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下外源ABA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3
1
作者 李长宁 Manoj Kumar SRIVASTAVA +1 位作者 李杨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3-870,共8页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22为材料,调查水分胁迫及胁迫加喷施脱落酸(ABA)对甘蔗内源ABA合成及相关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及干旱加外施ABA的条件下,甘蔗内源ABA合成水平上升,但干旱加ABA处理增幅更显著,甘蔗叶内的脯氨酸(Pro)、H2O...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22为材料,调查水分胁迫及胁迫加喷施脱落酸(ABA)对甘蔗内源ABA合成及相关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及干旱加外施ABA的条件下,甘蔗内源ABA合成水平上升,但干旱加ABA处理增幅更显著,甘蔗叶内的脯氨酸(Pro)、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而ABA处理能缓解MDA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低水平,ABA处理能防止叶绿素降解并对干旱引起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实际量子效率(ΦPSII)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干旱条件下,H2O2的积累伴随着抗氧化作用的酶CAT、GPX、GR和APX的活性提高,而ABA处理能进一步提高这些相关酶的活性而逐渐降低H2O2的含量,表明干旱条件下,外施ABA能增强甘蔗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甘蔗 抗旱性 H2O2 抗氧化酶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锈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杜青 唐照磊 +2 位作者 李石初 覃兰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5-768,共4页
【目的】完善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信息,为可持续性抗病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319和黄早四为高抗(HR)和高感(HS)对照,采用人工辅助接种法对37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结果】352份国际小... 【目的】完善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信息,为可持续性抗病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319和黄早四为高抗(HR)和高感(HS)对照,采用人工辅助接种法对37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结果】352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自交系中,表现HR(高抗)、R(抗)、MR(中抗)、S(感)、HS(高感)的份数依次为139、104、38、40和31份,所占比率分别为39.49%、29.55%、10.80%、11.36%和8.80%;12份温带玉米自交系中,两份表现为HR或R,10份表现为S或HS;15份玉米杂交种中,10份表现为R或MR,5份表现为S或HS。【结论】目前广西主推的普通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玉米南方锈病有较好的抗性;CIMMYT的玉米自交系中存在丰富的抗锈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南方锈病 抗病性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水稻内生细菌B196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雪凤 +3 位作者 黎起秦 袁高庆 林纬 黄永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从水稻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B196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采用浸种和喷雾的方法将菌株B196接种到水... 从水稻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B196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采用浸种和喷雾的方法将菌株B196接种到水稻植株后,均能在稻株体内回收到该菌株,表明菌株B196能在水稻体内定殖。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效分别为64.29%和5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鉴定 定殖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一株抗香蕉枯萎病DSE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抗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雯龙 +5 位作者 蓝桃菊 苏琴 陈艳露 张艳 覃丽萍 谢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9-564,共6页
通过平皿和盆栽共生对抗法,筛选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L-14,2种方法的防效分别达到72.4%和56.5%,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鲜重。形态观察和28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裂壳菌(Schizotheci... 通过平皿和盆栽共生对抗法,筛选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L-14,2种方法的防效分别达到72.4%和56.5%,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鲜重。形态观察和28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裂壳菌(Schizothecium sp.)。使用该菌株浸根处理接种香蕉苗后,植株系列抗氧化保护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菌株L-14与香蕉枯萎病菌混合接种处理样品的PPO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单独接种处理,表明接种该生防菌能增强香蕉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其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壳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广西水稻内生细菌的动态分布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黎起秦 焦成 +3 位作者 袁高庆 林纬 黄永禄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19,共8页
从广西稻区74种水稻品种中采集了222个水稻标样,分离出1903株内生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些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胺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肠杆菌属E... 从广西稻区74种水稻品种中采集了222个水稻标样,分离出1903株内生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些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胺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成团泛菌属Pantoea。其中,Bacillus和Enterobacter为主要类群,Bacillus为优势类群。水稻内生细菌的类群随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栽培地区而变化。水稻内生细菌在植株器官中的分布以根部数量最多,其次是叶鞘和叶。内生细菌的总量在水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是从苗期到孕穗期上升,从灌浆期到乳熟期下降。分离到的1903株内生细菌中,有412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内生细菌 多样性 分布 动态 水稻纹枯病 拮抗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艳 蓝桃菊 +5 位作者 廖仕同 陈艳露 覃丽萍 张雯龙 谢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3-794,共12页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建立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利用内生真菌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湾地区采集红树植物组织样本,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真菌,通过测定...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建立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利用内生真菌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湾地区采集红树植物组织样本,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真菌,通过测定分离菌株对宿主植物是否具有致病性来筛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从60个红树植物样本中分离得到1 764个菌株,经过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41株内生真菌,分离率为2.3%。其中从宿主植物红海榄分离得到15株内生真菌,占总菌株数的36.6%,比例最高。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内生真菌在ITS-NJ、NS-NJ两个系统发育树上各聚为7个大分支,分属8个科(目)。其中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德福里斯孢属Devriesi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枝孢霉属Cladosporium、Pleosporales等属(科)真菌是广西红树林的优势菌。【结论】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菌种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水分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Manoj Kumar Srivastava 李长宁 +1 位作者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411-1417,共7页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 22与不抗旱品种ROC 16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2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ROC 16的叶绿素降解程度高于ROC 22,而外源ABA能够缓解这种降解作用;随着水分胁迫...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 22与不抗旱品种ROC 16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2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ROC 16的叶绿素降解程度高于ROC 22,而外源ABA能够缓解这种降解作用;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两个甘蔗品种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表明水分胁迫使甘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施加外源ABA能部分减轻这种伤害,以对ROC 22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胁迫 ABA 叶绿素荧光 耐性
下载PDF
内生细菌B196菌株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黎起秦 +2 位作者 袁高庆 林纬 黄永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557-9558,9674,共3页
[目的]为利用水稻内生细菌与农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抑菌率法测定水稻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196菌株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B196菌... [目的]为利用水稻内生细菌与农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抑菌率法测定水稻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196菌株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B196菌株与5%井岗霉素水剂质量比为1∶68.47的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209,其1 000倍液对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为75.57%,比单用B196菌株的防效高17.68%。[结论]内生巨大芽孢杆菌菌株B196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混配 水稻纹枯病 防治 井岗霉素
下载PDF
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艳 曾凤花 +4 位作者 覃丽萍 窦同心 邱美莎 谢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目的】分析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探究香蕉抗枯萎病能力与香蕉根系微生物组的关联,为发掘利用香蕉枯萎病土著生防微生物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威廉斯B6和抗病品种中蕉9号为材料,在... 【目的】分析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探究香蕉抗枯萎病能力与香蕉根系微生物组的关联,为发掘利用香蕉枯萎病土著生防微生物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威廉斯B6和抗病品种中蕉9号为材料,在枯萎病发病初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发病严重期(孕蕾期)采集香蕉根系,采样前均调查香蕉发病情况;分别提取抗病和感病香蕉植株根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香蕉根系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通过Fastp和Flash软件对原始测序序列进行质控、拼接,利用RDP classifier和Silva数据库对序列进行比对、注释,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运用DPS 7.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随着香蕉的生长发育和枯萎病的越发严重,抗病品种中蕉9号在生长过程中相对感病品种威廉斯B6表现出极显著(P<0.01)的抗病能力。测序获得的2568个OTUs分属于32门89纲220目369科673属1139种。Alpha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中蕉9号根系细菌多样性高于感病品种威廉斯B6,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种根系细菌群落在发病初期和严重期的优势菌门无差异,但相对丰度随着香蕉的生长发生显著变化(P<0.05,下同)。在发病初期,感病和抗病香蕉植株根系细菌群落中主要优势菌属较单一;发病严重期细菌群落组成较丰富,其中抗病品种中有益微生物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分析发现短杆菌属只在抗病品种香蕉根系中特异富集。NMDS和PCoA分析表明,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细菌群落结构在发病初期大致相同,到发病严重期时2个品种间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随着生长发育和发病进程而变化,优势菌门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高通量测序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多样性
下载PDF
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和C.fructicola的危害特征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覃丽萍 苏琴 +5 位作者 谢玲 陈艳露 张艳 廖仕同 莫贱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7-202,共6页
通过离体针刺接种法初步探讨了广西杧果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和C.fructicola在不同品种杧果上的危害症状及致病力,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这2种病菌代表菌株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C.asianum和C.fruct... 通过离体针刺接种法初步探讨了广西杧果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和C.fructicola在不同品种杧果上的危害症状及致病力,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这2种病菌代表菌株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C.asianum和C.fructicola侵染同一品种杧果的症状仅有细微的差别;每种病菌对不同品种杧果的致病力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C.asianum对‘桂七杧’的致病力最强,对‘台农一号杧’的致病力最弱,C.fructicola对‘金煌杧’的致病力最强,对‘四季蜜杧’的致病力最弱。咪鲜胺对C.asianum和C.fructicola的代表菌株的EC 50分别为0.0395~0.1322μg/mL、0.0571~0.1574μg/mL,吡唑醚菌酯对C.asianum和C.fructicola的代表菌株的EC 50分别为0.0109~0.5616μg/mL、0.1511~0.4474μg/mL,其中C.asianum对吡唑醚菌酯的最大EC 50是最小EC 50的51.5倍,存在抗药性风险。研究结果为杧果炭疽病的正确诊断、防治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炭疽病 危害特征 杀菌剂 敏感性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生防菌绿头枝孢菌LS1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琴 谢玲 +3 位作者 陈艳露 廖仕同 张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248-3256,共9页
【背景】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真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由于抗病品种产量普遍不佳和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等系列问题,生物防治是其理想的防治方法。【目的】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株,丰富生防菌株资... 【背景】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真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由于抗病品种产量普遍不佳和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等系列问题,生物防治是其理想的防治方法。【目的】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株,丰富生防菌株资源库。【方法】采用平皿和盆栽实验方法评价5株DSE对香蕉的促生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接种DSE可有效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尤以菌株LS1作用最显著,接种后鲜重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7.36%与42.40%;接种DSE可有效提高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其中菌株LS1处理的香蕉植株表现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它菌株,平皿中的防效为86.19%,盆栽实验防效为63.19%;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将菌株LS1鉴定为绿头枝孢菌Cladosporium chlorocephalum。【结论】LS1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香蕉枯萎病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绿头枝孢菌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大石围天坑群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群落组成及其对先锋植物抗旱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蓝桃菊 陈艳露 +6 位作者 黄诚梅 张雯龙 谢玲 史国英 覃丽萍 张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6-34,共9页
为探究大石围天坑群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资源并发掘其生态功能,采用白菜为诱饵植物对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原始森林土样中的DSE菌株进行诱捕分离,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1-5.8S-ITS4-2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从中选择4株DSE菌株... 为探究大石围天坑群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资源并发掘其生态功能,采用白菜为诱饵植物对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原始森林土样中的DSE菌株进行诱捕分离,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1-5.8S-ITS4-2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从中选择4株DSE菌株接种当地先锋植物,进行自然干旱胁迫实验,并测定植株萎蔫指数、恢复浇水后的萎蔫率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共从土样中分离筛选获得22个DSE菌株,分属Exophiala、Chaetothyriales、Aspergillus、Oidiodendron、Tetracladium、Schizothecium、Camarops、Chaetomium等13个属,呈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干旱胁迫下,菌株TK566和TK731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任豆(Zenia insignis)和苏木(Caesalpinia sappan)这两种当地石漠化修复先锋树种幼苗的抗旱和生长能力。由于内生真菌-植物互作方式非常复杂,DSE是否从酶系统调控层面来影响植物的抗旱性则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DSE资源丰富,且部分菌株对提高植物抗旱性和生长具有正向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 天坑 ITS rDNA 先锋植物 抗旱性
下载PDF
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13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5 位作者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出现频率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种类的构成与分布 被引量:5
14
作者 覃丽萍 余功明 +5 位作者 张艳 莫贱友 苏琴 谢玲 陈艳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9-480,共12页
【目的】利用多基因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重新确定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分类地位,并统计分析各种类病菌的分布,了解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种类和优势群体,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杧果炭疽菌及其病害的诊断、防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从广西百色市... 【目的】利用多基因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重新确定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分类地位,并统计分析各种类病菌的分布,了解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种类和优势群体,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杧果炭疽菌及其病害的诊断、防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从广西百色市、南宁市、钦州市等杧果产地采集杧果不同部位的炭疽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所得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证明为杧果炭疽病菌。对病菌的ITS和ACT、GPDH、TUB2、CAL多基因位点进行扩增和测序,各基因序列按ITS、GPDH、ACT、TUB2、CAL的顺序相连接形成复合序列,采用MEGA 6.06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病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统计各种类病菌的总分离率及其在不同地区、植株不同部位的分离率。【结果】获得50株杧果炭疽病菌菌株,分别属于3个种:Colletotrichum asianum、C.fructicola、C.siamense,其中36株为C.asianum、12株为C.fructicola、2株为C.siamense。C.asianum、C.fructicola、C.siamense的总分离率分别为72%、24%、4%;C.asianum在所有检测地区、植株部位均能分离到,且分离率均最高,超过57.1%;C.fructicola能从所有检测地区、枝条以外的植株部位分离到,其中花梗上的分离率最高,为42.9%;C.siamense仅从百色市的果实上分离到,分离率为13.3%。【结论】广西杧果炭疽病菌主要有C.asianum、C.fructicola和C.siamense 3个种,均属于C.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其中C.asianum为优势种,C.fructicola是我国杧果炭疽病菌的新记录种;病菌的种类与地理来源、侵染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炭疽菌 多基因 种类 分布 广西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对广西玉米主要病害抗性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石初 唐照磊 +2 位作者 杜青 磨康 《东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62-66,共5页
2013~2014年,为了明确广西种子市场上54个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进行玉米纹枯病、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纹枯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2个;对玉米小斑病... 2013~2014年,为了明确广西种子市场上54个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进行玉米纹枯病、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纹枯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2个;对玉米小斑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27个;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3个。其中,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玉米品种只有桂单0810、桂单589和正大808等3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的玉米品种有桂单688、桂单162、兆丰588等14个品种。结论:广西目前种子市场上的玉米品种繁多,但兼抗多种玉米病害的品种很少,为了避免玉米生产上遭受病害带来损失的风险,应该尽量选择播种兼抗2种以上玉米主要病害的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主要病害 抗性鉴定 广西
原文传递
一株高效甘蔗内生固氮细菌GXS16的鉴定及其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丽 +3 位作者 谢金兰 莫璋红 黄杏 李长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10-4718,共9页
【背景】我国甘蔗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严重,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充分发挥甘蔗与内生固氮菌的联合固氮作用,减少氮肥施用量,对促进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筛选优势甘蔗内生固氮菌,对其基本特性、联合固氮效率及... 【背景】我国甘蔗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严重,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充分发挥甘蔗与内生固氮菌的联合固氮作用,减少氮肥施用量,对促进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筛选优势甘蔗内生固氮菌,对其基本特性、联合固氮效率及促生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从甘蔗根系分离到一株内生固氮菌GXS16,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通过PCR扩增nifH基因确定菌株为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Biolog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接种盆栽甘蔗检测菌株的促生长作用,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检测菌株相对固氮效率。【结果】菌株GXS16固氮酶活性为2.42μmol-C_(2)H_(4)/(h·mL),根据菌株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Biolog检测、16S rRNA、nifH、acd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XS16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菌株GXS16还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ACC)活性及合成生长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降解无机磷的功能;接种GXS16处理甘蔗植株的株高比对照增长15%以上,干重增长20%以上,^(15)N同位素测定显示甘蔗根、茎、叶从空气中获得氮的百分比分别为7.69%、15.64%和8.72%,效率显著优于模式菌株Glucon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s PAL5。【结论】Burkholderia sp.GXS16是一株高效甘蔗内生固氮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内生固氮菌 特性鉴定 促生长作用
原文传递
31个水稻主效抗瘟基因对广西稻瘟病菌群体的抗性分析
17
作者 岑贞陆 韦彦 +4 位作者 李焜华 韦善富 韦丽丽 颜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3-2030,共8页
【目的】鉴定评价31个已知主效抗瘟基因对广西稻瘟病菌的抗性,明确其在广西水稻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为水稻抗瘟新品种的选育、有效聚合抗瘟基因及抗瘟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25个抗瘟单基因系、6个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以及桂... 【目的】鉴定评价31个已知主效抗瘟基因对广西稻瘟病菌的抗性,明确其在广西水稻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为水稻抗瘟新品种的选育、有效聚合抗瘟基因及抗瘟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25个抗瘟单基因系、6个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以及桂R106、红脚占、砦糖3个广西地方抗源品种和感病品种CO39、丽江新团黑谷为供试水稻材料,利用2018—2021年来自广西不同生态稻作区的32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供试31个水稻主效抗瘟单基因进行室内人工喷雾接种抗性评价,并利用稻瘟病区自然诱发病圃对其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评价供试水稻材料的抗病性,分析任意2个抗瘟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进行抗瘟基因与测试菌株的亲和性聚类分析。【结果】31个主效抗瘟基因对测试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抗性频率介于0~84.5%,多数基因抗性频率较低,在病区病圃表现高度感病。抗性频率较高的抗瘟基因依次为Pi-k、Pi-km、Pi-9、Pi-1和Pi-z^(5),分别为84.5%、82.9%、80.5%、77.4%和68.9%,这些抗瘟基因在病区病圃也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抗病性;对任意2个抗瘟基因联合抗性频率分析发现,不同抗瘟基因间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比单个抗瘟基因的抗性频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Pi-km×Pi-9的联合抗性频率最高,达97.9%;根据抗瘟基因与测试菌株的亲和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供试31个主效抗瘟基因可划分为两大组,第I组包括Pi-a(1)等24个抗性较弱的抗瘟基因,抗性频率在0~57.0%,第Ⅱ组包括Pi-9等7个抗性较强的抗瘟基因,抗性频率在41.5%~84.5%。【结论】抗瘟基因Pi-k、Pi-km、Pi-9、Pi-1和Pi-z^(5)对广西稻瘟病菌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在病圃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抗性,在广西仍可因地制宜加以利用。基因聚合有望选育出抗谱较广的抗瘟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瘟基因 抗性频率 田间抗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密集烤房应用效果及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美珍 +2 位作者 赵阿娟 裴晓东 陈治锋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本文分析阐述了常规燃煤烤房、空气源热泵烤房、生物质烤房及洁净煤反向燃烧炉烤房的结构形式及应用效果。综合对比来看,洁净煤反向燃烧炉烤房降低烤烟生产能源成本、减少烟气污染物以及提高烟叶品质的应用效果显著,是传统燃煤烤房技术... 本文分析阐述了常规燃煤烤房、空气源热泵烤房、生物质烤房及洁净煤反向燃烧炉烤房的结构形式及应用效果。综合对比来看,洁净煤反向燃烧炉烤房降低烤烟生产能源成本、减少烟气污染物以及提高烟叶品质的应用效果显著,是传统燃煤烤房技术升级及节能改造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烤房 燃煤 空气源热泵 生物质 洁净煤 反向燃烧炉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的病级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 +4 位作者 黄永禄 林纬 袁高庆 黄世文 黎起秦 《广西植保》 2009年第4期8-9,共2页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秋优838、特优253、特优273和天优6号4个水稻品种的水稻纹枯病病级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水稻品种的平均结实率随着病级的变化而变化,且0~7级的平均结实率差异极显著,说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秋优838、特优253、特优273和天优6号4个水稻品种的水稻纹枯病病级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水稻品种的平均结实率随着病级的变化而变化,且0~7级的平均结实率差异极显著,说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稻纹枯病9级分级标准是合理的。秋优838、特优253、特优273和天优6号发生病害的病级(Y)与平均结实率(X1)的相关模型分别为:Y=25.6473—0.2639X1,Y=21.3188—0.21X1,Y=26.6618—0.2698X1和Y=25.4519—0.2756X1;病级(Y)与千粒重(X2)的相关模型分别为:Y=56.3323—1.9635X2,Y=51.4172—1.747X2,Y=88.6786—3.07927(2和Y=62.3624—2.1912X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水稻 结实率 千粒重
下载PDF
玉米青枯病发生及其对产量因子影响调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石初 唐照磊 +2 位作者 杜青 磨康 《吉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广西玉米青枯病在生产上的发生情况及不同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研究方法: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定点进行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计算各地的平均发病率;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玉米在成熟...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广西玉米青枯病在生产上的发生情况及不同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研究方法: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定点进行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计算各地的平均发病率;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玉米在成熟后收获考种测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青枯病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秋玉米发病较重,发病率3.5%~10.3%,春玉米发病较轻,发病率0.4%~9.8%;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性,抗病性最好品种是兆丰688,抗病性最差的品种是蠡玉16号,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广西玉米青枯病普遍存在,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是秋玉米病重于春玉米、南方玉米品种比北方玉米品种抗病;发病时期越早,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玉米 产量 调查 广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