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时代的书法
1
作者 新巧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9,共2页
当代已经是一个设计时代,书法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但目前书法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或转变为现代设计,原因在于文人书法传统具有反对设计的特征,虽然事实上中国的书法传统并非始终是排斥设计的。让书法更多接纳设计,既可以形成更多样性的... 当代已经是一个设计时代,书法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但目前书法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或转变为现代设计,原因在于文人书法传统具有反对设计的特征,虽然事实上中国的书法传统并非始终是排斥设计的。让书法更多接纳设计,既可以形成更多样性的艺术生态,也可以为书法艺术自身提供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设计 传统 杂体书
原文传递
论书法之“势”:时间、身体与起源 被引量:5
2
作者 新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5-193,共9页
中国艺术具有趋向于音乐化,因而趋向于时间化的传统,书法是取代音乐成为典型地表现中国人时间感的艺术,因此书法最典型地塑造了中国艺术的时间感,这种塑造就体现在"势"这个时间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中。书法中的"势"... 中国艺术具有趋向于音乐化,因而趋向于时间化的传统,书法是取代音乐成为典型地表现中国人时间感的艺术,因此书法最典型地塑造了中国艺术的时间感,这种塑造就体现在"势"这个时间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中。书法中的"势"首先也意味着身体意义上的"势",书法的时间性是通过身体显现的。《说文解字》和《周易》从造字方式的角度奠定了关于汉字之"势"的起源的话语,因而,汉字的造字方式对书法之"势"的内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对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势"因此是理解书法这门艺术的一个核心范畴:通过一种新的阐释,我们可以将书法理解为一门"姿势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时间 身体 造字神话
下载PDF
《东丹王出行图》作者考 被引量:4
3
作者 魏聪聪 新巧 《中国美术研究》 2016年第2期55-65,共11页
现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番骑图》(习惯称之为《东丹王出行图》[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画心处有"世传东丹王是也"的题跋,一直将这幅画归于东丹王耶律倍(李赞华)的名下,现这幅作品的作者被定为佚名。《宋画全集》的出版,使我们... 现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番骑图》(习惯称之为《东丹王出行图》[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画心处有"世传东丹王是也"的题跋,一直将这幅画归于东丹王耶律倍(李赞华)的名下,现这幅作品的作者被定为佚名。《宋画全集》的出版,使我们得以窥见珍藏在遥远大洋彼岸的《东丹王出行图》的全貌。当看到这幅作品高清的局部时,笔者忆起之前在泛读画论中的一条资料,有茅塞顿开之感,故而尝试对这幅佚名作品的作者进行考证。《东丹王出行图》——从佚名作品的角度来讲,作品本身所留给我们的信息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本文从图像文本自身所呈现的风格特点出发,再结合画论的记载,试对《东丹王出行图》的作者进行重新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丹王出行图》 番马 张戡 胡瓌 犁鼻裂耳
原文传递
战国 上博藏楚简《孔子诗论》
4
作者 新巧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3,共2页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九九四年由上海博物馆于中国香港文物市场购入,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郢都以前贵族墓中的随葬物。但鉴于该简为“盗掘简”,有佚失竹简的情况。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晚期 贵族墓 《孔子诗论》 中国香港 上博藏楚简 楚竹书 竹简
原文传递
遗迹诗学:颜真卿的诗歌与书法
5
作者 新巧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0-184,共5页
颜真卿的遗迹诗学在其楷书中得到了最集中体现,因为其楷书作品正是书写在具有不朽意向性的媒介即碑刻上面的。碑刻属广义的礼器,而颜真卿始终坚定地维护礼制价值,其楷书也是一种对礼制价值肯定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颜真卿 诗学 楷书 媒介 礼制
原文传递
当代书法生态 被引量:1
6
作者 新巧 《书法》 2015年第12期50-55,共6页
一书法生态什么是书法生态?"生态位"是普通生态学上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意思是指一定的生物物种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所占有的独特位置。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书法生态的发展也遵循生态位原理。当代书法是各种潮... 一书法生态什么是书法生态?"生态位"是普通生态学上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意思是指一定的生物物种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所占有的独特位置。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书法生态的发展也遵循生态位原理。当代书法是各种潮流、各种环境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复杂的"场域"(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普通生态学 生物物种 现代书法 帖学 碑学 环境选择 中国书法 二王 中所
原文传递
作为学科的书法:观念与契机
7
作者 新巧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29,共3页
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将会带来深远影响,在背后支撑这种转变的是书法学科观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视为向古典书法的回归。当书法归属于美术时它的边界相对狭小,而将书法与美术并列则意味着书法学科边界的拓展,这为未来书法学科... 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将会带来深远影响,在背后支撑这种转变的是书法学科观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视为向古典书法的回归。当书法归属于美术时它的边界相对狭小,而将书法与美术并列则意味着书法学科边界的拓展,这为未来书法学科的发展和培养人才模式定下了基调。而“美术与书法”这样的学科命名方式也反映了审慎的考虑和前瞻性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美术 学科 观念
原文传递
论“意”:话语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变异 被引量:1
8
作者 新巧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1X期64-68,共5页
魏晋书法与宋代书法都是崇尚"意"的时代,然而"意"在这两个时代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中,"意"的内涵为"言—象—意"的话语结构所决定。玄学"得意忘象"的结构决定了晋人... 魏晋书法与宋代书法都是崇尚"意"的时代,然而"意"在这两个时代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中,"意"的内涵为"言—象—意"的话语结构所决定。玄学"得意忘象"的结构决定了晋人既注重书法的超越性层面,又对技术手段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与魏晋以来形成的意象式书论也息息相关。相对的,宋代书法所崇尚之"意"则是作为"法"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由于失去了"象"的外在世界的平衡,宋代之"意"就越发成为主体性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意 玄学 魏晋 宋代 主体性
原文传递
《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序言 被引量:1
9
作者 新巧 《东方艺术》 2016年第8期138-139,共2页
任何稍稍接触过书法的人,都已经记住了"天下三大行书"这样令人敬畏的称呼,它所指称的那几件作品无疑早已高高地矗立在整个中国书法的顶峰。而更加深入了解书法史的人们,开始知道产生于晋唐时期的那些书法杰作大部分不过是一些信札,也... 任何稍稍接触过书法的人,都已经记住了"天下三大行书"这样令人敬畏的称呼,它所指称的那几件作品无疑早已高高地矗立在整个中国书法的顶峰。而更加深入了解书法史的人们,开始知道产生于晋唐时期的那些书法杰作大部分不过是一些信札,也即,它们仅仅是一些日常书写的痕迹。《兰亭序》、《频有哀祸帖》、《丧乱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 祭侄文稿 黄州寒食诗帖 《兰亭序》 中国书法 唐时期 法的起源 书法研究 令人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碑与帖:两种传统及其逻辑——兼论白蕉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新巧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X期68-74,3,共8页
清代碑学对书法的审美感觉和取法对象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但早在宋代,碑学理论的某些雏形已经浮现。碑学属于一种'纪念碑性'传统,与之相对,帖学则属'抒情性'传统。碑学的取法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它剥夺了对象身上的政治... 清代碑学对书法的审美感觉和取法对象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但早在宋代,碑学理论的某些雏形已经浮现。碑学属于一种'纪念碑性'传统,与之相对,帖学则属'抒情性'传统。碑学的取法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它剥夺了对象身上的政治和宗教内容而只获得了一种形式,而帖学的技法、内容则是充分生活化了的,因为它们只是些日常书写的产物。白蕉的作品只有被放置在属于帖学的、日常书写的抒情传统中才能够准确地被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蕉 日常书写 碑学 帖学
原文传递
日常书写、自觉意识与忘情:论书法中个性之确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新巧 《美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6,共8页
书法的自觉意识打破了本来日常书写中非自觉的无意识状态,人的意识开始聚集到书写身上,自觉意识愈强烈,在书法中便愈没有日常书写的位置。因而日常书写与自觉意识白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矛盾和紧张的关系中。但书法的吊诡之处在于,作为... 书法的自觉意识打破了本来日常书写中非自觉的无意识状态,人的意识开始聚集到书写身上,自觉意识愈强烈,在书法中便愈没有日常书写的位置。因而日常书写与自觉意识白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矛盾和紧张的关系中。但书法的吊诡之处在于,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艺术的自觉;但为了达至理想的书法境界——正如书法史上那些产生于日常书写中的杰作所显示的那样,书法又必须保持日常书写或回到日常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意识 书法史 书写 个性 忘情 无意识状态 人的意识 书法境界
原文传递
书法气质:王羲之与王献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新巧 《东方艺术》 2018年第15期45-49,共5页
一、王羲之 王羲之是作为一个起源者的形象矗立在书法群峰之山巅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羲之诞生之后的整个书法史都成为了王羲之书法的注脚,即使有些注脚可能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的。从根本上说,正是王羲之为书法划定了疆界,让书法... 一、王羲之 王羲之是作为一个起源者的形象矗立在书法群峰之山巅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羲之诞生之后的整个书法史都成为了王羲之书法的注脚,即使有些注脚可能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的。从根本上说,正是王羲之为书法划定了疆界,让书法成其所是。这造成的一个后果是,离开了王羲之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书法这件事情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书法史 王献之 气质 事情本身
原文传递
邱振中:书写的虔诚 被引量:1
13
作者 新巧 《创作评谭》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一当一个艺术家只能自己去成为自己作品的批评家和权威的时候,他是孤独的。这意味着在他的身边没有一种具有同样强度的智识者作为交流的对象,也没有人往他的作品中投入足够分量的精神,以使作品开始绽放出新的生命并进入属于它自己的来世... 一当一个艺术家只能自己去成为自己作品的批评家和权威的时候,他是孤独的。这意味着在他的身边没有一种具有同样强度的智识者作为交流的对象,也没有人往他的作品中投入足够分量的精神,以使作品开始绽放出新的生命并进入属于它自己的来世;也同样意味着,陪伴他的那些精神伙伴绝大部分只能是已经逝去的人,每次当他翻开书籍的时候——他对传记类的书籍尤为情有独钟——这些人们就又都活了过来,用黑夜般深沉的声音交流着,发出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上的低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类 绽放 交流 书籍
原文传递
俱老与如在:人书关系札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新巧 《东方艺术》 2017年第12期67-77,共11页
一诚然,书法总是人在书写,因此无论如何书法总已经与人有关。在书法当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书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书法,当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书法反过来所能在人... 一诚然,书法总是人在书写,因此无论如何书法总已经与人有关。在书法当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书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书法,当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书法反过来所能在人身上造就的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记 书法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原文传递
论书法审丑的谱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新巧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25-127,共3页
书法中审丑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宋代,这是一个书法趣味开始形成的时代。趣味天然地具有一种扩张的本性,它要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最广阔的领域,因此开始形成对丑拙书法的审美。宋代之前的书法是一种以"善好"为共同目标的书法,从宋代... 书法中审丑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宋代,这是一个书法趣味开始形成的时代。趣味天然地具有一种扩张的本性,它要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最广阔的领域,因此开始形成对丑拙书法的审美。宋代之前的书法是一种以"善好"为共同目标的书法,从宋代以后形成了以个性为目标的书法,这是导致书法审丑形成的深层原因。经过碑学运动后,丑拙书法开始进入书法主流,但只有经过二十世纪末的流行书风的改造,这种书法才最终得以完成,它是将书法作为纯粹艺术追求的产物。然而,丑书还有可以继续深入的空间,流行书风并没有触及丑书更深刻的层面。这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丑谱系 流行书风 崇高
原文传递
止于至善:“人书俱老”的理论自觉及其意义阐释
16
作者 新巧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33,共15页
“人书俱老”在现代书法理论中的自觉是从熊秉明这里开始的,他将其视为承担中国书法理念的终极关怀,也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具体承载。通过考察《书谱》的文本,可以发现日常书写是支撑“人书俱老”的基础和实践机制,但日常书写与... “人书俱老”在现代书法理论中的自觉是从熊秉明这里开始的,他将其视为承担中国书法理念的终极关怀,也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具体承载。通过考察《书谱》的文本,可以发现日常书写是支撑“人书俱老”的基础和实践机制,但日常书写与“人书俱老”在书法史上也始终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在宋代,由于艺术自觉意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日常书写被严重削弱,最终形成了“人书俱老”与“书如其人”之间的深刻裂隙。由于“人书俱老”代表了人的完成,它始终是中国传统人文理想的支点。在恰切的意义上,书法或许可以被称为一种“最低限度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书俱老 书如其人 日常书写 现代书法 《书谱》 熊秉明 书法史 实践机制
原文传递
碑与帖:书写媒介现象学
17
作者 新巧 《东方艺术》 2018年第3期83-95,共13页
一作为媒介的碑与帖笔者近来一直关注帖学和碑学方面的研究,希望从理论上能够清理一些相关的问题。近来发现如果我们从媒介的角度去透视这个问题,会带来很多新的、富有启发的思考。本文的题目为书写媒介现象学,也就是碑和帖的媒介本身... 一作为媒介的碑与帖笔者近来一直关注帖学和碑学方面的研究,希望从理论上能够清理一些相关的问题。近来发现如果我们从媒介的角度去透视这个问题,会带来很多新的、富有启发的思考。本文的题目为书写媒介现象学,也就是碑和帖的媒介本身去考察作为碑和帖的现象。任何媒介都包含一定的意向性,某个媒介本身当然不仅仅是它自身,它总是关于另外一件事情,作为媒介的石头和纸张内在地包含它特定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原文传递
邱振中:从书法到当代艺术
18
作者 新巧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3期108-111,共4页
邱振中正以其巨大的能量穿行于诸多艺术门类之间。他在书法、诗歌和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作品的人感到惊诧。然而,他的艺术实践一从1989年"最初四个系列"开始到现在的"从西厢记到马蒂斯"——始终在证明,他本... 邱振中正以其巨大的能量穿行于诸多艺术门类之间。他在书法、诗歌和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作品的人感到惊诧。然而,他的艺术实践一从1989年"最初四个系列"开始到现在的"从西厢记到马蒂斯"——始终在证明,他本人正是那条连接书法和当代艺术之间的桥梁,他的艺术实践一直在致力于释放书法所潜在蕴藏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书法 艺术实践 艺术门类 马蒂斯 西厢记 能量 绘画
原文传递
被重塑的颜真卿
19
作者 新巧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7期142-145,共4页
有三个细节构成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展给我的最深刻印象。首先是《祭侄稿》展厅别具一格的空间设计。主办方将整件《祭侄稿》按它的每一行裁成了二十三条血红色的条幅,将它们悬挂在展厅的正上方。于是,当我们步入这个展厅的时候,... 有三个细节构成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展给我的最深刻印象。首先是《祭侄稿》展厅别具一格的空间设计。主办方将整件《祭侄稿》按它的每一行裁成了二十三条血红色的条幅,将它们悬挂在展厅的正上方。于是,当我们步入这个展厅的时候,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祭奠仪式的空间,那高悬的血色条幅,如招魂幡般垂落在我们的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祭侄稿》 国立博物馆 空间设计 别具一格 展厅 主办方
原文传递
诗的力量——杨频书法简论
20
作者 新巧 《东方艺术》 2016年第24期72-74,共3页
总是可以感到,在杨频的写作深处那股运行着的诗的力量。
关键词 力量 简论 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