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体结构特征和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的岩质开挖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穆成林 裴向军 +2 位作者 裴钻 张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综合黔西地区层状岩质开挖边坡研究成果发现:岩体结构特征是分析评价层状边坡变形失稳模式、机制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该地区层状边坡地质条件的差异性,针对性地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对边坡的分析评价尤为重要。考虑地层岩性组合... 综合黔西地区层状岩质开挖边坡研究成果发现:岩体结构特征是分析评价层状边坡变形失稳模式、机制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该地区层状边坡地质条件的差异性,针对性地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对边坡的分析评价尤为重要。考虑地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软弱夹层(结构面)因素,系统地将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分为4个大类(近水平-缓倾边坡岩体,倾斜层状边坡岩体,陡倾、直立、倒转层状岩体,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或含有溶蚀洞穴、沟壑的边坡岩体)和10个亚类,并针对相应类型的边坡进行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分别阐述了失稳模式和机制。以边坡岩体结构类型为基础,甄选影响开挖边坡稳定性的6个定性指标和6个定量指标;对指标组合赋权,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预测评价,建立了'岩体结构-指标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新评价体系。实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可靠性高、科学合理的稳定性预测新方法,可在相关工程领域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边坡 结构类型 稳定性预测 组合赋权 未确知测度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理论的岩爆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源 裴向军 +2 位作者 张引 梁玉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09-415,共7页
岩爆是地下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其烈度分级对地下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收集了37例发生岩爆灾害的地下工程的调查资料结合已有岩爆理论(按岩石力学性质、围岩应力条件、围岩结构条件3个方面)总结出15个岩爆影响因素评价... 岩爆是地下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其烈度分级对地下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收集了37例发生岩爆灾害的地下工程的调查资料结合已有岩爆理论(按岩石力学性质、围岩应力条件、围岩结构条件3个方面)总结出15个岩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主观赋权(层次分析法)、客观赋权(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赋权。然后采用云模型理论实现岩爆烈度与影响因素间的不确定映射,采用正向云发生器算法求得样本各个岩爆烈度等级的综合确定度,并判别岩爆等级。最后采取该评判模型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进行岩爆烈度等级判别,其判别结果与实际岩爆等级相符,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云模型 综合确定度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巷道层状围岩失稳机制及判据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穆成林 裴向军 +2 位作者 路军富 裴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9-1435,共7页
巷道顶部围岩受力系统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尤其是层状围岩的突变失稳问题更是目前实际工程中的难点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基于层状围岩稳定性地质力学模型和势能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弯折失稳破坏的尖点突变模型,注重研究系统状态... 巷道顶部围岩受力系统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尤其是层状围岩的突变失稳问题更是目前实际工程中的难点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基于层状围岩稳定性地质力学模型和势能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弯折失稳破坏的尖点突变模型,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并据此分析了层状围岩突变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发生机理。基于定态曲面方程和分支曲线方程,推导得出系统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岩体破坏分析方法和失稳判据,揭示围岩的稳定性主要由外力(P,q),岩体的弹性模量(E),容重(γ_c),层间极限剪应力(p_t)以及几何形态(l,h)控制,并提出了防护建议。结合矿区巷道围岩实例,运用尖点突变失稳判据预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层状围岩 弯折破坏 尖点突变 失稳判据
下载PDF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裴向军 +1 位作者 穆成林 阳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为了研究顺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预测边坡开挖后的变形趋势,以便于确定边坡开挖和支护参数,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织金茶店乡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挖坡角30°和50°的2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多层软弱夹层顺... 为了研究顺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预测边坡开挖后的变形趋势,以便于确定边坡开挖和支护参数,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织金茶店乡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挖坡角30°和50°的2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多层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破坏多在边坡中后缘产生拉裂缝,拉裂缝均由上及下、由表及里向坡脚延伸;开挖坡角30°时,边坡破坏集中在4~7 m深处,开挖坡角50°时边坡破坏集中在15~35 m深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开挖边坡破坏范围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变形破坏特征 模型试验 开挖边坡 软弱夹层 顺层边坡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理论的岩爆预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源 张引 《人民珠江》 2018年第9期87-91,共5页
岩爆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形成机制复杂的地质灾害。以岩爆烈度分级评价为目标。收集37例既有岩爆灾害的地下工程的调查资料,结合已有岩爆理论,依据岩石力学性质、围岩应力条件、围岩结构条件3个方面对应提出15个岩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岩爆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形成机制复杂的地质灾害。以岩爆烈度分级评价为目标。收集37例既有岩爆灾害的地下工程的调查资料,结合已有岩爆理论,依据岩石力学性质、围岩应力条件、围岩结构条件3个方面对应提出15个岩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主观赋权(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赋权,运用TOPSIS理论分析岩爆烈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对应关系,使用理想解排序法得到岩爆烈度与理想解的距离,从而判别岩爆等级。对国内7个发生岩爆的水电站地下洞室进行岩爆烈度等级判断,结果表明:对岩爆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岩爆倾向性指数、能量储耗指数、Turchaninov准则,所占权重分别为0.192、0.129、0.132;TOPSIS模型评判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岩爆烈度等级准确率可达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TOPSIS理论 理想解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无人战车目标威胁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诗瑶 王明 +3 位作者 程春阳 梁百川 姜明霞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4,共6页
针对传统地面目标威胁评估方法考虑目标类型单一、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且多为静态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无人战车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分析了无人战车作战问题,选取合理的目标特征并进行模糊处理;根据选取的目标特征,... 针对传统地面目标威胁评估方法考虑目标类型单一、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且多为静态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无人战车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分析了无人战车作战问题,选取合理的目标特征并进行模糊处理;根据选取的目标特征,结合专家知识,建立了威胁评估的静态贝叶斯网络;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理论,将已建立的静态贝叶斯网络扩展为动态贝叶斯网络;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仿真,并将动态评估结果与静态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威胁评估准确率高、鲁棒性强,更适用于高动态强对抗的实际战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评估 无人战车 动态贝叶斯网络 强对抗环境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涌突水预测研究
7
作者 杨超杰 蒲超 +1 位作者 熊昊旻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9期167-170,共4页
以米仓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研究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类型、地下水发育情况和隧道长度及埋深5个基本评价指标对米仓山隧道涌突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米仓山隧道K41+283(ZK41+260)—K43... 以米仓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研究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类型、地下水发育情况和隧道长度及埋深5个基本评价指标对米仓山隧道涌突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米仓山隧道K41+283(ZK41+260)—K43+760(ZK43+760)段涌突水灾害危险度高,评级为Ⅳ,单点最大涌水量10^(3) m^(3)/h~10^(4) m^(3)/h,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涌突水 模糊层次分析法 危险度
下载PDF
火力分配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诗瑶 段宏 +2 位作者 程春阳 梁百川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4期46-47,共2页
火力作战是现代化作战的基本形式,是达成作战目的的重要作战手段。可靠的火力打击是部队完成作战任务的关键环节,而正确的火力打击行动来源于正确的火力打击决策。分析火力分配对于指挥员作出正确的火力打击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 火力作战是现代化作战的基本形式,是达成作战目的的重要作战手段。可靠的火力打击是部队完成作战任务的关键环节,而正确的火力打击行动来源于正确的火力打击决策。分析火力分配对于指挥员作出正确的火力打击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火力分配的概念进行阐述,其次对火力分配问题的相关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分配 模型 算法
原文传递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向军 +2 位作者 穆成林 阳博 董源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为了研究贵州某场区开挖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使用底摩擦的试验方法进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层倾角40°顺层开挖的情况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一般为滑移-弯曲;在岩层倾角40°、开挖角度55... 为了研究贵州某场区开挖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使用底摩擦的试验方法进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层倾角40°顺层开挖的情况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一般为滑移-弯曲;在岩层倾角40°、开挖角度55°的情况下,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为滑移-拉裂。在2组试验中,斜坡后缘形成阶梯状滑面说明斜坡破坏是同时沿着多层软弱夹层产生滑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开挖边坡 底摩擦 变形破坏特征
下载PDF
缓倾角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吉林抚松县滑坡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博 +1 位作者 董源 冉耀 《人民珠江》 2018年第8期55-58,65,共5页
在东北平原存在一种滑坡,具有岩层倾角较缓,软硬岩体互层,后缘存在裂隙,裂隙内充填有水,通常形成多级拉裂缝的特点。以抚松县抚生村滑坡为例,对该类型滑坡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其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制并采用灰度理论... 在东北平原存在一种滑坡,具有岩层倾角较缓,软硬岩体互层,后缘存在裂隙,裂隙内充填有水,通常形成多级拉裂缝的特点。以抚松县抚生村滑坡为例,对该类型滑坡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其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制并采用灰度理论对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前缘临空条件较好,软弱岩层是控制滑坡稳定性的主控结构面;滑带岩土体参数、降雨强度、后缘裂隙充填水高度等因素为控制此类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使用灰度理论对形成因素敏感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内摩擦角与初始裂隙充水高度对滑坡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角滑坡 成因机制 灰度理论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HEVC帧内硬件编码器的架构及算法
11
作者 张晓宁 王克 +2 位作者 谭伟峰 张志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1,166,共7页
针对战场视频情报的编解码,提出了一种基于HEVC标准的帧内编码器的硬件结构及算法实现,支持分辨率为2160@30fps视频的实时帧内编码操作。编码器基于码域的bin计数和基于变换域的失真估计简化率失真分析,可以对大量帧内预测模式进行筛选... 针对战场视频情报的编解码,提出了一种基于HEVC标准的帧内编码器的硬件结构及算法实现,支持分辨率为2160@30fps视频的实时帧内编码操作。编码器基于码域的bin计数和基于变换域的失真估计简化率失真分析,可以对大量帧内预测模式进行筛选。同时建立单独的4×4块重构回路,以支持帧内4×4模式;不同尺寸的块交叉处理以补偿重构回路的延时。编码器的实现使用了TSMC-90 nm芯片的1086 k门以及52 kB片上内存。在2160p@30fps视频序列下,相比于HM软件,BD-Rate均值为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情报 视频编码 帧内预测 HEVC FPGA 时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及UKF的机器人SLAM
12
作者 倪朋 马国军 +2 位作者 马玉皓 王亚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1-195,共5页
针对室内机器人定位中精度不高、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融合深度学习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的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首先利用深度相机获取彩色图和深度图... 针对室内机器人定位中精度不高、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融合深度学习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的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首先利用深度相机获取彩色图和深度图,再利用单发多框探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进行路标检测,获取路标坐标,最后将路标信息加入到UKF-SLAM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SLAM的精度,可用于室内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M 深度学习 UKF 深度相机 SSD
下载PDF
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穆成林 +1 位作者 裴向军 崔圣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以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为研究范围区,通过多元信息手段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107处,其中崩塌82处,滑坡25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坡度、高程、坡体结构、水系距离及断裂带距离等。灾害发育分布在坡度30°~50°... 以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为研究范围区,通过多元信息手段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107处,其中崩塌82处,滑坡25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坡度、高程、坡体结构、水系距离及断裂带距离等。灾害发育分布在坡度30°~50°数量多且规模大;高程2200~3400 m灾害发育数量多,尤其是高程2600~3000 m占总量的42.5%,规模则在高程为3400~3600 m较大;斜向坡体发育地质灾害数量及规模均较大,其次为顺向坡和反倾坡;水系对灾害一般最大影响距离为4.0 km,其中0~1.0 km范围内灾害发育,且规模较大;地质灾害沿地震断裂带呈次“串珠状”分布,0~2.0 km范围内最为显著发育,且符合一定的拟合规律。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厘定了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为研究区内的基础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区 松坪沟景区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