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建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7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扩血管、抗凝、营...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扩血管、抗凝、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发病7d后,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时进行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运强 杨桂平 +1 位作者 杨少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而观察组...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梗死面积、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侧支循环重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观察组BFGF和EPCs水平及Barthel指数梗死区有侧支循环重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NFDS)和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BFGF和外周血EPCs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梗死区侧支循环重建,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丁苯酞 侧支重建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9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末进行功能康复评价;另外选取6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案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末进行功能康复评价;另外选取6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案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3个月末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抑郁状态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伴骨骼肌以外受损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卫彬 +1 位作者 姚晓黎 黄如训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 对伴心脏、肝脏损害,瞳孔不等,听力障碍,手足血管舒缩功能及皮肤营养障碍和阳痿等少见症状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1)给予MG患者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及免疫治疗,再复查病情和随访;(2... 目的 对伴心脏、肝脏损害,瞳孔不等,听力障碍,手足血管舒缩功能及皮肤营养障碍和阳痿等少见症状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1)给予MG患者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及免疫治疗,再复查病情和随访;(2)伴瞳孔不等和听力障碍患者肌注新斯的明1 mg,30-120 min后观察症状变化,后者同时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2次。结果 55例MG患者临床症状随典型的骨骼肌病态疲劳的症状改善而好转,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结论 ChEI治疗MG患者合并上述少见症状均有效,是与其他疾病鉴别的重要依据,也证实了MG是一种广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骨骼肌以外受损 临床特征 并发症 诊断
原文传递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建标 +2 位作者 钟小劲 黄运强 马国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2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一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单一组另给予丁苯酞治疗...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一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单一组另给予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且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联合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于红涛 吴涛 +1 位作者 张忠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机制。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联...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机制。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设为治疗组,另选同期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仅给予化疗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CD8+T比值)以及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D4+T、CD4+T/CD8+T[(31.30±6.25)%、(30.34±4.25)%、(1.08±0.16),(27.32±7.31)%、(29.25±6.18)%、(0.96±0.29)]均较治疗前[(25.43±7.14)%、(32.76±5.60)%、(0.81±0.25),(26.37±6.46)%、(31.52±4.74)%、(0.78±0.16)]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CD8+T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L-6和TNF-α治疗后[(156.33±71.69)ng/L、(191.02±74.96)μg/L,(107.22±63.43)ng/L、(160.08±78.41)μg/L]均较治疗前[(295.98±84.69)ng/L、(1138.91±147.89)μg/L,(307.97±82.52)ng/L、(1122.13±145.64)μg/L]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且两者对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参附注射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涛 于红涛 +1 位作者 张忠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6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4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予以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康力龙治疗。两...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4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予以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康力龙治疗。两组予输血、浓缩血小板及止血、护肝、抗感染等治疗。每月复查血常规2~4次,每3~4个月复查骨髓象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达72.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4.5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手颤1例,牙龈增生2例,高血压2例,皮肤感觉异常l例,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A 康力龙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在脑梗死患者早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敏真 陈长兵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567-1568,共2页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行14d的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烯醇化...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行14d的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经过两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SE、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NIHS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高于观察组;BI均有所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临床效果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神经烯醇化酶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钟小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7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27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行常规治疗,实验组(64例)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 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27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行常规治疗,实验组(64例)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中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使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偏瘫 综合性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涛 于红涛 +1 位作者 张忠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5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予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予羟基... 目的探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予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予羟基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随访36个月后的急变率。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虽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骨压痛消失时间、脾肿大肋缘下未触及时间、血常规及骨髓象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ML急变率10%,低于对照组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Α-2B 羟基脲 急变
下载PDF
药物滥用相关慢性头痛患者伤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国奋 马国重 +2 位作者 张为西 江震钦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31-3433,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滥用相关性慢性头痛患者伤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联性。方法纳入药物滥用的成人慢性偏头痛患者135例,使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版(MSQ)来评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残疾评定量表(WHODAS)、偏头痛残疾程度... 目的探讨药物滥用相关性慢性头痛患者伤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联性。方法纳入药物滥用的成人慢性偏头痛患者135例,使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版(MSQ)来评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残疾评定量表(WHODAS)、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来评估伤残度。分析其关联性,多元回归分析预测与严重度相关的滥用的药物。结果 135例患者中WHODAS、MSQ、MIDAS间呈中度关联性;WHODAS患者与正常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量表中,仅MIDAS显示不同严重度间有显著差异。与滥用曲普坦比较,滥用NSAIDs和其他药更容易引起严重的药物相关慢性偏头痛。结论不同的量表组合有助于从不同角度了解该疾病。本研究不支持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有助减轻发作频率较高的药物滥用相关慢性偏头痛,将来研究需澄清滥用药物与药物滥用相关偏头痛严重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药物滥用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伤残度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49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卫彬 刘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重症肌无力 辅助治疗 患者 疗效 应用
下载PDF
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重症肌无力(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卫彬 +1 位作者 李才明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8-370,i012,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在1172例MG中对合并手足血管舒缩功能和皮肤营养障碍伴阳萎和瞳孔不等的6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头部和胸腺MR检查,给予免疫抑制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并随...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在1172例MG中对合并手足血管舒缩功能和皮肤营养障碍伴阳萎和瞳孔不等的6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头部和胸腺MR检查,给予免疫抑制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头颅MR检查正常,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见波幅衰减现象,单纤维肌电图阳性,2例胸腺MR示胸腺增生。在治疗后自主神经症状随肌无力症状改善而好转。结论MG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侵犯平滑肌和交感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瞳孔不等
下载PDF
不良生活方式、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建标 江震钦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1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目的探讨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和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结果两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抑郁、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脑卒中和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密切,应及时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可能对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负性情绪 脑卒中 相关性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涛 于红涛 +1 位作者 张忠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4期52-53,共2页
目的旨在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以上条件的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反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1... 目的旨在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以上条件的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反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9±7.5)岁,病程5d~15年;对照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1.8±7.7)岁,病程7d~12年。对照组予地塞米松40mg/d,静脉输注4d。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4d后改强的松1mg/(kg·d)口服,疗程4~6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后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显效20例,显效率66.7%.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2例,显效率6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控制时间(4.1±0.7)d,血小板上升时间(2.1±0.3)d,血小板恢复时间(3.2±0.8)d,上述各指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升高血小板,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地塞米松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头颅CT高密度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胜 幸伟芳 +1 位作者 谢颖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救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介入再通术后即刻头颅CT发现的高密度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可能是出血、造影剂增强、造影剂外渗,或者是多种因素并存,尽早识别术后即刻CT高密度影的本质,有助于...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救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介入再通术后即刻头颅CT发现的高密度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可能是出血、造影剂增强、造影剂外渗,或者是多种因素并存,尽早识别术后即刻CT高密度影的本质,有助于术后精准用药。另外,有研究提出高密度影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现高密度影后及时制定血压调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脑出血或减轻脑出血的危害,对高密度影进行充分认识有利于指导术后管理。本综述将从研究历程,发生率,出现过程、机制和监测方法,危险因素、分型及其对术后用药的指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处理措施,预防手段等方面对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即刻头颅CT 高密度影
原文传递
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建标 江震钦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98例,依据脑梗死后是否并发失眠分为A组(初发脑梗死后未并发失眠)51例,B组(初发脑梗死后并发失眠)47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文化程度、梗死部位等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98例,依据脑梗死后是否并发失眠分为A组(初发脑梗死后未并发失眠)51例,B组(初发脑梗死后并发失眠)47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文化程度、梗死部位等临床资料,应用NIHSS量表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NIHSS评分、文化程度与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NIHSS评分、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NIHSS评分、梗死部位均为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危险因素(P〈0.05);由Spearman检验可知,NIHSS评分、文化程度与初发脑梗死后失眠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性别、病程、年龄、文化程度、NIHSS评分、梗死部位与初发脑梗死后失眠发生密切相关,且NIHSS评分、文化程度越高,初发脑梗死后失眠发生风险越大,临床中应极力消除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初发脑梗死后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性别 文化程度 梗死部位 初发脑梗死:失眠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敏真 刘胜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2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颈动脉狭窄率,并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狭窄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2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5.4)%;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26.54±4.2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3.51)分;2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1.9±3.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有很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颈动脉的狭窄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血管病高Hcy血症与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古旭东 钟永根 +1 位作者 欧阳彬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6期8-9,20,共3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法检测171例脑血管病患者和76例健康体检志愿的血清Hcy水平,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其血清FA和VitB12水平。结果:脑...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法检测171例脑血管病患者和76例健康体检志愿的血清Hcy水平,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其血清FA和Vit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其中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lt;0.01);而对照组的血清FA和VitB12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病组(P&lt;0.01);脑血管病组患者血清的Hcy水平与其血清VitB12和FA的水平呈负相关(r1=-0.82,r2=-0.86)。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中的FA和VitB12的下降可能为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叶酸 维生素B12脑血管病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双英 张婷婷 《江西中医药》 2017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脑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脑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次,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hs-CRP、IL-6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6.78±2.47)分、(35.57±0.59)分与对照组(6.81±2.45)分、(35.61±0.62)分比较(t=0.853,0.694,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14.01±2.28)分、(10.20±3.21)分;对照组分别为(11.24±2.18)分、(17.31±2.67)分,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提高,NIHSS评分明显下降,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s-CRP、IL-6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明显变化(P<0.05),且观察组hs-CRP、IL-6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性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脑栓通胶囊 依达拉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