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部分颅脑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清波 冯晓源 +1 位作者 姜保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和瘤样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患者中,脑内肿瘤38例,其中胶质瘤29例(低级组12例,高级组17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1例,转移瘤2例,畸胎瘤和淋巴瘤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和瘤样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患者中,脑内肿瘤38例,其中胶质瘤29例(低级组12例,高级组17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1例,转移瘤2例,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脑外肿瘤8例,其中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2例,结核瘤1例,脉络丛增生1例。采用GElightspeed 16 slice多层螺旋CT机,行头部横断面平扫确定病灶中心层面,采用电影模式5~10mm/2~4层,120kV,180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50~70ml(300mgI/ml),速率3~5mL/s,延迟7S,数据采集50S。研究数据采用Perfusion(GE)软件包(去卷积算法)处理。结果胶质瘤高级组肿瘤的T-D曲线多呈尖蜂状,低级组则较平滑;脑膜瘤灌注曲线为速升缓降型,有较长的高位平台期。各级胶质瘤平均脑血液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其中PS值相对值最显著,在伪彩图上可以确定肿瘤的边界,特别是合并出血时,具有独特价值。脑膜瘤的CBF低于胶质瘤高级组,其他灌注值与胶质瘤高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具有多样性,MTT的大幅延长、灌注曲线的多样性及0灌注区的出现,是其区别于其他肿瘤的特征。生殖细胞瘤和松果体区畸胎瘤CBF和CBV相对较低,而PS显著增高,灌注曲线呈快速上升后继续缓慢上扬。神经鞘瘤的灌注特征符合病理学表现,炎性病变的灌注表现不具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为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肿瘤和瘤样病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 脑肿瘤 瘤样病变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脑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昂秋青 江开达 +3 位作者 张明园 肖世富 沈天真 《上海精神医学》 2000年第4期190-193,共4页
目的 了解Alzheimer病(AD)脑结构性变化的特点及与健康老人增龄性改变的差异。方法 对22例AD和29例健康老人分别按年龄分为60~65岁、66~70岁和70岁以上三组,AD为adl、ad2和ad3组,健康老人为norl、nor2和nor3组。全部对象作MRI检查。结... 目的 了解Alzheimer病(AD)脑结构性变化的特点及与健康老人增龄性改变的差异。方法 对22例AD和29例健康老人分别按年龄分为60~65岁、66~70岁和70岁以上三组,AD为adl、ad2和ad3组,健康老人为norl、nor2和nor3组。全部对象作MRI检查。结果 nor3的灰质体积、总脑脊液体积及右侧海马体积与nor1或nor2相比有显著差异;与健康老人相比,AD的灰质体积,双侧海马体积显著降低,而总脑脊液、脑室外脑脊液、侧脑室、三脑室和四脑室体积显著升高。结论 与健康老人增龄性变化相比,AD脑结构性改变的涉及范围广,变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单光子体层摄影术及磁共振显像的研究
3
作者 昂秋青 江开达 +6 位作者 张明园 肖世富 顾牛范 金少津 林祥通 沈天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脑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入组的 6 6例AD患者 (AD组 )和 73名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分别按年龄分成 3组 :6 0~ 6 5岁组 ,6 6~ 70岁组 ,>70岁组。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脑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入组的 6 6例AD患者 (AD组 )和 73名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分别按年龄分成 3组 :6 0~ 6 5岁组 ,6 6~ 70岁组 ,>70岁组。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和磁共振 (MRI)对AD组和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和结构性脑显像检测。AD组和对照组中完成SPECT检查者分别为 6 0例和 73名 ;完成MRI者分别为 2 2例和 2 9名。结果  (1)AD组左颞叶 (F =5 19)、右颞叶 (F =4 14 )、左顶叶 (F =17 10 )、右顶叶 (F =2 0 10 )、左额叶 (F =12 4 0 )、右额叶 (F =11 70 )额叶的血流灌注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0 0 1)。 (2 )AD组的 3个年龄组间的SPECT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3)在 6 0~ 6 5岁组和 >70岁组 ,AD和对照组的差异主要在双侧顶叶和额叶 (6 0~ 6 5岁组 :左顶叶t =3 85 ,右顶叶t=3 75 ,左额叶t=3 4 9,右额叶t=2 74 ;>70岁组 :左顶叶t=3 6 1,右顶叶t=3 4 5 ,左额叶t=3 90 ,右额叶t=4 12 ) ,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0 0 1)。 (4)AD组灰质体积 (F =34 4 0 )、左海马体积 (F =11 4 0 )、右海马体积 (F =2 1 6 0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总脑脊液 (F =30 2 0 )、脑室外脑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显像
原文传递
发作间期颞叶癫痫的^(18)氟-脱氧葡萄糖PET和颞叶MRI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管一晖 林祥通 +5 位作者 孙伯民 左传涛 赵军 王红兵 刘永昌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28-530,共3页
目的 对脱氧葡萄糖 (18F DG)PET与MRI显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观察PET与MRI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32例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分别在同期进行发作间期18F DGPET和MRI检查 ,用MRI的FLAIR序列扫描来显示海马... 目的 对脱氧葡萄糖 (18F DG)PET与MRI显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观察PET与MRI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32例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分别在同期进行发作间期18F DGPET和MRI检查 ,用MRI的FLAIR序列扫描来显示海马结构 ,其中 2 6例定位明确的患者进行了颞叶切除手术 ,并进行术后的随访。图像分析通过目测的方法及图像信号强度测量的方法进行比较。 6例未行手术的患者中 ,3例因双侧病灶未行手术 ,1例为胶质瘤 ,另 2例失去随访。结果  2 6例进行颞叶切除的患者中 ,发现18F DGPET对癫痫灶检出率为 92 .30 % (2 4/2 6 ) ,而MRI对癫痫灶检出率为 80 .76 % (2 1/2 6 ) ,18F DGPET对癫痫灶的探测敏感性高于MRI,但MRI的图像定位精确程度则明显优于PET。结论 PET、MRI、皮层脑电图对癫痫病灶定位的一致性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仅从颞叶癫痫的定位诊断来看 ,PET比FLAIRMRI灵敏 ,但由于缺乏特异性 ,仅18F DGPET的低代谢并不能完全确定癫痫灶的位置 ,故需要其他的诊断措施加以肯定。而且18F DGPET和FLAIRMRI序列有互补的作用 ,两者的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 MRI 发作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