疗后有 48个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CT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或合并有体积缩小。 6个病变未能控制。结论 RFA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副作用小、安全 ,为较好的治疗恶性肺部局限性实体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疗效 射频消融 肺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经综合微创治疗后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5
作者 周启明 +5 位作者 赵明 王其京 黄丽惜 李永强 陈诗萍 夏建川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4-14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微创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治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防止肝癌复发...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微创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治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防止肝癌复发的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无活性且无远处转移),随机选45例为研究组,其余4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微创治疗后联合CIK细胞经肝动脉回输,对照组患者不进行CIK细胞回输;CIK细胞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抽研究组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研究组和对照组每2~3个月进行CT检查,了解肿瘤变化情况。结果: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由最初的(68.6±11.0)%、(31.0±9.0)%、(15.6±7.8)%和1.1±0.5上升至(70.7±10.1)%(P<0.05)、(33.5±8.0)%(P<0.05)、(18.4±9.4)%(P<0.05)和1.3±0.6(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由回输前的(31.1±7.8)%和(6.4±3.5)%下降至回输后的(28.6±8.3)%(P<0.05)和(5.2±3.3)%(P<0.05)。研究组1年和18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8.89%和15.56%,而对照组为30.00%和40.00%(χ2值分别为4.87和6.41,P<0.05)。结论:微创治疗后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降低肝癌的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基本模式的转变——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序贯联合消融治疗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福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70-87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 序贯疗法 联合 消融疗法
原文传递
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雪哲 张福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1-90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植入 疗效 微创技术 影像导引 交叉 综合应用 延长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明 王健鹏 +10 位作者 黄子林 李旺 李传行 姜勇 潘长穿 李雨红 李力人 潘志忠 万德森 徐瑞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其观察影响远期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其观察影响远期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265个瘤灶经BFA治疗后随访1-10年,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7%、7%.对于肝内病变≤4 cm且数目≤3个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1%、16%;〉4 cm/〉3个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96%、21%、0;RFA联合运用化学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8%,联合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1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0%.多元分析的结果显示肝内病变数目及大小(P=0.004)、是否联合化疗药物(P=0.004)、化疗时机的选择(P=0.006)、是否合并有肝外转移(P=0.041)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以取得相对较好临床预后,肝脏肿瘤的大小和数目以及有无肝外转移是RFA治疗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化学药物特别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肠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9
作者 罗建东 许鸿新 +1 位作者 赵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 肝脏炎性假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肺癌薄层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振峰 张承惠 +6 位作者 阮超美 郑列 张伟章 李家尧 伍尧泮 蔡培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 定量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CT强化程度和病灶内血管的关系 ,探讨肺癌病灶内血管结构对其CT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薄层CT扫描研究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强化后的平均CT增值 ;用电脑图像分析仪计量病... 目的 定量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CT强化程度和病灶内血管的关系 ,探讨肺癌病灶内血管结构对其CT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薄层CT扫描研究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强化后的平均CT增值 ;用电脑图像分析仪计量病灶内小血管数 (内径 0 .0 2~0 .1mm)、较大血管数 (内径 >0 .1mm)及其血管床总面积 ,以统计学处理其CT增值与血管计数、血管床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增强扫描后 ,病灶的平均CT增值在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小血管数、较大血管数及血管床面积在三种病变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肺癌CT增值与小血管数和较大血管数具有相关性 ,且与小血管数相关性较大 ;(4)三种病变CT增值与较大血管数、血管总数及血管床面积具有相关性。结论  (1)CT强化程度的分组 ,对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2 )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平均CT增值与病灶内的血管数和血管床面积呈正相关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病理学 CT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