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卢年 郑瑞强 +2 位作者 林华 邵俊 於江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DG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集束化组(40例)和改...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DG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集束化组(40例)和改良集束化组(42例)两组。传统集束化组按国际脓毒症指南标准给予常规EDGT集束化方案复苏。改良集束化组首先放置PiCCO导管,根据所测得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液体复苏,使ITBVI达到850—1000mL/m2;并根据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和每搏量指数(SVI)等指标应用多巴酚丁胺调节心功能,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1〉65mmHg(1mmHg=0.133kPa),同时监测血管外肺水指导液体选择和利尿剂的应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潘f生药物的例数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治疗72h时改良集束化组显著低于传统集束化组[APACHEII评分(分):13.1±6.5比20.9±7.5,SOFA评分(分):8.8±4.3比14.6±4.9,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8比17,均P〈O.05]。两组治疗后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增加,改良集束化组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传统集束化组[6h:(18.2±8.3)%比(10.8±7.5)%,t=-6.036,P=0.001;12h:(22.6±7.3)%比(12.4±8.1)%,t=-4.536,P=O.001;24h:(27.8±5.6)%kE(16.4±9.5)%,t=-5.882,P=0.000]。改良集束化组6h内使用复苏液体量明显多于传统集束化组(mL:36084-715比2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3 位作者 林华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4月—2007年3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危重病医学科的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4例。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在对...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4月—2007年3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危重病医学科的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4例。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7 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WBC)和Marshall评分,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疗程结束时血必净组体温〔(37.2±0.6)℃比(37.9±0.6)℃〕、WBC〔(9.6±2.2)×109/L比(11.2±1.5)×109/L〕、Marshall评分〔(2.1±1.9)分比(2.8±1.8)分〕、IL-6〔(0.37±0.34)ng/L比(2.33±2.06)ng/L〕、IL-10〔(0.82±0.66)ng/L比(2.98±1.99)ng/L〕及28 d的病死率(4.2%比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炎症介质
下载PDF
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4 位作者 林华 汪华玲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筛选,分别选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与预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筛选,分别选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与预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6 h集束化治疗指标:EGDT(早期目标液体复苏)、强心药物使用、血糖控制及24 h EGD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2、4 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 d预后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早期目标液体复苏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治疗 感染性休克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5 位作者 林华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窦英茹 汪华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0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39例);比...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0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1周内每日液体出入量及平衡、24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和24 h后保守性液体管理(CLFM)等数据,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和描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与24 h EGDT和24 h后CLFM策略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7 d氧合指数、24 h乳酸清除率、急性肺损伤发生、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液体管理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未达到24 h EGDT、24 h后未达到CLFM、1周液体负平衡<2000 ml和1周液体总入量>20000 ml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分别为4.159、4.431、23.788、4.353,P值分别为0.035、0.019、0.000、0.025.达到24 h EGDT且24 h后实行CLFM策略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12.5%)明显低于达到24 h EGDT且24 h后实行开放性液体管理(LLFM)策略者(46.2%),以及未达到24 h EGDT且24 h后实行CLFM策略或LLFM策略者(30.0%、76.2%,P<0.05或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达到24 h EGDT且24 h后采取CLFM策略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关键词:休克,感染性;液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液体管理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4 位作者 汪华玲 林华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成人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成人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7d。记录治疗前后急性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评分Marshall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7d 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4~7d Murr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7d外周血IL-6[(3.4±1.9)ng/L比(8.9±10.2)ng/L]、IL-10[(1.5±0.8)ng/L比(4.2±4.8)ng/L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arshall评分、Murray评分明显降低(P〈0.01和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但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器官功能状态,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功能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对病死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4 位作者 林华 汪华玲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培训前(2007年1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两个阶段进行感染性休克... 目的探讨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培训前(2007年1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两个阶段进行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分析6h及24h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并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d病死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存活36例,死亡64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24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d病死率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046和0.120(P均〈0.01)。培训后集束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6h EGDT和24h EGDT分别从19.6%、35.3%提升至55.1%、65.3%(P均〈0.01)。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166.6±156.4)h比(113.6±73.6)h]、ICU住院时间[(9.4±7.6)d比(6.0±3.9)d]及28d病死率(72.5%比55.1%)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继续教育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集束治疗 依从性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应用RNA干扰治疗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莹 黄爱龙 +2 位作者 唐霓 张秉强 卢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0-634,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1.3倍的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3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模型,再将其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1.3倍的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3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模型,再将其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pSI C)共注射,于注射后第6天取血测血清HBsAg(ELISA),做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通过RT PCR检测肝组织HBVC区mRNA转录子的水平。同时设立PBS对照组、无关干扰组与突变干扰组。结果转染后第6天血清HBSAg在pHBV1.3感染组中高表达(A值为4.08~9.04,平均值为5.07±1.07,A值≥2.1为阳性),肝内HBcAg阳性率为5%~10%;pSI C干扰组HBSAg,HBcAg的表达均受到抑制,血清HBsAg阴性,A值为0.04~1.5,平均值为0.62±0.59,与感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内HBcAg几乎无表达,RT PCR示肝内HBVC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无关干扰pGFP及突变的干扰序列pSI Cmut则无此作用。结论RNAi技术能特异,高效地抑制小鼠体内HBV的复制和表达,提示siRNA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巨大潜能,而通过水动力法建立的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缺乏合适的HBV感染动物模型的问题,为今后进行药物筛选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小鼠 HBV 病毒感染 肝内 治疗 表达载体 RNA干扰 小干扰RNA MRNA水平
原文传递
外周动脉峰流速变异度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卢年 姜利 +5 位作者 朱波 韩文勇 赵颖琦 师云涛 郭发爽 席修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和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ΔIVC)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电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MV)的感染性休克...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和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ΔIVC)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电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MV)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标准进行容量负荷试验(VE),以VE后心排血指数增加值(ΔCI)≥10%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有反应组),ΔCI〈10%定义为液体反应阴性(无反应组)。监测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每搏量变异度(SVV)、ΔIVC、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CDPV)、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BA)〕;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其中9例在试验过程中因外周动脉狭窄、反复出现心律失常或腹胀影响超声检查而被排除,最终共65例患者纳入分析,有反应组31例,无反应组34例。VE前,有反应组患者SVV、ΔIVC、ΔCDPV和ΔVpeak-BA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SVV:(12.3±2.4)%比(9.2±2.1)%,ΔIVC:(22.3±5.3)%比(15.5±3.7)%,ΔCDPV:(15.3±3.3)%比(10.3±2.4),ΔVpeak-BA:(14.5±3.3)%比(9.6±2.3)%,均P〈0.05〕,而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CVP〔mmHg(1 mmHg=0.133 kPa):7.5±2.5比8.2±2.6〕和ITBVI(mL/m2:875.2±173.2比853.2±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E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VE前SVV、ΔIVC、ΔCDPV和ΔVpeak-BA与ΔCI均呈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832、0.813、0.854、0.814,均P〈0.05),而CVP、ITBVI与ΔCI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342、-0.33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前SVV、ΔIVC、ΔCDPV、ΔVpeak-BA预测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超声 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 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 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原文传递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卢年 郑瑞强 +4 位作者 林华 於江泉 邵俊 吴晓燕 王海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价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对容量治疗的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87例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 目的通过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价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对容量治疗的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87例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和PVI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PLR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PLR后心排血指数(CI)增加值(△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有反应组),A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无反应组)。评价两组患者PLR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变异度(SVV)、CI、PVI及其变化值(AHR、AMAP、ACVP、ASVV、△CI、APVI)的差异,分析其与△C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8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进行145例次PLR,有容量反应性67例次,无容量反应性78例次。PLR前,有无反应两组间HR、MAP、CVP、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反应组SVV、PVI明显高于无反应组[SVV:(16.9±3.1)%比(8.4±2.2)%,t=9.078,P=0.031;PVI:(20.6±4.3)%比(11.1±3.2)%,t=19.189,P=0.022]。PLR后,有无反应两组患者间HR、MAP、CVP、SVV和P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反应组cI明显高于无反应组(mL·s^-1·m^-2:78.3±6.7比60.0±8.3,t=2.902,P=0.025)。有无反应两组患者间AHR、AMAP、A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反应组ASVV、ACI、APVI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SVV:(4.6±1.5)%比(1.8±0.9)%,t=11.187,P=0.022;ACI(mL·s^-1·m^-2):18.3±1.7比1.7±0.5,t=3.696,P=0.014;APVI:(6.4±1.1)%比(1.3±0.2)%,t=19.563,P=0.013]。PLR前HR、MAP、CVP与△CI均无相关性,SVV、PVI与△CI呈直线相关(r=0.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被动抬腿试验
原文传递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卢年 黄爱龙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等。近期研究表明,干扰素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的作用,因此相关研究对防治SARS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干扰素的受体、信号传导途径、...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等。近期研究表明,干扰素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的作用,因此相关研究对防治SARS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干扰素的受体、信号传导途径、抗病毒蛋白以及抑制干扰素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抗病毒作用 信号传导途径 抗病毒蛋白
下载PDF
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卢年 郑瑞强 +3 位作者 林华 陈齐红 邵俊 杨德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以及成本-效果比较。方法:52例应激性溃疡高危病人随机分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2组,分别予泮托拉唑或奥美拉唑4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2 h 1次。每4 h记录病... 目的:观察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以及成本-效果比较。方法:52例应激性溃疡高危病人随机分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2组,分别予泮托拉唑或奥美拉唑4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2 h 1次。每4 h记录病人胃液pH值,同时每日记录病人胃液、呕吐物及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分析每组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结果:泮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胃液pH值≥4的百分比分别为46.4%和49.0%,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17%,2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泮托拉唑组成本-效果比为6.5,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11.5)。结论: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具有相同的疗效,前者成本明显降低。国产泮托拉唑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一个安全、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溃疡 费用效益分析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对肝癌细胞内源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闫歌 蒲丹 +6 位作者 唐霓 高小玲 宋文鑫 卢年 吴刚 Tong-Chuan He 黄爱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29-833,共5页
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研究针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siRNA抑制肝癌细胞株内源survivin基因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shRNA survivin至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和半定量RT PCR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 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研究针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siRNA抑制肝癌细胞株内源survivin基因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shRNA survivin至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和半定量RT PCR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三种重组质粒pshRNA survivin1/2/3均能明显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shRNA survivin的实验组survivin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转染载体pTZU6 +1和pshRNA GFP对照组;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shRNA survivin明显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率为 6 2 %~ 78%,通过半定量RT PCR检测到survivin基因mRNA转录明显减少,抑制率为5 7%~ 6 4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重组质粒pshRNA survivin可明显抑制SMMC 772 1细胞内源survivin的表达和mRNA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肝癌细胞株 SURVIVIN基因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4 位作者 林华 汪华玲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免疫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调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31例)和对照...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免疫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调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每日2次,治疗7d。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评分、急性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第8日)静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0big,放射免疫法测定注射前(TO)及注射后30min(T30)、60min(T60)血浆皮质醇水平,计算T30或T60最大值与TO的差值(△Tmax),以△Tmax≤248.4nmol/L作为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统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血必净组治疗后Murray评分[(1.5±1.5)分]、Marshall评分[(2.9+2.7)分]、外周血IL-6[(3.4±1.9)umol/L]、IL-10[(1.5±0.8)umol/L]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3±3.1)分、(6.3±4.1)分、(8.9±10.2)umol/L、(4.2±4.8)umol/L]明显下降(P均〈0.01),HLA—DR(41.1±10.1)、CD4^+(58.0±10.7)、CD4^+/CD8^+比值(1.9±0.3)则均较对照组(分别为30.6±15.0、50.5±16.2、1.4±0.7)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必净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45.2%)较对照组(83.3%)明显降低(P〈0.01),△Tmax明显升高((328.4±278.3)umol/L比(172.8±110.8)umol/L,P均〈0.01];血必净组机械通气时间[(4.0±3.3)d]及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原文传递
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邵俊 郑瑞强 +4 位作者 卢年 林华 陈齐红 於江泉 窦英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5029-5031,共3页
目的研究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对ICU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所有可疑或确诊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12月)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不限制应用第三代... 目的研究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对ICU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所有可疑或确诊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12月)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不限制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第二阶段(2009年1-12月)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尽可能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两阶段碳青霉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不受限制;比较两阶段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了解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第二阶段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降低,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由第一阶段的69.2%、76.9%、90.2%、91.3%降至第二阶段的49.6%、61.6%、69.3%、79.2%(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由93.1%降至80.0%(P=0.043)。结论在ICU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能降低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同时能降低MRSA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 限制使用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瑞强 林华 +3 位作者 邵俊 陈齐红 卢年 於江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48h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SSD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48h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SSD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以及SSD组每日引流量等指标。结果符合条件的61例患者中SSD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30.0%比51.6%,P〈0.05);机械通气时间[(7.9±2.6)d比(10.4±0.9)d]和ICU住院时间(9.3±2.9)d比(12.3±5.7)d]均明显缩短(P均〈0.05);但VAP发生时间[(6.5±1.3)d比(5.5±0.6)d]及ICU病死率(26.7%比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D组以第1日引流量〉20ml作为有效标准,23例引流有效的患者VAP发生率为8.7%,引流无效的7例患者VAP发生率高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VAP患者平均每日引流量明显少于未发生VAP患者[(13.3±3.3)ml比(37.8±11.2)ml,P〈0.01]。纳入研究的61例患者中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2.1±4.5)d比(6.9±2.5)d]、ICU住院时间[(14.0±5.3)d比(8.4±2.5)d]及ICU病死率(52.0%比22.2%)均明显长于或高于未发生VAP患者(P均〈0.01)。结论有效的SSD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原文传递
集束化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卢年 郑瑞强 +2 位作者 林华 邵俊 於江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692-569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5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26例和集束化治疗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组25...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5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26例和集束化治疗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治疗前后血浆白介素-6(IL-6)、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治疗72h时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组显著低于集束化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0、PCT水平均逐渐降低,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组72h时显著低于集束化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升高;集束化治疗联合HVHF组治疗后6、12、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5.1±8.3)%、(23.6±7.4)%、(27.3±9.2)%明显高于集束化治疗组(10.8±7.5)%、(12.5±8.4)%、(17.4±10.4)%。结论 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炎症介质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 高容量血液滤过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提高集束治疗依从性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齐红 郑瑞强 +5 位作者 汪华玲 林华 卢年 邵俊 於江泉 窦英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了解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依从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1307年1月至200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分为培训前(2007年1月至21307年9月)和培训后... 目的了解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依从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1307年1月至200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分为培训前(2007年1月至21307年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两个阶段,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各项指标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d病死率。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集束治疗6h的依从性分别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19.6%vs.55.1%),红细胞压积Hcr(64.7%vs.91.8%),气道内平台压(88.2%vs.95.9%),激素使用(41.2%vs.62.3%),强心药物使用(41.2%vs.65.3%),血糖控制(45.1%vs.79.6%)。同时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集束治疗24h的依从性分别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35.3%vs.65.3%),红细胞压积(35.3%vs.73.5%),气道内平台压(86.3%vs.97.9%),激素使用(31.4%vs.69.4%),强心药物使用(52.9%vs.67.3%),血糖控制(47.1%vs.83.7%)。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及28d病死率明显降低(55.1%VS.76.5%,P〈0.05),而气道内平台压和24h强心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依从性,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集束治疗 依从性 预后 ICU EGDT 培训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严重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最佳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卢年 郑瑞强 +3 位作者 林华 陈齐红 邵俊 於江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055-3058,共4页
目的研究RIFLE标准的急性肾损伤(AKI)分期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从而找出急性肾损伤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时机。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121例严重... 目的研究RIFLE标准的急性肾损伤(AKI)分期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从而找出急性肾损伤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时机。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121例严重感染导致的AKI患者,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RIFLE诊断标准分为Ⅰ、Ⅱ、Ⅲ期组;比较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肾功能恢复率,同时比较不同组患者CRRT治疗前和治疗48h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需要血管活性药物例数、降钙素原(PCT)、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结果AKIⅠ、Ⅱ、Ⅲ期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1.4%、25.6%和47.5%,Ⅲ期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Ⅰ、Ⅱ期高;AKIⅠ、Ⅱ、Ⅲ期患者肾功能恢复率分别为76.2%、53.8%和22.5%,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明显比Ⅲ期高,CVVH治疗48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PCT在AKIⅠ期和Ⅱ期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KIⅢ期患者中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CRRT是治疗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手段,CRRT在RILFE标准早期(AKIⅠ、Ⅱ期)可明显改善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而在RIFLE标准晚期(AKIⅢ期)行CRRT则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故临床上必须重视CRRT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严重感染
原文传递
俯卧位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於江泉 郑瑞强 +6 位作者 林华 卢年 陈齐红 邵俊 王海霞 殷静静 吴晓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最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最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采取单纯NO吸入4h;B组采取俯卧位通气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C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并继续吸人NO。分别测三组患者治疗干预前、2h及4h氧合指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治疗干预前比较,三组患者2h后氧合指数均较前改善,但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后A组和B组氧合指数跟治疗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氧合指数仍保持改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ARDS患者氧合,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不但可以改善氧合,而且恢复仰卧位后能有效的维持氧合,因此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的方法在改善氧合的同时能减少俯卧位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一氧化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原文传递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邵俊 郑瑞强 +2 位作者 卢年 林华 於江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指导治疗是重要...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指导治疗是重要的监测治疗方法.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因具有良好的清除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等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脓毒症的救治中.本研究通过比较HVHF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PiCCO监测指标的差异来了解HVHF对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脓毒症患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指标 连续心排血量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