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2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迎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评价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方法: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46例,随机分为美常安加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n=22) 和SASP对照组(n=24),评价治疗前后总的疗效、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明显高... 目的:评价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方法: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46例,随机分为美常安加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n=22) 和SASP对照组(n=24),评价治疗前后总的疗效、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主要症状变化的比较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用 SASP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常安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应雄 任权 +1 位作者 黄旻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肛栓剂塞肛。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8个月及12个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肛栓剂塞肛。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8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显著效果,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少,是临床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直肠炎 中药 柳氮磺胺吡啶肛栓剂 灌肠治疗
下载PDF
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瑞华 欧阳钦 +2 位作者 陈曦 李国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4,共8页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Barrett食管/病理学 食管炎 消化性/病理学 腺癌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 被引量:15
4
作者 明文 贺国斌 +2 位作者 张琴 李群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0-804,共5页
目的 探讨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以及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19例FD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项(PHQ-15)和Nepean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采用常规PPI和(或)促动力药... 目的 探讨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以及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19例FD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项(PHQ-15)和Nepean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采用常规PPI和(或)促动力药治疗后4周疗效差及PHQ-15>4分的131例FD患者,服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躯体化症状治疗)4周,而后观察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躯体化症状及NDI的变化.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9例FD患者的PHQ-15总评分为(5.7±3.4)分,NDI总评分为(42.0±10.4)分,两者呈正相关(r=0.493,P<0.05).胃痛、头痛、胸痛、头晕、气促、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睡眠困难、口干等与NDI总评分呈正相关(r=0.262,0.230,0.241,0.243,0.352,0.385,0.266,0.281;P均<0.05).胸痛、胃痛、气促、头晕、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是NDI的影响因素(t=2.340,2.488,5.278,2.167,2.443;P均<0.05).131例采用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的FD患者中,6例因不良反应而未完成治疗,故最终125例被纳入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5例FD患者的PHQ-15总评分分别为(7.3±3.2)分和(2.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3,P<0.01).胃痛、头痛、胸痛、头晕、气促、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睡眠困难、口干在患者治疗前后的不同被扰程度(无影响、略有影响和有较大影响)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1,6.796,6.693,15.520,6.698,51.572,44.390,16.506;P均<0.05).治疗前NDI总评分为(44.3±11.7)分,治疗后为(29.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3,P<0.01).结论 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如胸痛、胃痛、气促、头晕、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等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常规治疗效果差的FD患者,通过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躯体化 生活质量 治疗
原文传递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艳芳 杨雪梅 +4 位作者 罗萍 曾静 骆方静 董彦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353-356,369,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8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将患...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8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将患者分为A组18例、B组52例、C组41例、D组37例。根据不同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70例、低载量组21例、中载量组35例、高载量组22例。检测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下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不同HBV-DNA载量HBV-LP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组、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HBV-L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LT、AST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可以反映HBV复制情况,并于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关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春燕 贺国斌 +3 位作者 杨明辉 雷佳红 明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58例、缓解期16例及正常对照24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用传统方法检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UC患者及对照组血浆IL-...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58例、缓解期16例及正常对照24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用传统方法检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UC患者及对照组血浆IL-6、TNF-α、sICAM-1、sVCAM-1、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疾病严重程度(r=0.370,P=0.010)、IL-6(r=0.369,P=0.010)、TNF-α(r=0.228,P=0.020)相关。结论疾病严重程度、IL-6和TNF-α与D-二聚体升高相关。结果提示炎症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在UC患者炎症活动期需警惕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D-二聚体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炎症
下载PDF
粪便乳铁蛋白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中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欧阳钦 李国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2262-2264,共3页
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检测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UC 患者66例和对照20例,ELISA 法测定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UC 疾病活动性根据 Mayo 评分标... 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检测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UC 患者66例和对照20例,ELISA 法测定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UC 疾病活动性根据 Mayo 评分标准判定。结果 UC 活动期粪便乳铁蛋白含量[(61.6±4.8)μg/g]显著高于缓解期[(7.9±1.1)μg/g]和对照组[(3.0±0.5)μg/g,均 P<0.01],缓解期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轻、中、重度3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乳铁蛋白、CRP 及 ESR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2、0.740和0.692;粪便乳铁蛋白含量与 UC 内镜分级显著相关(r=0.871,P<0.01)。结论粪便乳铁蛋白能客观地反映 UC 的炎症活动情况,可作为理想的肠道炎症标志物,准确、简单、无创,优于临床常用客观指标 CRP 和 E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标记物
原文传递
MFG-E8对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09-611,共3页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作为一种细胞膜上的亲脂性糖蛋白,可能参与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抗炎、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促进血管增生、促进黏膜修复等多种功能。MFG-E8...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作为一种细胞膜上的亲脂性糖蛋白,可能参与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抗炎、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促进血管增生、促进黏膜修复等多种功能。MFG-E8也因此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胃肠道疾病中,肠黏膜的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克罗恩病等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阻断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黏膜修复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MFG-E8对于肠道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抗炎、促进肠黏膜修复的作用。本文就MFG-E8对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肠黏膜损伤 肠黏膜修复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欧阳钦 +1 位作者 胡仁伟 甘华田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30-234,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100mg·kg-1·d-1)以及低、中、高剂量TGP(60、120、240mg...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100mg·kg-1·d-1)以及低、中、高剂量TGP(60、120、240mg·kg-1·d-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灌肠1d后,SASP组和TGP组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3d,同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行结肠大体损伤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核因子-kB(NF—kB)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小鼠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TNF—a水平和NF—kB 06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P均〈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高剂量TGP治疗组疗效优于SASP组。结论TGP对实验性U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TNF-a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芍总苷 核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A
原文传递
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明文 张红 +3 位作者 贺国斌 袁聪 左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莫沙必利的疗效。方法:据罗马Ⅲ标准确诊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及餐后不适与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重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莫沙必利的疗效。方法:据罗马Ⅲ标准确诊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及餐后不适与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重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亚组患者82例,其中餐后不适25例,重叠症状57例,全部予以莫沙必利5 mg×3次/d,治疗4周,所选病例均于治疗前完成Hamilton抑郁量表、SAS焦虑自主评分量表及躯体化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完成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量表。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50%为治疗有效组。结果:治疗有效人数48例,总的有效率为58.5%,治疗PDS有效率为68.0%(17/25),EPS与PDS重叠的治疗有效率为54.4%(31/57)。治疗有效组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生活经济压力及体重降低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皆P<0.05)。治疗有效期望值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有效,影响莫沙必利疗效的可能因素有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体重降低、生活经济压力及治疗期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躯体化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明文 张红 +3 位作者 贺国斌 李群华 刘倩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躯体化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279例FD患者行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RQ-15)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调查,统计分析抑郁与躯体化的分布、关系及具体躯体化症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FD患者抑郁...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躯体化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279例FD患者行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RQ-15)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调查,统计分析抑郁与躯体化的分布、关系及具体躯体化症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FD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1.2%,躯体化症状发生率为54.8%;FD、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DS)、重叠组躯体化与抑郁皆呈正相关(r=0.546,P=0.000;r=0.564,P=0.000;r=0.437,P=0.002;r=0.628,P=0.000);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四肢或关节痛、头痛、胸痛、头晕、气促、恶心、胀气或消化不良、感到疲乏是影响抑郁较为明显的因素(β=0.226,P=0.032;β=0.285,P=0.011;β=0.011,P=0.000;β=0.280,P=0.024;β=0.563,P=0.000;β=0.453,P=0.001;β=0.322,P=0.002)。结论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及抑郁状态常见,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重视这些症状及抑郁对FD的影响对总体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躯体化 抑郁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躯体化与焦虑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明文 +2 位作者 李群华 张琴 刘倩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躯体化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共194例门诊部就诊的FD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itonnaire-15,PHQ-15)及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躯体化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共194例门诊部就诊的FD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itonnaire-15,PHQ-15)及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统计并分析焦虑与躯体化症状的分布、二者关系及主要躯体化症状对焦虑的影响。结果:FD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为39.7%;焦虑评分(46.8±12.8)分;总的PHQ-15评分为(6.2±3.5)分;相关分析显示FD(r=0.611,P=0.000)、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r=0.412,P=0.011)、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r=0.678,P=0.000)、重叠组(r=0.838,P=0.000)躯体化与焦虑皆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四肢或关节痛(β=5.576,P=0.000)、头痛(β=6.747,P=0.000)、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β=2.821,P=0.005)、心悸(β=6.954,P=0.000)是影响焦虑状态更明显的因素(P<0.05)。结论:FD患者躯体化症状及焦虑状态常见,且二者关系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及提高FD的疗效可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躯体化 焦虑
下载PDF
12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免疫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茂林 杨丽君 +1 位作者 石先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免疫学特点、临床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某院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8例,收集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γ-球蛋白检测...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免疫学特点、临床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某院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8例,收集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γ-球蛋白检测结果,分析128例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比较免疫指标阳性组和免疫指标阴性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128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女性96例,占75%,男性32例,占25%。由中药引起者76例,占药物性肝损伤的59. 37%。其中自身免疫抗体阳性98例,占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76. 56%。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75例,男性23例,各所测抗体阳性比率ANA为56. 25%(72/128),SMA为15. 62%(20/128),AMA为12. 5%(16/128),γ-球蛋白17. 1%(22/128)。患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疾病严重程度无差别,但2组临床类型构成不同。免疫抗体阳性患者预后较免疫阴性患者预后差。结论:自身免疫在DILI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具体作用研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生物标记物 免疫机制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452例大肠癌的内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权 刘明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近年来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452例大肠癌的临床、肠镜及病理资料。结果452例大肠癌中,男276例,女176例,男女之比为1.57∶1.00。结肠癌230例,直肠癌222例,结直肠癌之比为1.04∶1.00,横... 目的探讨大肠癌近年来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452例大肠癌的临床、肠镜及病理资料。结果452例大肠癌中,男276例,女176例,男女之比为1.57∶1.00。结肠癌230例,直肠癌222例,结直肠癌之比为1.04∶1.00,横结肠癌70例,乙状结肠癌50例,升结肠及盲肠癌47例,肝曲30例。病理为腺癌345例,黏液腺癌47例,低分化腺癌35例。结论近年来大肠癌发病趋上升,男性发病比女性多,直肠癌与结肠癌发病接近。结肠癌近年发病增加且超过直肠癌,男性以横结肠及近肝曲为主,女性以乙状结肠为主。距肛门5cm以上直肠癌较5cm以下为多。病理仍以腺癌为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肠镜 病理 腺癌 诊断
下载PDF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权 冯志松 +2 位作者 龙飞武 黄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1周后10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g,bid...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1周后10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g,bid,疗程1周;替硝唑0·5g,bid,疗程1周。对照组(n=70)口服法莫替丁20mg,bid,疗程5周;枸橼酸铋钾110mg,tid,疗程5周;阿莫西林1·0g,bid,疗程2周;替硝唑0·5g,bid,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来判断其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镜下溃疡痊愈分别为72例和57例(96%和81·4%,P<0·01);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71·4%(P<0·01)。治疗组显效73例(97·3%),有效2例(2·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45例(64·2%),有效19例(27·1%),总有效率91·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快速缓解疼痛,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能提高Hp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法莫替丁 疗效
下载PDF
建立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早期识别TACE抵抗肝细胞癌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娜 植彪 +3 位作者 何晓峰 赵玮 牛翔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TACE抵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早期识别TACE抵抗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以其中137例作为训练集,81例作为验证集。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基于训练集临床及影... 目的建立预测TACE抵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早期识别TACE抵抗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以其中137例作为训练集,81例作为验证集。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基于训练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筛选预测TACE抵抗HCC的独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价其判断训练集与验证集中TACE抵抗低、高危HC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的差异;并以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价值。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肿瘤最大径、边界及病灶数目是影响HCC患者中位OS的独立因素。列线图模型判断的训练集及验证集TACE抵抗低、高危HCC患者中位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校准度良好,可使患者净获益。结论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早期判别TACE抵抗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列线图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丽 贺国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769-3772,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恶唑酮灌肠制备UC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恶唑酮灌肠制备UC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0.9%NaCl,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5 g·kg^-1溶于0.9%NaCl)灌胃,实验组给予汉防己甲素(40 mg·kg^-1溶于0.9%NaCl)灌胃。对各组小鼠结肠进行组织学损伤指数(HI)评分,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结肠核因子kappa B(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灰度值)。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小鼠结肠HI评分分别为0.73±0.52,22.70±1.88,12.08±1.22和12.30±0.92;这4组的小鼠结肠NF-кB p65表达水平分别为175.80±2.82,149.82±0.58,164.92±0.99和163.65±2.02;这4组的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56.79±1.53,110.15±2.40,141.84±1.30和143.34±1.47;这4组的occludin表达水平分别为101.73±2.14,138.49±1.59,126.37±2.03和127.61±1.70。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汉防己甲素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相当。结论汉防己甲素能够减轻UC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UC的肠道病变,提高UC的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恶唑酮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 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患者sICAM-1、TNF-α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春燕 雍桂珍 +3 位作者 冯迎春 贺国斌 明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480-34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sICAM-1、TNF-α、D-二聚体水平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轻型胰腺炎组(MAP)22例及重症胰腺炎组(SAP)3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36例与非SIRS组20例,正常对照24例.应用ELISA检测患者血...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sICAM-1、TNF-α、D-二聚体水平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轻型胰腺炎组(MAP)22例及重症胰腺炎组(SAP)3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36例与非SIRS组20例,正常对照24例.应用ELISA检测患者血浆中sICAM-1、TNF-α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SAP组血浆中sICAM-1、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MAP组(740.18μg/L±649.54μg/L vs481.18μg/L±306.50μg/L;0.90mg/L±0.20mg/L vs0.69mg/L±0.19mg/L,均P<0.05).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MAP组与S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IRS组患者血浆中sICAM-1、TNF-α、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非SIRS组(741.17μg/L±592.95μg/L vs479.65μg/L±451.21μg/L;17.82μg/L±13.84μg/L vs12.09μg/L±3.99μg/L;0.90mg/L±0.17mg/L vs0.69mg/L±0.23mg/L,均P<0.05).MAP、SAP的sICAM-1与D-二聚体相关分别为(r=0.738,r=0.452;均P<0.01).TNF-α与D-二聚体无相关(r=0.110;P=0.420),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诊断SAP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sICAM-1和D-二聚体在SAP升高更明显.sICAM-1、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SAP诊断,在SAP患者D-二聚体升高提示治疗应防治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D-二聚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抑酸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权 龙飞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4-85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抑酸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85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A组);雷尼替丁组43例(B组);奥美拉唑组45例(C组)和泰胃美组57例(D组)等4个治疗组,然后将185例FD患者分为3个临床类型即溃疡样FD,动... 目的:探讨不同抑酸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85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A组);雷尼替丁组43例(B组);奥美拉唑组45例(C组)和泰胃美组57例(D组)等4个治疗组,然后将185例FD患者分为3个临床类型即溃疡样FD,动力障碍样FD和非特异性FD,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促动力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和适度抑酸药泰胃美联合应用对改善FD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P<0.01,P<0.05)。结论:FD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治疗,不应常规加用强的抑酸剂,应对其进行临床分型而适时加用抑酸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酸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下载PDF
Barrett's食管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食管动力学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华 欧阳钦 +3 位作者 魏兵 常玉 李国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s食管 食管运动功能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