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6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少娟 李淑芳 +2 位作者 柯颖华 何巧萍 刘扬 《护理学报》 2011年第15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前瞻性调查急诊手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受伤环境、损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患者来源等因素分...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前瞻性调查急诊手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受伤环境、损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患者来源等因素分布特征。结果 (1)急诊手外伤高发年龄段在15~44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72∶1;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其次为高中,占20.69%。(2)受伤原因中,以工伤最多,占69.99%,其次为生活伤,占19.35%;受伤环境分布依次为工作场所、家中。(3)开放性损伤占98.28%,其中挤压伤、切割伤分别占36.65%、35.06%,闭合性损伤仅占1.72%。(4)患者受伤后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0.00 min。结论本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且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工伤、开放性损伤所占比例最高,应重点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手外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创伤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瑞琼 张英俭 +4 位作者 林小红 陈维开 刘扬 黄瑞珍 罗恩宁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8期49-49,74,共2页
目的缩短创伤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规范创伤救护流程。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创伤急救护理程序,对照组按传统的急诊科抢救常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有效抢... 目的缩短创伤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规范创伤救护流程。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创伤急救护理程序,对照组按传统的急诊科抢救常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创伤急救护理程序为病人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急救护理程序
下载PDF
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状况分析及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扬 钟菊英 刘秀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7期124-125,129,共3页
目的对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进行分析,提出缩短院内反应时间的策略。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2011年11~12月8点至18点我院急诊科确认并接受的由通讯指挥中心发出的院前急救指令进行随机抽查,对其院内反应时间[A组(急诊... 目的对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进行分析,提出缩短院内反应时间的策略。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2011年11~12月8点至18点我院急诊科确认并接受的由通讯指挥中心发出的院前急救指令进行随机抽查,对其院内反应时间[A组(急诊医师组)、B组(急诊护士组)、C组(担架员组)和D组(救护车司机组)]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1~12月8点至18点,对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调度护士接收到的526例院前急救指令进行随机抽查并进行统计。A组院内反应时间(51.58±16.63)s,B组院内反应时间(51.09±16.47)s,C组院内反应时间(59.40±17.06)s,D组院内反应时间(59.30±17.12)s。A、B、C和D组院内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较C组和D组的院内反应时间较短,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083),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C组和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急诊科综合院内平均反应时间(59.69±16.78)s,2 min内出车率100%。比广州市120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内反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策略缩短院内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反应时间 紧急医疗救援 急救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