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B_(4)C涂层氧化防护性能和防护机制的影响
1
作者 胡凯飞 王佩佩 +4 位作者 孙万昌 侯兆琪 易大伟 罗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7,共9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B_(4)C涂层氧化防护性能和防护机制的影响,得出B_(4)C涂层最佳氧化防护温度范围,以及B_(4)C涂层在不同温度的氧化防护机制演变。方法以石墨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石墨表面制备B_(4)C涂层,通过不同恒温氧化试验(80... 目的研究温度对B_(4)C涂层氧化防护性能和防护机制的影响,得出B_(4)C涂层最佳氧化防护温度范围,以及B_(4)C涂层在不同温度的氧化防护机制演变。方法以石墨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石墨表面制备B_(4)C涂层,通过不同恒温氧化试验(800、1000、1200、1400℃)和室温至1400℃宽温域动态氧化试验来测试其氧化防护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B_(4)C涂层石墨试样氧化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氧扩散等进行分析。结果B_(4)C涂层氧化后可生成B2O3玻璃膜,在800、1000、1200、1400℃恒温氧化的防护效率分别为98.43%、98.61%、94.4%和92.8%,在室温至1400℃宽温域动态氧化的防护效率为93.1%。B_(4)C涂层在800℃以下主要依赖结构阻氧,800至900℃由结构阻氧向惰化阻氧转变,900℃以上主要依赖惰化阻氧。1100℃以上,随温度升高B2O3玻璃膜的挥发加剧,B_(4)C涂层惰化阻氧能力减弱。结论B_(4)C涂层的氧化防护效率随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结构阻氧机制逐渐降低,惰化阻氧机制先升高后降低。B_(4)C涂层在800至1100℃具有良好的氧化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石墨 碳化硼(B_(4)C) 玻璃膜 氧化防护 阻氧机制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液相自组装法制备BiFeO_3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谈国强 苗鸿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3-375,共3页
以Bi(NO3)3.5H2O,Fe(NO3)3.9H2O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液相自组装法,以OTS单分子层为模板,在ITO玻璃基片上成功制备了BiFeO3晶态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DSC/TG对铁酸铋前驱物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利... 以Bi(NO3)3.5H2O,Fe(NO3)3.9H2O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液相自组装法,以OTS单分子层为模板,在ITO玻璃基片上成功制备了BiFeO3晶态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DSC/TG对铁酸铋前驱物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利用XRD和FE-SEM等测试手段对不同退火工艺下制备的BiFeO3薄膜进行了物相和表面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BiFeO3晶态薄膜的结晶转变温度在440℃左右;实际上在550℃退火2h的条件下得到了纯相BiFeO3薄膜,薄膜表面致密,晶粒发育完整,尺寸均匀,无明显缺陷;退火温度过高,会导致杂相生成,晶粒异常长大;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BiFeO3高温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纯相BiFeO3薄膜 退火温度 保温时间
下载PDF
烧结压力对SPS制备MoSi_(2)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茅晨浩 朱路 +3 位作者 王晓虹 张平 冯培忠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6-463,共8页
以废弃硅钼棒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技术在钽基体上制备出MoSi_(2)涂层,研究了烧结压力对涂层微观形貌及其1 600℃下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Pa的范围内,提高烧结压力可增强涂层的致密性... 以废弃硅钼棒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技术在钽基体上制备出MoSi_(2)涂层,研究了烧结压力对涂层微观形貌及其1 600℃下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Pa的范围内,提高烧结压力可增强涂层的致密性和阻氧能力,并且涂层表面大尺寸的裂纹消失,仅存在少量的微裂纹;经1 600℃氧化50 h后,烧结压力分别为20,30,40 MPa下所制备的涂层表面均完整无剥落,并形成连续的SiO_(2)保护膜,可有效阻碍氧气扩散;当烧结压力为40 MPa时,涂层的质量增益最低(7.4 mg/cm~2),其扩散层和玻璃膜较薄,此时涂层表现出最佳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MoSi_(2) 抗氧化涂层 烧结压力 放电等离子烧结 钽基体
下载PDF
铌合金表面MoSi_(2)-B_(4)C复合涂层的快速烧结制备及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平 柯凯旋 +3 位作者 陈成龙 陈正 冯培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7-1002,共6页
以Mo-Si-B4C混合粉末为涂层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铌合金表面原位反应烧结制备MoSi2-B4C复合涂层,研究涂层组织形成过程及界面反应特征,考察涂层在1450℃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烧结的升温阶段,MoSi2相就已完全形成,而在保温... 以Mo-Si-B4C混合粉末为涂层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铌合金表面原位反应烧结制备MoSi2-B4C复合涂层,研究涂层组织形成过程及界面反应特征,考察涂层在1450℃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烧结的升温阶段,MoSi2相就已完全形成,而在保温的初期阶段,部分B4C颗粒又与邻近的MoSi2反应生成了SiC和Mo2B5。烧结过程中,涂层中的Si和B向基体合金扩散,形成了由NbSi2+NbB外层和Nb5Si3内层组成的互扩散区。涂层在1450℃至少100 h内可有效保护基体,表面生成了致密的SiO_(2)-B2O_(3)氧化膜,而互扩散区内NbB的存在有效阻碍了氧化过程涂层中Si的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 MoSi_(2)-B_(4)C复合涂层 组织形成 抗高温氧化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文传递
液相烧结法制备MoSi_(2)改性HfB_(2)-SiC超高温陶瓷抗氧化涂层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炜光 +3 位作者 孙科 胡昱雯 徐磊华 冯培忠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将原位反应法和浆料法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液相烧结法,制备了涂层组分、含量和厚度可控的HfB2-MoSi_(2)-SiC涂层,研究了MoSi_(2)含量对HfB2-MoSi_(2)-SiC复合涂层在室温~1500℃动态有氧环境以及1500℃静态恒温空气下的氧化防护行为的影响... 将原位反应法和浆料法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液相烧结法,制备了涂层组分、含量和厚度可控的HfB2-MoSi_(2)-SiC涂层,研究了MoSi_(2)含量对HfB2-MoSi_(2)-SiC复合涂层在室温~1500℃动态有氧环境以及1500℃静态恒温空气下的氧化防护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相对氧气渗透率表征涂层的抗氧化保护能力。室温~1500℃的动态氧化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oSi_(2)含量的增加,试样的起始氧化失重从775℃延迟到821℃,最大失重速率从0.9×10^(−3) mg·cm^(−2)·s^(−1)降低到0.2×10^(−3) mg·cm^(−2)·s^(−1),最低相对氧气渗透率降低至12.2%,失重率从1.8%降为0.21%。揭示了MoSi_(2)增强涂层抗氧化保护能力的机理,随着MoSi_(2)含量的增加,涂层中SiO2玻璃相的生成量增加,促进了涂层表面Hf氧化物的弥散,从而形成具有更高稳定性的Hf-Si-O复相玻璃层,使得试样在1500℃静态恒温空气下氧化200 h的失重率从0.46%降低到0.08%,显著提升了涂层的抗氧化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_(2) 涂层 抗氧化 复相玻璃层
下载PDF
pH值对液相自组装法制备纯相BiFeO_3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谈国强 赵高扬 +1 位作者 苗鸿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5-987,991,共4页
采用液相自组装法,Bi(NO3)3.5H2O,Fe(NO3)3.9H2O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以OTS单分子层为模板,在ITO玻璃基片上成功制备了BiFeO3晶态薄膜。研究了前驱液pH值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XRD,EDS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在不同pH值下沉积的BiFeO3... 采用液相自组装法,Bi(NO3)3.5H2O,Fe(NO3)3.9H2O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以OTS单分子层为模板,在ITO玻璃基片上成功制备了BiFeO3晶态薄膜。研究了前驱液pH值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XRD,EDS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在不同pH值下沉积的BiFeO3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Bi 3+络合物比Fe3+络合物的成核速率快,在pH值为1.5,Fe3+/Bi3+摩尔比为2.6时得到了纯相BiFeO3薄膜;随着pH值的增大,需要增大前驱液中Fe3+/Bi 3+摩尔比才能得到纯相BiFeO3薄膜;该工艺制备BiFeO3薄膜适宜的pH值范围为1.50~1.65,在这个范围内沉积的BiFeO3薄膜都很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纯相BiFeO3薄膜 PH值
下载PDF
废弃硅钼棒循环再利用制备MoSi2基抗氧化涂层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鹏 朱路 +3 位作者 康学勤 王晓虹 冯培忠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在实现钼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提高钼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将废弃硅钼棒破碎、球磨制成粉末,并结合玻璃粉和硅粉作为原料,采用浆料法在钼基体上制备MoSi2基抗氧化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1400℃静态等温氧化实... 目的在实现钼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提高钼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将废弃硅钼棒破碎、球磨制成粉末,并结合玻璃粉和硅粉作为原料,采用浆料法在钼基体上制备MoSi2基抗氧化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1400℃静态等温氧化实验等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结果制备的MoSi2基抗氧化涂层厚度约500μm,涂层整体上呈现出相对致密的结构。在1400℃氧化20h后,涂层质量增量为5.88mg/cm^2,呈现出较好的防氧化效果。结论利用浆料法,以废弃硅钼棒为原料,在实现钼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同时,为钼合金表面制备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MoSi2基抗氧化涂层。氧化过程中,涂层在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SiO2玻璃,具有较强的阻氧能力,减少氧气向基体的渗入,可以在高温氧化环境有效提升钼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涂层 高温抗氧化性能 废旧MoSi2
下载PDF
基于“共进式”导学关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8
作者 冯培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9期151-153,共3页
面对国家对高水平研究生的需求,基于非双一流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本课题提出基于“共进式”导学关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导师自身的榜样以及研究生标杆的树立,让研究生跟随榜样前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态度;通过学生... 面对国家对高水平研究生的需求,基于非双一流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本课题提出基于“共进式”导学关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导师自身的榜样以及研究生标杆的树立,让研究生跟随榜样前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态度;通过学生跟随导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学术成就感与学术自信,激发创新意愿与创新兴趣;通过研究生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跟随导师攻坚克难,增强研究生的学术使命感,深化研究生学术精神,从而强化创新意识。通过导师团队与制度建设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打造创新温床,进而以“共进式”导学关系为基础,通过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为优质研究生的培育奠定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育 导学关系 以卓引创 以文兴创 攻坚强创
下载PDF
Fe^(3+)/Bi^(3+)对纯相BiFeO_3薄膜的影响及生长机理研究
9
作者 谈国强 苗鸿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8-600,604,共4页
以Bi(NO3)3.5H2O,Fe(NO3)3.9H2O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用液相自组装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纯相BiFeO3薄膜。研究了前驱液中Fe3+/Bi 3+摩尔比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XRD,EDS,XPS,FE-SEM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BiFeO3薄膜进行了表征。... 以Bi(NO3)3.5H2O,Fe(NO3)3.9H2O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用液相自组装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纯相BiFeO3薄膜。研究了前驱液中Fe3+/Bi 3+摩尔比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XRD,EDS,XPS,FE-SEM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BiFeO3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柠檬酸对Fe3+的掩蔽作用,使得Bi 3+络合物比Fe3+络合物沉积速率大,导致薄膜出现Bi2O3和Bi2O2.33相,随着Fe3+/Bi 3+摩尔比增加到2.6时,制备了纯相BiFeO3薄膜;薄膜表面平整致密,颗粒均匀,生长完好,薄膜厚度约为275nm;BiFeO3薄膜中Fe原子的氧化态是Fe3+;Bi 3+和Fe3+的络合物以不同的速率被—OH诱导吸附到ITO玻璃基片上,形成牢固的化学键结合,退火处理后形成晶态BiFeO3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BIFEO3薄膜 纯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