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镉复合污染对台湾相思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涵 庄玉婷 +6 位作者 冯嘉仪 彭维新 陈美伊 张学平 耀 万利鑫 曾曙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2,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Pb、Cd复合污染对台湾相思生长、根系形态、养分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相思株高生长在1 500 mg/kg Pb, 25 mg/kg Cd和1 500 mg/kg Pb, 50 mg/kg Cd下受显著抑制,与CK相比分别减少了30.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Pb、Cd复合污染对台湾相思生长、根系形态、养分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相思株高生长在1 500 mg/kg Pb, 25 mg/kg Cd和1 500 mg/kg Pb, 50 mg/kg Cd下受显著抑制,与CK相比分别减少了30.15%和34.23%,而各处理对地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复合污染条件下各部位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长均受显著抑制,根平均直径受显著促进,对根体积则无显著影响。植株各部位养分元素中,仅根部N含量在1 500 mg/kg Pb, 50 mg/kg Cd处理下受显著促进,较CK增加42.00%。复合污染处理显著增加台湾相思根、茎及叶的Pb、Cd含量,其中根Pb含量随污染浓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1 500 mg/kg Pb, 25 mg/kg Cd处理下达到显著最大值(289 mg/kg),叶Pb含量和根Cd含量随污染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台湾相思对Pb、Cd复合污染具有较强的耐性,且对Pb、Cd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能够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及豆科植物具有的根瘤来抵抗重金属污染,在中低浓度Pb、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台湾相思 生长 生物量 重金属
下载PDF
热带北缘鹅凰嶂季雨林四种群落特征及成熟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悦 耀 +5 位作者 吴妙兰 王艺颖 陶玉柱 林子湛 周庆 莫其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8,共14页
为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季雨林的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特征,该研究对广东阳春鹅凰嶂典型季雨林中4种(A、B、C、D)不同植物群落展开调查,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成熟度差异,预测演替方向,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 为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季雨林的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特征,该研究对广东阳春鹅凰嶂典型季雨林中4种(A、B、C、D)不同植物群落展开调查,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成熟度差异,预测演替方向,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4种群落林层单一,小径级木与下层木占主体地位,具有1~3种明显的优势树种。(2)Shannon-Wiener指数为2.72~3.74,Simpson指数为0.90~0.9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4~0.89,各群落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3)4种群落乔木胸径大小比数为0.49~0.51,角尺度为0.56~0.61,混交度为0.54~0.83,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为60.57~71.44,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53.15~68.53。(4)综合群落基本特征、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出,各群落的成熟度排名为D>A>C>B。综上认为,4种群落都处于演替前期或中期,乔木个体胸径和树高发展空间较大;群落整体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个体均呈轻微聚集分布,树种表现为中度、强度或极强度混交,空间结构与理想林分存在一定距离。随着成熟度的增加,4种群落都继续以阳性树种作为主要优势树种进行演替,并初步具备该区域地带性顶极群落的典型植被特征;季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并向混交度增加、空间结构优化、稳定性增强的趋势演替。该研究结果为群落构建机制和森林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应对该区域加强监管与保护,同时应对该地区的植被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广泛监测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降雨量 演替 重要值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空间结构
下载PDF
热带乡土植物大青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氮磷含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轶群 柯梦 +2 位作者 彭钟通 耀 莫其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397,共9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是植物生长代谢和发育繁殖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广东省茂名市沿海台地的热带次生林开展长期野外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乡土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叶片NSC及氮(N)...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是植物生长代谢和发育繁殖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广东省茂名市沿海台地的热带次生林开展长期野外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乡土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叶片NSC及氮(N)、磷(P)含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大青叶片的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磷添加显著增加叶片磷含量;氮磷添加对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表现出一定的下调趋势.(2)采样年份对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NS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比值、氮含量及氮磷比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呈现显著的年际变化: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年份增长而增加,而淀粉含量随着年份增长而降低.(3)通过比较6年间的年变化率,各项观测指标的变化率呈减小趋势.(4)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氮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及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磷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热带乡土植物大青在生长中应对土壤氮磷有效性发生变化时,叶片倾向于转化和重新分配可溶性糖与淀粉,从而维持着较好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机制.(图4表4参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氮磷添加 磷限制 热带森林
原文传递
尾叶桉与木荷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梦佳 耀 +3 位作者 顾晓娟 刘林云慧 刘悦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为了解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采集广州市长岗山30年生尾叶桉和木荷人工林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RO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 为了解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采集广州市长岗山30年生尾叶桉和木荷人工林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RO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全氮(TN)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C/N表现为木荷林显著大于尾叶桉林,而C/P和N/P则表现为尾叶桉林大于木荷林,两种林分表层土壤N含量丰富,而P元素较缺乏。两种林分土壤CEC差异不显著,尾叶桉林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显著高于木荷林;两种林分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表现为Ca^(2+)>Mg^(2+)>K^(+)>Na^(+)。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ROC/TOC表现为木荷林小于尾叶桉林但没有显著差异。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与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ROC/TOC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木荷林土壤的ROC含量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ROC/T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种林分表层土壤的R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ROC含量的重要因素。木荷林的ROC/TOC小于尾叶桉林,说明其土壤碳稳定性高于尾叶桉林,对土壤碳固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稳定性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不同林层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轶群 王艺颖 +4 位作者 耀 温珍杰 彭钟通 周庆 莫其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华南热带次生林进行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不同林层植物叶片NSCs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取样时间为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华南热带次生林进行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不同林层植物叶片NSCs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取样时间为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NSCs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磷(P)添加对叶片淀粉和NSCs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物种与磷添加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叶片淀粉含量。2)黑嘴蒲桃和紫玉盘叶片NSCs含量对氮(N)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而白车和竹节叶片NSCs含量对P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氮磷同时添加(+NP)对植物叶片NSCs的增效作用最好。3)植物叶片NSCs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季节与林层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可溶性糖和NSCs含量具有显著影响。4)不同林层植物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氮磷添加使林下层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林冠层降低,在干季,N添加会使林下层植物叶片淀粉含量增高,林冠层降低。P添加的影响恰好与之相反。在湿季,氮磷添加使林下层和林冠层植物叶片的淀粉含量增加。5)林冠层植物叶片NSCs含量高于林下层,且林下层植物叶片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均表现为干季高于湿季。因此,叶片NSCs之间的变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植物的碳利用策略,NSCs含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变化可以反映出热带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碳供给和消耗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探索热带次生林植物碳利用策略及共存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氮磷添加 林层 季节动态 热带次生林
下载PDF
校园绿地秋季不同活动空间保健因子变化特征及综合评价
6
作者 郭云丹 耀 +3 位作者 邱权 何茜 苏艳 李吉跃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为了给华南地区校园师生及城市居民游憩出行场所与时间以及校园绿色空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2022年9—10月,同步观测华南农业大学内5种活动空间(林荫型、临水型、草坪型、行道树型以及广场型)的保健因子。结果表明,5种空间内的小气... 为了给华南地区校园师生及城市居民游憩出行场所与时间以及校园绿色空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2022年9—10月,同步观测华南农业大学内5种活动空间(林荫型、临水型、草坪型、行道树型以及广场型)的保健因子。结果表明,5种空间内的小气候日变化均呈倒“V”形,除广场型处于Ⅲ级不舒适水平外,其他4种空间均达到Ⅱ级舒适水平;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林荫型空间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达Ⅳ级保健浓度,其他4种空间均处于Ⅴ级允许浓度;空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U”型,林荫型空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Ⅰ级标准。不同空间综合保健功能排序为林荫型>临水型>行道树型>草坪型>广场型,此外林荫型空间保健功能在上午10:00时和下午16:00—18:00时空间综合保健指数达到峰值,因此建议校园师生此时段前往郁闭度较高的林荫型空间健身游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变化特征 综合保健评价 人体舒适度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颗粒物浓度
下载PDF
应用仿生模式分析光环境对蜘蛛抱蛋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谭锦豪 耀 +4 位作者 罗晓茼 王冉 王玥 苏艳 何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共9页
为了解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lume)最佳栽培光环境,以仿野生栽培模式,在不同郁闭度(≤0.6、[JP]0.6~0.8、≥0.8)红锥混交林下种植的蜘蛛抱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冠层结构对林下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环境下蜘蛛抱蛋... 为了解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lume)最佳栽培光环境,以仿野生栽培模式,在不同郁闭度(≤0.6、[JP]0.6~0.8、≥0.8)红锥混交林下种植的蜘蛛抱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冠层结构对林下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环境下蜘蛛抱蛋生长状况、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参数、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特性与光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冠层结构显著影响林下光强和光质,随着郁闭度增加,林下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和红光比值(RRP)下降,而绿光比值(RGP)上升;(2)蜘蛛抱蛋总生物量随着郁闭度增加而增加,林下光量子通量密度与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光质与蜘蛛抱蛋根状茎生物量显著相关,茎生物量、茎生物量占比与红光比值呈负相关,而与绿光比值呈正相关。(3)在弱光环境中,蜘蛛抱蛋增加单株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质量分数以提高光能利用能力;强光环境中,蜘蛛抱蛋通过增加w(类胡萝卜素)∶w(总叶绿素)的值来保护光合系统免受损害。(4)蜘蛛抱蛋通过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且降低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方式以适应弱光环境;在光合有效辐射为50μmol·m^(-2)·s^(-1)时,3个试验地蜘蛛抱蛋的光能利用效率达到最大。不同光环境对蜘蛛抱蛋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影响显著(P<0.05),郁闭度大于0.8的林分更适宜蜘蛛抱蛋栽培,降低红光,提高绿光有利于蜘蛛抱蛋药用部位生物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 光响应曲线 光强 光质 林药复合系统
下载PDF
华南典型人工林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顾晓娟 耀 +3 位作者 刘悦 吴梦佳 刘林云慧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氮(N)、磷(P)与RO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固氮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后土壤C、N、P和ROC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氮树种土壤ROC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且ROC/TOC值小于非固氮树种,土壤碳稳定性更强;固氮树种总氮(TN)含量和C∶N值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C∶P、N∶P和C∶N∶P均高于非固氮树种,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在两种林分下,TOC和T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固氮树种中,TOC、TN与ROC/T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SWC)、C∶P、N∶P与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华南地区,固氮树种造林提高了土壤TN、TOC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提高土壤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固氮树种 非固氮树种 土壤化学计量 易氧化有机碳 人工林
下载PDF
鹅凰嶂山地雨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耀 刘悦 +5 位作者 王艺颖 周庆 龙凤玲 赵倩 何茜 莫其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1349,共9页
【目的】探究广东阳春鹅凰嶂山地雨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解该区域森林土壤的保肥能力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鹅凰嶂山地雨林内不同位置、不同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 【目的】探究广东阳春鹅凰嶂山地雨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解该区域森林土壤的保肥能力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鹅凰嶂山地雨林内不同位置、不同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空间分布格局、剖面垂直分布规律。【结果】鹅凰嶂山地雨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5.46±0.97cmol(+)kg^(-1),交换性阳离子呈现明显表聚现象;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在表层土(0~10 cm)中呈现阴坡>阳坡、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规律,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基本呈现K+>Mg^(2+)>Ca^(2+)>Na^(+)的趋势,且Ca^(2+)/Mg^(2+)<1.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鹅凰嶂山地雨林土壤的保肥能力较差,且存在生理性缺钙的风险,阳坡尤为明显;同时存在土壤有机质稳定性不高导致阳离子交换量下降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凰嶂 山地雨林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降雨季节分配改变对热带次生林不同功能型幼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至杭 刘悦 +6 位作者 陶玉柱 吴妙兰 高畅 王艺颖 耀 周庆 莫其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根据对全球降雨格局的预测,降雨的季节分配和强度已发生明显变化。为探讨降雨季节分配对热带次生林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热带次生林开展短期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设置雨季推迟(DW)、雨季增雨(WW)和对照(CT,正... 根据对全球降雨格局的预测,降雨的季节分配和强度已发生明显变化。为探讨降雨季节分配对热带次生林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热带次生林开展短期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设置雨季推迟(DW)、雨季增雨(WW)和对照(CT,正常自然降雨)3种处理,探究2种固氮树种幼苗铁刀木(Cassia siame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3种非固氮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车(Syzygium hancei)、蒲桃(Syzygium jambos)不同功能型树种幼苗细根形态特征对降雨季节分配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雨季增雨显著增加了5种幼苗细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生物量及比根长;显著降低香樟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同时降低香樟粗根的比根长;显著增加红车粗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大叶相思粗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雨季增雨处理显著增加了两种固氮树种铁刀木和大叶相思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也显著增加了铁刀木细根的平均直径;雨季增雨处理显著增加红车细根根长、蒲桃粗根体积、香樟和红车的细根生物量;雨季推迟对幼苗根系的影响较小,仅显著降低香樟幼苗根长、大叶相思粗根表面积、蒲桃的粗根和香樟细根的比根长,仅显著增加红车的粗根体积和平均直径、铁刀木的粗根体积和蒲桃粗根平均直径;固氮树种在雨季推迟以及雨季增雨情况下,根系生物量、根体积等指标高于自然降雨;热带次生林5种幼苗根系对干旱(雨季延迟)具有一定的忍受性,细根对雨季增雨的响应更加敏感,雨季增雨对固氮树种细根形态特征的改变比非固氮树种更大,固氮树种对于异常降雨适应性更强;热带次生林林下幼苗根系形态能够较好地适应降雨季节分配的改变,进而维持群落的更新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格局 根系形态 幼苗更新 热带次生林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2种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耀 刘悦 +6 位作者 顾晓娟 王艺颖 吴梦佳 刘林云慧 周庆 何茜 莫其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177,共10页
【目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可以探明植物受土壤养分的限制情况,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研究旨在揭示华南地区乡土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及保肥供肥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鹤... 【目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可以探明植物受土壤养分的限制情况,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研究旨在揭示华南地区乡土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及保肥供肥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鹤山市的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交换性阳离子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分对表层土壤碳氮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结果】木荷人工林SOC显著大于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TK含量则显著高于木荷人工林,但土壤TN和TP含量在2种林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种林分土壤盐基饱和度(BS)为9.68%~18.00%,木荷林土壤CEC和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且2种林分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均呈现Ca^(2+)>Mg^(2+)>K^(+)>Na^(+)。2种林分土壤CEC与SOC显著正相关,BS与pH值显著正相关;马尾松人工林CEC、TEB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且保肥供肥能力较弱,但木荷林土壤供肥、保肥和酸碱缓冲能力强于马尾松林。然而,木荷林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且2种人工林土壤Ca^(2+)∶Mg^(2+)>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土壤未出现生理性缺钙的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较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趋势在马尾松林中比木荷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华南地区木荷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养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木荷人工林 土壤化学计量 阳离子交换量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广东鹤山两种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刘林云慧 吴妙兰 +4 位作者 刘悦 耀 顾晓娟 吴梦佳 莫其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8,共8页
【目的】弄清广东省鹤山市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造林后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对鹤山市共和镇造林15年的尾叶桉和厚荚相思人工纯林的土壤CEC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 【目的】弄清广东省鹤山市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造林后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对鹤山市共和镇造林15年的尾叶桉和厚荚相思人工纯林的土壤CEC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树种造林后土壤CEC和其他指标特征及两者间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两树种造林后对土壤CEC的影响。【结果】厚荚相思林土壤CEC、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和盐基饱和度(BS)均显著大于尾叶桉林。厚荚相思林土壤交换性Ca^(2+)含量显著高于尾叶桉林,而两种林分土壤交换性K+、Na^(+)和Mg^(2+)含量无显著差异。Ca^(2+)/Mg^(2+)、Ca^(2+)/K+和(Ca^(2+)+Mg^(2+))/K+表现为厚荚相思林显著大于尾叶桉林。相关性分析显示,尾叶桉林土壤CEC与土壤自然含水量(SW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呈极显著正相关;厚荚相思林土壤CEC与TN、C/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C/N/P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TEB、总磷(TP)、Na^(+)、BS、Ca^(2+)、Mg^(2+)和pH是影响该区域土壤CEC的重要因素。【结论】在鹤山共和样地,与尾叶桉造林相比,厚荚相思造林显著提高了土壤CEC、TEB和BS,说明其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厚荚相思 土壤化学计量 阳离子交换量 人工林
原文传递
岭南地区林药复合系统五种药用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耀 林熙 +4 位作者 谭锦豪 罗晓茼 王玥 苏艳 何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98-2804,共7页
目的:阐明五指毛桃Ficus hirta Vahl、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 Bulme 5种药用植物在林下栽培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为岭... 目的:阐明五指毛桃Ficus hirta Vahl、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 Bulme 5种药用植物在林下栽培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为岭南地区林下药用植物筛选和林药复合系统构建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一年生林下栽培的五指毛桃、黄花倒水莲、走马胎、草珊瑚、一叶兰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植物苗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用光合作用分析系统测定植物的光合特性,对5种药用植物进行模糊数学隶属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探讨不同物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并探究不同药用植物在林药复合系统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五指毛桃和黄花倒水莲苗高增长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走马胎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连年生长率最快。不同植物在林下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通过对5种植物光合特性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一类为五指毛桃,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气孔导度(Gs);第二类包括走马胎、草珊瑚和黄花倒水莲,具有良好的强光适应性和弱光利用性,在光合指标中有独特的特色;第三类为一叶兰,具有最低的蒸腾速率,有很强的耐旱性。结论:5种药用植物林下栽培表现不同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其中黄花倒水莲、走马胎和草珊瑚适合在光强相对较低的环境下栽培;一叶兰有更强的耐阴性和耐旱性;五指毛桃在强光和弱光下的利用都有优势,具有较大的生物量,最适宜林下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林药复合系统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鹅凰嶂季雨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耀 刘悦 +5 位作者 王艺颖 何茜 周庆 林子湛 赵倩 莫其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147,共9页
为了解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剖面垂直分布规律,量化了广东鹅凰嶂季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0~10、10~30、30~60和60~10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他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鹅凰嶂季雨林土壤4个土... 为了解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剖面垂直分布规律,量化了广东鹅凰嶂季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0~10、10~30、30~60和60~10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他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鹅凰嶂季雨林土壤4个土层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为22.73 g·kg^(-1),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2.96 g·kg^(-1)。0~10与10~3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表现的大小关系为:0~10 cm(30.60 g·kg^(-1))>10~30 cm(19.44 g·kg^(-1))>30~60 cm(16.31 g·kg^(-1))>60~100 cm(15.63 g·kg^(-1))。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为:0~10 cm(3.16 g·kg^(-1))>10~30 cm(2.34 g·kg^(-1))>30~60 cm(0.81 g·kg^(-1))>60~100 cm(0.40 g·kg^(-1)),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呈现随土层加深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优于0~30 cm土层的土壤。坡向和坡度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存在不一样的空间横向分布规律,可为该区域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凰嶂 土壤总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一叶兰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
15
作者 耀 谭锦豪 +1 位作者 林熙 何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以一叶兰根状茎为原料,以一叶兰总皂苷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一叶兰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不同年份一叶兰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构建一叶兰生物量增长模型及分析生物量与总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叶兰... 以一叶兰根状茎为原料,以一叶兰总皂苷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一叶兰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不同年份一叶兰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构建一叶兰生物量增长模型及分析生物量与总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叶兰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8.32%、液料比27.58∶1(mL/g)、提取温度68.6℃、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总皂苷得率为17.0%;一叶兰总皂苷含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不同年份一叶兰根状茎生物量进行Logistic模型拟合(R~2=0.778),模型预测1~5年一叶兰根状茎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57、7.74、9.93、11.80、13.2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叶兰 皂苷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