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思“始终局外人”:伯明翰学派青年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论探析 |
卢幸妮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21 |
3
|
|
2
|
从小白鞋到老爹鞋——当代时尚特征的再探讨 |
卢幸妮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9 |
2
|
|
3
|
“悲剧总是一场命运悲剧”:论齐美尔的悲剧观 |
卢幸妮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2 |
0 |
|
4
|
利波维茨基的时尚理论与“完美时尚时代” |
卢幸妮
|
《服装学报》
CAS
|
2020 |
1
|
|
5
|
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江湖儿女》讨论会实录 |
王杰
雀宁
廖雨声
史晓林
卢幸妮
高琼
王真
高晓芳
董伟新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19 |
1
|
|
6
|
论服饰与时尚的美学 |
佩特拉·洛伊特纳
卢幸妮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8 |
1
|
|
7
|
用文化重建欧洲 |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卢幸妮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8 |
0 |
|
8
|
“高贵的野蛮人”——电影《暴裂无声》的伦理表达 |
王杰
卢幸妮
|
《上海艺术评论》
|
2018 |
0 |
|
9
|
论艺术、美学和生物学融合研究中的问题与多元文化取向 |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0
|
转化为“死神”的普罗米修斯——电影《奥本海默》的悲剧人文主义 |
王杰
吴丰军
卢幸妮(整理)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3 |
0 |
|
11
|
艺术、美学和生物学的融合研究 |
马修·兰普利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3 |
0 |
|
12
|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和神经生物美学 |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1 |
2
|
|
13
|
作为工具和灵感的美学——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资本主义研究与时尚 |
史晓林(译)
卢幸妮(校)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19 |
2
|
|
14
|
舞动的悲剧:亚历山大·麦昆的表演美学 |
卢幸妮(译)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19 |
0 |
|
15
|
考德威尔与《幻象与现实》 |
卢幸妮(译)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19 |
0 |
|
16
|
作为抽象主义作家的贝克特 |
卢幸妮(译)
孟凡君(校)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19 |
0 |
|
17
|
反思时尚 |
卢幸妮(译)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19 |
0 |
|
18
|
大脑的审美与知觉判断的特定系统研究 |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
《中国美学研究》
|
2021 |
0 |
|
19
|
艺术、生物学和选择美学 |
马修·兰普利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