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王浩 卢善 +1 位作者 吴炳方 李晓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不透水面信息的提取方法与应用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热岛效应分析、水环境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遥感技术的发展使不透水面快速准确提取成为可能。从影像特征(光谱、空间几何、时间)选择、分类器(参数、非参数)选择和空... 不透水面信息的提取方法与应用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热岛效应分析、水环境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遥感技术的发展使不透水面快速准确提取成为可能。从影像特征(光谱、空间几何、时间)选择、分类器(参数、非参数)选择和空间尺度(像元、亚像元尺度)选择3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各种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原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回顾了不透水面在城市化监测、人口估计、水环境监测、热岛效应分析、水文气候建模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遥感提取 特征选择 亚像元尺度 不透水面应用
原文传递
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浩 吴炳方 +1 位作者 李晓松 卢善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8-400,共13页
一个地区的不透水面覆盖度不仅是该地区城镇化程度重要指示因子,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因子。现有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多集中在城区尺度上。而流域尺度上快速、准确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在国内外还鲜有研究。本研究以... 一个地区的不透水面覆盖度不仅是该地区城镇化程度重要指示因子,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因子。现有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多集中在城区尺度上。而流域尺度上快速、准确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在国内外还鲜有研究。本研究以覆盖海河流域同一季节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集中的道路、城市、农村和工业用地对非不透水区进行掩膜,通过选取亮暗植被、高低反照度不透水面、干湿土壤端元,采用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提取了流域尺度上的不透水面。精度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估算的不透水面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1%,相关系数为0.83,精度较高,适合于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流域尺度光谱混合分解 遥感 海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Landsat ETM+影像的水体信息综合提取方法 被引量:33
3
作者 吴文渊 沈晓华 +2 位作者 邹乐君 卢善 章桂芳 《科技通报》 2008年第2期252-259,271,共9页
以Landsat-7 ETM+影像为例,对比分析了常用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针对已有方法无法准确提取河网支流和细小水体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水体信息综合提取方法。方法利用谱间关系((TM2+TM3)-(TM4+TM5))和缨帽变换湿度分量TCW建立提取水体的... 以Landsat-7 ETM+影像为例,对比分析了常用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针对已有方法无法准确提取河网支流和细小水体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水体信息综合提取方法。方法利用谱间关系((TM2+TM3)-(TM4+TM5))和缨帽变换湿度分量TCW建立提取水体的最优空间掩膜,使用最大似然法去除最优空间掩膜中其他的地物信息。在浙江省绍兴及周边区域的实际工作中,本文方法较为完整地提取了研究区的水体信息,包括河网支流和细小水体。提取的相对精度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ETM+ 水体提取 最优空间掩膜 支流和细小水体
下载PDF
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京 卢善 +2 位作者 吴炳方 闫娜娜 裴亮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2-300,共9页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现存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典型的内陆湿地。最近40年,白洋淀湿地出现了水面萎缩、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1964年CORONA侦察卫星影像、1974年和1983年Landsat MSS影像和...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现存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典型的内陆湿地。最近40年,白洋淀湿地出现了水面萎缩、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1964年CORONA侦察卫星影像、1974年和1983年Landsat MSS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对白洋淀湿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1964年为407.3km2,2002年缩减到274.63km2。湿地水面起伏变化大,1964年水面较宽,为346.75km2;到1974的10年间,减少到94.65km2,1983年和2002年水面继续变窄,水面面积分别为67.27km2和46.86km2。引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包括降雨量的减少、蒸发量的增大、城市发展用水增大、不合理土地利用开发和上游水库、引水工程修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地覆被变化 CORONA影像 白洋淀
原文传递
海河流域湿地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卢善 吴炳方 李发鹏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9-371,共23页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制作了海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4期湿地分布图,分析了湿地格局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天然湿地面积萎缩趋势明显,由1980年的5360km2降至2007年的4331km2;人工...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制作了海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4期湿地分布图,分析了湿地格局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天然湿地面积萎缩趋势明显,由1980年的5360km2降至2007年的4331km2;人工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小,由1980年的3492km2增至1990年的5245km2,之后逐渐减小,至2007年降为4499km2;(2)平原区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用湿地的变化。山区湿地面积呈递减趋势,主要受河流湿地和河流洪泛湿地面积递减的影响;(3)在流域水资源三级区尺度,子牙河下游平原河流湿地和北三河下游平原农用湿地是平原区变化最为剧烈的天然和人工湿地,永定河、子牙河及大清河上游山区河流湿地及河流洪泛湿地是山区变化最为剧烈的天然湿地,而永定河、北三河及大清河山区水库/库区湿地分别是山区变化最为剧烈的人工湿地;(4)1980年,流域内河流湿地面积分布最广,之后河流湿地逐渐萎缩,而农用湿地、水库/库区湿地、海水养殖场/盐田和浅海水域湿地面积逐渐增加;(5)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湿地格局呈斑块破碎化和空间分布均匀化与孤立化的演变趋势。其中,气温升高是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总人口变化和粮食生产是主要的人类活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影响因素 遥感监测 海河流域
原文传递
河川径流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卢善 吴炳方 +3 位作者 闫娜娜 李发鹏 文美平 王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0-826,共7页
河川径流参数是用于地表水资源评估、全球变化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现有的河川径流监测数据基于水文监测站点获取。近年来,受经济和政治原因的影响,全球水文监测站点在逐渐减少。随着全球变化研究对区域乃至全球水文监测数据... 河川径流参数是用于地表水资源评估、全球变化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现有的河川径流监测数据基于水文监测站点获取。近年来,受经济和政治原因的影响,全球水文监测站点在逐渐减少。随着全球变化研究对区域乃至全球水文监测数据需求的增加,监测站点有限及监测数据格式多样等问题逐渐凸显。过去15年,卫星遥感技术在河川径流监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使上述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可能。总结了河川径流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地基高低频雷达、航空航天雷达和多光谱卫星遥感监测3个方面;介绍了全球大型河川径流与湖泊水体动态监测重大应用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指出在未来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以及多水文要素探测能力遥感卫星发射之前,应充分利用遥感野外观测实验,完善河川径流监测技术方法,并综合应用已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多光谱和微波遥感数据,开展径流监测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监测 多光谱 微波 遥感
原文传递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SDG indicators with Big Earth Data 被引量:12
7
作者 Huadong Guo Dong Liang +13 位作者 Zhongchang Sun Fang Chen Xinyuan Wang Junsheng Li Li Zhu Jinhu Bian Yanqiang Wei Lei Huang Yu Chen Dailiang Peng Xiaosong Li Shanlong Lu Jie Liu Zeeshan Shiraz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7期1792-1801,共10页
The United Natio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economic,social,and environmental action.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system to aid in the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and moni... The United Natio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economic,social,and environmental action.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system to aid in the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progress to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is unfortunately limited in many countries due to lack of data.The availability of a growing amount of multi-source data and rapid advancements in big data methods and infrastructure provide unique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these data shortages and develop innovative methodologies for comparatively monitoring SDGs.Big Earth Data,a special class of big data with spatial attributes,holds tremendous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science,technology,and innovation toward implementing SDGs around the world.Several programs and initiatives in China have invested in Big Earth Data infrastructure and capabilities,and have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case studies to demonstrate their utility in sustainability science.This paper presents implementations of Big Earth Data in evaluating SDG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lgorithms,indicator expansion(for SDG 11.4.1)and indicator extension(for SDG 11.3.1),introduction of a biodiversity risk index as a more effec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SDG 15.5.1,and several new high-quality data products,such as global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high-resolution global mountain green cover index,and endangered species richness.These innovations are use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DGs 2,6,11,13,14,and 15 from 2010 to 2020 in China utilizing Big Earth Data,concluding that all six SDGs are on schedule to be achieved by 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Earth Data Big dat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 Decision support CASEarth Digital Earth
原文传递
基于尺度分析的断层热信息遥感图像增强方法--以江山-绍兴断裂金衢段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卢善 沈晓华 +4 位作者 邹乐君 章桂芳 吴文渊 李长江 毛燕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84-1493,共10页
根据热红外遥感影像上断层热信息具有特征几何尺寸的特点,以断层系统热信息分析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分析的断层热信息遥感图像增强方法.在江山—绍兴断裂金衢段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断层两侧地表高温区域尺度分析、特征尺度网格抽样... 根据热红外遥感影像上断层热信息具有特征几何尺寸的特点,以断层系统热信息分析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分析的断层热信息遥感图像增强方法.在江山—绍兴断裂金衢段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断层两侧地表高温区域尺度分析、特征尺度网格抽样和样本插值成图等步骤,有效地降低了背景干扰,客观地描述了研究区与断层相关的热信息的空间分布形态及特征.多种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9km2特征尺度上,断层热信息特征规律明显:地表高温区域沿北东走向的江山—绍兴断裂带和常山—漓渚断裂带两侧分布,呈线性特征;在淳安—温州断裂带与衢州—天台断裂带交叉位置地表温度较高.研究结果经实测资料验证,基本特征与实测资料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断层热信息 尺度分析 江山—绍兴断裂
下载PDF
2000~2012年青藏高原湖泊水面时空过程数据集遥感提取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善 肖高怀 +2 位作者 贾立 张微 罗海静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以MODIS MOD09Q1为数据源,构建了一种结合湖泊水面缓冲区边界分析和逐个湖泊确定分割阈值的湖泊水面信息提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00—2012年间青藏高原每期间隔8 d的面积大于1km2湖泊水面数据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提取... 以MODIS MOD09Q1为数据源,构建了一种结合湖泊水面缓冲区边界分析和逐个湖泊确定分割阈值的湖泊水面信息提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00—2012年间青藏高原每期间隔8 d的面积大于1km2湖泊水面数据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提取结果相对于研究中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Landsat TM得到的133个抽样湖泊水面面积结果,总精度为93.98%;与近年来其他研究人员在纳木错、青海湖和色林错等典型湖泊得到的遥感监测结果对比,无论在日、月及年尺度上,均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而与第二次全国湖泊调查结果相比,整个高原区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数量仅相差11个、面积误差仅为4.74%。该论文为大范围、长时间序列单一地物(水面、植被、城镇等)分布面积提取提供了方法参考,也为开展青藏高原近10a多来湖泊变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面 时空过程 MOD09Q1 遥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分一号卫星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海静 资锋 +2 位作者 陈玲 张微 卢善 《卫星应用》 2015年第3期41-43,共3页
着重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变更调查、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遥感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国土资源领域方面阐述了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其数据特点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分一号卫星 国土资源 卫星应用
下载PDF
影响土壤水蚀的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武文波 姬翠翠 +2 位作者 李晓松 卢善 马聪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8,共3页
土壤侵蚀是一种复杂的人文和地理过程,受到众多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介绍了影响土壤水蚀的降雨侵蚀力、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措施、地形、土壤可蚀性因子,并定性分析了各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期促进该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力侵蚀 环境因子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下载PDF
流域遥感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炳方 卢善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23,共23页
未来流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要求数据、信息和知识在管理者、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通,其中流域尺度数据获取、信息提炼和知识抽象是基础,卫星遥感技术为实现这一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过去... 未来流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要求数据、信息和知识在管理者、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通,其中流域尺度数据获取、信息提炼和知识抽象是基础,卫星遥感技术为实现这一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过去受数据获取难度和应用方法缺乏的影响,遥感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流域管理发展及其对数据和方法的需求,剖析了遥感方法在流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潜力,提出流域遥感方法包括面向流域管理的遥感协同处理(反演)和流域空间管理两个方面。并以海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海河流域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课题中在流域遥感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展示了未来遥感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遥感 协同反演 流域空间管理 水资源 生态环境 海河流域
原文传递
流域尺度湿地可恢复性评价——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欧阳宁雷 卢善 +2 位作者 吴炳方 朱建军 王浩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5,共6页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流域尺度 多指标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 永定河上游流域
原文传递
用于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关系分析的分段均值法--以江山-绍兴断裂金衢段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善 沈晓华 +5 位作者 邹乐君 李长江 章桂芳 吴文渊 刘瑛 张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6,共8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关系分析的分段均值法。方法以已知断裂带中心线为准,向两侧一定范围作等间距划分,统计各等分带内的平均地表温度和平均距离,通过绘制平均地表温度与平均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来描述地表温度场与断... 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关系分析的分段均值法。方法以已知断裂带中心线为准,向两侧一定范围作等间距划分,统计各等分带内的平均地表温度和平均距离,通过绘制平均地表温度与平均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来描述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在江山-绍兴断裂金衢段的实际应用中,方法以Landsat7ETM+热红外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描述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与深大断裂带之间的关系。认为地表温度场与北东走向的江山-绍兴断裂带、常山-漓渚断裂带和球川-萧山断裂带的相关性明显,区域特征稳定。在各断裂带影响范围内,距离断裂带越近,地表温度越高;北西走向的淳安-温州断裂带和东西走向的衢州-天台断裂带均处于地表温度梯度变化带,断裂带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地表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场 分段均值法 热红外遥感 江山-绍兴断裂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WFV数据的潘家口水库水质参数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翟召坤 卢善 +3 位作者 暴柱 马津 王萍 戴乙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为全面掌握潘家口水库水污染的真实状况,支撑库区近年来开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本研究基于2016年10月11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实测数据,和潘家口水库30个实测水质样本,建立了叶绿素a和溶解氧的遥感估算模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 为全面掌握潘家口水库水污染的真实状况,支撑库区近年来开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本研究基于2016年10月11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实测数据,和潘家口水库30个实测水质样本,建立了叶绿素a和溶解氧的遥感估算模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溶解氧估算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19.1%,可满足库区水质监测评估需要;试验期内根据遥感模拟结果发现,水库上游水质情况相对较好,中下游水质情况相对较差,库区水质情况与库区投饵网箱数量、周边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矿区污染源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库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积累了一期关键的空间全覆盖的水质遥感监测成果,同时也可为未来库区水质业务化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水质监测 水质参数估算 高分一号WFV数据
下载PDF
基于MapObjects和ArcSDE C-API的地籍数据入库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宇兵 邹乐君 +1 位作者 沈晓华 卢善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6-188,共3页
针对《浙江省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AutoCADDWG数据入库方法,并开发了基于MapObjects与ArcSDE C-API的数据入库模块。实践表明,模块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设置数据入库条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关键词 数据入库 MAPOBJECTS ARCSDE C-API
下载PDF
流域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梅 李发鹏 +2 位作者 卢善 乔玉霜 刘焕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622-15626,15637,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系统重金属含量的累积趋势日渐明显,对流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威胁。为适应国家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解决当前我国大江大河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深化对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现状的认识,发现并提出可...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系统重金属含量的累积趋势日渐明显,对流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威胁。为适应国家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解决当前我国大江大河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深化对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现状的认识,发现并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文章系统总结了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领域有关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生物有效性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及植物修复、植物富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和概括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加强流域尺度河流-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宏观研究,构建基于重金属元素循环迁移机理模型、遥感和GIS等技术的现代化立体监测系统与生态风险管理系统,将是流域系统宏观尺度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植物提取 流域系统
下载PDF
长江源卓乃湖流域地表沉积物粒度分布与风沙流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亚伟 杜鹤强 +3 位作者 卢善 韩致文 刘秀帆 刘欣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6,共10页
干涸湖盆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长江源地区卓乃湖流域湖泊溃堤后,大量湖底碎屑物质出露地表成为新的沙源,不断加剧的风沙灾害严重威胁着卓乃湖的生态环境与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通过对卓乃湖西岸、南岸和东侧3个部位... 干涸湖盆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长江源地区卓乃湖流域湖泊溃堤后,大量湖底碎屑物质出露地表成为新的沙源,不断加剧的风沙灾害严重威胁着卓乃湖的生态环境与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通过对卓乃湖西岸、南岸和东侧3个部位的风沙活动进行系统观测,获得了卓乃湖溃堤后地表及风沙流中沙尘物质的粒度分布以及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卓乃湖西岸是流域内风沙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西岸和南岸是流域内的主要起沙起尘区;东侧为沉积沉降区,风沙沉积物既包括本地沙物质,也包含来自西岸和南岸的沙尘;由于湖相沉积物粒度较细,西岸的风沙流结构随高度线性递减。结合地表和风沙流中沙尘的粒度分析特征,认为卓乃湖流域沙尘以流体起动为主,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以跃移物质的轰击起动为主。高原地区干涸湖盆的风沙活动具有独特性,在风沙防治中不可照搬低海拔地区的防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乃湖流域 干涸湖盆 粒度分布 风沙流结构 沙尘起动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地形参数的湖泊水储量估算方法——以纳木错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小奇 卢善 +1 位作者 马津 朱立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3,共7页
湖泊水储量通常采用观测水位和实测水下地形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估算,因此对于无资料或资料匮乏区域很难获得湖泊水储量信息。为了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西藏自治区纳木错为例,基于湖泊水面以上和水下地形具有相似性的特性,利... 湖泊水储量通常采用观测水位和实测水下地形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估算,因此对于无资料或资料匮乏区域很难获得湖泊水储量信息。为了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西藏自治区纳木错为例,基于湖泊水面以上和水下地形具有相似性的特性,利用湖泊水面以上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构建高程与面积的关系以及面积与体积增量的关系,进而对湖泊水下高程—面积—体积增量递推计算,最终构建面积—体积模型从而估算湖泊水储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湖泊周围地形构建的基于面积的湖泊水储量估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以纳木错湖盆DEM求得其湖面面积,计算得其水储量为1115.70亿m 3,该结果与基于实测水深数据建立的纳木错水下地形DEM计算的水储量(1019.50亿m 3)相比,绝对误差为96.20亿m 3,相对误差为9.40%。该文为无资料地区水上和水下的地形特征参量基本一致的自然湖泊水储量的估算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水储量 无资料地区 湖泊 纳木错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南极冰面湖的影响研究:以埃默里和拉森A冰架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辉 卢善 +3 位作者 丁俊 邱玉宝 唐海 闫强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35,共14页
冰面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冻圈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9年区域气象数据、LandsatETM+/OLI影像与LIMA(LandsatImageMosaicof Antarctica)镶嵌影像,选取东南极的埃默里冰架和... 冰面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冻圈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9年区域气象数据、LandsatETM+/OLI影像与LIMA(LandsatImageMosaicof Antarctica)镶嵌影像,选取东南极的埃默里冰架和西南极的拉森A冰架作为研究区,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提取冰面湖面积信息,对冰面湖面积与气象数据开展遥相关分析,探索冰面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埃默里冰面湖总面积较为稳定并有减小趋势,拉森A冰面湖总面积则呈增加趋势;冰面湖与气温和海温之间存在正向反馈特征;两个冰架区域的反馈特征规律明显不同,埃默里冰面湖面积受气温影响显著,但受海温影响并不明显,而拉森A冰面湖则对海温变化敏感,其面积与海温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面湖 气候变化 气温 海表面温度 冰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