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组合对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广德 王超 +5 位作者 靳雪梅 徐加利 王瑞霞 孙宪印 钱兆国 吴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93-2603,共11页
于2015—2017年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肥城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泰山28’,在150(A1)、300(A2)、450(A3)、600 m^3·hm^-2(A4)4个灌水量和90(B1)、135(B2)、180(B3)、225 kg·hm^-2(B4)4个施氮水... 于2015—2017年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肥城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泰山28’,在150(A1)、300(A2)、450(A3)、600 m^3·hm^-2(A4)4个灌水量和90(B1)、135(B2)、180(B3)、225 kg·hm^-2(B4)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水氮组合对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水分消耗利用、光合特性、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3B3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为最大,花前花后营养器官生产储藏干物质及氮素向籽粒的运输量最高,且与其他水氮组合处理差异显著。各氮素处理下,60~20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均为A3>A4>A2>A1;A3B3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高于A3B4、A4B3和A4B4。A3B3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后7~28 d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利于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水氮组合效应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且A3B3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达到9400 kg·hm^-2。综上,450 m^3·hm^-2和180 kg·hm^-2的水氮组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干物质和氮素向籽粒运输,与高水肥处理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有利于增强小麦旗叶的光合能力,产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物质 氮素利用效率 光合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氮肥运筹对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广德 米勇 +5 位作者 陈永军 孙盈盈 王超 牟秋焕 吴科 钱兆国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2015~2016年进行田间氮肥试验,研究分次施肥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供试品种为郑单958,采用二因素裂区设置,主区2种施氮方式,全部基施和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副区68、113、181、249 kg/hm^(2)4种施氮量... 2015~2016年进行田间氮肥试验,研究分次施肥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供试品种为郑单958,采用二因素裂区设置,主区2种施氮方式,全部基施和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副区68、113、181、249 kg/hm^(2)4种施氮量,对照为不施氮肥,测定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前,一次性基施比分次施肥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高;追施氮肥后,分次施肥比一次性基施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高,分次施肥且施氮量为181 kg/hm^(2)时整个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各处理间的子粒产量和产量结构达显著差异水平,通过施氮量与产量的模拟方程显示,理论最高产量为9288.95 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202.93 kg/hm^(2)。综合以上结果,说明基施90.5 kg/hm^(2)+追施90.5 kg/hm^(2)的氮肥运筹可获得玉米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运筹 氮素 干物质 产量
原文传递
中、高产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累积转运对水氮的响应 被引量:19
3
作者 广德 亓晓蕾 +3 位作者 张继波 牟秋焕 吴科 钱兆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34-1547,共14页
【目的】研究产量高低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对水氮响应的差异,为以产量为目标的小麦优化水氮运筹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8年,以中产型品种‘泰科麦33’和高产型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完... 【目的】研究产量高低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对水氮响应的差异,为以产量为目标的小麦优化水氮运筹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8年,以中产型品种‘泰科麦33’和高产型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完全方案田间试验。两因素为灌水量和氮肥用量,3个灌溉水平为300、450和600 m^(3)/hm^(2),依次表示为W_(1)、W_(2)、W_(3);3个施氮量为135、180和225 kg/hm^(2),依次表示为N_(1)、N_(2)、N_(3)。测定小麦关键生育期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调查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两个品种小麦水氮互作效应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影响显著,中产型品种的产量对水氮的响应顺序表现为W_(2)>W_(3)>W_(1)、N_(2)>N_(3)>N_(1);高产型品种的产量对水氮的响应顺序表现为W_(3)>W_(2)>W_(1)、N_(2)>N_(3)>N_(1)。高产和中产品种产量对氮素的反应一致,高产品种比中产品种对水分的要求更高。品种特性及其水氮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与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呈线性负相关,与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呈线性正相关,表明开花后干物质是籽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品种及其水氮互作效应均显著影响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的积累量。籽粒产量与花前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线性正相关,与开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贡献率呈线性负相关,表明花前氮素积累是籽粒氮素的主要来源。在显著相关的性状中,生物量、开花后干物质输入籽粒量、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花前氮素积累量、总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开花后氮素输入籽粒量、花前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及氮素收获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水、氮及其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小麦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水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转运量 氮素积累转运量 产量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旱肥地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宪印 米勇 +7 位作者 王超 牟秋焕 王瑞霞 亓晓蕾 广德 孙盈盈 钱兆国 吴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899-5908,共10页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品种的特性。本研究采用GGEbiplot方法,分析了连续2年国家黄淮旱肥地区域试验中‘泰科麦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采用该方法中的“成对比较”功能图对‘泰科麦30’与该组对照品种‘洛旱7号’在试验区域的不同产量适应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泰科麦30’在2年多环境多品种试验中,其丰产性、稳产性表现优良;‘泰科麦30’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洛旱7号’;‘泰科麦30’产量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在黄淮旱肥麦区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在黄淮旱肥麦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泰科麦30’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其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具有有效性、直观性的特点,可用于合理评价黄淮旱肥组区试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明确了‘泰科麦30’是兼备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也可为其他作物或植物数量性状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泰科麦30 稳产性 丰产性 区域试验
原文传递
玉米小麦周年氮肥运筹对砂浆黑土区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广德 王瑞霞 +5 位作者 牟秋焕 米勇 亓晓蕾 李宁 吴科 钱兆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2-980,共9页
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周年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8年玉米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氮肥运筹试验。玉米供试材料为郑单958,小麦供试材料为泰山28,玉米季3个施氮量水平为113 kg·hm^-2(E1)... 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周年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8年玉米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氮肥运筹试验。玉米供试材料为郑单958,小麦供试材料为泰山28,玉米季3个施氮量水平为113 kg·hm^-2(E1)、181 kg·hm^-2(E2)、249 kg·hm^-2(E3),小麦季4个施氮水平为90 kg·hm^-2(F1)、135 kg·hm^-2(F2)、180 kg·hm^-2(F3)、225 kg·hm^-2(F4),测定了砂浆黑土区周年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干物质和氮素含量,系统分析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拔节到开花期最高,达到7720.24 kg·hm^-2;E2F3条件下,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高于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但E2F3运筹明显增加了花前同化物的积累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时期均以E2F3条件下氮素积累量最高,在拔节到开花时最高,为112.50 kg·hm^-2,但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明显高于花后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在E2F3条件下最大,分别达到9047.44 kg·hm^-2和184.10 kg·hm^-2,且与其他施肥模式差异显著。综合以上结果,对小麦而言,E2F3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区最佳氮肥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浆黑土 玉米小麦周年 氮肥运筹 干物质 氮素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对小麦泰科麦33干物质积累转运、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广德 殷复伟 +3 位作者 王超 李宁 钱兆国 吴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8,共13页
于2016-2019年小麦生长季进行小麦品种泰科麦33的田间播种量试验,2016-2017年播种量为75 kg/hm^(2)(SA_(1))、150 kg/hm^(2)(SA_(2))、225 kg/hm^(2)(SA_(3))、300 kg/hm^(2)(SA_(4))、375 kg/hm^(2)(SA_(5))5个水平,2017-2018和2018-2... 于2016-2019年小麦生长季进行小麦品种泰科麦33的田间播种量试验,2016-2017年播种量为75 kg/hm^(2)(SA_(1))、150 kg/hm^(2)(SA_(2))、225 kg/hm^(2)(SA_(3))、300 kg/hm^(2)(SA_(4))、375 kg/hm^(2)(SA_(5))5个水平,2017-2018和2018-2019两个小麦生长季调整播种量为75.0 kg/hm^(2)(SA_(6))、112.5 kg/hm^(2)(SA_(7))、150.0 kg/hm^(2)(SA_(8))、187.5 kg/hm^(2)(SA_(9))、225.0 kg/hm^(2)(SA_(10))5个水平,同时在2018-2019年重复2016-2017年的试验。测定不同播种量条件下泰科麦33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累积量,并根据干物质累积量分析生物量积累特征以及开花前后干物质转运特性;通过测定开花后旗叶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分析不同播种量条件下泰科麦33的光合作用差异;对不同播种量条件下泰科麦33籽粒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播种量条件下,开花前干物质累积量高于开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但对籽粒贡献率却低于开花后;在SA_(1)~SA_(5)处理中,与SA_(1)、SA_(3)、SA_(4)、SA_(5)相比,SA_(2)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提高,2016-2017年分别提高了5.9%、1.6%、8.6%、9.7%,2018-2019年分别提高了6.5%、1.5%、11.5%、13.6%;在SA_(6)~SA_(10)处理中,2017-2018年干物质累积量SA_(9)处理最高,为14779.17 kg/hm^(2),2018-2019年SA_(8)处理最高为17405.25 kg/hm^(2)。不同播种量下泰科麦33干物质积累动态曲线均符合Logistic模型,在SA_(1)~SA_(5)处理中,两年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均出现在SA_(2)处理,与各处理平均值相比,干物质最大累积量分别提高了4.1%和6.7%,快速累积持续时间虽然分别缩短了7.6 d和6.1 d,但最大累积速率分别提升了14.9%和15.6%;SA_(6)~SA_(10)处理中,2017-2018年SA_(9)处理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最高,与各处理平均值相比,干物质最大累积量提高了7.4%,快速累积持续时间延长了0.8 d,最大累积速率提升了0.6%;2018-2019年,干物质最大累积量出现在SA_(8)处理,与各处理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泰科麦33 播种量 干物质 光合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广德 殷复伟 +5 位作者 孙盈盈 钱兆国 徐加利 李宁 薛丽娜 吴科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48,共7页
小麦播种量作为多项栽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为研究材料,探讨75、150、225、300和375kg/hm^25个播种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差异。2年结果... 小麦播种量作为多项栽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为研究材料,探讨75、150、225、300和375kg/hm^25个播种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差异。2年结果表明,与其他播种量相比,150kg/hm^2播种量处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均达显著差异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播种量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150kg/hm^2播种量处理的穗部和整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0kg/hm^2播种量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各播种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量 群体结构 干物质 籽粒产量
原文传递
小麦倒伏原因、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盈盈 王超 +8 位作者 王瑞霞 牟秋焕 米勇 广德 亓晓蕾 孙宪印 陈永军 钱兆国 吴科 《农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倒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提高小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机械化收获和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为了明确倒伏原因、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茎秆倒伏机理、倒伏... 倒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提高小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机械化收获和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为了明确倒伏原因、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茎秆倒伏机理、倒伏对产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后,从小麦育种和栽培两个方面,指出提高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措施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在品种选育上,应该注重农艺性状(株高、茎秆粗度、充实度等)与力学性状(茎秆抗折力等)相结合,选择高产抗倒伏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该注重不同栽培措施的协调配合,使得高产同时获得较好的抗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性 倒伏机理 品种选育 栽培措施
下载PDF
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对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广德 +5 位作者 鞠正春 高瑞杰 钱兆国 庞慧 吴科 韩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为了确定小麦宽幅播种的适宜行距,在高产地块以高产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设置20 cm、25 cm、30 cm三个行距处理,研究了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对小麦产量、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行距下,宽幅播种的小麦产量较常... 为了确定小麦宽幅播种的适宜行距,在高产地块以高产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设置20 cm、25 cm、30 cm三个行距处理,研究了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对小麦产量、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行距下,宽幅播种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条播提高11.0%。在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过大时小麦群体数量较小,成穗不足,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降低;缩小行距可提高群体数量和干物质积累;但行距过小时穗粒数、千粒重下降,群体边际效应减弱,产量降低;适宜行距可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群体在花后维持较高光合能力,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和对籽粒的贡献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泰农18以宽幅播种、行距25 cm、播量12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宽幅播种 行距 产量 干物质
下载PDF
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新品种(系)苗期抗旱性初步鉴定与分类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宪印 米勇 +7 位作者 牟秋焕 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了解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的抗旱性,有利于小麦推广和在育种中的应用。以50份近年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15%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评价和... 了解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的抗旱性,有利于小麦推广和在育种中的应用。以50份近年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15%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与其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50份材料分为4类,分别为4份高抗旱型种质(D值为0.8255~0.9980),10份抗旱型种质(D值为0.6516~0.7270),28份干旱敏感型种质(D值为0.4941~0.6354),8份干旱高敏感型种质(D值为0.3079~0.4676);相较于平均隶属函数值评价抗旱性,采用D值大小评价并结合最长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可以比较合理、直观地呈现分类结果。据此,实验明确了在15%PEG-6000胁迫下,发芽率、苗高可以作为评价苗期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区分了50份不同品种系的抗旱性,可为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肥地 苗期 抗旱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1
作者 尹逊栋 广德 +5 位作者 陈永军 钱兆国 刘嘉 邹俊丽 张继波 江梦圆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 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期(4月26日)统一复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90%,测定2个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以及各处理的最终产量。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会使冬小麦叶的干物质分配比降低,茎和穗的干物质分配比升高,叶鞘的干物质分配比变化不大,复水后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均能恢复到与对照一致的水平;开花后期植株的穗干物质重和干物质总重降低,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总干物质重相较于CK下降11.3%、16.0%、24.2%、35.0%,穗干物质重下降15.7%、20.0%、26.6%、32.0%;叶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降低,叶鞘和茎的花前转运率显著升高;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产量相较于对照分别下降16.2%、24.4%、29.4%、33.0%,穗粒数分别下降9.9%、11.6%、20.0%、23.3%,不孕穗率分别升高6.2、7.5、9.6、8.1个百分点,对千粒重和小穗数影响不大。由此可知,拔节期干旱会导致干物质向茎和穗等储藏器官分配,复水后的总干物质重和穗干物质重显著降低,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变化幅度越大;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导致穗粒数减少,不孕穗率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干物质转运 水分利用 干物质分配 拔节期
下载PDF
基于GT双标图对小麦新品系的分类评价
12
作者 孙宪印 牟秋焕 +9 位作者 米勇 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赵岩 高明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共11页
为了从产量、品质方面准确评价旱肥地试验小麦新品系,以2020—2021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多点比较试验的26份新品系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2年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6份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为了从产量、品质方面准确评价旱肥地试验小麦新品系,以2020—2021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多点比较试验的26份新品系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2年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6份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2年变异系数分别为2.0%~74.2%和2.1%~95.1%,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单位面积产量>容重;相关分析表明,2年产量与品质性状存在负相关关系,稳定时间均与蛋白质含量、吸水量正相关,稳定时间与产量负相关,其中稳定时间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均较高。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年中26份小麦参试品系聚为4类,并在主成分品种、性状(genotype by trait,GT)双标图(biplot)和聚类图中进行展示,聚类结果与新品系的实际表现一致,其中‘泰科麦4835’‘洛旱35’‘农大162’‘山农611436’连续2年划为同一类型,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该研究结果可为参试新品系的合理评价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主成分分析 GT双标图 聚类分析 产量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泰山2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米勇 广德 +3 位作者 王超 孙宪印 王瑞霞 牟秋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获得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泰山27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泰山27为材料,设3个主处理和3个副处理,共9个组合,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泰山27在施纯氮225 kg/hm^2、基本苗240×10~4~300×1... [目的]获得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泰山27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泰山27为材料,设3个主处理和3个副处理,共9个组合,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泰山27在施纯氮225 kg/hm^2、基本苗240×10~4~30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达8 933.40 kg/hm^2;在施纯氮300 kg/hm^2、基本苗36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低,仅7 566.60 kg/hm^2。[结论]泰山27适宜的基本苗为240×10~4~300×10~4株/hm^2,氮肥用量宜结合不同的地力条件,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酌情施肥,以免造成水肥胁迫,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泰山27 优质 高产 施肥量 种植密度 良种良法配套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尹逊栋 广德 +8 位作者 亓晓蕾 陈永军 牟秋焕 孙盈盈 孙宪印 米勇 钱兆国 崔兆韵 邹俊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9-16,共8页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开展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中穗型品种‘山农18’和多穗型品种‘红地95’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4个播期,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开展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中穗型品种‘山农18’和多穗型品种‘红地95’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4个播期,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泰农18’、‘山农18’、‘红地95’的株高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茎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在播期为10月10日时最高,分别为9.38 t/hm^(2)、8.94 t/hm^(2)、9.22 t/hm^(2),播期为10月30日时最低,分别为7.26 t/hm^(2)、7.32 t/hm^(2)、7.74 t/hm^(2),比最高处理分别下降22.6%、18.1%、16.1%。通过对3个品种产量和三要素之间的通径分析可知,播期主要影响大穗型品种‘泰农18’的穗粒数,中穗型品种‘山农18’的千粒重,多穗型品种‘红地95’的单位面积穗数。综合比较,3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晚播可造成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数下降,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穗型 株高 群体性状 产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高产节水抗旱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2的选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宪印 米勇 +8 位作者 王超 牟秋焕 王瑞霞 亓晓蕾 广德 孙盈盈 王秋艳 钱兆国 吴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泰科麦32是利用洛旱3号为母本、莱州32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的高产、节水、抗旱、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2的组合选配、选育过程、特... 泰科麦32是利用洛旱3号为母本、莱州32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的高产、节水、抗旱、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2的组合选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性表现、品质性状、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旱地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小麦品种共性、个性问题,阐述了亲本选配及组合评价选择的经验。以期有利于节水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为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泰科麦32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选育与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超 米勇 +7 位作者 牟秋焕 孙盈盈 广德 孙宪印 亓晓蕾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4-27,共4页
为了培育更多高产、广适、抗逆的小麦新品种,本团队创制出一套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的育种模式,并成功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该品种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2014—201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 为了培育更多高产、广适、抗逆的小麦新品种,本团队创制出一套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的育种模式,并成功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该品种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2014—201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度平均产量9076.5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4.1%;2016—2017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51.5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2.7%。本研究在阐述分析泰科麦31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基础上提出3条选育体会,即:①选配杂交组合时,将优势骨干亲本和优势中间材料相结合,优缺点互补,丰富遗传基础,提高优秀基因重组频率;②通过田间措施诱导综合抗性基因型表达,决选高产抗逆目标品种;③将早代的单株选择和高代及出圃后的单穗选择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泰科麦31 选育 体会
下载PDF
普通小麦粒重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广德 孙宪印 +7 位作者 亓晓蕾 王超 王瑞霞 孙盈盈 牟秋焕 米勇 钱兆国 吴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1-1308,共8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小麦粒重相关基因的克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与小麦粒重有关的TaGS5、TaGASR7、TaSus、TaWSC、Ta-6-SFT、TaGW2、TaCKX、TaTGW6、TaCWI、TaGS1基因以及TEF、SAP等家族基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小麦粒重相关基因的克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与小麦粒重有关的TaGS5、TaGASR7、TaSus、TaWSC、Ta-6-SFT、TaGW2、TaCKX、TaTGW6、TaCWI、TaGS1基因以及TEF、SAP等家族基因TaTEF、TaSAP、TaSnRK2s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的进展,以期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粒重相关基因 克隆
下载PDF
灌溉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适应性的GGE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宪印 牟秋焕 +8 位作者 米勇 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陈永军 王超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1,共8页
于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含品种、灌溉两因素,选用14个小麦新品种(系),水分处理分别为出苗后不浇水(E1)、浇拔节水(E2)和浇拔节+开花水(E3),3次重复,共126个小区。分别考察不同处理的小区产量、株高... 于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含品种、灌溉两因素,选用14个小麦新品种(系),水分处理分别为出苗后不浇水(E1)、浇拔节水(E2)和浇拔节+开花水(E3),3次重复,共126个小区。分别考察不同处理的小区产量、株高、单穗粒重、单穗穗粒数、单穗小穗数、单穗不孕小穗数等6个性状的变化情况,应用方差分析法和R语言的GGE双标图方法分析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节水型小麦新品系均存在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且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效应(G)的变异范围为1.07%~60.17%,环境效应(E)的变异范围为14.42%~86.97%,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的变异范围为4.33%~47.88%。不同品种(系)的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不同,表现为在不同灌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系)处于不同多边形的顶角位置不同;小麦新品种(系)不同个体性状在不同浇水环境下表达程度不同。E1环境有利于单穗不孕小穗数的表达,E2有利于单穗粒重的表达,E3有利于株高的表达;不同环境对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不同,E1环境比E2、E3环境具有更好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综上,在黄淮麦区,本研究所选用的14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差异显著,E1环境有利于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群体产量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小麦新品种(系) 农艺性状 产量 GGE分析 黄淮麦区
下载PDF
不同节水型小麦新品系籽粒产量对浇水因子相应的综合评判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宪印 广德 +4 位作者 亓晓蕾 孙盈盈 米勇 钱兆国 吴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了准确评判不同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性、稳产性及节水特性,精准筛选、取舍小麦新品种(系),以2018年小麦品比试验中的14个品种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在春季分别浇0水、1水和2水的情况下的籽粒产量。运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和GGEbipl... 为了准确评判不同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性、稳产性及节水特性,精准筛选、取舍小麦新品种(系),以2018年小麦品比试验中的14个品种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在春季分别浇0水、1水和2水的情况下的籽粒产量。运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和GGEbiplots双标图法比较了不同品种(系)的高产稳产特性,同时评价不同浇水因子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小区产量在基因型效应、浇水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小区产量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产量提高,平均增产率分别为34.17%和20.71%;新品系V1、V5、V8、V6高产稳产性较好;W0环境即春季不浇水的情况下,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较好,更有利于筛选节水型新品种。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量化、直观的特点,有利于综合评价新品系及浇水因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水因子 新品种(系) 产量 高产稳产性 筛选
原文传递
镇压对宽幅播种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广德 +4 位作者 鞠正春 庞慧 赵强 吴科 钱兆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7-1004,共8页
为明确小麦宽幅播种模式下,不同时期镇压对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于2018-2020年小麦生长季进行不同时期镇压处理的田间试验。小麦供试品种为泰科麦33,设置11个镇压处理,分别为SP1(播种前)、SP2(播种后)、SP3(播种前+播种后)、... 为明确小麦宽幅播种模式下,不同时期镇压对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于2018-2020年小麦生长季进行不同时期镇压处理的田间试验。小麦供试品种为泰科麦33,设置11个镇压处理,分别为SP1(播种前)、SP2(播种后)、SP3(播种前+播种后)、SP4(播种前+播种后+返青期)、SP5(播种前+播种后+起身期)、SP6(播种前+播种后+返青期+起身期)、SP7(播种后+返青期)、SP8(播种后+起身期)、SP9(播种后+返青期+起身期)、SP10(返青期)、SP11(起身期),CK为整个生育期不进行镇压。测定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含量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系统分析了不同镇压处理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性及其对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P8处理下小麦的穗数和产量最高,分别达到686.6×10^(4)·hm^(-2)和10818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镇压处理显著影响小麦的群体动态变化,SP8处理下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群体最大,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镇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SP8处理下,整个生育期的生物量最高,为16085 kg·hm^(-2),收获指数为52.7%,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达到4156 kg·hm^(-2),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为49.0%,均显著高于其他镇压处理。综合以上结果,宽幅播种模式下镇压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转运有显著影响,最佳镇压方式为SP8处理,即播后镇压和起身期镇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宽幅播种 镇压 群体动态 产量 干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