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17
1
作者 管耘园 叶炳华 +2 位作者 卢辉 陶勇 刘亚军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9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球囊损伤组n=12)、单纯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n=9)和正常饲料喂养(正常组n=8)。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9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球囊损伤组n=12)、单纯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n=9)和正常饲料喂养(正常组n=8)。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计量其内膜增厚程度。结果球囊损伤组11只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脂质沉积、弹力纤维和胶原基质的生成、粥样斑块形成等,死亡1只,无1只出现颈动脉闭塞;而在高脂组的颈动脉仅发现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球囊损伤加高脂饲料可以成功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疾病模型 动物 球囊损伤
下载PDF
不同大小球囊损伤术加高脂饲料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炳华 管耘园 +2 位作者 卢辉 陶勇 刘亚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球囊对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50只中国大耳白兔中4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以球囊与血管的直径比1.5∶1为中球囊直径,随机分为大、中、小球囊组(n分别为15、15、12),分别使...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球囊对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50只中国大耳白兔中4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以球囊与血管的直径比1.5∶1为中球囊直径,随机分为大、中、小球囊组(n分别为15、15、12),分别使用直径为3.0mm、2.75mm和2.5mm的球囊。另外8只给予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颈动脉血流及病变形态特征。结果:大、中、小球囊组分别有3、8、11只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闭塞分别为10、6、0只,小球囊组造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大、中球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损伤加高脂饲料可使家兔形成典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以略小于1.5∶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球囊损伤 球囊大小
下载PDF
南通地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小丽 卢辉 +5 位作者 仲崇俊 徐明 夏春秋 茅卫卫 张瑜 周仲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市6县(市)及南通城区2~12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南通地区部分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生,共98 426人进行体格检查,对可疑患者行经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市6县(市)及南通城区2~12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南通地区部分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生,共98 426人进行体格检查,对可疑患者行经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种类型及分布、性别差异,并对筛查出患有先心病的患儿进行家庭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l5个变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致病相关因素。结果 共检出先心病患儿357例,总患病率为3.63‰;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53‰(169/47 825)和3.72‰(188/50 60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636)。先心病中以房间隔缺损所占比率最高,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病毒感染或用药是先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南通地区先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高海拔地区;在孕早期预防病毒感染、尽可能不用药,可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南 华守明 +3 位作者 卢辉 王毅 盛臻强 管耘园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再将冠心病组按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中度病变组27例,重度病变组43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DD,Fg含量。结果AMI、UAP两组DD、Fg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5),AMI组的DD、Fg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重度病变组DD,Fg含量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DD与Fg在冠心病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过大球囊扩张配合高脂饮食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管耘园 卢辉 +2 位作者 盛臻强 王毅 郭江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型猪模拟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24只贵州小型猪予高胆固醇饮食,19只冠状动脉造影(CAG)后选择冠脉左前降支采用过大球囊扩张术行内膜机械性剥脱。术后继续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复查CAG,观察病变血管的变化... 目的探讨小型猪模拟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24只贵州小型猪予高胆固醇饮食,19只冠状动脉造影(CAG)后选择冠脉左前降支采用过大球囊扩张术行内膜机械性剥脱。术后继续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复查CAG,观察病变血管的变化。5只不做冠脉处理为对照组。结果小型猪冠脉与人类冠脉分支和分布极为相似,但其侧枝循环较稀疏,吻合支细小且较少;术中有4/19只动物出现室颤,3只成功复苏,1只死亡,剩余18只均出现动脉硬化,其中10只(56%)发生明显狭窄(≥50%)。结论(1)该模型与人类十分相似,可满足冠脉实验性介入治疗的需要,为介入性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最理想的动物模型。(2)使用过大球囊扩张术配合高脂饮食可成功建立小型猪冠脉粥样硬化模型,熟练操作、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室颤是提高造模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大球囊扩张术 冠状动脉造影 小型猪 高脂饮食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汪弢 卢辉 +2 位作者 盛臻强 黎叶飞 郑扣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根据骨质疏松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明确为冠心病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根据骨质疏松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明确为冠心病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骨密度测量结果并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102)与非骨质疏松组(n=198),同时分析骨质疏松与反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冠脉单支病变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轻度钙化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且冠脉中度钙化、重度钙化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是冠心病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独立相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联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小丽 施林生 +3 位作者 张清 庄建芬 王慧敏 卢辉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539-542,共4页
为了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5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治... 为了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5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连续治疗4 w,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不良患者高危因素。治疗4 w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7%vs 73.33%,P<0.05);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18.67%,P<0.05);2组患者共出现死亡案例25例,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70、梗死位置在前壁、Killip分级在Ⅲ~Ⅳ、心率>65次/min、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3%均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4 w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更加安全有效,需提高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的关注,及时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冠心病85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莉 卢辉 +1 位作者 王毅 管耘园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 D)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16例冠脉造影患者血浆Fg、D- D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 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 .0 1) ;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 D)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16例冠脉造影患者血浆Fg、D- D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 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 .0 1) ;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 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 .0 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 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 .0 1)。结论:血浆Fg、D- 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临床价值 含量检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急性心肌梗死(AMI)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浆Fg 冠心病患者 冠脉病变程度 冠脉造影 单支病变 非冠心病 升高 相关 水平
下载PDF
可溶性ST2联合白细胞介素33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烨晟 卢辉 +2 位作者 于洋 邵雪峰 刘金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ST2)联合白细胞介素(IL)33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指标观察。方法前瞻性收集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心衰组)40例和...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ST2)联合白细胞介素(IL)33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指标观察。方法前瞻性收集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心衰组)40例和对照组80例。检测2组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sST2、IL-3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sST2、IL-33、hs-CRP在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NT-proBNP[(800.83±409.95)ng/L vs(230.04±86.61)ng/L,P=0.000]、sST2[(54.08±16.52)μg/L vs (35.73±8.96)μg/L,P=0.000]、IL-33[(692.48±163.19)ng/L vs (530.44±82.17)ng/L,P=0.000]、hs-CRP[(7.58±1.90)mg/L vs(5.65±1.79)mg/L,P=0.00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NT-proBNP为0.903±0.034、sST2为0.806±0.043、IL-33为0.795±0.049、hs-CRP为0.759±0.045;最佳诊断界值NT-proBNP为361.50ng/L、sST2为47.50μg/L、IL-33为585.50ng/L、hs-CRP为7.35mg/L。结论血清sST2和IL-33可用于辅助诊断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C反应蛋白质 配体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清 卢辉 +1 位作者 王毅 盛臻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4-63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并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1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1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并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1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RDW的差异、以及AMI组中RDW正常者和RDW增高者的院内预后。结果 AMI组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RDW增高者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RDW正常者(P<0.05)。结论 AMI患者RDW水平明显增高。AMI患者RDW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高RDW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球囊损伤、高脂喂养加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建立兔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亚东 叶炳华 +2 位作者 管耘园 卢辉 盛臻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3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各9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喂养,其他两组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D组给予野生型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3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各9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喂养,其他两组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D组给予野生型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前及实验后8、12周分别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实验结束后检测斑块纤维帽平滑肌细胞(SMC)凋亡率及bcl-2、bax、p5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的局部表达情况,并分析血管病理形态学。结果:C、D两组均出现典型颈动脉粥样斑块,B组仅发现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C组比较,D组纤维帽厚度明显变薄[(76±15)μmvs(97±19)μm,P<0.05],血清hsCRP、斑块纤维帽SMC凋亡率、p53、bax表达及bax/bcl-2比值明显上升,α-actin和bcl-2阳性表达减少(P<0.05或P<0.01)。结论:球囊损伤、高脂饲料加外源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可以成功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其机制可能与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诱导斑块纤维帽血管SMC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硬化 疾病模型 动物易损斑块 球囊损伤 基因 转染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黎叶飞 盛臻强 +3 位作者 王毅 郑扣龙 李涛涛 卢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1期29-32,F0003,共5页
目的 :联合移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观察心脏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手... 目的 :联合移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观察心脏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EPCs组、IGF-1组和EPCs+IGF-1组。细胞移植组予注射移植EPCs或EPCs+IGF-1,Control组和IGF-1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和IGF-1。移植后2周,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其他3组心脏功能均有改善(P<0.05),EPCs+IGF-1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EPCs+IGF-1组梗死边缘区可见较多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阳性细胞(P<0.05);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检测示:EPCs+IGF-1组密度最高,EPCs组及IGF-1组次之(P<0.05);EPCs+IGF-1组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EPCs组和IGF-1组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EPCs与IGF-1联合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较单用EPCs或IGF-1移植更能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是增加细胞移植效率,增强旁分泌效应,增加血管新生,改善组织灌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移植 心脏功能 大鼠
下载PDF
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NO、ET-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盛臻强 卢辉 +1 位作者 黎叶飞 郑扣龙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早期预后及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um,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收集UA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普通组(阿托伐他汀20mg/d,35例)、强化组(阿...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早期预后及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um,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收集UA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普通组(阿托伐他汀20mg/d,35例)、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 mg/d,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2 h血清NO、ET-1水平及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组1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2 h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强化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治疗72 h血清两组ET-1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1)。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地升高UA患者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下载PDF
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辉 王毅 +2 位作者 盛臻强 张莉 管耘园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2-43,45,共3页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44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Ⅰ组)和45例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房颤(Ⅱ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44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Ⅰ组)和45例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房颤(Ⅱ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Ⅰ组P波离散度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Pmin和LVEF显著低于Ⅱ组(P<0.01);Pmax和左房直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Pmin、P波离散度和LVEF对阵发性房颤有显著的预测价值,但多变量分析显示仅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P波离散度可以识别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阵发性房颤 P波离散度 预测价值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P波最大时限 多变量分析 左室射血分数 左房直径 LVEF
下载PDF
血清UA、Cys-C和hs-CRP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慧敏 盛臻强 卢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心内科住院的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UA、Cys-C和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UA、Cys-C、hs-CRP、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血清UA、Cys-C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越差的患者,血清UA、Cys-C和hs-CRP水平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OR=1.040,95%CI=1.020~1.060,P<0.05)、Cys-C(OR=1.08,95%CI=1.055~1.106,P<0.01)和hs-CRP(OR=1.130,95%CI=1.083~1.179,P<0.01)是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UA、Cys-C和hs-CRP与CHF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尿酸 胱抑素C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sLOX-1在冠状动脉痉挛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盛臻强 黎叶飞 +1 位作者 郑扣龙 卢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冠状动脉痉挛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胸痛发作≤6 h的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冠脉内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痉挛性ACS患者36例(痉挛组)和非冠...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冠状动脉痉挛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胸痛发作≤6 h的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冠脉内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痉挛性ACS患者36例(痉挛组)和非冠状动脉痉挛性ACS患者51例(非痉挛组)。入院次日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2 m 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LOX-1。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LOX-1水平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ACS的效能。结果痉挛组、非痉挛组血清sLOX-1分别为(1.89±0.37)、(4.06±2.81)ng/m L,两组比较,P<0.05。血清sLOX-1水平判断冠状动脉痉挛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约登指数为0.815。血清sLOX-1水平判断冠状动脉痉挛ACS的最佳临界值为2.47 ng/m L,据此诊断冠状动脉痉挛ACS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84.3%、阳性预测值为84.31%、阴性预测值为81.39%、阳性似然比为43、阴性似然比为0.228,漏诊率为2.8%。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性ACS患者血清sLOX-1水平较低。血清sLOX-1诊断冠状动脉痉挛ACS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清 卢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30 d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为ACS患者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心... 目的 研究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30 d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为ACS患者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心内科的ACS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将ACS组患者按PDW检测结果分为高PDW组(PDW≥16.7%,n=64)和低PDW组(PDW〈16.7%,n=66),比较组间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绞痛。同时按照30 d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将ACS患者分为事件组(n=76)和非事件组(n=54),作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事件组的PDW值较非事件组明显增高[(16.98±0.66)%vs(15.16±0.49)%,P〈0.05]。(2)ACS患者中高PDW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较低PDW组明显增加(84.3%vs 33.3%,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W(OR=3.775,95%CI:1.111~11.988,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增高是影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CS组患者外周血PDW水平显著增高,PDW或可作为AC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分布宽度 冠状动脉造影 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PCI术后左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仲胤 茅卫卫 +1 位作者 张瑜 卢辉 《交通医学》 2017年第2期164-16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急性S...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根据其接受PCI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急诊PCI组17例和非急诊PCI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后7天及30天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应用STI技术测量PCI术后7天及30天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SAXB)、乳头肌水平(SAXM)、心尖水平(SAXA)及整个全局心肌收缩期峰值环状形变值(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比较两组患者同期环状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CS)的差异,并分析PCI治疗时间与术后LVEF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7天急诊PCI组梗死节段C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个全局形变均小于非急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急诊PCI组CS在心尖段及整体全局形变也小于非急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诊PCI组入院至PCI时间与术后7天LVEF呈负相关(r=-0.583,P=0.014),与术后30天LVEF也呈负相关(r=-0.539,P=0.026)。结论:急诊PCI术对促进STEMI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心肌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STI环向指标对评估PCI术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环向应变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嘉君 黄胜 +6 位作者 何伯圣 杨红 崔海燕 田国才 王天乐 唐军华 卢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3-424,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44例符合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标准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给予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和合理的护理技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44例符合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标准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给予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和合理的护理技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按照检查前准备及护理技术要求顺利完成检查。244例中,213例(87.3%)图像质量Ⅰ级,29例(11.3%)Ⅱ级,2例(1.3%)Ⅲ级。结论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合理的护理技术、检查过程心率和呼吸控制可以显著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护理技术
原文传递
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盛臻强 卢辉 +1 位作者 黎叶飞 郑扣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155例H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术前24 h内口服别嘌呤醇300 mg。检测术前及术后1、2、3 d...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155例H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术前24 h内口服别嘌呤醇300 mg。检测术前及术后1、2、3 d的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肾小球滤过率(e GFR),留取术前、术后24 h尿液查尿酸排泄量,观察两组CIN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常规用药及对比剂用量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Scr、SUA低于对照组(P均<0.05),e GF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尿酸排泄量较术前增加(P均<0.05),但观察组增幅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IN发生4例(5.3%),对照组发生10例(12.5%),P<0.05。观察组未出现别嘌呤醇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别嘌呤醇可预防HUA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其与降低SUA、改善肾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呤醇 高尿酸血症 肾病 造影对比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