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231
1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4-989,共6页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 上海市
下载PDF
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与累积 被引量:124
2
作者 陈振楼 许世远 +2 位作者 柳林 余佳 立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对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的系统分析表明 ,由于受多年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直排、以及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干湿沉降的影响 ,本区潮滩表层沉积物中 Cu、Zn、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大... 对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的系统分析表明 ,由于受多年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直排、以及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干湿沉降的影响 ,本区潮滩表层沉积物中 Cu、Zn、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大型排污口附近滩地、水动力条件较弱的高潮滩部位、以及沉积物亚表层 1 0~ 30 cm深度是重金属累积并形成富集的主要部位 ,沿岸排污、水动力作用、大型工程活动、早期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空间分布 空间累积
下载PDF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4
3
作者 史利江 王圣云 +2 位作者 姚晓军 牛俊杰 立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68-1479,共12页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上海市
原文传递
环境磁学研究的简介 被引量:89
4
作者 张卫国 立中 许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本文概述了环境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原理和应用,并提出了环境磁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环境过程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 被引量:83
5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上海市因居民出行导致的交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截至2006年私家车CO2排放量约相当于出租车、轨道交通和公交车3种公共交通方式之和.公共交通中,出租车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都最大,轨道交通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最小.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减少,轨道交通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增加,这种排放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减少CO2排放总量.CO2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方案,使汽车尽可能接近其经济车速,改变汽车燃料种类等,其中限制私家车数量最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方式 城市交通 CO2排放 能源消耗 上海市
下载PDF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的磁学性质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被引量:65
6
作者 张卫国 立中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83-792,共10页
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磁性特征由多畴/假单畴磁铁矿所主导.磁铁矿除陆源碎屑成因外,在磁性最强的石洞口排污口附近沉积物中出现了球形磁性颗粒,系工业污染的产物.粒度是影响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磁性特征由多畴/假单畴磁铁矿所主导.磁铁矿除陆源碎屑成因外,在磁性最强的石洞口排污口附近沉积物中出现了球形磁性颗粒,系工业污染的产物.粒度是影响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的重要因素,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与8~16μm粒级含量呈正相关,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等指示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的参数与<4 μm乃至<32μm粒级组分高度正相关.这一特征表明,在将磁化率作为污染物含量代用指标时,需考虑粒度造成的磁化率波动的可能影响,非磁滞剩磁磁化率则可以作为沉积物细粒级组分的代用指标,并应用于污染物含量的粒度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粒度 沉积物 潮滩 长江口 磁铁矿 磁化率 粒级组分 饱和等温剩磁
原文传递
长江口南岸边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记录的磁诊断方法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卫国 立中 S.M.Hutchinson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6-623,共8页
根据长江口南岸边滩南区排污口附近采集的柱样的磁性测量和重金属含量分析 ,探讨了磁性测量方法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记录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磁性参数χARM、χfd% 、χARM/χ和 χARM/SIRM与重金属Cu、Zn、Pb、Cr具有极... 根据长江口南岸边滩南区排污口附近采集的柱样的磁性测量和重金属含量分析 ,探讨了磁性测量方法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记录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磁性参数χARM、χfd% 、χARM/χ和 χARM/SIRM与重金属Cu、Zn、Pb、Cr具有极为相似的垂向变化特征 ,反映了细晶粒亚铁磁性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以及沉积物粒度组成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根据上述相关性 ,建立了利用磁性参数推断重金属含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不同柱样基于磁性参数 χARM的层位对比表明 ,不同部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记录可以对比 ,但其含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反映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复杂性。本项研究表明 ,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磁性测量可以在高分辨率的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测量 重金属 细晶粒亚铁磁性矿物 层位对比
下载PDF
太湖北部沉积物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垂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7
8
作者 陆敏 张卫国 +2 位作者 师育新 立中 郑祥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3-220,共8页
通过对太湖北部2个柱状沉积物进行了210Pb、粒度、金属元素、有机碳、总氮、总磷及磷的形态分析,探讨了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粒度分析表明,沉积物呈现随深度变浅而变细的总体趋势. 210Pb分析显示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扰动较为强烈,... 通过对太湖北部2个柱状沉积物进行了210Pb、粒度、金属元素、有机碳、总氮、总磷及磷的形态分析,探讨了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粒度分析表明,沉积物呈现随深度变浅而变细的总体趋势. 210Pb分析显示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扰动较为强烈,并存在侵蚀现象. Cu、Zn、Ni、Li、V、Fe、Al垂向上的变化主要与粘土含量呈正相关,其含量表明金属污染不显著. 沉积物C/N比值显示有机质主要为陆源性质,磷以无机磷占绝对组分,有机磷含量向表层明显升高,反映了表层沉积物有机磷的输入较多或更好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金属 营养元素 粒度 铅210 金属污染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及调控对策 被引量:46
9
作者 陈振楼 许世远 +2 位作者 徐启新 胡雪峰 立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 ,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 ,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 :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 ,中小河流污染突出 ;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 ,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湖泊氮磷含量...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 ,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 ,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 :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 ,中小河流污染突出 ;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 ,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市郊小城镇河网水质急剧恶化 ,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造成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物源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底泥等。针对上述污染规律和成因机制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地表水环境 水污染 污染规律 调控对策
下载PDF
基于GIS的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少平 立中 +1 位作者 许世远 程声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0-524,共5页
通过模拟试验修正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域和苏州河进行网格和河网概化;以CODCr为控制因子,根据各断面的水环境目标,计算其水环境容量,以确定其削减量.结果表明,为达到苏州河2010年总量控制目... 通过模拟试验修正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域和苏州河进行网格和河网概化;以CODCr为控制因子,根据各断面的水环境目标,计算其水环境容量,以确定其削减量.结果表明,为达到苏州河2010年总量控制目标,各种非点源污染均须不同程度地削减,以村镇用地和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削减为主,村镇和鱼塘的单位网格削减量较高.最后提出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对策,寻求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非点源污染 污染总量控制 苏州河 地理信息系统 水体污染
下载PDF
移动计算环境下GI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4
11
作者 余涛 立中 王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分析移动计算环境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移动计算环境下GIS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 ,最后以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BS)
关键词 GIS 移动计算环境 空间定位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物发育土壤磁性增强的环境磁学机制 被引量:46
12
作者 卢升高 劲炎 +2 位作者 章明奎 立中 张卫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6-340,共5页
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物 (Q3 黄土 ,Q2 红土和Q3 红土 )发育土壤的磁性增强现象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1)铁磁性矿物是土壤磁性的主要载体 ,它们是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单畴 (SSD)和超顺磁性 (SP)态的次生磁性矿物 ,没... 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物 (Q3 黄土 ,Q2 红土和Q3 红土 )发育土壤的磁性增强现象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1)铁磁性矿物是土壤磁性的主要载体 ,它们是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单畴 (SSD)和超顺磁性 (SP)态的次生磁性矿物 ,没有显示重要的反铁磁性矿物的贡献 ;(2 )土壤磁化率 (χ)的高低与成土过程产生的稳定单畴和超顺磁性颗粒呈极显著正相关 ,指示了风化成土作用的强度 ,磁化率可作为反映成土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 ;(3)频率磁化率 (χfd) 5 %可作为土壤中的超顺磁性颗粒存在与否的临界值 ,土壤 χfd值的高低同样反映了风化成土作用的强度 ,可用作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有用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第四纪 沉积物 环境磁学 土壤
下载PDF
近7000年巢湖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及其指示的亚洲季风变化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卫国 戴雪荣 +3 位作者 张福瑞 师育新 立中 J.A.Dearing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利用巢湖ACN钻孔,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粒度和AMS14C测年分析,探讨了近7000年以来巢湖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并进而探讨了其对亚洲季风变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ACN钻孔磁性特征由磁铁矿主导,其变化主要受沉积动力环境控... 利用巢湖ACN钻孔,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粒度和AMS14C测年分析,探讨了近7000年以来巢湖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并进而探讨了其对亚洲季风变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ACN钻孔磁性特征由磁铁矿主导,其变化主要受沉积动力环境控制,间接反映了流域降水的变化。总体上粘土含量高的沉积物中磁性矿物含量较低、颗粒较细,形成于高湖泊水位环境,对应了降水量高的时期;而>32μm组分含量高的沉积物磁性较强、颗粒较粗,形成于低湖泊水位环境,对应了降水量低的时期。巢湖ACN的磁性记录(尤其是ARM/和ARM/SIRM两个参数)揭示了近7000年以来巢湖流域降水具有减少的趋势,导致湖泊收缩和沉积物中磁性矿物颗粒变粗。在这一长期变化的基础上,还存在6000aB.P.,5500aB.P.和3800aB.P.附近的显著干旱事件。这一磁性记录与中国东部地区的石笋、湖泊等记录可以很好地对比,是亚洲季风演变的区域响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沉积动力 降水 亚洲季风 全新世 巢湖
下载PDF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少平 立中 +1 位作者 许世远 程声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3,27,共5页
将模拟试验、GIS技术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 ,探讨了苏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非点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约为 6740t a,TN ,TP和NH4 + -N分别达 914 ,184和 2 98t a ;水... 将模拟试验、GIS技术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 ,探讨了苏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非点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约为 6740t a,TN ,TP和NH4 + -N分别达 914 ,184和 2 98t a ;水田和村居民点是主要的污染贡献者 ;非点源污染负荷均表现为梅雨 >秋雨 >春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GIS
下载PDF
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王少平 立中 +1 位作者 许世远 程声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4-558,共5页
农田氮素淋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淋失研究有多种方法。利用渗漏池,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青紫泥土壤氮素的淋溶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的淹水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 农田氮素淋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淋失研究有多种方法。利用渗漏池,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青紫泥土壤氮素的淋溶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的淹水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为硝态氮(NO-4 N也能3 N),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H+渗漏到一定的深度,对地下水环境形成威胁,但不如NO-4 N浓度均表3 N和NH+3 N显著;不同处理的剖面中NO-现出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剖面中的NO-3 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NH+3 N浓度的特3 N的消长规律相似,但表现出峰值超前且变幅远大于NO-4 N浓度与NO-征;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当年的6~8月份之间,此期与降雨高频期的重叠加剧了对水环境的污染。采用节水节肥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保护产量,还能减少灌溉量,大大降低施用氮肥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青紫泥土壤 氮素淋溶 水环境 影响 氮肥 水污染
下载PDF
中国东部红土的磁性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7
16
作者 卢升高 董瑞斌 +2 位作者 劲炎 张卫国 立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4-771,共8页
通过中国东部红土剖面的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频率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测量,获得了红土剖面磁性矿物浓度、粒度和类型等特性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以及红土经连二亚硫酸钠一柠檬酸钠一重碳酸钠溶液(DCB)处理后的磁... 通过中国东部红土剖面的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频率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测量,获得了红土剖面磁性矿物浓度、粒度和类型等特性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以及红土经连二亚硫酸钠一柠檬酸钠一重碳酸钠溶液(DCB)处理后的磁性参数变化.根据红土剖面环境磁学参数及其磁参数比值的变化可将红土分为3个层段,各层段的磁性矿物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证实了红土剖面中的磁性载体主要是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并分离出了球粒状磁颗粒.认为红土磁性矿物的数量、粒度、类型等的变异指示了其形成时的环境特征,其频率磁化率和DCB处理的磁化率损失量指示了红土成壤化作用的强弱,可作为在红壤区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磁性参数 磁性矿物 古环境 中国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特征 被引量:56
17
作者 史利江 郑丽波 +2 位作者 梅雪英 立中 贾正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79-2287,共9页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水稻田(3.86 kg.m-2)>旱地(3.17 kg.m-2)>林地(3.15 kg.m-2)>撂荒地(2.73 kg.m-2)>城市草坪(2.65 kg.m-2)>园地(2.13 kg.m-2)>滩涂(1.38 kg.m-2).通过相邻样地法,分析了水田转变为旱地、农田撂荒及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等3种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的影响.由水田转化为旱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显著降低;在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农田管理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撂荒并不是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有效方式;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4~5年后,林地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低于相邻的水稻田,表明水田转变为林地并未引起土壤碳、氮的增加,从短期来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汇集效应因植被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还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上海
原文传递
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少平 陈满荣 +1 位作者 立中 许世远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结合国内外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和实例 ,分析了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的必要性 ,阐述了其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形式并介绍了应用现状 ,探讨了GIS在此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GIS 农业非点源污染 模型 水体污染
下载PDF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钱杰 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采用ORNL提出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上海市1994-200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出上海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将由1994年的3299.7万t增加到2005年的4493.44万t。同时得出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比重将分别... 采用ORNL提出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上海市1994-200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出上海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将由1994年的3299.7万t增加到2005年的4493.44万t。同时得出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比重将分别由1994年的84.03%下降到2005年的72.04%、1994年的15.97%上升到2005年的18.35%、2000年的0.38%上升到2005年的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能源 排放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全新世巢湖沉积记录及其环境变化意义 被引量:42
20
作者 贾铁飞 戴雪荣 +1 位作者 张卫国 立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6-711,共6页
根据巢湖全新世沉积地层对比及对ACN钻孔沉积物的测年、粒度、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认为巢湖在全新世中经历了频繁的河流、湖泊交互作用,是一个受河流影响十分显著的沿江湖泊。中全新世以来,巢湖共发生三次显著的湖泊收缩过程,分别是... 根据巢湖全新世沉积地层对比及对ACN钻孔沉积物的测年、粒度、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认为巢湖在全新世中经历了频繁的河流、湖泊交互作用,是一个受河流影响十分显著的沿江湖泊。中全新世以来,巢湖共发生三次显著的湖泊收缩过程,分别是在沉积纪录的5887—5680aB.P.时,其后又再度扩张;2239~2126aB.P.时。是在中国历史时期第二温暖期暖干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与其同期的河流相冲积层或淤积粘土,正是巢湖周边战国至汉代古文化遗址的基底物质,之后巢湖再度扩张,甚至导致汉代古城成为水下遗址;1827aB.P.以来,是巢湖现代淤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全新世 沉积纪录 环境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