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游蜀中时期心态发覆 被引量:2
1
作者 海权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19-21,30,共4页
长期以来,陆游蜀中时期心态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陆游蜀中时期诗文为研究对象,深入钩稽了陆游蜀中时期的心态变化:通判夔州时的徘徊无定,归乡心切,跃马南郑时的激情澎湃,昂扬热烈,宦游成都时的失意落魄,寂寞难耐。文章强调,其... 长期以来,陆游蜀中时期心态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陆游蜀中时期诗文为研究对象,深入钩稽了陆游蜀中时期的心态变化:通判夔州时的徘徊无定,归乡心切,跃马南郑时的激情澎湃,昂扬热烈,宦游成都时的失意落魄,寂寞难耐。文章强调,其间一以贯之的则是经久不衰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依旧是陆游蜀中时期生活与创作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蜀中 心态
下载PDF
当下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海权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6年第8期14-15,共2页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从因材施教、课时不足、学生特点三个角度指出当下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基于MOOC的中国古代文学混合式教学 被引量:2
3
作者 海权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62-63,共2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核心课,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古代文学的教学时数被不断压缩,有限的教学时数和古代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具体表现为时间跨度大、授课内容多、教学目标多元化.文章基于MOOC的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核心课,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古代文学的教学时数被不断压缩,有限的教学时数和古代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具体表现为时间跨度大、授课内容多、教学目标多元化.文章基于MOOC的中国古代文学混合式教学解决了这些问题,明确了课时比例,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时间;明确了教学任务,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和线上课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中国古代文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海权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5期5-6,共2页
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多媒体的运用两个方面论述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审美愉悦与思想启迪,使单调乏味的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诗歌作品的理... 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多媒体的运用两个方面论述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审美愉悦与思想启迪,使单调乏味的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情境 想象
下载PDF
古诗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海权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9期45-46,共2页
古典诗歌是重要的写作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引用式、化用式、改写式三种途径,在作文写作中引用古诗,为文章增色添彩。
关键词 古诗 写作 运用
下载PDF
论古诗今译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6
作者 海权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第3期56-57,共2页
古诗今译是古籍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今译时,不仅要注意一般翻译准确、流畅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诗歌翻译的特殊要求,最终将译诗的本质落实到诗,而不是散文。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古诗今译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注意诗歌的体裁,... 古诗今译是古籍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今译时,不仅要注意一般翻译准确、流畅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诗歌翻译的特殊要求,最终将译诗的本质落实到诗,而不是散文。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古诗今译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注意诗歌的体裁,保留诗歌的韵味;第二,要补充原诗没有的内容;第三,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今译 特征
下载PDF
李煜词情感世界探微
7
作者 海权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7-88,共2页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P197)在整个中国词坛上,李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词哀婉深切,震撼人心,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如泣如诉的"亡国之音"在他的小词中...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P197)在整个中国词坛上,李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词哀婉深切,震撼人心,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如泣如诉的"亡国之音"在他的小词中倾泻,仿佛一幅泼墨写意将人生之悲渲染得酣畅淋漓。"深衷浅貌,短流长情",(《古诗十九首初探.集评》)他的愁恨在长短不齐的词句间奔突流走,词,成为他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悲哀是其词的底色,凄凉是其词的基调。词,已渗入到他的血液,幻化成他的生命,悲情之词中蕴含着悲情人生。读他的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 情感世界 词人 诗人 《乌夜啼》 《虞美人》 人生如梦 《子夜歌》 望江南 《浪淘沙》 故国
下载PDF
论陆游蜀中诗之“兵魂”
8
作者 海权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1,共4页
陆游诗尤其是其蜀中诗集中地表现出"兵魂"特征,传达出陆游杀敌报国敢为国殇的情感。陆游蜀中诗"兵魂"的表现既有现实的"兵魂"、历史的"兵魂"也有梦想的"兵魂"。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 陆游诗尤其是其蜀中诗集中地表现出"兵魂"特征,传达出陆游杀敌报国敢为国殇的情感。陆游蜀中诗"兵魂"的表现既有现实的"兵魂"、历史的"兵魂"也有梦想的"兵魂"。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领域,陆游以"兵魂"为代表的诗作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蜀中诗 兵魂
下载PDF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9
作者 海权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6年第10期62-63,共2页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被教育部列入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也经常被选入各种版本的小学教材。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出发,结合广阔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反复对比,旨在深入挖掘诗歌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游园不值》 春天 生活 对比
下载PDF
略论陆游诗之军事意象
10
作者 海权 郭胜团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4,共2页
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读者均被陆游持久热烈的爱国情怀所感染。本文认为,军事意象是陆游爱国情怀在其诗中的集中体现。而"剑"意象既寄托着陆游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又蕴涵着诗人壮志难酬的失意落拓。
关键词 陆游 军事意象
下载PDF
陆游晚年“失节”公案
11
作者 海权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1年第11期93-96,共4页
关于陆游晚年出为史官以及为韩伯胄作《南园记》和《阅古泉记》,《宋史》引用朱熹的话,认为是失节行为,由此引发了后世聚讼不已的一段公案。如果从陆游当时诗作以及二记文本出发,对陆游晚年心态进行了详细辨析,可以发现所谓"失节&q... 关于陆游晚年出为史官以及为韩伯胄作《南园记》和《阅古泉记》,《宋史》引用朱熹的话,认为是失节行为,由此引发了后世聚讼不已的一段公案。如果从陆游当时诗作以及二记文本出发,对陆游晚年心态进行了详细辨析,可以发现所谓"失节"纯粹是清议家对陆游的污蔑和毁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失节 心态
下载PDF
《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细读教学设计
12
作者 海权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6年第4期18-19,共2页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首。) 一、导入 播放杨慎《临江仙》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首。) 一、导入 播放杨慎《临江仙》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壶浊酒喜相逢 秋月春风 义务教育课程 江渚 文本细读 实验教科书 临江仙 几度夕阳红 《语文》 首词
下载PDF
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导语设计
13
作者 海权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8期103-105,115,共4页
古典诗歌的解读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双重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和营造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而精彩的导语往往又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中,提问式、猜谜式和讲故事三种导语设计。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导语设... 古典诗歌的解读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双重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和营造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而精彩的导语往往又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中,提问式、猜谜式和讲故事三种导语设计。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导语设计,重点在于营造出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创建出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情境教学 导语
下载PDF
歌解围棋
14
作者 海权. 《围棋天地》 2009年第17期103-103,共1页
对弈《我和你》 打谱《独角戏》 手谈《完美的互动》
关键词 围棋 《我和你》 独角戏
原文传递
《观沧海》教学的三个层次
15
作者 海权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7年第3期19-19,共1页
《观沧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是建安诗坛四言诗的典范,是曹操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故经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本文从三... 《观沧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是建安诗坛四言诗的典范,是曹操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故经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本文从三个层次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旨在深入挖掘《观沧海》一诗的丰富内涵。第一层次:导入新课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互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沧海》 三个层次 横槊赋诗 山水诗 《三国演义》 普希金 导入新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