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韦秋凤 陈小健 +2 位作者 丝丝 李想 林成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43-745,共3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P)患者脑氧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择期全麻下行单侧THP的患者,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9例。D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Dex负荷量0.5μg/kg(10min),并以0.5μg/kg/...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P)患者脑氧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择期全麻下行单侧THP的患者,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9例。D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Dex负荷量0.5μg/kg(10min),并以0.5μg/kg/h的维持剂量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输注时间低于2h),C组在相同时点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在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40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采集颈静脉球部及桡动脉血分别行血气分析、血糖及血乳酸测定。计算患者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乳酸氧指数(LOI)。结果:两组T2、T3时点的CaO2较T1时点明显下降(P<0.05)。两组T2时点的SjvO2均较T1时点升高,且D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D组T3时点的CjvO2较T1时点明显下降(P<0.05),T2时点的CjvO2较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T2、T3时点的Ca-jvO2与T1相比明显下降(P<0.05)。两组T2、T3时点的CERO2均较T1时点明显降低,且D组低于C组(均P<0.05)。两组患者葡萄糖摄取率(GluER)及LOI在组内、组间不同时点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x能改善THP患者脑氧代谢,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对脑能量代谢无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氧代谢 脑能量代谢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糖尿病足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艳艳 丝丝 林成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糖尿病足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身麻醉组为G组,神经阻滞组为N组,为有效降低混... 目的:比较分析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糖尿病足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身麻醉组为G组,神经阻滞组为N组,为有效降低混杂因素影响,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两组间混杂因素的差异,提高统计效能。比较两组麻醉开始前(T0)及手术开始后10min(T1)、20min(T2)、30min(T3)、40min(T4)、50min(T5)、60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PSM成功匹配25对(G组25例,N组25例)。匹配后N组T1时点HR及T2~T6时点SBP、DBP、HR较G组更稳定(P<0.05)。N组术中输液量、麻黄素使用例数、低血压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G组(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乌拉地尔使用率、高血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与全身麻醉相比,神经阻滞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糖尿病足 血流动力学 术后并发症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下载PDF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3
作者 丝丝 王菊枚 +3 位作者 吕玉兰 代宇杉 司林阁 顾力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8期74-77,共4页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精明之府",头针疗法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疗效并应用广泛,与现代康复相结合更能凸显其疗效。本文简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头皮针的理论依据、学术流派及与现代康复物理因...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精明之府",头针疗法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疗效并应用广泛,与现代康复相结合更能凸显其疗效。本文简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头皮针的理论依据、学术流派及与现代康复物理因子结合的进展归纳。同时,旨在对当前头针治疗卒中偏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为今后采用头针疗法进行相关疾病临床应用和研究的医生提供更完善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头皮针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整体观念”理论头体针结合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丝丝 黄淦 +2 位作者 王菊枚 吕玉兰 顾力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整体观念”理论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基于“整体观念”理论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遵循中医整体观念理论采用整体选穴与头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偏瘫侧阳明经取穴为主的常规针刺治疗。1天1次,1周6天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参照洛维特肌力分级标准(Lovett肌力分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评定均有提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I指数均有明显提升(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然而,对照组与其治疗前阶段相比,FMA、Bl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34/36),对照组47.2%(17/36),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原则采用整体选穴与头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确切,在短期内的针刺效应更强、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整体观念 头针 体针
下载PDF
中风与五脏气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菊枚 丝丝 +1 位作者 吕玉兰 顾力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4期91-94,共4页
纵观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病因既有外邪侵袭引发之外因,亦有无外邪而发病之内因,但皆不离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升降失调;然而脏腑损伤、阴阳失调、气血津液紊乱是气机失调的病理基础,故气机失调是中风病发病的关键... 纵观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病因既有外邪侵袭引发之外因,亦有无外邪而发病之内因,但皆不离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升降失调;然而脏腑损伤、阴阳失调、气血津液紊乱是气机失调的病理基础,故气机失调是中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然其发生也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论述了中风与五脏的相关性,从中风的病位着手,结合五脏气机的变化,探讨五脏气机失调与中风的密切关系,挖掘中医学从五脏气机论治中风的理论与实践,并且与现代临床相结合,对于进一步提高中风病的防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五脏气机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潘丽霞 何文政 +2 位作者 丝丝 陈益凤 荣恒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喙突锁骨下入路,对照组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手术镇痛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针次数和阻滞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手术部位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喙突锁骨下入路 肌间沟入路 上肢手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兔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肖雪鑫 张光英 +1 位作者 丝丝 林成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坐骨神经阻滞的新西兰兔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R组:经导管在左侧坐... 目的:通过建立坐骨神经阻滞的新西兰兔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R组:经导管在左侧坐骨神经旁注射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2.5 mL;RD组:经导管在左侧坐骨神经旁注射0.375%罗哌卡因+1.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5 mL。使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别在注药前(T0)、注药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40 min(T4)、50 min(T5)、60 min(T6)共7个时间点,测量所有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R组给药后复合动作电位潜伏期逐渐延长,在T3、T4时间点延长明显;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在T3、T5、T6时间点减慢明显(P<0.05);RD组潜伏期逐渐延长,T4、T5及T6时间点较于T0明显延长,T5、T6时间点较于T1延长明显;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T2、T4、T5及T6时间点较于T0减慢明显,T5、T6时间点较于T1减慢明显(P<0.05);两组间复合动作电位潜伏期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RD组长于R组(P<0.05);2组间坐骨神经干传导速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及T6时间点,RD组慢于R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延长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减慢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增强局麻药神经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外周神经阻滞 复合动作电位 潜伏期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丝丝 汤铭志 +4 位作者 黄淦 李曼 高婧涵 王菊枚 顾力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586-59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整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6.0软件对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利用个别研究的不良事件来确定...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整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6.0软件对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利用个别研究的不良事件来确定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针灸或康复训练相比,联合治疗疗效显著[OR=4.01,95%CI(2.39,6.73)];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WMD=3.77,95%CI(2.62,4.93)]、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WMD=8.72,95%CI(6.43,11.00)]、降低痉挛程度[WMD=-1.36,95%CI(-1.87,-0.8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但由于当前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研究间存在一定异质性,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内翻 针灸 康复训练 META分析
下载PDF
从经络气机角度探讨中风病的治疗思路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菊枚 杨国顺 +5 位作者 丝丝 吴泉 吕玉兰 任雨柔 曾涛 顾力华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7期15-16,40,共3页
经络理论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经络气机失调密切相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经络气机正常、循行通畅则人体“阴平阳秘”,处于不病之常态;反之,人体出现气机失调,升降出入不畅,致气血逆乱、经络... 经络理论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经络气机失调密切相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经络气机正常、循行通畅则人体“阴平阳秘”,处于不病之常态;反之,人体出现气机失调,升降出入不畅,致气血逆乱、经络不利、脏腑功能失常,如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及升清、肾不能藏精等可致脑失于清明,则发中风病。因此,疏调经络气机或可成为防治中风病的重要途径。目前,从经络气机着手治疗中风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经络气机角度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规律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理论 气机失调 疏调气机 中风 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气机理论在中风后郁证的临床应用理论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菊枚 丝丝 +1 位作者 吕玉兰 顾力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3期38-42,共5页
中风后郁证是中风病发病之后所引起患者出现的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中风患者疾病的预后,还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在古代中医里并没有“中风后郁证”这一... 中风后郁证是中风病发病之后所引起患者出现的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中风患者疾病的预后,还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在古代中医里并没有“中风后郁证”这一疾病名称,中风后郁证在古代归属于中医“中风病”与“郁证”的合病。中医认为中风后郁证大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之上,多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的郁结,并逐渐地引起五脏气机的不和所导致的疾病;最主要的是肝、肾、脾等脏的受累。云岭疏调学派的创始人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强调“欲求临床疗效高,勿忘对患者气机之疏调”的宗旨,非常重视对中风患者肝、肾、脾的调补。因此,基于国医大师张震主任医师“疏调气机理论”治疗中风后郁证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故本文从国医大师的“疏调气机理论”与中风后郁证的病因病机出发,总结中医治疗中风后郁证的临床研究,以期为提高中风后郁证的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郁证 疏调气机理论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从中医“气机”谈脑卒中诊疗指南的药物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菊枚 任雨柔 +5 位作者 丝丝 吴泉 吕玉兰 杨国顺 曾涛 顾力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4期135-139,共5页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诊疗指南中药物治疗在临床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包括降压、降糖、降脂、抗血小板、抗凝和降纤、脑微循环、脑保护等治疗。中医“气机”理论乃至国医大师张震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上的高度发...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诊疗指南中药物治疗在临床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包括降压、降糖、降脂、抗血小板、抗凝和降纤、脑微循环、脑保护等治疗。中医“气机”理论乃至国医大师张震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上的高度发挥,核心思想是“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之疏调”,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经典理论。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笔者尝试运用中医“气机”理论阐述指南中应用药物治疗脑卒中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 脑卒中 疏调气机 诊疗指南 药物应用
下载PDF
疏调理论指导下从肝脾肾着手针刺调气选穴组方的特点与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菊枚 丝丝 +4 位作者 吕玉兰 任雨柔 杨国顺 曾涛 顾力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3期91-96,共6页
目的:分析疏调理论指导下从肝脾肾着手针刺调气选穴用经组方(简称调气法)的特点与规律,建立相应的基础通用治方。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2011年-2021年)中应用调气法治疗疾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Excel,运用数据归纳统计,总结分析调气法选... 目的:分析疏调理论指导下从肝脾肾着手针刺调气选穴用经组方(简称调气法)的特点与规律,建立相应的基础通用治方。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2011年-2021年)中应用调气法治疗疾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Excel,运用数据归纳统计,总结分析调气法选穴、用经、组方等特点与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通过统计分析得知:调气法针灸处方中常用穴位是太冲穴、天枢穴、中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调气法所辨经脉涉及任脉、肝经、胃经、脾经、督脉;调气法特定穴属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交会穴、五输穴、募穴、原穴、八脉交会穴。结论:调气法的特点与规律如下:经脉以任脉、肝经、胃经、脾经、督脉为主;穴位以太冲穴、天枢穴、中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五输穴、募穴、原穴及八脉交会穴为主。调气法基础通用治方如下:百会穴、膻中穴、期门穴、章门穴、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公孙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照海穴、太溪穴。调气法取穴合理,应用范围广泛,疗效良好。此法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调理论 针刺 选穴特点 经脉 处方规律
下载PDF
腹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吕玉兰 王菊枚 +3 位作者 丝丝 司林阁 代宇杉 顾力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6期9-11,共3页
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对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腹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学说及临床进展。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今后应加强对相关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 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对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腹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学说及临床进展。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今后应加强对相关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深化腹针的理论体系,提高腹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中风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