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拉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7-31,共5页
《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潮的产物。所谓“三教合一”并非儒、释、道三者平分秋色 ,实际上有所侧重。具体分析三者的关系是 :小说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评判人和事的标准 ,儒为立本 ;道教修炼 ,虽使孙悟空等超越了自然... 《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潮的产物。所谓“三教合一”并非儒、释、道三者平分秋色 ,实际上有所侧重。具体分析三者的关系是 :小说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评判人和事的标准 ,儒为立本 ;道教修炼 ,虽使孙悟空等超越了自然生命、具有无穷法力 ,却非修炼的极境 ,仅仅是进一步修炼的入门和准备 ;成佛则是小说人物的最高追求 ,佛法无边并统摄一切诸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三教合一 道教 佛教 儒教 关系
下载PDF
猪八戒命名的宗教意蕴考释 被引量:3
2
作者 拉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文章以佛教戒律、教义,参之以道教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猪八戒这一宗教小说人物的命名含义进行考释。认为"八戒"除了戒律的内涵外,还有初皈依沙门的信徒的用意。"猪"的来源与道教的炼丹术有关,是由猪八戒在《西游... 文章以佛教戒律、教义,参之以道教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猪八戒这一宗教小说人物的命名含义进行考释。认为"八戒"除了戒律的内涵外,还有初皈依沙门的信徒的用意。"猪"的来源与道教的炼丹术有关,是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代表"肝气之木"所决定的。详释了猪八戒在取经队伍中的地位、作用,并在佛教文化中找到了小说塑造这一有道德缺陷的人物的依据"贪欲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戒 猪八戒 道教炼丹术 贪欲即道
下载PDF
《西游记》取经故事文体与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1-35,47,共6页
从《大唐西域记》到《西游记》,随着游记文体的不断弱化,作品的叙事结构、语言特征等也在不断演变:从《西游记》取经故事的单个故事结构而言,其中的侦探小说、军事战争小说、神魔故事等多种题材因子交错转化,推动情节发展,改变叙事方向... 从《大唐西域记》到《西游记》,随着游记文体的不断弱化,作品的叙事结构、语言特征等也在不断演变:从《西游记》取经故事的单个故事结构而言,其中的侦探小说、军事战争小说、神魔故事等多种题材因子交错转化,推动情节发展,改变叙事方向。它们在表达神奇多变故事内容的同时,又形成相对固定的叙事结构;西天取经途中的故事排列有序,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不容置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故事 文体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散曲、小曲与清曲 被引量:2
4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0-66,共7页
散曲、清曲与小曲在明清曲学论著中均被普遍使用。清曲由表演技巧和方法而来,它的范围最广,包括了散曲、小曲及用清唱来表演的剧曲;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也与"雅乐"相对,有俗曲之意。小曲范围最小,特指明中叶以来,曲调比... 散曲、清曲与小曲在明清曲学论著中均被普遍使用。清曲由表演技巧和方法而来,它的范围最广,包括了散曲、小曲及用清唱来表演的剧曲;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也与"雅乐"相对,有俗曲之意。小曲范围最小,特指明中叶以来,曲调比较简单的民间歌曲及文人依据此种形式创作的曲子。从文体角度而言,它仍属于散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 小曲 清曲 文体概念
下载PDF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晚明社会 被引量:2
5
作者 拉成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0-23,共4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晚明社会思潮的产物。它超越了前代负心故事;反映了晚明人的金钱观;颂扬了对自身人格和尊严的捍卫与维护。从而,它优于同时代的其它短篇小说而成为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社会 明朝 金钱观 人格 尊严 短篇小说 冯梦龙
下载PDF
论《西游记》前七回与西天取经故事之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拉成 《商洛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1-44,共4页
《西游记》由两个故事群构成,即孙悟空学道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这两个故事群之间,人物行为模式同构,故事内容相关,前者从反面映衬后者。作者构思是完整统一的。
关键词 《西游记》 学道 取经 比较 构思完整
下载PDF
试论《聊斋》爱情描写中的“知己之爱” 被引量:1
7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提出了一种崇尚“知己之爱”的爱情观,他认为知己之爱的寻求必须立足于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从实实在在的现实感情出发,以缔结婚姻为最终目的;知己的酬答是不计利害的无私奉献,是永久、恒定的贞定;知己之爱的割舍是...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提出了一种崇尚“知己之爱”的爱情观,他认为知己之爱的寻求必须立足于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从实实在在的现实感情出发,以缔结婚姻为最终目的;知己的酬答是不计利害的无私奉献,是永久、恒定的贞定;知己之爱的割舍是对对方心灵攀爬的结果,是灵魂深处痛楚的抉择。蒲氏的“知己之爱”的爱情观系统、完整,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爱情 知己之爱
下载PDF
欲望化叙事与叙事文学指质的再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拉成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将欲望置于现实生活、人性解放及文学创作等3个层面进行批判与定位,可以揭示欲望化叙事与叙事文学的指质。欲望化叙事中的纵欲追求及夸大描写,只是个别作家文字中的狂欢,既非现实生活的写照,也不是真正的人性解放。它违背了文学颂扬道... 将欲望置于现实生活、人性解放及文学创作等3个层面进行批判与定位,可以揭示欲望化叙事与叙事文学的指质。欲望化叙事中的纵欲追求及夸大描写,只是个别作家文字中的狂欢,既非现实生活的写照,也不是真正的人性解放。它违背了文学颂扬道德伦理学之精微的本质,只能使人性返回动物性,以至毁灭人类。在今天,真正意义上的人性解放是将人类从物质化、齐一化、功能化、平均化中解放出来,而叙事文学应当担负起限制欲望、疏导欲望、升华欲望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学 欲望化叙事 人性解放
下载PDF
元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回归传统”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拉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131,共3页
在元明清叙事文学中,张扬个性及情感的文学作品,结局或回归于"理"性,或就范传统礼俗,或约束于传统的价值准则,形成叙事文学中的"回归传统"现象。在伟大的思想变革之前,文学人物向传统回归是作品人物为改变境况、消... 在元明清叙事文学中,张扬个性及情感的文学作品,结局或回归于"理"性,或就范传统礼俗,或约束于传统的价值准则,形成叙事文学中的"回归传统"现象。在伟大的思想变革之前,文学人物向传统回归是作品人物为改变境况、消除焦虑的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从作家角度看,向传统回归是作家慎重而自觉的刻意选择,其创作态度是积极负责的;回归传统部分,并非完全迁就"理",还有肯定与张扬情的内容,它是叙事的转捩点,新故事的渊薮,是对人物性格的升华,使得故事相对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叙事文学 回归传统现象
下载PDF
《西游记》中的神佛世界
10
作者 拉成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34-135,共2页
神魔小说《西游记》描写的神仙世界光怪陆离,神异美好,令世人向往。其神佛观念则普及了神佛知识,将神佛变得可亲可感,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其中的神仙世界与神佛观念对民众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 《西游记》 神佛世界 民众生活
原文传递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生命意蕴
11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69,85,共7页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 ,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 ,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 ,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故事 生命意蕴 原型 精神生命
下载PDF
陕西散文的肇始——《尚书·周书》的思想与艺术简论
12
作者 拉成 《唐都学刊》 2017年第3期69-72,共4页
《尚书·周书》是陕西散文的肇始,其中誓、诰处处体现出了周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精神信仰,影响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在艺术上表现为:雅言旷旨;辞体尚要,不惟好异;训诰因事记言,记言见事;文以足言,深情雄辩等文学... 《尚书·周书》是陕西散文的肇始,其中誓、诰处处体现出了周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精神信仰,影响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在艺术上表现为:雅言旷旨;辞体尚要,不惟好异;训诰因事记言,记言见事;文以足言,深情雄辩等文学质素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散文的肇始 《尚书·周书》的思想艺术
下载PDF
试论丘处机与陕西之因缘——兼论《磻溪集》的创作
13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2,67,共6页
丘处机是金元之际全真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从二十四岁进入陕西到四十三岁离陕,共计二十余年,为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但是,在此期间的行藏却遮掩在其晚年的光辉之下,很少有人知道。他先后在祖庵、磻溪、南昌宫、太乙观、龙门等地修... 丘处机是金元之际全真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从二十四岁进入陕西到四十三岁离陕,共计二十余年,为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但是,在此期间的行藏却遮掩在其晚年的光辉之下,很少有人知道。他先后在祖庵、磻溪、南昌宫、太乙观、龙门等地修真,完成了》诗词的大部分;他降心炼形,磨砺意志,广结善缘,勤修内丹,悟彻生死。这是他生命最宝贵的阶段,也是人生修炼最为艰苦的阶段,为后来的"下山度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处机 陕西 行藏
下载PDF
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家长形象评价问题
14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现行《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学界研究成果多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与青年叛逆形象相对立,进行否定性的批判。这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实际,不仅不公允,也不符合健康的生活常识。事实上,对这些家长冠之"封建"标签的... 现行《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学界研究成果多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与青年叛逆形象相对立,进行否定性的批判。这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实际,不仅不公允,也不符合健康的生活常识。事实上,对这些家长冠之"封建"标签的简单处理,将生活、人性、人物性格等均简单化了,所以有必要重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家长形象。只有将这些形象不做符号化处理,并放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才能得出公允的评介。这关涉到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文学史的撰写等问题,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家长形象 重评
下载PDF
教子成龙——《聊斋志异·细柳》的启示
15
作者 拉成 《科教导刊》 2011年第8期196-197,共2页
本文通过细读《聊斋志异.细柳》,针对当下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要充分了解孩子、正确估价孩子。在重视孩子文化课成绩的同时,要将孩子引向正道,培养健康人格等进行全面教育。教子成龙最重要的意义是根除孩子的缺点,但要注意方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长 《细柳》 问题学生
下载PDF
“以意逆志”:文学阅读学的再阐释
16
作者 拉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在当前如何更好地提升、转化,以适应当前的现实需要,怎样在当前语境下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髓,是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反思古代文论阐释的重...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在当前如何更好地提升、转化,以适应当前的现实需要,怎样在当前语境下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髓,是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反思古代文论阐释的重点。本专题从"和谐"的现代转换、"以意逆志"的再阐释以及对20世纪陆机文学思想阐释的反思三个方面选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华,发挥古代文论在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阅读学 《诗经》 阐释 文学 特殊语言 断章取义 孟子
下载PDF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论王禹偁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 被引量:1
17
作者 拉成 《商洛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87-94,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王禹偁的文化人格.认为其文化人格具有双重性,即道势兼顾.在实践行为层面上,通过王禹(?)恋禄行为的分析,指出其道势兼顾的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上,通过其政治意识二重性的探讨揭示其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的本质.在文... 本文着重探讨王禹偁的文化人格.认为其文化人格具有双重性,即道势兼顾.在实践行为层面上,通过王禹(?)恋禄行为的分析,指出其道势兼顾的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上,通过其政治意识二重性的探讨揭示其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的本质.在文化精神层面上,以其诗作为例,印证王禹(?)道势兼顾的文化人格.认为王禹(?)的文化人格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帝王权势异化共同积淀的合果.其积极从道的一面,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从道 从势 道势兼顾
下载PDF
“以意逆志”:从儒道佛对《西游记》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拉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文章主要从儒道佛三家文化对《西游记》的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认为《西游记》成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佛教事迹的故事化与神话化;玄奘取经故事与猴子故事的融合及其文人化,至此,儒家文化明显渗透;其次为三教圆润与道教教义的渗透,《西... 文章主要从儒道佛三家文化对《西游记》的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认为《西游记》成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佛教事迹的故事化与神话化;玄奘取经故事与猴子故事的融合及其文人化,至此,儒家文化明显渗透;其次为三教圆润与道教教义的渗透,《西游记》最终定型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回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儒道佛 三教圆润 神话化 文人化
下载PDF
试论张养浩散曲中的“浩然之气”
19
作者 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4-99,共6页
张养浩名如其人,一身浩然正气。在散曲创作中,浩然正气是他的散曲之魂,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叙事均以其浩然之气贯之。也正是因为其浩然正气,才使其语言高下皆宜,曲境或豪放或冲澹,风格多姿多彩。
关键词 张养浩 《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 浩然之气
下载PDF
《汉宫秋》悲剧主人公及意蕴新掘
20
作者 拉成 李中合 《商洛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6-40,共5页
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性质早成定论,但其悲剧主人公、悲剧意蕴却一直争议不休、悬而未决,至今没有一个完满而令人首肯的解答,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作品本身和马致远行迹加以探讨,意欲求正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 汉宫秋 悲剧主人公 悲剧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