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贾燕飞 冯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亚洲型髋关节治疗系统(亚洲型IMHS)、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PFP(...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亚洲型髋关节治疗系统(亚洲型IMHS)、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PFP(A组,95例)、亚洲型IMHS(B组,52例)、InterTAN(C组,38例)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内固定失败例数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B、C组与A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内固定失败例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A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多、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内固定失败例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亚洲型IMHS和InterTAN的疗效均优于LPFP,但亚洲型IMHS和InterTAN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立峰 林创鑫 +6 位作者 冯卫 冯永增 于成涌 李亚光 张哲汉 贾燕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为32-69岁;骨折Evans-Jensen分... 目的探讨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为32-69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18例,Ⅳ型13例,Ⅴ型7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斯氏针辅助复位分为2组(n=19):A组患者采用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PFNA固定,B组患者采用单纯牵引床牵引复位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按照Baumgaertner等改良的方法评定骨折复位质量:A组良好15例,可4例;B组良好9例,可8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0.7±11.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63.4±15.1)min],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4±4.4)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79.6±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再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与单纯牵引床牵引复位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斯氏针辅助复位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效果理想等优点,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复位 斯氏针
原文传递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疗效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立峰 贾燕飞 +6 位作者 金淑霞 秦茹俏 李亚光 张哲汉 于成涌 冯卫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下分期治疗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骨痂所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凝血功能: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浆活化部位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χ^2=5.861,P〈0.05);观察组并发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1.43%(χ^2=7.652,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有助于快速纠正患者乳酸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损伤控制 四肢多发骨折 不稳定骨盆骨折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治疗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12
4
作者 薛飞 贾文超 +4 位作者 武剑 王文选 贾燕飞 冯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治疗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43.3岁。骨...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治疗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43.3岁。骨折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5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30min(90~1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50mL(400~700mL),术中未发生大出血。12例患者术后获6~16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良2例。12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8~10周(平均8.7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d' 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评分为12~18分,平均16分;优6例,良4例,可2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移位、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具有复位及维持复位容易、并发症少及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经髂腹股沟入路置入顺行拉力螺钉治疗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10
5
作者 薛飞 武剑 +7 位作者 张立峰 于成涌 张哲汉 王文选 贾文超 贾燕飞 冯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置入顺行拉力螺钉治疗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例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43.5...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置入顺行拉力螺钉治疗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例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43.5岁。骨折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d(7~17d)。所有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术中髋臼前方使用重建钢板固定,后柱通过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1例。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大出血、坐骨神经损伤。8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8~12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7例,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应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前方骨折的同时行顺行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可取得良好疗效。该入路规避了Kocher-Langenbeck入路引起的异位骨化、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尤其适用于骨盆后方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力生长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卫 +4 位作者 贾燕飞 王彩霞 吕慧成 吴一民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717-4724,共8页
背景:力生长因子具有激活肌肉卫星细胞和促进肌原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在维持骨质量和修复骨损伤方面具有作用。目的:研究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 背景:力生长因子具有激活肌肉卫星细胞和促进肌原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在维持骨质量和修复骨损伤方面具有作用。目的:研究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最佳质量浓度与时间。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此质量浓度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细胞中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力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为45μg/L时作用5 d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最好。45μg/L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mRNA和蛋白水平在干预后4 h最高,同时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也在干预后4 h时最高。说明力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PI3K/AKT途径实现的,且在45μg/L干预后4 h时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力生长因子 PI3K/AKT通路 成骨细胞 MTOR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双轨教学模式在专业规培医师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索
7
作者 包玉龙 +2 位作者 高宇辉 王文选 郝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176-0179,共4页
“互联网+”时代来临,双轨教学模式对专业规培医师骨科临床带教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目的在于解决师资力量不强,受训者参与程度不高,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相互脱节,学习资源零散的问题。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利用互... “互联网+”时代来临,双轨教学模式对专业规培医师骨科临床带教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目的在于解决师资力量不强,受训者参与程度不高,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相互脱节,学习资源零散的问题。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利用互动式在线学习平台,将临床案例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建设集中化学习资源平台,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和强化受训者学习效果。本研究将对骨科临床带教双轨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为专业规培医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教学模式 专业规培医师 骨科临床带教
下载PDF
加长PFNA是否捆扎固定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
8
作者 张立峰 红荣 +10 位作者 贾燕飞 郝廷 李亚光 于成涌 张哲汉 薛飞 王文选 关健 赵国中 冯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本科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的股骨转子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本科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的股骨转子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3例采用单纯加长PFNA固定(未捆扎组),13例采用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固定(捆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捆扎组的切口长度[(8.4±1.7)cm vs(12.3±2.9)cm,P<0.001]、术中透视次数[(49.2±21.5)次vs(62.6±15.3)次,P<0.001]均显著少于捆扎组,但是,捆扎组恢复部分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捆扎组[(29.0±7.2)d vs(59.7±14.8)次,P<0.001]。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及Harris评分、髋伸-屈及髋内-外旋ROM显著改善(P<0.05)。捆扎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5.6±0.7)vs(7.3±1.0),P<0.001]、Harris评分[(64.7±8.3)vs(53.1±9.6),P<0.001]、髋伸-屈ROM[(83.2±18.9)°vs(54.7±22.3)°,P<0.001]、髋内-外旋ROM[(46.4±13.7)°vs(35.8±15.1)°,P=0.017]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2.9±7.6)vs(69.5±10.3),P<0.001]均显著优于未捆扎组。影像方面,捆扎组Baumgaertner骨折复位评级显著优于未捆扎组[优/良/差,(11/2/0)vs(3/4/6),P=0.00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颈干角、双侧股骨长度差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捆扎组颈干角[(125.8±7.7)°vs(117.4±12.3)°,P=0.047]、双侧股骨长度差[(3.0±2.1)mm vs(4.8±3.4)mm,P=0.049]均显著优于未捆扎组。两组骨折愈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股骨治疗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早期效果优于单纯使用PF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髓内钉 捆绑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4 位作者 贾燕飞 李亚光 于成涌 张哲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47-44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髋部骨折患者242例,股骨颈骨折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8例。根据患者术...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髋部骨折患者242例,股骨颈骨折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8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有无对侧髋部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和无再骨折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民族、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42例髋部患者中21例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再骨折组与无再骨折组比较,年龄、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Singh指数≤Ⅲ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是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Singh指数≤Ⅲ级,为预防髋部二次骨折的发生应积极防治基础疾病,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密切监测Singh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技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5 位作者 林创鑫 于成涌 李亚光 张哲汉 贾燕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其中牵引床组术中采用牵引床复位;联合组术中采用牵引床与克氏针共同复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牵引床组(39~102)min,平均(65.83±17.23)min,联合组(33~79)min,平均(49.16±12.21)min;术中出血量:牵引床组(105~300)ml,平均(195.83±60.97)ml,联合组(100~250)ml,平均(175.83±48.13)ml;复位质量:牵引床组1例优,7例良,4例差,联合组8例优,4例良;负重时间:牵引床组(17~42)d,平均(24.16±9.65)d,联合组(10~28)d,平均(15.66±4.83)d;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牵引床组(75~91)分,平均(82.41±4.48)分,联合组(75~91)分,平均(90.08±2.81)分;骨折愈合时间:牵引床组(12~20)周,平均(15.33±2.35)周,联合组(11~17)周,平均(14.08±1.88)周;术后并发症:牵引床组出现3例髋内翻,1例退钉,联合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撬拨辅助复位 克氏针 Inter TAN
原文传递
鹿茸血清调控miR-141影响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晨阳 薛飞 +7 位作者 贾燕飞 张立峰 于成涌 张哲汉 王文选 郝廷 冯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991-2996,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可延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进程,miR-141是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鹿茸作为传统中药,在骨与组织修复及改善健康方面有显著的作用。目的:探讨鹿茸血清是否具有调控miR-141的作用,从而影响...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可延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进程,miR-141是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鹿茸作为传统中药,在骨与组织修复及改善健康方面有显著的作用。目的:探讨鹿茸血清是否具有调控miR-141的作用,从而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进而延缓或逆转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程。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miRNA-141 mimic和miRNA-141 inhibitor转染,采用RT-PCR检测miR-141的mRNA表达,MTT比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地塞米松组、鹿茸血清组,正常组用α-MEM培养基培养,地塞米松组在α-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在1μmol/L的地塞米松,鹿茸血清组在α-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在1μmol/L的地塞米松和体积分数为15%的鹿茸血清,干预24 h后采用RT-PCR检测miR-141的mRNA表达,干预24,48,72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转染miR-141 mimic质粒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iR-141 mRNA表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转染miR-141 inhibitor质粒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iR-141 mRNA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升高;②地塞米松组miR-141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鹿茸血清组miR-141的mRNA表达较地塞米松组显著下调(P<0.01);③地塞米松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吸光度值低于正常组(P<0.01),鹿茸血清组吸光度值均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④由此可见,鹿茸血清可以抑制地塞米松引起的miR-141高表达,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激素性骨坏死 地塞米松 微小RNA-1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鹿茸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一民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90-392,共3页
选择适当的载体支架用于种子细胞的种植是当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紧迫任务。目前研究较多的支架材料是多聚体类、多孔陶瓷载体类和生物类支架,而其他材料的支架也在积极探索中。本文针对国内外在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选取及应用方面的... 选择适当的载体支架用于种子细胞的种植是当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紧迫任务。目前研究较多的支架材料是多聚体类、多孔陶瓷载体类和生物类支架,而其他材料的支架也在积极探索中。本文针对国内外在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选取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载体支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立峰 +5 位作者 薛飞 于成涌 张哲汉 王文选 冯卫 贾燕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9期115-116,共2页
目的该文主要就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评估过程中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在结合了该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拔二年级与三年级临床型骨科研究生,并将其培训成标准化病人,并在创伤骨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 目的该文主要就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评估过程中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在结合了该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拔二年级与三年级临床型骨科研究生,并将其培训成标准化病人,并在创伤骨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进行广泛的应用,然后就学生们标准化病人的培训跟教学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较之于传统的教学组,学生标准化病人组(SSP组)的理论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SP组的临床技能考核评分以及病例分析成绩较之传统教学组的学生有着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创伤骨科学生们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够进一步提升住院医师们的临床业务技能以及沟通技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病人 创伤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研究
下载PDF
骶髂螺钉联合前路重建钢板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15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燕飞 冯卫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骶髂螺钉、前路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对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15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均合并骶骨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C”臂引导下行中空骶髂螺钉内固定,同时行3.5mm前路重建钢板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骶髂螺钉、前路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对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15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均合并骶骨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C”臂引导下行中空骶髂螺钉内固定,同时行3.5mm前路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联合固定可达到最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36个月,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9例,良6例。结论:骶髂螺钉与前路重建钢板联合固定适用于骶骨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丝 骶髂关节 骶骨/损伤 脱位/治疗 骨折/治疗
原文传递
双侧小切口有限显露重建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燕飞 冯卫 +1 位作者 张立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重建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35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8例,女37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岁;耻骨联合分离均≥2.5cm。所有患... 目的探讨小切口重建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35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8例,女37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岁;耻骨联合分离均≥2.5cm。所有患者采用双侧小切口显露放置接骨板及固定螺钉部位,C型臂x线机监控下解剖复位分离的耻骨联合,将重建钢板置于耻骨联合后方,采用桥接方法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感染及膀胱尿道、髂腹股沟神经、精索(子宫圆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复位情况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98例,良35例,可2例。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及折断现象。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3例,良71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为91.9%。结论采用小切口有限显露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损伤小、术后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耻骨 骨折固定术 小切口 重建钢板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6 位作者 王彦 于成涌 张哲汉 薛飞 王文选 贾燕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6-514,共9页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在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检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文献,共检索出76篇,经文题、摘要、全文内容二次筛选,共筛选...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在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检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文献,共检索出76篇,经文题、摘要、全文内容二次筛选,共筛选出45篇文献;收集每例入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项研究。结果筛选出的45篇文献中共54例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关的假性动脉瘤报道,男25例,女27例,2例未明确性别;年龄43~94岁,其中<60岁4例,61~70岁6例,71~80岁17例,81~90岁25例;45例发生于股深动脉,3例发生于股浅动脉,臀上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股动脉各1例,未说明位置2例;假性动脉瘤发生时间:骨折后1周内17例,1~3周8例,3周至3个月19例,3个月以上2例,未提供发生时间者8例。54例患者中,明确发生原因的有41例,包括骨折块损伤血管21例;医源性损伤20例,其中螺钉或钻头直接损伤血管的发生率最高,为55%(11/20)。53例明确治疗假性动脉瘤方法,其中22例行血管栓塞治疗,10例行手术缝合,8例行手术结扎,4例手术切除,5例使用覆膜支架,4例使用凝血酶注射治疗。54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亦未发生与假性动脉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高发病年龄为71~90岁,骨折后1周内及骨折后3周到3个月发病者多,常因骨折碎块损伤血管及医源性损伤血管所致,发生的部位多见于股深动脉。治疗方案包括血管栓塞治疗、手术结扎、缝合或切除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及凝血酶注射,预后一般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动脉瘤 假性 综述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后表面MHC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卫 +3 位作者 苏依拉其木格 吕慧成 吴一民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5108-5112,共5页
背景: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骼疾病是研究热点,寻找有效的方法防止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后表面MHC抗原的表达。方法:抽取兔骨髓组织,在体外分... 背景: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骼疾病是研究热点,寻找有效的方法防止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后表面MHC抗原的表达。方法:抽取兔骨髓组织,在体外分离、培养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加入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蛋白的IMDM诱导培养基诱导后,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源性成骨细胞MHC抗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不表达、MHCⅠ类抗原表达。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后,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可用于同种异体或异种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分化 成骨诱导 成骨鉴定 MHCⅠ MHCⅡ
下载PDF
比较研究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临床价值
18
作者 李亚光 张立峰 +1 位作者 于成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32-34,共3页
比较研究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具体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参与研究,利用红蓝球抽签法分成2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复位钢板... 比较研究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具体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参与研究,利用红蓝球抽签法分成2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不同手术实施后,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消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出血量少,切口长度比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74%,两组参数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两组手术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相比,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钢板固定手术在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与此同时该手术的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 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 钢板固定治疗 骨折复位效果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迟发血肿:1例报告和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立峰 贾燕飞 +7 位作者 冯卫 李亚光 于成涌 张哲汉 薛飞 王文选 高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673-1676,共4页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常用方法。手术固定后的动脉损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64岁,因"从农用车摔下致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 d"入院。根据X线结果,诊断为左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常用方法。手术固定后的动脉损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64岁,因"从农用车摔下致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 d"入院。根据X线结果,诊断为左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31-A1.2,Evans-Jensen分型IIA型),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入院后第4 d行闭式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顺利,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拆线后出院。术后3个月因左大腿肿胀、疼痛再次入院。诊断为:左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迟发血肿形成,经清创止血治疗后痊愈。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迟发血肿形成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为临床类似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血肿
原文传递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手术应用于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于成涌 张立峰 +1 位作者 李亚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46-148,共3页
观察髋臼双柱骨折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中择取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对象在医院就诊时间介于2019年2月-2022年2月范围内,给予所有骨折患者均采用单一髂腹股沟... 观察髋臼双柱骨折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中择取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对象在医院就诊时间介于2019年2月-2022年2月范围内,给予所有骨折患者均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临床治疗效果;(2)不同时间点的骨折复位质量、VAS疼痛评分;(3)手术指标;(4)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评估值为94%,其中疗效显著评估值为54%、治疗有效评估值为40%、治疗无效评估值为6%;(2)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评分、VAS评分逐渐改善,效果越来越显著;(3)观察组手术时间处于115-200min内、手术中出血量处于500-1300ml内、术后引流量处于50-120范围内ml、住院时间在10-35天;(4)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主要症状包括深静脉血栓、术后感染、闭孔神经牵拉伤。结论:利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疼痛程度减轻、手术各项指标均处于理想范围,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分显著,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双柱骨折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术 复位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