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和实现
被引量:
6
1
作者
冯奕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三个选择”的认识,强化大学生的“四个教育”,扩宽大学生的学习平台。高校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扎实贯穿红色文化精神,在...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三个选择”的认识,强化大学生的“四个教育”,扩宽大学生的学习平台。高校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扎实贯穿红色文化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充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要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建设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建设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等途径不断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以此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生动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表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永穆
冯奕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其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其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实践,更是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服务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表现多样而丰富。从新要素维度看,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传统要素的升级和新型要素的融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技术维度看,技术系统构成的新变化、技术研发模式的新特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新产业维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则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为了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需要明确路径选择。首先,加强宏观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其次,注重技术产业协同,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把握先立后破的原则,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健全平稳连贯的发展制度。此外,要坚决防止一哄而上的现象,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确保能够真正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还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总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只有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遵循发展规律,明确发展路径,才能够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高质量发展
新要素
新技术
新产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冯奕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0-54,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思政课具有鲜明的内在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效融入高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思政课具有鲜明的内在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须提升思政教师能力,增强文化育人效力;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强化传统文化体悟;激发学生文化认同,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融入路径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载终端设计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博森
何大治
+1 位作者
冯奕佳
刘思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83-87,共5页
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通过获取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的通信信息,开发出一套车路协同系统的车载终端平台。该平台具有突发情况预警、紧急车辆优先通行、最佳车速引导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不断丰富与完善其功能。该车载终端系统测试...
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通过获取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的通信信息,开发出一套车路协同系统的车载终端平台。该平台具有突发情况预警、紧急车辆优先通行、最佳车速引导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不断丰富与完善其功能。该车载终端系统测试效果良好,对车路协同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ANDROID
车路协同系统
辅助驾驶
车载终端
程序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延展——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安平
冯奕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1,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和系统阐释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三重逻辑结构阐释其思想主...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和系统阐释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三重逻辑结构阐释其思想主张,不仅揭露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且对唯物史观作了清晰完整的阐发。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活跃复杂,梳理、领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髓,对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时代“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
1
6
作者
冯奕佳
《宜宾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33-38,共6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同一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两种表现形式。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于新时代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同一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两种表现形式。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握“两个大局”之间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有利于科学定位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好地谋划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辩证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融通
被引量:
1
7
作者
冯奕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仅是对话交流,更强调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和互补性使两者的融通得以可能。两者的融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传统文...
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仅是对话交流,更强调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和互补性使两者的融通得以可能。两者的融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方向;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面中国现实问题,实现双方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融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社会治理必须从分析矛盾出发
8
作者
王安平
冯奕佳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1-1,4,共2页
国家社会治理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能否正确面对和有效处理社会矛盾,是检验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只有从分析矛盾出发,才能说明国家社会治理的目的,正确认识、分析和把握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抓...
国家社会治理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能否正确面对和有效处理社会矛盾,是检验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只有从分析矛盾出发,才能说明国家社会治理的目的,正确认识、分析和把握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判明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治理
矛盾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和实现
被引量:
6
1
作者
冯奕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文摘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三个选择”的认识,强化大学生的“四个教育”,扩宽大学生的学习平台。高校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扎实贯穿红色文化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充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要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建设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建设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等途径不断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以此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生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Keywords
red cultural resources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表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永穆
冯奕佳
机构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四川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研究”(SCJJ24ZD14)。
文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其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实践,更是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服务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表现多样而丰富。从新要素维度看,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传统要素的升级和新型要素的融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技术维度看,技术系统构成的新变化、技术研发模式的新特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新产业维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则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为了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需要明确路径选择。首先,加强宏观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其次,注重技术产业协同,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把握先立后破的原则,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健全平稳连贯的发展制度。此外,要坚决防止一哄而上的现象,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确保能够真正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还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总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只有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遵循发展规律,明确发展路径,才能够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高质量发展
新要素
新技术
新产业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new factors
new technology
new industries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冯奕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0-54,共5页
基金
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青年项目“思政课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研究”(NC21C043)
西华师范大学202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思政课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研究”(cxcy2021362)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度课题“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MKS2020004)。
文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思政课具有鲜明的内在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须提升思政教师能力,增强文化育人效力;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强化传统文化体悟;激发学生文化认同,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融入路径
文化自信
Key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path of integration
culture confidence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G4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载终端设计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博森
何大治
冯奕佳
刘思源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83-8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1297)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7511106102)~~
文摘
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通过获取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的通信信息,开发出一套车路协同系统的车载终端平台。该平台具有突发情况预警、紧急车辆优先通行、最佳车速引导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不断丰富与完善其功能。该车载终端系统测试效果良好,对车路协同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智能交通
ANDROID
车路协同系统
辅助驾驶
车载终端
程序设计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Android;CVIS;assisted driving;vehicle terminal;programming
分类号
TP3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U463.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U495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延展——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安平
冯奕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1,共4页
文摘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和系统阐释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三重逻辑结构阐释其思想主张,不仅揭露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且对唯物史观作了清晰完整的阐发。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活跃复杂,梳理、领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髓,对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时代“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
1
6
作者
冯奕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33-38,共6页
文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同一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两种表现形式。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握“两个大局”之间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有利于科学定位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好地谋划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
关键词
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辩证关系
Keywords
the Two Overall Situ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anges of the world unseen in a century
dialectical relation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融通
被引量:
1
7
作者
冯奕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文摘
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仅是对话交流,更强调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和互补性使两者的融通得以可能。两者的融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方向;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面中国现实问题,实现双方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融通
Keywords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on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社会治理必须从分析矛盾出发
8
作者
王安平
冯奕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1-1,4,共2页
文摘
国家社会治理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能否正确面对和有效处理社会矛盾,是检验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只有从分析矛盾出发,才能说明国家社会治理的目的,正确认识、分析和把握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判明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
关键词
国家社会治理
矛盾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和实现
冯奕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表现与路径选择
蒋永穆
冯奕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冯奕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载终端设计
李博森
何大治
冯奕佳
刘思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延展——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王安平
冯奕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新时代“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
冯奕佳
《宜宾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融通
冯奕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国家社会治理必须从分析矛盾出发
王安平
冯奕佳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