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 被引量:326
1
作者 郭佑民 +5 位作者 史河水 喻杰 郑传胜 金晨望 沈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9-285,共7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放射学诊断工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心胸学组部分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本推荐意见,阐述总结COVID-19的放射学检查流程、放射学表现和分期、放射学转归和基于放射学表现的出院依据等。同时阐述儿童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放射学表现,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Fleischner学会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 被引量:196
2
作者 李琼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0-56,共7页
本文旨在进一步补充Fleischner学会之前公布的关于偶然发现的肺实性结节的处理指南,针对肺非实性结节提出了一系列推荐指南。临床发现,越来越多的肺非实性结节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腺癌,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套规范化的关于肺非实性结节的... 本文旨在进一步补充Fleischner学会之前公布的关于偶然发现的肺实性结节的处理指南,针对肺非实性结节提出了一系列推荐指南。临床发现,越来越多的肺非实性结节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腺癌,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套规范化的关于肺非实性结节的定义和处理策略。基于肺非实性结节这一术语原先的定义和2011年初由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联合发布的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制定了6条推荐指南,其中3条是关于孤立性肺非实性结节的,另外3条有关多发肺非实性结节。由于这类病变的复杂性,此指南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之前Fleischner学会制定的关于肺实性结节的处理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胸科学会 结节 实性 肺癌 指南 欧洲呼吸学会 临床发现 病理证实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附158例报告) 被引量:122
3
作者 李成州 +2 位作者 张电波 郭舜明 肖湘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7-428,共2页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附158例报告)李成州刘士远张电波郭舜明肖湘生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性高,而并发症相对较低,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笔者就本单位近年的工作作一总结,目的是进一步探讨CT引导经皮...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附158例报告)李成州刘士远张电波郭舜明肖湘生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性高,而并发症相对较低,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笔者就本单位近年的工作作一总结,目的是进一步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的准确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孤立性 肺穿刺 活检 CT引导 肺肿瘤
原文传递
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93
4
作者 肖湘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SPN 病灶 检出 性病 生存率 错构瘤 处理策略 直径
原文传递
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96
5
作者 史景云 易祥华 +1 位作者 肖湘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增强CT特点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并探讨其CT强化的基础。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 16例 ,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研究其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CD... 目的 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增强CT特点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并探讨其CT强化的基础。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 16例 ,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研究其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CD 31抗体标记SHL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计算MVD。结果 增强后全部病例均呈显著强化 ,CT强化值为 4 3.2 3± 8.6 5HU。肿块直径 <3cm者 10例呈均匀强化 ,直径 >3cm者 6例呈不均匀强化。肿块的CT强化程度与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HLCT增强呈显著强化 ,是由其内的MVD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CT增强检查 微血管密度 手术治疗 病理诊断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8
6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3 位作者 肖湘生 李成洲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至少1支BA肺外段能清晰显示。右侧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动脉(213/436支,48.85%)及降主动脉(207/436支,47.48%),左BA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363/371支,97.84%)。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右BA以右壁最多(95/207支,45.89%),其次是前壁(88/207支,42.51%),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左BA以前壁最多(272/363支,74.93%)。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共干动脉以前壁最多(57/77支,74.03%)。60.11%(223/371支)的左BA走行于左主支气管上缘,少数在下缘(95/371支,25.61%)和后缘(53/371支,14.28%)。49.31%(215/436支)的右BA走行于右主支气管后缘,35.55%(155/436支)走行于下缘。BA分布类型共11种,左右各1支(R1L1)者最多见(192/359例,53.48%),右2支左1支(R2L1)其次(63/359例,17.55%)。结论BA解剖学特征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 被引量:92
7
作者 李宏军 +2 位作者 徐海波 程敬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自2019年12月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六版)》,将具有特征性肺部影像学改变的疑似患者纳入临床诊断病例。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以胸部CT... 自2019年12月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六版)》,将具有特征性肺部影像学改变的疑似患者纳入临床诊断病例。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以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为主、胸部X线片为辅。目前国内外影像学专家已针对COVID-19形成共识,即胸部HRCT(层厚≤1.0 mm)是当前筛查与诊断COVID-19的主要手段之一,突出了胸部CT作为临床循证诊断COVID-19指标的重要性。本指南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导,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传染病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精英专家团队协同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HRCT在影像学诊断COVID-19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的认识,理解流行病学、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学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利于客观进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病毒性 影像诊断 指南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微血管密度与CT增强的关系 被引量:68
8
作者 周康荣 +2 位作者 肖湘生 叶挺军 张志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94-698,共5页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微血管密度(MVD) 与肿瘤预后以及CT增强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127 例周围型肺癌的MVD,并与CT增强程度(87 例回顾性,40 例前瞻性动态增强) 以及转移、预后情况进...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微血管密度(MVD) 与肿瘤预后以及CT增强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127 例周围型肺癌的MVD,并与CT增强程度(87 例回顾性,40 例前瞻性动态增强) 以及转移、预后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瘤内微血管的分布以肿瘤外围浸润前沿及间质中较为密集,肿瘤实质区及坏死区血管稀疏。回顾组与前瞻组腺癌的MVD 均明显高于鳞癌,回顾组分别为57-6 ±18-4 与41-5 ±20-1(t=2-745,P<0-01);前瞻组分别为61-4 ±9-9 与45-1 ±11-2(t=2-385,P< 0-05) ,而且分化差的高于分化好的。从淋巴结转移及随访情况看,MVD高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3 年存活率低关系密切。肺癌相对CT值的变化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回顾组肿块增强≥30 HU及< 30 HU的MVD分别为57-1±22-7(69 例) 及42-7 ±18-4(18 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69 ,P< 0-01) 。前瞻组40 例肺癌平均增强50-6±19-6 HU,增强高峰在注射对比剂后1 分钟左右,MVD与CT增强的相关系数为0-887 4,P<0-001 。虽然腺癌的增强幅度高于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T 微血管密度 周围型肺癌
原文传递
积极推进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1
9
作者 于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共2页
胸部组织的天然高对比使胸部CT低剂量扫描成为目前最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MSCT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从最早的筛查,到呼吸道三维成像、儿童检查、胸部CT血管造影以及经皮穿刺引导等一再得以拓宽。如何正确对待和合理使用是目前的热点。
关键词 胸部CT 低剂量CT扫描 临床应用 CT血管造影 低剂量扫描 胸部组织 MSCT 三维成像
原文传递
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79
10
作者 于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5-300,共6页
自1973年CT应用以来,CT检查在疾病诊断、体检筛查、手术计划的制订、疗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CT在心脏和灌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清晰的图像和病变的直观显示更加剧了临床对放射诊断的依... 自1973年CT应用以来,CT检查在疾病诊断、体检筛查、手术计划的制订、疗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CT在心脏和灌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清晰的图像和病变的直观显示更加剧了临床对放射诊断的依赖,导致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增加。因此,我们应当呼吁重视在实际扫描中根据不同的临床诊断需要,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降低蛋检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 CT检查 应用 辐射剂量 临床诊断 疾病诊断 手术计划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10 位作者 惠民 李玉莉 李惠民 李成洲 张沉石 陶志伟 杨春山 姜庆军 欧阳林 于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62-1068,共7页
目的 利用 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技术定量评价不同性质的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的血流模式并初步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阳性的孤立性肺腺癌血管生成与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8例孤立明显强化肺结节 (直径≤ 4cm ,6 ... 目的 利用 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技术定量评价不同性质的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的血流模式并初步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阳性的孤立性肺腺癌血管生成与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8例孤立明显强化肺结节 (直径≤ 4cm ,6 8例恶性 ,10例活动性炎性 ) ,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 (以 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 )。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等于时间 密度曲线最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其中 30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并标定VEGF ,评价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 (强化值、灌注值、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 )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结节强化值 (35 79± 10 76 )HU与活动性炎性结节 (39 76± 4 5 9)HU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14 8,P =0 2 5 5 )。恶性结节的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 (14 2 7± 4 37) %及灌注值 (3 0 2±0 96 )ml-1·min-1·kg-1均低于活动性炎性结节 (18 5 1± 2 71) % ,(6 34± 4 39)ml-1·min-1·kg-1(t =2 978,P =0 0 0 4 ;t=5 5 90 ,P <0 0 0 0 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 (33 0 6± 13 5 7)HU、结节 动脉强化值比 (14 2 5± 4 92 ) %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腺癌 灌注 孤立 炎性 血流 恶性 平均 记录 参数
原文传递
含薄壁囊腔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分析 被引量:75
12
作者 望云 +4 位作者 范丽 李清楚 陈如潭 孙静 佳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含薄壁囊腔的周围型肺癌的MSCT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的35例伴薄壁囊腔形成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腺癌25例、鳞癌9例、梭形细胞癌1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和MSCT表现。根据病灶内有无实性成分... 目的探讨含薄壁囊腔的周围型肺癌的MSCT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的35例伴薄壁囊腔形成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腺癌25例、鳞癌9例、梭形细胞癌1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和MSCT表现。根据病灶内有无实性成分将其分成无实性成分组与有实性成分组,对两组的MSCT征象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分析,有随访的病例同时评价病灶的CT动态变化,选取11例手术证实的病例进行病理切片与CT图像对比,分析其形态学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35例患者中,在MSCT上,出现60%以上的征象有圆或类圆形(28例)、分叶征(32例)、多囊(27例)、内壁不光整(33例)、腔内分隔(31例)。无实性成分组(17例)与有实性成分组(18例)的MSCT征象,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病灶整体形状、毛刺征、支气管截断征、支气管通人腔内、腔内血管穿行及磨玻璃征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实性成分组中,毛刺征(11例)、支气管截断征(12例)比例高于无实性成分组(均为1例);无实性成分组中,病灶整体不规则形态(6例)、支气管通入腔内(7例)、磨玻璃征(13例)及腔内血管穿行(12例)的比例高于有实性成分组(分别为1、1、5、3例)。含气囊腔形成的病理基础为肿瘤内部彻底液化坏死,肿瘤沿肺泡壁生长、肺泡壁破坏融合。5例患者随访出现囊腔增大,囊壁增厚。2例患者随访则囊腔缩小,实性成分增多。1例薄壁囊腔的肺癌由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演变而来。结论伴薄壁囊腔形成的周围型肺癌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囊腔形成的病理基础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螺旋CT靶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4
13
作者 李惠民 肖湘生 +1 位作者 李成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肺部结节CT靶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筛选同时具有常规 10mm层厚和靶扫描的CT资料共 70例 ,诊断证实途径包括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痰脱落细胞学、抗炎治疗或随访 2年以上。结节大小为 0 .5~ 3 .0cm ,平均 2 .2cm。C... 目的 探讨肺部结节CT靶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筛选同时具有常规 10mm层厚和靶扫描的CT资料共 70例 ,诊断证实途径包括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痰脱落细胞学、抗炎治疗或随访 2年以上。结节大小为 0 .5~ 3 .0cm ,平均 2 .2cm。CT常规扫描采用 10mm层厚 ,靶扫描采用小FOV( 14~ 2 0cm) ,包括一侧肺和纵隔 ,层厚 2~ 5mm ,pitch =1~ 2 ,重建时重叠 40 %~ 67%。 3 6例作了三维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诊断依据可靠程度分为四等级 :明确诊断、可能性大、可能、无诊断倾向或未诊断 ,分别对常规扫描和靶扫描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比。统计检验采用参照单位分析法和卡方检验。结果  70例扫描中经靶扫描作出明确诊断者 3 6例 ( 5 1.4% ) ,可能性大者 2 7例 ( 3 8.6% ) ,可能者 4例 ( 5 .7% ) ;前三级诊断准确率为 95 .7% ( 67/ 70 ) ,显著高于常规扫描( 68.6% ,48/ 70 ;χ2 =8.64 ,P <0 .0 1) ;明确诊断比率为 5 1.4% ( 3 6/ 70 ) ,显著高于常规扫描 ( 8.6% ,6/ 70 ;χ2 =3 3 .77,P <0 .0 1)。靶扫描诊断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 (前者R值为 95 % ,可信区间为 0 .2 79~ 0 .417,后者为 0 .10 8~ 0 .2 46,两者无重叠 ,P <0 .0 5 )。结论 螺旋CT靶扫描有助于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 ,是肺部结节检查的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靶扫描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2
14
作者 肖湘生 吴华伟 +2 位作者 李惠民 李成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对照 影像学表现 周围型肺癌 胸膜凹陷征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64
15
作者 吴华伟 肖湘生 +3 位作者 李惠民 李成洲 会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周围型肺癌 86例 ,按有无胸膜凹陷征分为实验组 ( 3 4例 )和对照组 ( 5 2例 ) ,并分析其间质情况 ;然后对 7个变量 (瘤内纤维化、肿瘤 胸壁距离、组织学类型、肿...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周围型肺癌 86例 ,按有无胸膜凹陷征分为实验组 ( 3 4例 )和对照组 ( 5 2例 ) ,并分析其间质情况 ;然后对 7个变量 (瘤内纤维化、肿瘤 胸壁距离、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 )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 1)胶原纤维为瘤内主要间质纤维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t=3 0 74 ,P <0 0 1) ;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 (t=2 896,P <0 0 1) ,成纤维母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 ( χ2 =10 785 ,P <0 0 5 )。 ( 2 )实验组瘤内纤维化程度高于对照组 (t=3 0 74 ,P <0 0 1) ,瘤 壁距离及瘤灶直径均小于对照组 (t=5 4 4 4 ,2 874 ,P <0 0 1) ,两组组织类型构成不同 ( χ2 =13 5 3 ,P <0 0 1) ;( 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 ,影响胸膜凹陷形成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瘤内纤维化( χ2 =6 85 1,P <0 .0 1)、瘤 壁距离 ( χ2 =6 684 ,P <0 0 1)、组织类型 ( χ2 =5 3 3 8,P =0 0 2 1) ,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性别无明显关系 ( χ2 =0 0 0 0 ,2 3 0 8,1 116,3 0 3 4 ,P >0 0 5 )。结论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主要基础是间质Ⅰ型胶原纤维 ,成纤维母细胞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统计学 周围型肺癌 胸膜凹陷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66
16
作者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 +3 位作者 任海萍 王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使用人工智能开展肺结节检测是医疗器械发展的热门方向,有助于帮助影像科医师快速准确地发现肺结节,增强体检和肺癌筛查在肺癌防治方面的效率和作用。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保障标注质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 使用人工智能开展肺结节检测是医疗器械发展的热门方向,有助于帮助影像科医师快速准确地发现肺结节,增强体检和肺癌筛查在肺癌防治方面的效率和作用。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保障标注质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联合研究胸部CT肺结节的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的检验用标准数据集的建设实践。本文从肺结节的标注规则、标注流程、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介绍专家组达成的共识,有助于帮助业内形成统一认识,提高数据标注的一致性和数据集的质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学的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64
17
作者 萧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将成为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它的飞速发展,也会因此在理念、工作习惯、工作内涵上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受到挑战。医学影像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将成为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它的飞速发展,也会因此在理念、工作习惯、工作内涵上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受到挑战。医学影像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最先实现突破和爆发的领域。如何正确对待、积极参与并接纳这一新事物值得我们每位影像工作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人工智能 学习 信息技术 工作习惯 医疗行业 工作者
原文传递
3cm以下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与实性结节螺旋CT征象对照 被引量:60
18
作者 范丽 于红 +3 位作者 李清楚 蒋涛 肖湘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总结3cm以下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O)与实性结节的MSCT征象,旨在发现恶性fGGO是否存在特异性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cm以下的105例实性肺癌和48例恶性fGGO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及MSCT征象(病灶形态、边缘形... 目的总结3cm以下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O)与实性结节的MSCT征象,旨在发现恶性fGGO是否存在特异性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cm以下的105例实性肺癌和48例恶性fGGO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及MSCT征象(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瘤肺界面、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改变),用Fia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及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性结节的男女比例(60:45)高于fGGO组(18:30),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5.09,P〈0.05)。实性结节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征走行正常的分别为101、4、60、12、0例;fGGO相应分别为38、10、19、25、7例(X^2值依次为11.48、4.07、29.70、22.3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性结节的边缘形态(分叶、尖角、棘状突起)、瘤肺界面(清楚光整、清楚毛糙、模糊)、内部结构(蜂窝征)、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别为85、0、33、5、100、0、0、59、35例;fGGO相应分别为42、1、15、3、45、0、232、16例(X2值依次为1.00、2.20、0.00、0.15、4.43、1.50、0.00,P值均〉0.05),2组结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fGGO与实性结节的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瘤肺界面、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改变大多数表现一致,但fGGO中不规则形、空泡征和支气管走形自然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实性结节,毛刺征低于实性结节,这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肿瘤的病理学基础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53
19
作者 肖湘生 于红 +3 位作者 李惠民 李成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显示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三维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肺癌血供。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147例及正常对照4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显示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三维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肺癌血供。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147例及正常对照4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CTA重建,观察和分析BA、P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肺癌关系。结果肺癌组BA在VR中清晰显示136例,显示率为92.5%,平均2.3支/例;对照组BA清晰显示32例,显示率为69.6%,平均2.0支/例。肺癌组同侧BA管径较肺癌对侧和正常对照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较肺癌对侧明显增加(P<0.05);肺癌侧BA扩张扭曲呈蚓状走向肿瘤或进入肿瘤内,多分支网状吻合。肺癌组PA均清晰显示,54例PA穿过肿瘤或从瘤旁经过,未见异常变化;25例PA显影完整,受肿块推挤并从周围包绕肿块,形成手握球征;40例PA基本完整,肿块从外对PA环状包埋,PA管腔呈扁平状、偏心性或向心性缩窄或枯树枝征;28例PA受肿块包绕并残缺截断形成残根征。结论原发性肺癌BA明显扩张,总供血量明显增加;PA穿过肿瘤或狭窄截断。多重螺旋CTA同样证明肺癌主要为BA供血,未见PA供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肺部平扫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张丽 于红 +5 位作者 李琼 范丽 李清楚 陈超 张沉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评价iDose4迭代重建技术(AIR)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平扫中应用的图像质量差别。方法对120名健康体检者按扫描顺序依次分为常规剂量组(100mAs)、低剂量50mAs组和低剂量25mAs组,分别采用100、50... 目的评价iDose4迭代重建技术(AIR)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平扫中应用的图像质量差别。方法对120名健康体检者按扫描顺序依次分为常规剂量组(100mAs)、低剂量50mAs组和低剂量25mAs组,分别采用100、50、25mAs进行全肺屏气CT扫描,100mAs采用FBP重建作为常规对照组,低剂量扫描组分别采用FBP及iDose。AIR对图像进行重建。2名放射科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比较不同毫安秒和重建算法的曝光剂量、图像噪声(MSD)、对比信噪比(CNR)、信噪比(SNR)以及图像质量。有效剂量及MSD比较行t检验;图像质量比较行Mann—Whitney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低剂量组(50和25mAs)有效剂量分别为(1.30±0.17)、(0.66±0.08)mSv,较常规组(2.73±0.27)mSv分别降低52.4%和75.8%。50mAs组采用AIR较FBP组MSD降低[(21.33±6.44)和(31.01±7.51),P〈0.011,CNR提高[分别为(41.73±9.94)和(28.02±10.23),P〈0.01],SNR提高[分别为(44.09±10.34)和(29.61±9.34),P〈0.01]。25mAs采用AIR重建较FBP组MSD降低[分别为(30.28±10.68)和(45.89±18.66),P〈0.01],CNR提高[分别为(31.68±11.23)和(22.83±10.24),P〈0.01],SNR提高[分别为(32.91±14.25)和(21.60±10.21),P〈0.01]。50mAs采用AIR较常规剂量组MSD(28.43±9.33)降低(P〈0.01)、CNR及SNR较常规剂量组(分别为33.54±10.21和34.44±12.01)升高(P值均〈0.01)。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价之间Kappa为0.56。结论与FBP相比,50和25mAs采用AIR能使有效辐射剂量分别降低52.4%和75.8%,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