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贵州省1998~2018年NDVI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5 位作者 安全 李银久 张洁 莫跃爽 邵雨潇 椰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83-2895,共13页
基于生长季的植被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近21a植被NDVI年际变化以0.63×^(2... 基于生长季的植被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近21a植被NDVI年际变化以0.63×^(2)a^(-1)(P<0.01)的速率震荡上升,约有88.05%的区域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仅有1.12%的像元呈减小趋势;9个市州植被NDVI增速在0.84×^(2)a^(-1)(六盘水)~0.42×10^(2)a^(-1)(黔东南)之间。(2)近21a,气候变化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主要有黔东南和贵阳两个地区,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区域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7个,贡献率占比较高为六盘水(73.67%),其余贡献率均在70%以下。(3)总体上来说,气候变化对贵州省植被起促进作用,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贵州省多数地区植被恢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残差分析 贵州省
原文传递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贵州省极端降水情景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椰林 贺中华 +1 位作者 焦树林 刘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2-290,共9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贵州省极端降水未来变化特征,基于台站观测和5个CMIP6模式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Delta降尺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种极端降水指数的历史与未来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Delta修正过后的CMIP6模式数据取得了良...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贵州省极端降水未来变化特征,基于台站观测和5个CMIP6模式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Delta降尺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种极端降水指数的历史与未来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Delta修正过后的CMIP6模式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用于贵州省极端降水的预估。(2)在1961—2019年的历史时期,贵州省的R95P,R25mm和CWD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而R95C呈明显的东中西差异;除CWD外,其它3个极端降水指数在1961—2019年均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3)未来3种SSPs情景下,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4个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4)相较于历史时期,4个极端指数除R95C外均有增有减。R95P与R25mm在空间变化上相似,都表现为西北部较历史时期有减少,其余地区则表现为增多,且随SSPs升高而增大;CWD在中南部地区表现为减少,其余地区为增加,以北部较为明显,且在SSP126情景下最为显著;R95C则在整个地区都较历史时期增多,在中西部变化最明显,且在SSP245情景下最显著。总体而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的极端降水随SSPs的不同而变化,但整体上会愈加多发,未来应加强防范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极端降水 SSPs情景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1960-2019年不同地貌类型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4 位作者 李银久 莫跃爽 张洁 邵雨潇 椰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71,共13页
为了解省域及不同地貌区降水的时空变化,以期为植被恢复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1960-2019年贵州省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点,利用小波分析分析及M-K法检验其周期性和突变... 为了解省域及不同地貌区降水的时空变化,以期为植被恢复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1960-2019年贵州省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点,利用小波分析分析及M-K法检验其周期性和突变性。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以-9.25 mm/10 a(p>0.1)速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春秋季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夏冬季呈不显著增加趋势。(2)六大地貌类型区逐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峰丛洼地型地貌区以溶蚀作用为主,降水最多(1237.9 mm/a)且以-19.30 mm/10 a(p>0.01)的下降速率显著下降;溶蚀-侵蚀作用强烈的喀斯特低中山型、峰林谷地型地貌区、侵蚀-剥蚀为主的混合型地貌区年降水量下降趋势均不显著。(3)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振荡;其中,第一主周期为28 a;第二主周期除夏季为15 a外,其余季节均为18 a。此外,春秋季降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4年,夏季为2014年,冬季降水没有发生突变;因此,贵州省近60年降水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春秋季降水减少引起,且在峰丛洼地型地貌区降水量减少最为显著。未来应注重洼地型地貌区植被恢复工作,以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地貌类型 M-K检验 小波分析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极端降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4
作者 谭红梅 贺中华 +2 位作者 陈莉会 椰林 顾小林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758,共11页
不同地区在下垫面结构、气候等方面存在区域异质性,极端降雨表现出不同演变趋势和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复杂,影响降雨空间再分配,极端降雨频发,地质灾害严重。针对贵州省极端气候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时空特征与模式数... 不同地区在下垫面结构、气候等方面存在区域异质性,极端降雨表现出不同演变趋势和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复杂,影响降雨空间再分配,极端降雨频发,地质灾害严重。针对贵州省极端气候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时空特征与模式数据预估,缺乏对其重现期特征及不同尺度影响因子的分析。本文基于贵州省31个站点1990—2020年逐日降雨数据计算极端降雨,采用8种分布函数对其拟合并选出各站点的最优分布函数,分析贵州省极端降雨重现期特征,探讨其不同尺度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31年来贵州省极端降雨在时间上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Weibull分布函数对贵州省大部分站点的极端降雨拟合效果最佳;极端降雨的估计值随重现期增加而增大,在不同重现期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南北差异随重现期增加而逐渐减弱。(3)大尺度影响因子中厄尔尼诺对极端降雨的影响最大;局地尺度因子中温度、高程、二氧化碳为极端降雨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概率分布函数 随机森林算法 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下载PDF
乌江中上游地区极端降水特征及未来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椰林 焦树林 +1 位作者 贺中华 杨柳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4,共11页
选取乌江中上游地区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EOF、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极端降水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同时为了使研究具有整体性,利用CMIP6中5个GCMs下的3种情景数据(SSP126、SSP245、SSP585),在降尺度处理后预估未来(20... 选取乌江中上游地区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EOF、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极端降水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同时为了使研究具有整体性,利用CMIP6中5个GCMs下的3种情景数据(SSP126、SSP245、SSP585),在降尺度处理后预估未来(2020-2100年)极端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9年整个流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虽然有增有减,但无显著性变化;在变化周期上,信号强烈的周期主要在23~30 a的时间尺度上,且贯穿整个时序;5个极端降水指数的第1模态表明其在空间变化上具有一致性,第2模态则有差异;未来极端降水事件整体上随SSPs情景的升高而愈发显著,且多以正趋势为主。研究结果可为乌江流域地区水安全管控、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极端降水指数 降水预估 CMIP6 GCMS 乌江中上游地区
下载PDF
岩溶区峡谷型水库枯水期表层水体有机碳浓度分布特征
6
作者 韦宗校 杨柳英 +5 位作者 焦树林 刘炜 李银久 椰林 邵雨潇 李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0,共9页
为揭示岩溶区峡谷型水库碳循环规律,以岩溶区峡谷型水库万峰、董箐水库为研究区,通过现场监测和水体样品采集,分析水库枯水期理化指标、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万峰水库水体温度(Water Tempe... 为揭示岩溶区峡谷型水库碳循环规律,以岩溶区峡谷型水库万峰、董箐水库为研究区,通过现场监测和水体样品采集,分析水库枯水期理化指标、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万峰水库水体温度(Water Temperature,WT)、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总溶解固体物(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总氮(Total Nitrogen,TN)浓度、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均比董箐水库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万峰、董箐水库WT、COND、TDS、TP的空间差异较小,ORP和TN的变异系数较大,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万峰水库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分别为3.11-6.66、2.35-5.12 mg/L,呈干流高于马岭河支流的分布特征,董箐水库TOC、DOC浓度分别为3.07-4.75、2.87-3.99 mg/L,呈库湾(D1)>码头(D4)>坝前(D2)的分布特征,万峰水库TOC和DOC浓度均比董箐水库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万峰、董箐水库有机碳均以DOC为主,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较少但高于其他水库。本研究为岩溶区水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峡谷型水库 岩溶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