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感”说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83,共3页
《乐记》里提出的“物感”说探讨并分析了艺术创作的发生论 ,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心物交融统一的特点 ,并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文论和诗论 ;影响了“兴”从修辞学概念向美学范畴的生成 ;影响了中国... 《乐记》里提出的“物感”说探讨并分析了艺术创作的发生论 ,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心物交融统一的特点 ,并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文论和诗论 ;影响了“兴”从修辞学概念向美学范畴的生成 ;影响了中国“意境”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说 意境
下载PDF
论羌族白石崇拜的话语建构及其根源 被引量:6
2
作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88,共4页
羌民们通过白石崇拜建构了本民族独特的信仰话语和文化话语,即有关白石的各种神话传说、仪式与习俗等。羌族的白石崇拜,从表面上看是羌人对自然物的顶礼膜拜,而实际上是羌人对白石所内蕴的神秘力量的崇拜。石头崇拜是人类社会在原始时... 羌民们通过白石崇拜建构了本民族独特的信仰话语和文化话语,即有关白石的各种神话传说、仪式与习俗等。羌族的白石崇拜,从表面上看是羌人对自然物的顶礼膜拜,而实际上是羌人对白石所内蕴的神秘力量的崇拜。石头崇拜是人类社会在原始时期极为普遍的一种信仰,也是人类历经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记忆在心理无意识里的一种沉积。石头崇拜现象背后潜藏着深层的文化蕴涵,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始人类被自然的广漠性与危害力所重重围困,自我意识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信仰建构,从而抵御恐惧感,获取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白石崇拜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论李白赠内诗中的妻子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9-13,共5页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赠内诗的诗人,他突破了以往赠内诗中妻子形象模糊难辨的藩篱而塑造了温柔娴雅、忠贞不渝的许氏夫人及患难相扶、爱访道求仙的宗氏夫人形象,使得诗人的妻子形象从男性诗人形象的阴影中走向台前,展现其...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赠内诗的诗人,他突破了以往赠内诗中妻子形象模糊难辨的藩篱而塑造了温柔娴雅、忠贞不渝的许氏夫人及患难相扶、爱访道求仙的宗氏夫人形象,使得诗人的妻子形象从男性诗人形象的阴影中走向台前,展现其妻子独立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当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看,其赠内诗中的妻子形象是李白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对象化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挫败感与失落感。李白的赠内诗对唐代其他诗人的赠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使赠内诗这一爱情诗逐渐走向成熟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赠内诗 妻子形象
下载PDF
魏晋士人个体生命的飞扬 被引量:3
4
作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7-41,49,共6页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呈现着由情向理的发展过程,个性觉醒的最初冲动表现为聚焦生命意识,张扬个体价值,这是生命意识的核心。由此魏晋士人就以生命的本真状态去体验赤裸裸的生命:以汉末无名氏的集体喟叹——《古诗十九首》为先声,到魏晋...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呈现着由情向理的发展过程,个性觉醒的最初冲动表现为聚焦生命意识,张扬个体价值,这是生命意识的核心。由此魏晋士人就以生命的本真状态去体验赤裸裸的生命:以汉末无名氏的集体喟叹——《古诗十九首》为先声,到魏晋之际则表现得更个体化,至两晋就慢慢地走向哲理化,希企通过理性思考来消融对死亡的恐惧。这样魏晋士人就以种种自觉的方式寻求着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儒学的精神超越、玄学淡释、及时行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魏晋士人 生命意识 个体价值
下载PDF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栩生 吕晓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57-60,64,共5页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嵇康 生死意识
下载PDF
试析纳兰词中的残缺意象 被引量:3
6
作者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5-8,共4页
纳兰词中大量撷取如残月、残红、残灯、残香、残阳等残缺的意象作为其情感的载体,聚焦了他对人生种种缺失如理想、爱情、个体自由生命残缺等各类悲凉的体验,并进而升华为人类终极性残缺的一种悲剧体认。因而他的词充满了对人生残缺的幽... 纳兰词中大量撷取如残月、残红、残灯、残香、残阳等残缺的意象作为其情感的载体,聚焦了他对人生种种缺失如理想、爱情、个体自由生命残缺等各类悲凉的体验,并进而升华为人类终极性残缺的一种悲剧体认。因而他的词充满了对人生残缺的幽悲、伤感、哀怨、沉痛的情调,凸显出"哀感顽艳""、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的词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词 残缺 意象
下载PDF
《空山》的历史叙事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175,共5页
一、叙事立场的民间化阿来的长篇小说并不多,仅两部。《尘埃落定》叙述了二十世纪前五十年藏族土司制度和土司家族崩溃瓦解的过程,是一部关于"藏绒"部族浩大神奇的民族史诗。而《空山》却讲述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川西北一个藏族村庄—... 一、叙事立场的民间化阿来的长篇小说并不多,仅两部。《尘埃落定》叙述了二十世纪前五十年藏族土司制度和土司家族崩溃瓦解的过程,是一部关于"藏绒"部族浩大神奇的民族史诗。而《空山》却讲述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川西北一个藏族村庄——机村的历史。两部长篇小说合在一起则是对西藏百年历史沧桑的描述和构建。因而有人认为"阿来是一个始终对‘历史’萦怀不已的作家"①。尤其是在近作《空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历史 《空山》 叙事策略 《尘埃落定》 长篇小说 土司制度 二十世纪 叙事立场
原文传递
李白的个性气质与生存困境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0,共4页
李白的个性气质,一言以蔽之,曰"狂",即自负、傲岸、狂放、率真的个性与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主体意识。但这样的个性气质导致了其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现实人生中的种种生存困境:一是其理想人生图式与实现理想人生方式之间的悖... 李白的个性气质,一言以蔽之,曰"狂",即自负、傲岸、狂放、率真的个性与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主体意识。但这样的个性气质导致了其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现实人生中的种种生存困境:一是其理想人生图式与实现理想人生方式之间的悖谬,二是傲岸狂放的个性与封建专制社会秩序与伦理规范之间的背离,三是天真自然的个性与政治权术之间的乖违。因此"名扬宇宙,而枯稿当年"就成为李白一生的自画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个性气质 生存困境
原文传递
民本思想与苏轼文学创作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晓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3-45,57,共4页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关键词 民本思想 苏轼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酒神精神”无以有效阐释李白咏酒诗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往往以西方的"酒神精神"来阐释其饮酒诗的创作。但是"酒神精神"与李白饮酒诗所体现的"诗酒精神"具有文化内质上的根本差异性,其文化根源、主要内涵及醉所表现的精神实质都不同,于...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往往以西方的"酒神精神"来阐释其饮酒诗的创作。但是"酒神精神"与李白饮酒诗所体现的"诗酒精神"具有文化内质上的根本差异性,其文化根源、主要内涵及醉所表现的精神实质都不同,于是对其阐释的有效性理应遭到质疑,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酒神精神"理论套用在对李白饮酒诗的阐释和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李白 咏酒诗
下载PDF
从《咏怀诗》中的意象看阮籍的生死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41-45,共5页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性结局,进而怀疑一切生存行为的价值,绝望之后"虚妄"感油然而生。阮籍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以死观生,承受着"虚空"的重压,可以说,阮籍的深刻、苦闷、焦虑都源于此。阮籍《咏怀诗》中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表现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关怀终极生命的人类精神,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延展到当代,给予我们以对待生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阮籍 《咏怀诗》 意象 生死意识
下载PDF
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李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弃妇诗,所塑造的弃妇形象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弃妇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负载着形塑者李白自身的思想、意志、情感、体验、欲望等深层次的心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李白身处备受挫折的生活境遇和无法主宰... 李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弃妇诗,所塑造的弃妇形象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弃妇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负载着形塑者李白自身的思想、意志、情感、体验、欲望等深层次的心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李白身处备受挫折的生活境遇和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处境,常产生犹如臣妾一样被支配、被驾驭的卑微无助感所致。因此,李白对于女性屈辱、被动的处境以及遭遇被抛弃的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女性题材诗 弃妇形象
下载PDF
《瞻对》:历史叙事的空间化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阿来的《瞻对》是一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的作品,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构"瞻对"空间的叙事动力、复调式的叙事话语和圆圈式的叙事结构。通过赋予瞻对历史以一种空间性的结构,阿来构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时空... 阿来的《瞻对》是一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的作品,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构"瞻对"空间的叙事动力、复调式的叙事话语和圆圈式的叙事结构。通过赋予瞻对历史以一种空间性的结构,阿来构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时空体",并通过这个"艺术时空体"彰显其深重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使命感,赋予两百年的康巴历史以一种批判人文地理学的视野,且敞开其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对人类各种文明的命运与生存境遇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瞻对》 历史叙事 空间化
下载PDF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境域下之苏轼论孟子
14
作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1-14,共4页
在宋代孟子的升格运动中,对《孟子》的非议也延绵不绝,而苏轼则与众不同,他既有"疑孟"、"非孟"的思想,又有"尊孟"的言论。苏轼正是以其"扬弃"的精神对待孟子其人其书,用以建构自己的思想大厦。
关键词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 疑孟 非孟 苏轼论孟子
下载PDF
论李白妇女题材诗中的女仙形象
15
作者 李天道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6,共5页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兴盛时代,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各地建玄元皇帝庙,以先祖陪祀,妃嫔公主多信道教并受金仙玉真诸封号。在皇室的推动下,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心驰神往。李白一生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刻,尤其是道教的"神...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兴盛时代,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各地建玄元皇帝庙,以先祖陪祀,妃嫔公主多信道教并受金仙玉真诸封号。在皇室的推动下,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心驰神往。李白一生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刻,尤其是道教的"神仙"思想,"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十五游神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题材 李白 形象 女仙 中国道教 社会各阶层 道教思想
下载PDF
虎族历史记忆的空间化叙事——《最后的巫歌》的文化叙事策略
16
作者 罗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39-142,155,共5页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以对三峡化石般的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与重组,即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将虎族历史记忆空间化,赋予几千年巫文化历史以一种特定的生命意蕴与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建构一个符号化的三峡巫文化空间,用以表达她关于人类生存的寓...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以对三峡化石般的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与重组,即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将虎族历史记忆空间化,赋予几千年巫文化历史以一种特定的生命意蕴与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建构一个符号化的三峡巫文化空间,用以表达她关于人类生存的寓言: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与自我的生命意识,尤其是对待生存的苦难与救赎的神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族 《最后的巫歌》 空间叙事 套盒式结构
下载PDF
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述评
17
作者 李天道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文章梳理了历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接受和研究等方面的概况。古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研究和关注较少,现代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系统性上有所深入和突破,但对其专题研究仍然很薄弱,在文本研究、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等方面都有待拓展,其研... 文章梳理了历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接受和研究等方面的概况。古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研究和关注较少,现代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系统性上有所深入和突破,但对其专题研究仍然很薄弱,在文本研究、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等方面都有待拓展,其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妇女题材诗 述评
下载PDF
论李白对李贺女性题材诗创作的影响
18
作者 武小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2-16,共5页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贺因此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诗鬼"形象,从而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于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李贺 女性题材诗
下载PDF
电子传媒中文艺传播模式的变化和影响
19
作者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25,共3页
网状模式是电子传媒中文艺传播模式的重要概念,该模式在电子传媒语境当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电子传媒中文艺传播模式的变化和影响进行考察分析,以助于新视野的开拓,从而加快文艺传播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文艺传播模式 电子传媒语境 网状模式
下载PDF
李白妇女题材诗中的征妇形象
20
作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李白通过对征妇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摹写和刻画,既是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凸现了诗人自我的一种悲剧性生存状态———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白通过对征妇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摹写和刻画,既是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凸现了诗人自我的一种悲剧性生存状态———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另一方面表现了广大人民为战争所承受的无尽痛苦、无助、悲凉甚至死亡,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悲剧性本质;由此彰显了李白对于生命本身厚重而博大的悲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妇女题材诗 征妇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