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耳蜗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龚树生 +2 位作者 黄小林 黄翔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9-112,I007,共5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动物耳蜗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同种异体内耳抗原免疫豚鼠 ,以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autoimmuneinnereardisease ,AIED)动物模型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位技术 ,研究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动物耳蜗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同种异体内耳抗原免疫豚鼠 ,以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autoimmuneinnereardisease ,AIED)动物模型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位技术 ,研究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70在正常对照组及AIED模型动物实验组耳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存在hsp70样蛋白基础表达 ;实验组 2 8耳中 10耳 (35 7% )听阈提高≥ 10dB ;此组动物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螺旋韧带hsp70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以粗制膜迷路抗原免疫豚鼠 ,听阈提高动物hsp70在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螺旋韧带合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内耳病 耳蜗 AIED 热休克蛋白70 豚鼠
下载PDF
太白岩体南缘铜(钼)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满堂 高怀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5-85,共11页
在太白岩体南缘发现了铜(钼)矿,圈出铜矿体2个,铜矿化体1个,钼矿化体5个。铜矿体长度245-445 m,平均厚度2.03-2.81 m,平均Cu品位1.57%-1.67%;钼矿化体长度50 m,厚度2.03-2.81 m,Mo品位0.01%-0.54%。铜钼矿化受岩体岩石、构造及蚀变带... 在太白岩体南缘发现了铜(钼)矿,圈出铜矿体2个,铜矿化体1个,钼矿化体5个。铜矿体长度245-445 m,平均厚度2.03-2.81 m,平均Cu品位1.57%-1.67%;钼矿化体长度50 m,厚度2.03-2.81 m,Mo品位0.01%-0.54%。铜钼矿化受岩体岩石、构造及蚀变带的三重控制。总结出了岩体、构造、围岩蚀变、氧化物及硫化物露头是寻找铜钼矿的重要标志。对矿区矿石中辉钼矿采用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模式年龄119.3-123.7 Ma数据,说明本区铜钼矿化形成于燕山晚期。依据矿体与含矿岩体的关系、赋存状态、矿物组分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因素,结合区域上铜钼矿化形成规律,初步认为该矿成因类型可能为与区域性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这一结论对在本区寻找与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太白岩体 铜(钼)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学会道歉
3
作者 《创新作文(小学1-2年级)》 2017年第4期34-35,共2页
今天,爸爸带我去外婆家玩。 我们刚走到外婆家,爸爸立马拿起钓竿和水桶,开心地带我去池塘钓鱼。走到池塘边,我看见一群黑色的小蝌蚪摇着小尾巴,
关键词 道歉 学会 外婆 池塘
下载PDF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4
作者 傅炳芳 《邮电商情》 2002年第5期26-27,共2页
前言 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中,发展接入网,特别是宽带接入网,不仅成为电信网必须尽快妥善解决的“瓶颈”问题,而且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和关键,吸引了几乎所有国内外制造商、运营公司和业务提供者的注意。以3.5G固定无... 前言 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中,发展接入网,特别是宽带接入网,不仅成为电信网必须尽快妥善解决的“瓶颈”问题,而且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和关键,吸引了几乎所有国内外制造商、运营公司和业务提供者的注意。以3.5G固定无线接入及26G LMDS技术为代表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已成为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可作为有线接入的重要补充而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无线接入 宽带接入网 宽带接入技术 有线接入 业务提供者 运营公司 业务类型 数据接入 发射频段 无线接入技术
下载PDF
中国汽车尾板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福斌 陈新昊 《专用汽车》 2016年第4期65-67,共3页
国内外汽车尾板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尾板于上世纪3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至今已50多年,至今还没有任何新型装卸设备可以替代。在城市物流环节它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门店配送、小型仓库之间货物转... 国内外汽车尾板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尾板于上世纪3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至今已50多年,至今还没有任何新型装卸设备可以替代。在城市物流环节它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门店配送、小型仓库之间货物转运、桶装垃圾转运、搬家等。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物流运输中,尾板的安全、平稳特性使它与其他装卸装置相比,优势突显。欧美国家的物流行业专业分工很细,所以尾板基本上是用于货物在物流中心以后的分流配送及城市内的门店分流、上门客户的物流收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板 小型仓库 市场需求分析 桶装 装卸设备 企业综合实力 装卸效率 集中度 改装厂 本地市场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Immune Response of Inner Ear
6
作者 龚树生 曾新力 +1 位作者 汪吉宝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8年第4期208-211,共4页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in immune response of the inner ear, inner ear immune response was induced in rats by inoculation of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e (KLH) into the scala...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in immune response of the inner ear, inner ear immune response was induced in rats by inoculation of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e (KLH) into the scala tympani of the animals who had been systemically sensitize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in the inner ear 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examined. ICAM-1 was found in the epithelium of the spiral modiolar vein (SMV) with its collecting venules (CVs) as early as 6 h after challenge. Expression of ICAM-1 was observed on the epithelium of the endolymphatic sac (ES) and perisaccular region at 12 h. The intensity of ICAM-1 staining reached its peak within 24 - 48 h in these sites of the inner ear. By day 28, most specimens were devoid of appreciable staining for ICAM-1.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dhesion molec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travas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from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ner ear immune response. It also shows that cytokines that control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may be released by cells outside ES, besides those cells in the 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YRINTH AUTOIMMUNITY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en-dolymphatic sac
下载PDF
Discernment of the sensitized inner ear by peripheralim m unocom petentlym phocytes
7
作者 龚树生 曾新力 +1 位作者 汪吉宝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6-58,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eripheral immunocompetent lymphocytes during th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inner ear Methods Sensitized lymphocytes from peripheral blood, neck lymph nodes and spleen of three 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eripheral immunocompetent lymphocytes during th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inner ear Methods Sensitized lymphocytes from peripheral blood, neck lymph nodes and spleen of three groups of donor animals, i e , group A immunized intradermally with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e (KLH) and both inner ears challenged with KLH, group B received only KLH intradermally without inner ear challenge, and group C used as control, were isolated and labelled with 51 Cr The labelled lymphocytes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into the recipients They were immunized intradermally with right inner ears challenged with KLH Twenty to 24?h later, the radioactivities in the temporal bones of the recipients were assayed to detect the infiltration of labelled cells Results In groups A and B, the radioactivity in the right temporal bon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eft temporal bones (P<0 05) The highest labelling radio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the right temporal bones of group A The lowest migration of 51 Cr labelled cells to the inner ear was found in group C The ratio of radioactivity between right (challenged) and left (unchallenged) inner ears was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significant (P<0 05) Conclusion The immune reaction in response to antigenic stimulation in the inner ear is immunologically modulated by the peripheral systemic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YRINTH AUTOIMMUNITY LYMPHOCYTES isotope labeling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国斌 +3 位作者 朱明 史万英 苑欣然 薛银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可因颈动脉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粥样溃疡,破溃后纤维素、血小板、胆固醇结晶等附在其上,粥样物质进入血流形成栓子。栓子随血液流入...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可因颈动脉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粥样溃疡,破溃后纤维素、血小板、胆固醇结晶等附在其上,粥样物质进入血流形成栓子。栓子随血液流入脑中,形成微栓塞,导致小血管管腔闭塞,引起脑局部循环障碍,产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30%脑卒中是颈动脉狭窄性病变进行性发展所致。本研究探讨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满 马树成 +3 位作者 李兴华 魏瑞锁 支国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 :15例为纳络酮组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41.0±s 2 .0 )a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为 (4.2± 1.5 )分。 18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39± 4 )...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 :15例为纳络酮组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41.0±s 2 .0 )a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为 (4.2± 1.5 )分。 18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39± 4 )a ,GCS为 (4.1± 1.9)分。对照组给予 2 0 %甘露醇注射液 ,iv ,纳络酮组除给予 2 0 %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注射外 ,给予纳络酮注射液 4mg·d- 1,iv ,治疗时间为 2 0d。采用颅脑损伤转归分级 (GOS)的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采用纳络酮治疗的病人 ,良好率为 6 0 % (9/ 15 ) ,对照组良好率为 17% (3/ 18)。 2组比较P <0 .0 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脑出血 昏迷 治疗 脑损伤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国斌 +5 位作者 史万英 苑欣然 薛银萍 朱明 苏玉国 孙春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研究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于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0~80岁人群随机抽样后并进行问卷调查及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目的研究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于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0~80岁人群随机抽样后并进行问卷调查及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测量身高、体重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种族、体育运动、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调查研究人群分为2组:颈动脉斑块组(190例)和颈动脉非斑块组(210例),并检测2组人群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2组之间单因素比较,在颈动脉斑块组,年龄、吸烟、体育运动、空腹血糖、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血压、冠心病、Hcy、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非斑块组(P〈0.05)。2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空腹血糖、体育运动及Hcy进入回归方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年龄、BMI、吸烟、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空腹血糖、高血压、体育运动及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茜 +2 位作者 吴国斌 张博 柳晓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随访一年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结果手术组患者治愈率(47.83%)及显效率(47.83%)高于非手术组的治愈率(13.33%)和显效率(44.44%),无效率(4.34%)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1);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36.5±5.6)d短于非手术组[(44.8±6.7)d](P=0.001),住院费用[(51 200±230)元]低于非手术组[(67 900±470)元](P=0.001);随访一年,手术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8.69%)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5),死亡率(4.34%)低于非手术组(24.44%)(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效果
下载PDF
杭州“亚运遗产”与城市形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12
作者 姚利权 张慧强 +1 位作者 陈欣宇 《国际公关》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大型体育赛事留下的遗产是城市文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的需求,详细分析亚运会对杭州在文化、体育、城市、品牌建设方面留下的宝贵遗产,并结合具体需求探... 大型体育赛事留下的遗产是城市文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的需求,详细分析亚运会对杭州在文化、体育、城市、品牌建设方面留下的宝贵遗产,并结合具体需求探究亚运遗产持续赋能城市形象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大型体育赛事 亚运会 路径研究 杭州
原文传递
多点颅骨钻孔手术治疗儿童缺血型烟雾病EDAS术后未缓解患者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伟 张树民 +2 位作者 李星光 张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缺血型烟雾病(Moyamoya病)经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手术治疗,但症状未缓解的患者,行多点颅骨钻孔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2年收治的EDAS术后6个月以上症状未缓解的儿童缺血型烟雾病患者20例,行多点颅骨钻孔手术(MB... 目的探讨儿童缺血型烟雾病(Moyamoya病)经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手术治疗,但症状未缓解的患者,行多点颅骨钻孔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2年收治的EDAS术后6个月以上症状未缓解的儿童缺血型烟雾病患者20例,行多点颅骨钻孔手术(MB)13例。未行二次手术,仅予临床观察7例,6个月后复查作为对照,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未手术组7例,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4.28%;行颅骨多点钻孔术组13例,症状改善率53.8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手术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结论部分烟雾病患儿EDSA手术效果欠佳,多点颅骨钻孔手术可以作为EDAS术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措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 颅骨多点钻孔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茜 +3 位作者 柳晓锋 张金峰 门焕丽 侯永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139-1141,114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组43例,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组43例,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40例,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MSII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预后GCS>8分的比例高于MSII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MSII组(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快速平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国斌 +5 位作者 史万英 苑欣然 薛银萍 朱明 苏玉国 孙春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8期2760-2761,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提供更全面的方法。方法从住院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吸烟、BMI、高血压、空腹血...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提供更全面的方法。方法从住院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吸烟、BMI、高血压、空腹血糖、体育运动、Hcy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的水平及体育运动有关(P<0.05)。结论严密检测各种危险因素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建立更全面的脑卒中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空腹血糖 体育运动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治疗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聪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2089-2090,共2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结合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3例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融合术的治疗。结果术后1~1.5a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结合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3例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融合术的治疗。结果术后1~1.5a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X线平片显示:植入的骨块无脱出和移位。寰枢椎后方融舍良好。MRI显示:颈椎管内脊髓储备空间恢复,脊髓压迫解除和脊髓信号基本恢复。结论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融舍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口咽入路 齿状突 手术
下载PDF
微导管成袢技术在颅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聪慧 张杰 +3 位作者 侯征 杨松涛 苏现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病例临床资料。颅内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眼动脉瘤2例),动... 目的探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病例临床资料。颅内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眼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静脉瘘1例。均采用微导管"α"型成袢超选责任血管或动脉瘤。结果 21例病人采用成袢技术均超选成功,除1例病人出现轻度血管痉挛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可提高超选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微导管 成袢技术 锐角分叉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聪慧 +2 位作者 叶建亚 任国山 张喜平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介绍枕下远外侧入路相关的解剖学研究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和28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并应用于临床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 目的介绍枕下远外侧入路相关的解剖学研究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和28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并应用于临床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9例。结果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乳突尖到枕髁外缘中点为(29.56±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2.23±3.13)mm。临床应用该入路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斜坡下段、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腹侧和高位颈髓腹侧病变,可以增加术野空间、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是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远外侧入路 显微解剖 枕骨大孔 手术
下载PDF
特殊角度脑血管超选择性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李聪慧 苏现辉 +7 位作者 杨磊 张栋梁 张博 张二伟 韩永丰 宋贺 杨松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2,共2页
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日臻成熟[1-2],微导管安全顺利进入责任血管或动脉瘤腔并且位置稳定是介入治疗的前提,然而临床上经常遇到特殊角度的责任血管或动脉瘤,单纯微导管预塑形很难顺利置管,采用微导管成襻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难题.201... 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日臻成熟[1-2],微导管安全顺利进入责任血管或动脉瘤腔并且位置稳定是介入治疗的前提,然而临床上经常遇到特殊角度的责任血管或动脉瘤,单纯微导管预塑形很难顺利置管,采用微导管成襻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难题.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21例患者使用该技术栓塞颅内血管病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选择性插管技术 血管内治疗技术 颅内血管病变 责任血管 微导管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1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的外科治疗
20
作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硬膜外血肿 合并症 脑疝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