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云 唐天驷 +4 位作者 杨惠林 程华强 章洪喜 王根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通过自制的配套器械经伤椎椎弓根向上推顶终板,使伤椎椎体内囊腔扩大成形,将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 目的探讨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通过自制的配套器械经伤椎椎弓根向上推顶终板,使伤椎椎体内囊腔扩大成形,将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置于椎体内,注入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异物反应,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摄片及CT复查,无渗漏发生。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纠正度丢失及伤椎塌陷加重。结论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恢复上终板高度,有效修复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后伤椎椎体内形成的空隙,可从根本上防止骨水泥渗漏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体成形术 可吸收球囊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云 +3 位作者 江建平 张媺 郑宏磊 周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A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36例,Gamma钉固定组(C组)24例。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A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36例,Gamma钉固定组(C组)24例。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02±19)min,B组为(75±15)min,C组为(71±11)min;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A组为(501±134)ml,B组为(212±38)ml,C组为(198±31)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暴露次数:A组为(7±3)次,B组为(8±3)次,C组为(8±2)次;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83.78%,B组88.88%,C组87.50%。结论 Gamma钉具有手术耗时少、术中X线透视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选内固定方法;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也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动力髋螺钉操作简单,适宜应用于无严重骨质疏松的A1型和A2转子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锁定解剖钢板 GAMMA钉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PHILOS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敏 白鹏程 +5 位作者 张媺 江建平 王辉 金绍林 周明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43例临床资料,其中PHILOS组3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对比分析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43例临床资料,其中PHILOS组3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NEE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1.6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根据NEER评分评估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PHILOS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术后有2例发生钢板与肩峰撞击综合征,2例发生螺钉穿入肩关节,但无功能影响,1例术后大结节移位,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HILOS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可用于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在生活质量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PHILOS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PHILOS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
下载PDF
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在手足指(趾)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金绍林 周云 +2 位作者 童绪军 程华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足指(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手足指(趾),全部采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经1次注入鞘管成功。麻醉用药剂量单指(趾)平均1.5~3ml。起效时间平均2~3min,持续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足指(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手足指(趾),全部采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经1次注入鞘管成功。麻醉用药剂量单指(趾)平均1.5~3ml。起效时间平均2~3min,持续时间平均2~3h。术中对刷洗、双氧水冲洗、切皮、清创、咬除骨质、缝合等刺激耐受良好,无疼痛感。麻醉范围:拇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以远部分,第2~5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以远部及相邻指(趾)半指(趾),各指(趾)近节背侧效果稍差,拇指(趾)近节背侧几无麻醉作用。结论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用药经济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特别适用于手足指(趾)手术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鞘 麻醉 局部 指/外科学 趾/外科学
下载PDF
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媺 白鹏程 +6 位作者 江建平 王辉 金绍林 童绪军 张昌奕 李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2期4031-4034,共4页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螺旋型髋臼较压配型髋臼能的稳定性好。目的:对比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螺旋型髋臼较压配型髋臼能的稳定性好。目的:对比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随访4~51个月,平均32.6个月。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0.05),且螺旋型髋臼假体组稍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不良反应:压配型髋臼假体组置换1年后松动1例,术后行走疼痛3例,髋臼假体周围成骨6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3例,髋臼假体周围骨硬化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螺旋型髋臼假体组髋臼假体周围成骨3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表明螺旋型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全髋置换 假体 病例对照研究 医学植入物
下载PDF
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损伤 被引量:5
6
作者 江建平 程华强 +3 位作者 周云 张媺 曾炳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48-549,共2页
目的探讨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同侧带血管或筋膜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年6个月~7年,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拇指既保留了长度,又保存了... 目的探讨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同侧带血管或筋膜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年6个月~7年,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拇指既保留了长度,又保存了感觉和运动功能,且外形满意。结论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技术难度不大,所需器械简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损伤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
下载PDF
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余苗 白鹏程 +5 位作者 周明 张媺 江建平 路友群 金绍林 《安徽医学》 2017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采用筏钉技术支撑塌陷关节面,41例患者按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 目的探讨应用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采用筏钉技术支撑塌陷关节面,41例患者按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分为3D组(16例)和普通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面二次塌陷率等。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术中骨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和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患者关节面二次塌陷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效率,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 塌陷 筏钉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数字虚拟手术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健 江建平 +3 位作者 张昌奕 焦庆丰 丁文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42-1747,共6页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前数字影像虚拟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8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初次THA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术前虚拟THA,30例采用常规TH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前数字影像虚拟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8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初次THA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术前虚拟THA,30例采用常规TH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虚拟组手术时间[(97.3±20.5)min vs(131.2±19.3)min,P<0.05]、术中失血量[(245.2±20.4)ml vs(322.1±25.6)ml,P<0.05]、下地行走时间[(5.2±4.4)d vs(9.2±3.7)d,P<0.05]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随访时间平均(14.2±3.6)个月,虚拟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10.3±2.2)周vs(14.2±4.2)周,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虚拟组在Harris评分[(93.2±10.9)vs(81.2±8.5),P<0.05]、髋伸-屈ROM[(84.5±11.2)°vs(71.6±11.4)°,P<0.05]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虚拟组术后髋臼假体外翻角[(45.6±3.6)°vs(40.1±3.3)°,P<0.05]和前倾角[(14.1±2.5)°vs(10.1±2.1)°,P<0.05]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此外,术后虚拟组纵向HCOR[(2.2±1.7)mm vs(5.2±3.1)mm,P<0.05]和横向HCOR[(3.3±1.6)mm vs(4.9±3.1)mm,P<0.05]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LL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虚拟组股骨柄假体位置[中置/偏置,(28/2)vs(21/9),P<0.05]及大小[适当/偏小,(29/1)vs(23/7),P<0.05]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术前数字影像虚拟规划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有效提高假体匹配的准确性,促进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术前规划 数字影像虚拟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5
9
作者 朱长俊 周云 +4 位作者 程华强 张媺 江建平 金绍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6例,41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9例经伤椎椎弓根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6例,41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9例经伤椎椎弓根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器械(Dick除外)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和9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或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器械 胸腰椎 骨折 融合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华强 +2 位作者 周云 江建平 周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缺损最佳手术方法。方法:从1985年-2005年选择应用多种皮瓣修复10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外观满意,功能恢复佳。结论:遵循显微外科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治...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缺损最佳手术方法。方法:从1985年-2005年选择应用多种皮瓣修复10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外观满意,功能恢复佳。结论:遵循显微外科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修复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髌骨骨折四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云 +4 位作者 程华强 金绍林 荆珏华 朱长俊 江建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AO钢丝张力带、可调试聚髌器、钢丝环扎、粗丝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167例,其中131例获得随访。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48个月,AO钢丝张力带、可调试聚髌器治疗的优良率分别高达97.44(和9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AO钢丝张力带、可调试聚髌器、钢丝环扎、粗丝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167例,其中131例获得随访。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48个月,AO钢丝张力带、可调试聚髌器治疗的优良率分别高达97.44(和98.20(。结论:AO钢丝张力带及可调试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较钢丝环扎和粗丝线环扎优势明显,不仅固定牢固可靠,术后无需借助外固定,而且可以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大大减少了膝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疗效
原文传递
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绪军 金绍林 +4 位作者 张媺 江建平 周明 白鹏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3.3岁。按Schatzker分型... 目的:探讨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3.3岁。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4例,Ⅲ型10例。均为外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59~107 min(平均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量55~185 mL(平均出血量102 mL)。术中透视结合术后复查X射线片可见骨折复位满意,塌陷的关节面可恢复原有高度。44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纽约外科特种医院(HSS)评分标准,优良率91%。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在达到坚强内固定的同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复位 锁定接骨板 植骨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绪军 白鹏程 +3 位作者 张媺 路友群 金绍林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 目的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GAMMA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二种弹性内固定材料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吉海波 白鹏程 +4 位作者 张媺 江建平 金绍林 周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和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采用下胫腓弹性钩钢板(A组,12例)及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B组,17例)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29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和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采用下胫腓弹性钩钢板(A组,12例)及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B组,17例)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当天、术后3月、6月、12月的下胫腓联合关节间隙(TBCS),术后3月、6月、12月踝关节功能评估(AOFAS评分)。结果 29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A、B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术后3月、6月、12月时TB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AOF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5),术后6月及12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钩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均可有效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损伤,Endobutton钢板术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损伤 钢板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随机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建平 焦庆丰 +2 位作者 周云 金绍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复位內固定,双极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3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8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机采用复位内固定、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3种不同的手术方... 目的:探讨复位內固定,双极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3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8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机采用复位内固定、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3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功能结果的评估使用髋关节分级问卷(hip-rating questionnaire)和EuroQol健康状态测量表(EuroQol health status measure)。临床结果的评估包括死亡率和并发症。同时比较3种手术方法的治疗费用。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187例患者随机采用复位內固定、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3种手术方法之一治疗。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复位內固定组患者的2次手术率最高(复位內固定组39%,双极半髋关节置换组5%,全髋关节置换组9%)。在随访第4个月及第12个月,复位內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分级问卷和EuroQol测量评分的结果最差。在随访第24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功能结果要显著好于另外2组。尽管复位內固定组患者的初始费用最低,但是这种短期的优势会被随后与此相关的髋关节2次手术所抵消。结论:健康老年患者股骨颈移位性骨折治疗,关节置换术要比复位內固定术临床效果更佳,费用更低。长期随访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复位内固定 半髋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手术中皮瓣不同牵开方式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云 +3 位作者 江建平 张媺 郑宏磊 周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10期2-4,共3页
目的:回顾比较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及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最优的牵开方式。方法:对81例89足跟骨骨折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手术治疗。术中皮瓣拉钩牵开组5... 目的:回顾比较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及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最优的牵开方式。方法:对81例89足跟骨骨折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手术治疗。术中皮瓣拉钩牵开组52足,克氏针固定牵开组37足。结果:术后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0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感染1例。其中拉钩牵开组5例,克氏针固定牵开组7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18.92%。经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1)。结论:在跟骨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较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时宜采用拉钩动态牵开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口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应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长俊 周云 +3 位作者 程华强 江建平 金绍林 《伤残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97 例髌骨骨折。结果:术后1周-3周逐渐下地行走;随访1年-3年,平均20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97 例髌骨骨折。结果:术后1周-3周逐渐下地行走;随访1年-3年,平均20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髌器 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 膝关节功能恢复 下地行走 固定治疗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经皮外侧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建平 张骥 +3 位作者 张媺 朱长俊 童绪军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针固定治疗GartⅠ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型9例,Ⅲ型14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克氏针加屈肘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去石膏锻炼,4-6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针固定治疗GartⅠ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型9例,Ⅲ型14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克氏针加屈肘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去石膏锻炼,4-6周拔去固定的克氏针。结果随访6-24个月,按Flynm评定标准,优17例(73.9%),良5例(21.7%),一般2例(4.4%),优良率95.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外侧穿针内固定
下载PDF
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建平 周云 +5 位作者 张媺 焦庆丰 金绍林 周明 郑宏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四肢不同部位的新鲜骨折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愈合44例,延迟愈合1例,1例接骨板...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四肢不同部位的新鲜骨折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愈合44例,延迟愈合1例,1例接骨板断裂,1例螺钉松动拔出,总愈合率达到93.62%。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接骨板 四肢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短节段椎弓根器械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长俊 周云 +2 位作者 程华强 金绍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43 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0 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 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器械 胸腰椎骨折 不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