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学武 姚海红 +85 位作者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千子 李胜光 段婷 周明珠 赵义 黄彦弘 路跃武 黄桂芬 韩峰 戚务芳 张娜 董笑影 孙文闻 高丽霞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李芳 姜国平 刘涛 王晋平 陈雁飞 王晓云 刘斌 李法新 夏丽萍 张榕 赵丽娟 张冶宇 郭韵 薛江霞 刘冬梅 王岩岩 戴冰冰 刘伟 刘畅 冰珠 丁从珠 顾菲 孙怡宁 莫凌菲 张斌 宁旺斌 潘静 沈凌汛 连莉 黄文辉 林泽英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学兵 +8 位作者 马晓蕾 刘布骏 王红 冰珠 徐婷 赵盛楠 王杰 孙凌云 李建勇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缘相关供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移植治疗11例SLE患者,移植前予环磷酰胺(CTX)0.8—1.8g,分2-3次静脉输注,输注后隔日予MSC移植,...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缘相关供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移植治疗11例SLE患者,移植前予环磷酰胺(CTX)0.8—1.8g,分2-3次静脉输注,输注后隔日予MSC移植,移植细胞数(1×10^6/kg体质量)。评价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异基因MSC移植后,11例SLE患者随访1~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1个月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由12±5降低为6±3(11例,P〈0.01)。尿蛋白定量(24h)移植后1个月由(1989±842)mg(518~3690mg)降低为(1118±700)mg(10例,P〈0.05);移植后2个月[(2478±797)mg vs(924±659)mg,5例,P〈0.05];移植后6个月[(2478±797)mg vs(522±151)mg,5例,P〈0.01]。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轻度下降。5例低蛋白血症患者移植后1个月血清白蛋白上升[(28±6)g/L vs(32±7)g/L,5例,P〈0.05].移植后1个月血清补体C3升高[(0.50±0.12)g/L vs(0.75±0.10)g/L,9例,P〈0.01],抗核抗体(ANA)滴度降低。结论异基因MSC移植治疗难治性SLE有效安全。MSC取材方便,扩增迅速,输注安全经济。异基因MSC移植治疗SLE的长期疗效评估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间质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丹丹 +8 位作者 冯学兵 冰珠 刘布骏 王红 叶圣勤 胡祥 曾小峰 侯亚义 孙凌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UC—MSCs移植治疗12例SLE患者,评价患者移植前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UC~MSCs移植后,12例SLE患者随访1~26个月...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UC—MSCs移植治疗12例SLE患者,评价患者移植前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UC~MSCs移植后,12例SLE患者随访1~26个月。移植后1个月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由(18±4)分降低为(10+4)分(12例,P〈0.01),3个月时持续降为(7±4)分(9例)。UC—MSCs移植后1个月尿蛋白定量(24h)由(3359±1248)mg降低为(2103_+749)mg(9例,P〈0.01),移植后3个月[(1427±616)mg与(3342±1333)mg,8例,P〈0.01],2例患者随访至26个月尿蛋白持续下降。5例肾功能不全者血清肌酐由移植前(416±250)μmol/L降至移植后1个月(264±119)μmol/L(P〈0.05);移植后3个月降至(226±103)μmol/L,与移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移植后1个月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24±4)g/L与(29±3)g/L,P=0.01],3个月上升至(30±4)g/L。4例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显著上升,3例患者移植后血清补体C3升高。所有患者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UC—MSCs移植治疗重症SLE安全有效,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间质干细胞 脐带 移植
原文传递
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凌云 +6 位作者 冯学兵 刘布骏 王红 冰珠 王杰 徐婷 金鸥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9,共4页
目的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MSCT,比较移植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 目的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MSCT,比较移植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ds-DNA、血清补体C3、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像的变化,评价MSCT的疗效。结果2例女性难治性SLE患者在行MSCT后,随访3月。例1患者血清肌酐(Cr)、尿蛋白和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C3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例2患者血清白蛋白、补体C3上升,尿蛋白下降,高血压得到改善。2例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MSCT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春香 王世颖 +5 位作者 梁军 冰珠 王红 刘布俊 冯学兵 孙凌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预后影响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建立1999--2009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首次住院治疗并经电话随访319例患者临床资料库,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预后影响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建立1999--2009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首次住院治疗并经电话随访319例患者临床资料库,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以率或构成比描述分类资料特征。用非参数乘积法分析生存率,比例风险模型(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从确诊时计算SLE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影响SLE的预后因素有发病至确诊时间长、贫血、白细胞尿、血浆低白蛋白、低补体、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合并肺动脉高压(PAH)、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其中合并PAH、发病至确诊时间长、血浆低白蛋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419(1.052~5.564)、1.162(1.043~1.294)、0.924(0.873~0.978)。肾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和感染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次是神经精神狼疮和多系统器官衰竭。结论合并PAH、发病至确诊时间长、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影响SLE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SLE的脏器损害、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改善SLE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高血压 肺性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薇 冰珠 +3 位作者 冯学兵 梁军 孙凌云 陈旭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pS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总结2012-2016年于我院确诊pSS-CNS病变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EULAR 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将CNS病变分为高度活动组及中度活动组,进行... 目的探讨pS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总结2012-2016年于我院确诊pSS-CNS病变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EULAR 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将CNS病变分为高度活动组及中度活动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① pSS患者CNS病变发生率2.93%(38/1 296),以CNS病变为首发表现的有32%(12/38),复发率39%(15/38);② pSS患者的CNS病变最常见为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视力减退等,影像学为多灶性病变,16例患者中94%(15/16)存在脑脊液指标异常,其中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升高达50%(8/16),此外,CNS病变高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相比,患者肺部受累、血小板减少、高滴度ANA(1∶1 000)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5.0、5.3,P值均〈0.05);③ 61%(23/38)患者经过大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治疗好转或缓解,37%(14/38)无效,3%(1/38)死亡,对治疗无效的患者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免疫吸附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① pSS-CNS病变临床表现多样,部分以CNS病变为首发,发病率低,复发率高;②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测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③肺部受累、血小板减少、高滴度ANA与CNS病变活动度有关;④大部分患者对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免疫吸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靶向B淋巴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与泰它西普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莹莹 王世颖 +3 位作者 束庆 严晶 葛卫红 冰珠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10期2356-2362,共7页
目前国内批准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以B淋巴细胞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仅有贝利尤单抗和泰它西普。本文通过比较两种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以便临床更全面地了解两个药物。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制剂 贝利尤单抗 泰它西普
下载PDF
1例肺移植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与环孢素、他克莫司导致肾功能损伤
8
作者 赵小珊 束庆 +2 位作者 葛卫红 彭宇竹 冰珠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1例76岁右单肺移植的干燥综合征男性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导致合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全血药物谷浓度升高,引起血肌酐升高,后通过停用环孢素、调整他克莫司剂量使他克莫司浓度维持在治疗浓度,... 1例76岁右单肺移植的干燥综合征男性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导致合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全血药物谷浓度升高,引起血肌酐升高,后通过停用环孢素、调整他克莫司剂量使他克莫司浓度维持在治疗浓度,血肌酐水平较前改善,患者好转出院。此病例可为临床安全用药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环孢素 他克莫司 肾脏损伤 干燥综合征 肺移植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共培养上调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魏禺 唐小军 +5 位作者 耿林玉 钮凌颖 王春 孙玥 冰珠 赵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及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共培养条件下表达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方法①单独培养HUCMSC,或分别以TNF-α、IFN-γ、TNF-α+IFN-γ刺...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及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共培养条件下表达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方法①单独培养HUCMSC,或分别以TNF-α、IFN-γ、TNF-α+IFN-γ刺激HUCMSC,24 h、48 h和72 h后收集上清,ELISA检测各组sFlt1水平。②将RA-FLSs与HUCMSC通过Transwell体系共培养72 h,以RA FLSs和HUCMSC单独培养为对照,ELISA检测各组sFlt1水平。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 24 h和48 h时间点,TNF-α+IFN-γ组sFlt1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4 h(5.4±0.4)ng/ml和(2.8±1.7)ng/ml,t=0.942,P=0.026;48 h(7.2±0.8)ng/ml和(4.3±1.0)ng/ml,t=4.285,P=0.005]。72 h时间点,TNF-α+IFN-γ组sFlt1浓度高于对照组(9.1±1.7)ng/ml和(7.0±1.4)ng/ml,t=0.683,P=0.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组和IFN-γ组sFlt1浓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HUCMSC表达sFlt1水平高于RA-FLSs(8.19±3.64)ng/ml和(0.19±0.08)ng/ml,t=7.280,P〈0.01)。RA FLSs与HUCMSC共培养后,共培养组sFlt1浓度显著高于HUCMSC组[(17.26±6.92)ng/ml和(8.19±3.64)ng/ml,t=3.985,P=0.000 7]。结论HUCMSC在炎性细胞因子TNF-α联合IFN-γ刺激下表达sFlt1升高。RA FLSs可能通过分泌炎症因子促进共培养HUCMSC上调sFlt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原文传递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MRI测定骨髓水肿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禺 王凤仙 +3 位作者 梁军 冰珠 周正阳 赵成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MRI测定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I检测24例ax-SpA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情况,并分析骶髂关节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a... 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MRI测定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I检测24例ax-SpA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情况,并分析骶髂关节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ax-SpA患者骶髂关节SPARCC评分与IL-6、CRP、ESR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9、0.442、0.453和0.429,P<0.05),而与IL-8、IL-17、IL-21、IL-23、TNF-α、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无关(r=0.016、0.147、0.196、0.049、0.096、0.333和0.224,P>0.05)。结论 ax-SpA患者骶髂关节SPARCC评分与IL-6水平和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IL-6可作为监测骶髂关节病变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细胞因子 骶髂关节 骨髓水肿
原文传递
特发性炎性肌病间质性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晶晶 陈智勇 +2 位作者 王红 冰珠 冯学兵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57,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间质性肺炎(ILD)并发肺部感染时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IIM-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将其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合并感染组... 目的: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间质性肺炎(ILD)并发肺部感染时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IIM-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将其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合并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淋巴细胞亚群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53例患者,其中合并感染组51例,未合并感染组102例。合并感染组的患者的肌痛、皮疹、咳嗽咳痰、畏寒发热、ALT、LDH、ESR及CRP均高于未合并感染组,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Z=-3.2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肌痛、咳嗽咳痰、LDH>350 U/L、淋巴细胞计数<0.9×10^9/L是IIM-IL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1、3.81、2.70和2.44,P均<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合并感染组患者NK细胞及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均明显减低(分别为Z=-2.28,P<0.05;Z=-3.094,P<0.05;Z=-2.918,P<0.05;Z=-2.30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D3+T细胞联合CRP可以提高IIM-ILD合并肺部感染诊断的敏感度(AUC=0.729)。结论:IM-ILD患者合并感染时更容易出现肌痛、咳嗽咳痰以及LDH升高。外周血T细胞数量的减少预示IIM-IL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肺疾病 间质性 肺部感染 特发性炎性肌病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冰珠 王红 +3 位作者 冯学兵 丁从珠 刘布骏 孙凌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年第7期424-426,共3页
患者女,37岁。因反复高热40d于2005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查蛋白尿(+),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 患者女,37岁。因反复高热40d于2005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查蛋白尿(+),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病情缓解。本次发病前用泼尼松10mg/d维持。40d前因外出旅游劳累后出现全身疼痛,发热,体温最高40℃,无畏寒,伴口腔溃疡、咽痛、咳嗽、少量白黏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核性脑膜炎 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核抗体 抗SM抗体 反复高热 面部红斑 全身疼痛
原文传递
64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预后及死亡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红 丁丛珠 +2 位作者 冰珠 孙凌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7-529,共3页
目的: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预后及死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64例PM/DM患者进行10年以上追踪随访,以观察其发病年龄、性别、病种(PM/DM)、实验室检查、伴发的系统损害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肿瘤等因素对预后及死亡的影响。结果:... 目的: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预后及死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64例PM/DM患者进行10年以上追踪随访,以观察其发病年龄、性别、病种(PM/DM)、实验室检查、伴发的系统损害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肿瘤等因素对预后及死亡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死亡20例,病死率31.25%。5年生存率为78.13%,10年生存率为68.75%。发病年龄、性别、病种、血沉(ESR)、肌酸激酶(CK)、联合运用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因素与预后及死亡无相关性(均P>0.05)。而恶性肿瘤、肺间质病变与预后及死亡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PM和DM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且结论不一,本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间质病变伴感染和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预后
下载PDF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冰珠 王红 +2 位作者 周康兴 丁丛珠 孙凌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DM/PM患者以及3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M/PM合并ILD及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DM/PM患者按合并及未合并ILD分成两组对临床症状和实...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DM/PM患者以及3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M/PM合并ILD及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DM/PM患者按合并及未合并ILD分成两组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38例,ILD的发生率为47.5%。DM/PM合并ILD比IPF发病年龄轻,IPF老年男性患者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多见。影像学上,DM/PM合并ILD患者较多出现胸膜增厚。对于合并ILD的DM/PM患者与未合并者比较,关节痛及吞咽困难的比例、血沉、血清LDH、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合并ILD患者好转24例,无明显变化7例,死亡7例。结论ILD在DM或PM中发病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常规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病变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原文传递
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评估狼疮性肾炎患者尿蛋白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军 +1 位作者 徐志晔 冰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采用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PCR)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136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亚组,将患者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采用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PCR)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136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亚组,将患者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根据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UPCR诊断界点。结果晨尿UPCR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9,P<0.01)。24 h尿蛋白定量为0.5、1.0、2.0、3.0、4.0和5.0 g对应的UPCR诊断界值分别为0.4、1.0、2.04、2.44、3.37和4.65。结论晨尿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24 h尿蛋白定量
下载PDF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冰珠 王红 孙凌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36 例老年发病的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效果,并与6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皮肤表现及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 目的探讨老年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36 例老年发病的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效果,并与6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皮肤表现及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P<0 05),肾损害、肺部损害、肌痛和肌无力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 05),SLE特异性抗体(抗ds DNA抗体和抗Sm抗体)及补体C3下降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 05)。结论老年发病与中青年发病的SLE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中应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老年发病 中青年组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SLE患者 实验室特点 中青年患者 抗SM抗体 DNA抗体 特异性抗体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治疗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蝶形红斑 皮肤表现 肺部损害 补体C3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损害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冯青秀 张莹 +2 位作者 冰珠 王红 冯学兵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6-672,I0004,共8页
目的探讨pSS发生肾损害的关键因素, 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鼓楼医院419例pS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Randomizr软件包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315例)和验证组(104例), 建模组根据有... 目的探讨pSS发生肾损害的关键因素, 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鼓楼医院419例pS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Randomizr软件包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315例)和验证组(104例), 建模组根据有无肾损害分为2组,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SS患者肾损害的显著差异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和决策分析(DCA)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 419例pSS患者中127例(30.3%)发生肾损害, 其中肾功能不全89例(70.1%), 血尿86例(67.7%), 蛋白尿107例(84.2%), 肾小管酸中毒49例(38.6%)。与无肾损害相比, 肾损害组病程长[3.00(1.00, 8.00)年与1.00(0.30, 5.00)年;Z=2.33, P=0.005], 更易发生乏力[35.1%(33/94)与23.5%(52/221), χ2=4.49, P=0.038]、血细胞(三系)减少[白细胞计数4.50(3.30, 6.75)×109/L与5.40(3.70, 8.05)×109/L, Z=2.02, P=0.043;血红蛋白99(79, 111)g/L与120.00(109.00, 128.00)g/L, Z=6.59, P<0.001;血小板计数152.00(89.25, 204.25)×109/L与188.00(117.99, 241.00)×109/L, Z=2.61, P=0.009], 炎症反应更重[ESR 48.50(29.75, 86.25)mm/1 h与26.00(11.00, 52.00)mm/1 h, Z=5.83, P<0.001;CRP 5.80(3.40, 18.45)mg/L与4.40(2.60, 11.40)mg/L, Z=2.33, P=0.020], 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更高[79.9%(75/94)与62.0%(137/221), χ2=9.49, P=0.002;37.2%(35/94)与18.1%(40/221), χ2=13.31, P<0.001], 而肺部累及相对较少[20.2%(19/94)与33.9%(75/221), χ2=5.93, P=0.0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9分[OR值(95%CI)=9.019(3.294, 24.689), P<0.001]、干眼症[OR值(95%CI)=2.853(1.502, 5.422), P=0.001]、贫血[OR值(95%CI)=3.819(1.913, 7.626), P<0.001]、补体C3[OR值(95%CI)=2.453(1.233, 4.879), 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肾损害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H综合征1例
18
作者 曾筱曼 冰珠 +1 位作者 冯学兵 王丹丹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559,I0002,共5页
H综合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累及多系统,并与其他多种疾病重叠,容易误诊漏诊。H综合征治疗的经验很少。有文献报道糖皮质激素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部分有效,其他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环孢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H综合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累及多系统,并与其他多种疾病重叠,容易误诊漏诊。H综合征治疗的经验很少。有文献报道糖皮质激素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部分有效,其他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环孢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和阿达木单抗,通常治疗无效或部分有效。需要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硬化 H综合征 SLC29A3基因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评价中的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赟 杨献峰 +4 位作者 马晓蕾 冰珠 李霞 朱斌 孙凌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D检查的价值,方法纳入15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患者双下肢近端肌群MRI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测定肌力;对比治疗前后肌力与MRI结果之间、肌力与肌酸激酶...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D检查的价值,方法纳入15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患者双下肢近端肌群MRI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测定肌力;对比治疗前后肌力与MRI结果之间、肌力与肌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MRI计分2.37±0.62,肌酸激酶(3841±3175)U/L.肌力评分15.1±2.4;治疗后MRI计分1.30±0.28,肌酸激酶(549±338)U/L,肌力评分18.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MRI计分、肌酸激酶水平均有相关性,且与前者呈强相关(r=-0.890,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反映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肌力改善情况,较血清肌酸激酶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吗替麦考酚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晴晴 束庆 +4 位作者 冰珠 王春 谢菡 颜天 葛卫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考察吗替麦考酚酯(MM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免疫病患者共计51人,考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使用吗替... 目的:考察吗替麦考酚酯(MM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免疫病患者共计51人,考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后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6.01 vs. 4.93,P=0.007)。此外,吗替麦考酚酯的使用与细菌感染(P=0.001)和病毒感染(P=0.041)显著相关,但与真菌感染无关(P=0.050)。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并增加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发生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期间,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并嘱托患者注意避免劳累、受凉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白细胞计数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