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白鸽 刘丹青 +1 位作者 王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焦点化等句法操作,作定语时排斥"的"但允许兼用定语标记"这/那",作宾语时排斥句末及句尾强依附性成分之前的次句末位置。代词"人家"及"我、你、他"则无此限制。冀州话、光山话中亦存在类似现象。根据附缀理论,代词"人"在语音及句法上的种种特殊性表明它已在上述相关位置上发生了前附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代词“人” “人家” 附缀 附缀化
下载PDF
湘赣语小称标记“唧”的主观化及形态演变——以湖南益阳方言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夏俐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273,共12页
流行于部分湘赣语的小称标记"唧",来源上与"孩子"义有关,在构词层面具有"表小"和"表爱"的语义语用功能。在语义和语用表达上,"唧"经历了一系列主观化过程,其使用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 流行于部分湘赣语的小称标记"唧",来源上与"孩子"义有关,在构词层面具有"表小"和"表爱"的语义语用功能。在语义和语用表达上,"唧"经历了一系列主观化过程,其使用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在形态上,"唧"经历了由构词词缀到准屈折词缀再到附缀的演变。"唧"在形态、语义、语用上的各种用法既是汉语小称作为显赫范畴的具体表现,也与"唧"自身独立的音节地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 赣语 小称标记“唧” 主观化 形态语义学 形态语用学
原文传递
汉语否定词弱化的跨方言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81-296 359-36,359-360,共18页
文章从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的"不"类普通否定词的附缀化入手,考察否定词的弱化现象。否定词附缀一般为前附缀,向后跨层依附。而"V不R"和"V不V"中的"不",以及"不"类句末疑问词,在音韵... 文章从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的"不"类普通否定词的附缀化入手,考察否定词的弱化现象。否定词附缀一般为前附缀,向后跨层依附。而"V不R"和"V不V"中的"不",以及"不"类句末疑问词,在音韵演变中都发生附缀方向错配。继续弱化的否定词可能与宿主词汇化,甚至合音。有些方言(如古田方言)单音节动词否定形式甚至走向内部屈折。否定词弱化会引起强化、更新,产生否定词更替现象,进而导致一个非单一否定词的复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词弱化 附缀化 词汇化 合音 强化 更新
原文传递
语言接触与汉语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诗帆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151-159,共9页
汉语提供了很多语言接触研究案例,本文关注下列几点:(1)汉语族的形成中接触所担任的角色;(2)汉语地方形式中非汉语的底层影响;(3)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相互影响;(4)在像新加坡英语和夏威夷克里奥耳英语等接触语言中汉语的底层影响;(5)受... 汉语提供了很多语言接触研究案例,本文关注下列几点:(1)汉语族的形成中接触所担任的角色;(2)汉语地方形式中非汉语的底层影响;(3)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相互影响;(4)在像新加坡英语和夏威夷克里奥耳英语等接触语言中汉语的底层影响;(5)受汉语影响的亚洲语言;(6)东南亚语言中来自汉语的词汇和结构借用;(7)涉及汉语的语码混合。首先,"汉语"这一术语需要解释一下。一般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语言接触 普通话 粤语 汉语影响 语码混合 克里奥耳 新加坡英语 相互影响 底层
原文传递
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疗效观察及优质护理
5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77-177,179,共2页
探讨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疗效观察及优质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0例)和观察组(n=1000例)。两组均采用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待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 探讨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疗效观察及优质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0例)和观察组(n=1000例)。两组均采用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待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总有效率98.20%高于对照组94.70%(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8.40%高于对照组95.80%(P<0.05)。结论: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增加临床治疗疗效,全面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稳固患者生命安全,利于身体机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针水光导入药物治疗 皮肤病 临床疗效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民族语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丹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9,共12页
文章对中国国内121种民族语的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考察。发现它们的声母、韵母、有声调语言的声调遵守着多样的原则,体现着不同程度的语音象似性。全部样本数据汇总显示:人称代词更符合位置方向象似性(即I人称:II/III人称=内:外)... 文章对中国国内121种民族语的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考察。发现它们的声母、韵母、有声调语言的声调遵守着多样的原则,体现着不同程度的语音象似性。全部样本数据汇总显示:人称代词更符合位置方向象似性(即I人称:II/III人称=内:外),对于响度———距离的符合度不如指示词,但仍然存在。与说话人有关的(I:II,I:III)相当符合象似性,尤其是位置方向象似性,远远超过偶然性的概率。与说话人无关的(II:III)象似度相对较低。总体上声调和复杂度较多符合背景原则。结果只是统计学上的倾向,即样本语言人称代词的语音形式与其所表语义之间的关系,是居于"任意性"和"必然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或然性"的。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关联应从"任意性、或然性、必然性"三分的理念出发,去发掘更多的象似性原则,开发"或然性"这一中间地带存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语音象似性 位置方向象似 或然性 民族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