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6
1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3 位作者 吴长付 王志琴 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6-1345,共10页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粳稻 超高产 生长发育 调控途径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9
2
作者 王志琴 +1 位作者 桑大志 杨建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并能降低垩白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1
3
作者 桑大志 +3 位作者 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56-1461,共6页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和 2 0 0 .9%~ 2 76.4%。以上结果表明 ,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 ,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另外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还可以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管理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130
4
作者 杨建昌 王朋 +2 位作者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955,共7页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水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源库关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109
5
作者 徐伟 +3 位作者 桑大志 翠莲 周家麟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7-994,共8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kg稻谷,kgN、33.7%~34.7%和8.4~18.6kg稻谷/kg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2
6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2 位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36-2746,共11页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秸秆还田结合SSNM可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5
7
作者 徐国伟 段骅 +2 位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4-942,共9页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机酸含量、呼吸速率、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离子的变化动态。【结果】秸秆的腐解高峰在水稻生长的第1个月,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在分蘖中期及穗分化期明显上升;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秸秆还田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加,并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全磷、可溶性钾含量明显上升,但Na+、Mg2+及Ca2+含量降低,土壤中酶活性和离子含量的升降与土壤中秸秆的腐解有关。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成熟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呼吸强度。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相比,农民习惯施肥法(FFP)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脲酶活性,对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及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全磷、全钾相关不显著。【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中Na+、Mg2+及Ca2+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 酶活性 呼吸速率 离子 有机质
下载PDF
旱种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85
8
作者 杨建昌 王志琴 +2 位作者 郎有忠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杂交籼稻汕优 6 3和粳稻镇稻 88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 (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性。与水种 (常规栽培 ,对照 )相比 ,旱种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分蘖发生慢、叶面积指数小 ,干物质积累少 ,在拔节期则相反。旱... 以杂交籼稻汕优 6 3和粳稻镇稻 88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 (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性。与水种 (常规栽培 ,对照 )相比 ,旱种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分蘖发生慢、叶面积指数小 ,干物质积累少 ,在拔节期则相反。旱种水稻的各节间长度、分蘖成穗率、粒叶比 [颖花数 /叶 (cm2 ) ]、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活跃灌浆期均小于对照 ,但抽穗期的根干重、根冠比、灌浆前期的根系活力、平均灌浆速率、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 ,则高于对照。旱种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 ,单位面积的穗数则多于对照 ,结实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旱种水稻的粒重和产量 ,汕优 6 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镇稻 88则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种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抽穗和灌浆早期高温对耐热性不同籼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85
9
作者 曹云英 段骅 +3 位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521,共10页
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 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而耐热品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热敏感品种的结实率,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且抽穗期高温处理影响大于灌浆早期处理。高温胁迫显著增加耐热品种黄华占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影响不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籽粒ATP酶活性,耐热品种结果则相反。高温处理增加两类品种叶片温度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耐热品种增降的幅度显著小于热敏感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叶片温度,较强的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及较高的籽粒ATP酶活性是耐热性品种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也是耐热品种的重要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产量 耐热性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品质及籽粒中一些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杨建昌 袁莉民 +3 位作者 唐成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2-1057,共6页
在土培池和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米质和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对照(保持水层)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干至土壤水势为-25kPa时复水)增加了结实... 在土培池和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米质和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对照(保持水层)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干至土壤水势为-25kPa时复水)增加了结实率和粒重,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淀粉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减小了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干至土壤水势为-50kPa时复水)的结果则相反,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轻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u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淀粉合成酶(St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重干-湿交替灌溉则降低了上述各酶的活性。不同灌溉方式对籽粒中酸性转化酶(AIV)活性影响较小。SuS、AGP、StS和SBE活性与粒重、最高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和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改善稻米品质,SuS、AGP、StS和SBE在籽粒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米质 RVA 淀粉合成关键酶
下载PDF
旱种水稻倒伏生理原因分析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袁莉民 +2 位作者 王志琴 徐国伟 陈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和粳稻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水稻倒伏的原因。结果表明 :旱种水稻的倒伏率明显高于常规水种水稻 ,使得产量较水种水稻明显下降。旱种水稻基部节间充实程度 (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重量 )、茎秆厚壁组织细胞壁...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和粳稻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水稻倒伏的原因。结果表明 :旱种水稻的倒伏率明显高于常规水种水稻 ,使得产量较水种水稻明显下降。旱种水稻基部节间充实程度 (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重量 )、茎秆厚壁组织细胞壁和表皮硅质层厚度、基部节间可用性糖含量及植株的生理活性 [剑叶叶绿素含量、根系氧化力、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玉米素核苷 )含量 ]均不及常规水种水稻。施用硅、钾肥能提高旱种水稻植株的生理活性 ,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基部节间可用性糖的贮存 ,增加茎秆厚壁组织细胞壁及表皮硅质层的厚度 ,提高茎秆基部节间充实程度 ,增强抗倒伏能力 ,最终提高旱种水稻的产量。孕穗期去 1/ 2叶 ,结果则相反。表明由于旱种水稻早衰 (植株生理活性低 ) ,影响了水稻基部节间的充实 ,造成旱种水稻发生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种水稻 倒伏 生理原因分析 对策
下载PDF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62
12
作者 +2 位作者 孙小淋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72-1680,共9页
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48.1%~63.0%,产量提高了0.1%~9.3%。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1.4%~56.8%和... 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48.1%~63.0%,产量提高了0.1%~9.3%。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1.4%~56.8%和143.6%~166.0%。水稻氮吸收高峰出现在穗分化期至抽穗期,此阶段SSNM处理氮的吸收量和其占最终总吸收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FFP。抽穗后SSNM水稻的吸氮量也明显高于FFP。自幼穗分化期开始,SSNM水稻根系重量和根系活力(尤其是单茎占有的根系活性)逐步超过FFP。SSNM明显提高了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水稻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Fd-谷氨酸合酶的活性。抽穗后SSNM处理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高于FFP,上述结果表明SSNM有利于促进水稻中后期根系生长,提高物质生产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土壤背景氮供应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徐伟 +2 位作者 唐成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349,共7页
通过对前茬作物小麦设置施用氮肥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研究它对土壤肥力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的施用明显提高了稻季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造成土壤背景氮偏高。与低土壤背景氮相比,在高土壤... 通过对前茬作物小麦设置施用氮肥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研究它对土壤肥力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的施用明显提高了稻季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造成土壤背景氮偏高。与低土壤背景氮相比,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反应明显降低,氮肥利用率的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土壤背景氮过高是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施用氮肥有使稻米品质变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背景氮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9
14
作者 李国生 张耗 +2 位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育粳3号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宽比、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汕优63、武育粳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育粳3号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宽比、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为0~16和0~24 g.m-2,穗数、每穗粒数、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超过16、24 g.m-2时,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将施氮(纯氮)量160和240 kg.hm-2分别作为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高产优质的氮肥施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稻米品质 产量 RVA谱
下载PDF
旱种水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杨建昌 王国忠 +2 位作者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5-621,共7页
以粳稻武育粳 3号和杂交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 (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水种 (常规栽培 )相比 ,旱种水稻的粒重减轻 ,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大 ,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 ... 以粳稻武育粳 3号和杂交籼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 (地膜覆盖栽培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水种 (常规栽培 )相比 ,旱种水稻的粒重减轻 ,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大 ,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 ,活跃灌浆期缩短 ,弱势粒尤为明显。灌浆前期籽粒中的吲哚乙酸 (IAA)、玉米素核苷 (ZR)和脱落酸 (ABA)含量 ,强势粒高于弱势粒。IAA和 ZR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值前 ,ABA含量的峰值在时间上与最大灌浆速率同步。与水种相比 ,旱种水稻籽粒中 IAA和 ZR含量减少 ,灌浆前、中期 ABA含量明显增加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弱势粒上。在灌浆始期喷施 2 0× 10 - 5m ol/ L IAA,弱势粒中的 IAA和 ZR含量增加 ,ABA含量减少 ,活跃灌浆期增长 ,灌浆速率减小 ,旱种稻的粒重显著增加 ,水种稻的粒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喷施 2 5× 10 - 5mol/ LABA后 ,籽粒中的激素含量、活跃灌浆期和灌浆速率与喷施 IAA的结果相反 ,旱种稻的粒重显著降低。表明旱种水稻籽粒中 ABA含量的增加或 IAA和 ZR含量的减少是灌浆期缩短和粒重减轻的生理原因 ,调节籽粒中 ABA与 IAA比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种 水稻 灌浆特性 灌浆期 籽粒 激素 含量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下的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54
16
作者 徐伟 +1 位作者 吴长付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分化前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质量低于农民习惯施肥法,抽穗后结果则相反。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抽穗期水稻的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的比率、抽穗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抽穗后根冠比和剑叶的光合速率以及齐穗期群体透光率。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均出现在穗分化至抽穗期,此阶段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最终总吸收量的45.6%~46.2%、39.6%~43.6%和44.2%~45.2%,均明显高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对实地氮肥管理产量提高原因及养分吸收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群体质量 被引量:56
17
作者 张自常 徐云姬 +4 位作者 褚光 王志琴 王学明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11-2019,共9页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畦沟灌溉(F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处理,以习惯水层灌溉(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FI和AWD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0.60%和8.43%。FI和AWD减...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畦沟灌溉(F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处理,以习惯水层灌溉(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FI和AWD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0.60%和8.43%。FI和AWD减少了无效分蘖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顶部3叶的叶面积比率,增加了叶长、粒叶比、透光率、抽穗期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量、剑叶光合速率、根量和根系活力。说明FI和AWD可以改善群体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沟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群体特征 根系活力 产量
下载PDF
旱种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建昌 王志琴 +3 位作者 陈义芳 蔡一霞 朱庆森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以粳稻镇稻 88和杂交籼稻汕优 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对产量与米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湿润秧进行旱种栽培 ,镇稻 88明显较水种产量低 ,而汕优 63减产幅度不大 ;用旱秧进行旱种 ,无论是镇稻 88还是汕优 63 ,产量与水种的差异均不明... 以粳稻镇稻 88和杂交籼稻汕优 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对产量与米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湿润秧进行旱种栽培 ,镇稻 88明显较水种产量低 ,而汕优 63减产幅度不大 ;用旱秧进行旱种 ,无论是镇稻 88还是汕优 63 ,产量与水种的差异均不明显 ;水稻旱种后 ,稻米的胶稠度明显减小 ,糊化温度升高。垩白率因品种而异。其他品质指标如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米质 旱种旱管 死苗率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水稻发育胚乳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杨建昌 仇明 +2 位作者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依据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的差异 ,6个供试品种 (含杂交稻组合、新株型品系 )可分为 3种类型 :快速同步增殖型、异步增殖型和缓慢同步增殖型。发育胚乳中玉米素 (Z) +玉米素核苷 (ZR)含量明显高于异戊烯基腺嘌呤(iP) +异戊烯... 依据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的差异 ,6个供试品种 (含杂交稻组合、新株型品系 )可分为 3种类型 :快速同步增殖型、异步增殖型和缓慢同步增殖型。发育胚乳中玉米素 (Z) +玉米素核苷 (ZR)含量明显高于异戊烯基腺嘌呤(iP) +异戊烯基核苷 (iPA)含量 ,但两类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且与胚乳细胞增殖速率有密切联系。胚乳中Z+ZR和iP +iPA的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与胚乳细胞的平均增殖速率和最大胚乳细胞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始穗期用1 0 - 7mol L的ZR分别处理根系和叶片 (含穗 )、或用 1 0 - 7mol LiPA处理叶片和穗后 ,最大胚乳细胞数和粒重显著增加 ,以ZR处理尤为明显。表明水稻胚乳细胞的增殖和数目受胚乳中细胞分裂素水平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育胚乳 细胞增殖 细胞分裂素 含量 增殖速率
下载PDF
氮素穗肥对高温胁迫下水稻结实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20
作者 段骅 傅亮 +2 位作者 剧成欣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1-602,共12页
以中熟籼稻品种沪旱15和中熟粳稻品种扬粳4038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在水稻穗分化期设置低氮(每盆0.5g尿素)、中氮(每盆1.0g尿素)和高氮(每盆2.0g尿素)3种施氮量水平,在抽穗灌浆期进行高温(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35.1℃/20.8℃)和正常温度... 以中熟籼稻品种沪旱15和中熟粳稻品种扬粳4038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在水稻穗分化期设置低氮(每盆0.5g尿素)、中氮(每盆1.0g尿素)和高氮(每盆2.0g尿素)3种施氮量水平,在抽穗灌浆期进行高温(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35.1℃/20.8℃)和正常温度(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29.0℃/20.8℃)处理,探讨了氮素穗肥对水稻高温灌浆过程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中氮和高氮显著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增加整精米率和支链淀粉短链比例,降低垩白米率和支链淀粉中长链的比例,其中,中氮效果更为明显。施用氮素穗肥还增加了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说明抽穗结实期遭受高温胁迫,在穗分化期适当施用氮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生理活性的提高是其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氮素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