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2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性储层漏失机理及控制技术进展 被引量:81
1
作者 王业众 康毅力 +1 位作者 游利军 刘加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裂缝性漏失及其引起的储层损害问题严重制约着裂缝性油气藏和深层油气藏钻探及开发进程。讨论了当前以封堵为主的桥接材料堵漏、化学堵漏和无机胶凝物质堵漏等漏失控制技术的特点,概述了漏失机理研究、计算机预测及诊断等方面的重要进... 裂缝性漏失及其引起的储层损害问题严重制约着裂缝性油气藏和深层油气藏钻探及开发进程。讨论了当前以封堵为主的桥接材料堵漏、化学堵漏和无机胶凝物质堵漏等漏失控制技术的特点,概述了漏失机理研究、计算机预测及诊断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及现场应用情况。强调漏失控制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析表明,实现近平衡或欠平衡钻进、采用暂堵-堵漏原理大幅度提高储层承压能力、改进工艺措施减少激动压力、建立压力屏障阻止裂缝延伸是漏失控制的关键。指出,亟待发展岩石裂缝参数变化动力学理论、油气层压力及漏层位置预测技术、新材料及新型工作液体系、漏失处理系统应用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漏失 临时性封堵 防漏 防止地层损害 应用软件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研究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 被引量:73
2
作者 马天寿 陈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井壁稳定研究中的页岩水化问题,提出了基于CT扫描技术的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化阶段页岩岩样CT扫描实验,并分析了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对CT扫描图像及其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浸泡前期...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井壁稳定研究中的页岩水化问题,提出了基于CT扫描技术的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化阶段页岩岩样CT扫描实验,并分析了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对CT扫描图像及其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浸泡前期是岩样内部产生细观损伤的主要时期,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主要发生缓慢的损伤拓展;CT图像灰度直方图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是页岩内部损伤急剧增加的标志。通过伪彩色增强技术可以提高CT图像的视觉分辨率,CT图像完整度和破损度分析有利于定量评价页岩水化细观损伤。对CT图像进行了分割并得到了损伤变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页岩水化后的细观损伤主要发生在浸泡前期,这一阶段是细观损伤的起始阶段和快速演化阶段,此后随着损伤变量持续而缓慢的增加,岩样将发生宏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壁稳定 页岩水化 CT扫描 细观损伤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微观地质特征对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性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赵峰 唐洪明 +2 位作者 孟英峰 李皋 徐洪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8,共3页
硬脆性泥页岩引起的井壁失稳是钻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利用扫描电镜、压汞、X-衍射、比表面分析仪等岩矿测试手段研究硬脆性泥页岩的微观地质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其对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的影响,并提出保持硬脆性... 硬脆性泥页岩引起的井壁失稳是钻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利用扫描电镜、压汞、X-衍射、比表面分析仪等岩矿测试手段研究硬脆性泥页岩的微观地质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其对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的影响,并提出保持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的措施,为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硬脆性泥页岩中发育的一部分微裂缝是导致井壁失稳的重要原因。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滤液沿着泥页岩中的微裂缝进入到地层内部,导致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使孔隙压力增加,泥页岩强度降低,最终发生井壁失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钻井液中加入一部分和泥页岩孔喉相匹配的封堵粒子,期望它能降低或阻止钻井液滤液在泥页岩中的漏失,达到稳定井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硬脆性泥页岩 井壁稳定 地质特征 微裂缝 封堵
下载PDF
随钻防漏堵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7
4
作者 熊继有 程仲 +3 位作者 薛亮 周鹏高 杨峰 李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0,19,共5页
井漏是钻井作业中长期存在并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随钻防漏堵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常规处理井漏的方法,针对渗透性漏失及裂缝性漏失地层特点,首次提出了基于物理法随钻防漏堵漏技术。该技术通过特殊... 井漏是钻井作业中长期存在并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随钻防漏堵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常规处理井漏的方法,针对渗透性漏失及裂缝性漏失地层特点,首次提出了基于物理法随钻防漏堵漏技术。该技术通过特殊的井下侧向水力工具,利用旋转射流的水力能量作用在井壁上形成渗透率接近于零的滤饼,即所谓“人造井壁”。井壁不仅渗透率极低,而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差作用。在井眼内可以有效的阻止钻井液漏入地层,从而达到随钻防漏堵漏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防漏 堵漏 应用 物理法 射流 研究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射孔间距优化方法 被引量:56
5
作者 尹建 郭建春 曾凡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了使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体系,提高油气井产量,以均质、各向同性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并结合诱导应力场中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方向发生转向作为裂缝转向判断依据,形成了射... 为了使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体系,提高油气井产量,以均质、各向同性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并结合诱导应力场中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方向发生转向作为裂缝转向判断依据,形成了射孔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间距的增大,诱导应力分量逐渐减小;裂缝间距一定时,在最小主应力方向附加的诱导应力比最大主应力方向附加的诱导应力大,两者之差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川西水平井射孔簇间距进行了优化,压裂后输气求产,与邻井选取较大射孔簇间距压裂求产对比,增产效果明显。该射孔间距优化方法对低渗透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诱导应力场 射孔间距
下载PDF
页岩气“井工厂”钻井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5
6
作者 陈平 刘阳 马天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井工厂"技术可以缩短建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大幅度提高资源及设备利用率,在页岩气等低渗透、低品位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并在北美页岩气开发中获得成功应用。在国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 "井工厂"技术可以缩短建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大幅度提高资源及设备利用率,在页岩气等低渗透、低品位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并在北美页岩气开发中获得成功应用。在国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井工厂"钻井技术现状,详细分析了页岩气"井工厂"关键技术,总结了"井工厂"钻井技术的特点,并指出国内现有的技术储备、配套设备及工具等还不能完全满足"井工厂"作业的需求,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井工厂"施工及评价标准。因此,建议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吸收我国海洋平台钻井技术和致密气藏"井工厂"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工具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尽快形成我国页岩气"井工厂"钻井技术的行业标准和钻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工厂 钻井 钻井设备 行业标准
下载PDF
高含硫高产气井环空带压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张智 顾南 +2 位作者 杨辉 钟水清 施太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4,115,共3页
针对部分油气井环空带压的现状,调研了国内外油气井环空带压的大小及分布,发现大约有50%环空带压是发生在生产套管和油管间的环空。为此,研究了造成环空带压的原因,认为作业施加的环空压力,受温度、压力变化使环空和流体膨胀引起的环空... 针对部分油气井环空带压的现状,调研了国内外油气井环空带压的大小及分布,发现大约有50%环空带压是发生在生产套管和油管间的环空。为此,研究了造成环空带压的原因,认为作业施加的环空压力,受温度、压力变化使环空和流体膨胀引起的环空压力以及由于油气从地层经水泥封固井段和环空液柱向上窜流引起的环空压力,是造成环空带压的主要原因。借鉴国际上知名油公司环空带压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高含硫高产气井环空允许最大带压值的计算方法,结合某高产气井的实际井身结构(完钻井深为5 200 m,产层压力为72.8 MPa)和井下管串组合、实测的环空带压值,对比计算了允许的环空带压值,并评价了该井的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该井出现较高的环空带压情况,但还可以正常开采。所建立的高含硫高产气井环空允许最大带压值的计算方法,为高含硫高产气井环空带压安全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气井 油管 套管 固井 井口 环空带压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41
8
作者 龚小平 唐洪明 +2 位作者 赵峰 王俊杰 熊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7,共10页
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 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法测得的累计孔径分布来拟合页岩核磁T2谱相对应的累计孔径分布,优化页岩核磁T2谱与孔径的转换系数C,进而应用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来表征页岩中不同尺度的孔隙分布。该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的低压氮气吸附与高压压汞联合表征方法的不足,因为高压压汞法测试可能会导致页岩破裂,产生大量微米级裂缝,这些微裂缝很难与天然微裂缝区分开。此外,核磁共振具有对岩样加工简单、人工破坏性小、测试不需外来压力等优点,因此推荐低压氮气吸附法与核磁共振法联合表征页岩的孔隙结构方法,它能科学、准确地表征页岩的孔喉分布。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具有双峰或三峰特征,主要孔径为0.2~100.0 nm,介孔和微孔占优势,孔隙体积百分比分别为67.75%和25.33%。最终明确了该区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低压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定量表征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金智荣 郭建春 +4 位作者 赵金洲 周长林 秦毅 罗伟 王云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8,41,共4页
支撑剂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影响支撑剂性能的因素很多,除了支撑剂自身因素外,外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从实验角度研究分析了支撑剂强度、粒径及粒径组合、铺砂浓度、闭合压力、温度和时间、支撑剂嵌入、地层微粒和压... 支撑剂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影响支撑剂性能的因素很多,除了支撑剂自身因素外,外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从实验角度研究分析了支撑剂强度、粒径及粒径组合、铺砂浓度、闭合压力、温度和时间、支撑剂嵌入、地层微粒和压裂液残渣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对正确评价支撑剂性能以及合理选择支撑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裂缝 导流能力 支撑剂 影响因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古姆达格油田混合驱动方式开发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钟水清 陈怀龙 +5 位作者 熊继有 舒秋贵 孟英峰 蒋燕 黄晓川 罗永中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5,共5页
根据油藏基本矿产地质特征,对土库曼斯坦古姆达格油田油藏驱动方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仔细研究了地层中决定各种混合驱变化的动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驱油机理、时间和空间上阐明了古姆达格油田大多数油藏为不同组合混合驱动方式开发... 根据油藏基本矿产地质特征,对土库曼斯坦古姆达格油田油藏驱动方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仔细研究了地层中决定各种混合驱变化的动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驱油机理、时间和空间上阐明了古姆达格油田大多数油藏为不同组合混合驱动方式开发,只有Ⅴ层是水压驱动为主的驱动方式。通过对油藏主要层系驱动方式特点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油田早期采取的边外注水开发不适合古姆达格油田,没有达到油田二次开采效果。建议适时对油田开展不规则点状面积注水,将会取得一定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老油田经济有效持续开发。该研究成果适合在我国类似老油田开采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 油田开采 油藏驱动方式 特点 研究
下载PDF
基于微米压痕实验研究页岩力学特性 被引量:38
11
作者 陈平 韩强 +1 位作者 马天寿 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2-670,共9页
针对页岩储集层力学特性较难获取的问题,提出基于微米力学测试技术的页岩细观力学特性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的微米压痕实验,分析页岩的细观力学特性,评价宏观、细观尺度下页岩力学特性的关系。... 针对页岩储集层力学特性较难获取的问题,提出基于微米力学测试技术的页岩细观力学特性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的微米压痕实验,分析页岩的细观力学特性,评价宏观、细观尺度下页岩力学特性的关系。页岩微米压痕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细观弹性模量和压入硬度呈非均匀分布;宏观、细观实验对比分析显示弹性模量的细观实验统计平均值近似于宏观实验测量值。通过引入页岩组成参量——颗粒堆积密度,得到页岩组成与力学性质的关系:细观弹性模量和压入硬度随颗粒堆积密度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增变化。基于硬度-颗粒堆积密度模型,逆向分析细观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细观测量值的统计平均值略小于宏观值。微米力学测试技术可较好地表征页岩细观力学特性并有效预测宏观力学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细观力学特性 微米压痕实验 弹性模量 压入硬度 强度参数
下载PDF
高温高压致密砂岩储集层气水相渗曲线测试方法 被引量:36
12
作者 方建龙 郭平 +4 位作者 肖香姣 杜建芬 董超 熊燏铭 龙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7,共4页
致密气气水相渗曲线一般在常温常压下应用非稳态气水相渗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测得,所得结果与高温高压下气水相渗曲线相差很大。采用常规标准方法,用氮气和地层水测试3块岩心在常温常压下的气驱水相渗曲线,之后将3块岩心按照实验流程处理,... 致密气气水相渗曲线一般在常温常压下应用非稳态气水相渗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测得,所得结果与高温高压下气水相渗曲线相差很大。采用常规标准方法,用氮气和地层水测试3块岩心在常温常压下的气驱水相渗曲线,之后将3块岩心按照实验流程处理,采用自研全直径渗流装置(200℃,200 MPa)对这3块岩心在地层条件下(温度160℃,116 MPa)进行气驱水相渗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相渗曲线具有更大的两相共渗区,且束缚水饱和度更低;在相同含气饱和度下,高温高压气相相对渗透率比常温常压的高,说明地层条件下致密气气水两相的渗流能力更强,实际束缚水含量更低。高温高压下,气水黏度比、密度比以及界面张力更低,气驱水波及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致密气藏 非稳态 气水相渗曲线 全直径岩心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闽 王浩 陈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明确可动流体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是有效评价致密储层开发潜能的基础。选取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21块致密砂岩样品,采用核磁共振T_2谱分析和离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岩样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核磁共振T_2谱,并辅以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 明确可动流体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是有效评价致密储层开发潜能的基础。选取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21块致密砂岩样品,采用核磁共振T_2谱分析和离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岩样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核磁共振T_2谱,并辅以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分析储层可动流体含量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岩样核磁共振T_2谱主要呈现为5种形态,复杂的储层微观特征和孔喉结构均是导致核磁共振T_2谱形态多样的主要原因;储层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的最佳离心力是400~450 psi,计算得到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9.44%~68.92%,平均值为46.69%,不同岩样可动流体含量和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可动流体分布的有效孔喉半径下限约为50 nm,储层主流喉道半径为70~200 nm;可动流体含量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表明,对于物性较差的储层,渗透率是决定可动流体含量的主要因素,但对于物性较好的储层,渗透率对可动流体含量的影响较小;孔隙类型、形状及表面粗糙程度均会影响储层束缚水含量和分布;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及分布、孔喉半径大小及连通性、黏土矿物的充填程度及产状和裂缝的发育情况都会对可动流体含量产生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致密储层开发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分布 孔喉半径 影响因素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岩心及密井网的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闫百泉 张鑫磊 +6 位作者 于利民 张东 姜贵璞 杨永杰 孙雨 韩小龙 徐亚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4,共8页
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 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点坝侧积夹层具有薄、缓、密的特点:夹层的厚度多为2~25cm;夹层上部和下部倾角较小,多在2°~5°,中部较陡,为7°~10°;平面分布密度达到0.11条/m。侧积夹层平面上呈新月形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斜列式分布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受侧积夹层构型特征及侧积体物性差异影响,点坝中下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上部。水平井水平段应设计在点坝中上部,可钻穿多个侧积体的中上部,增加供油单元,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点坝 薄夹层 侧积体 侧积夹层 构型 剩余油 密井网
下载PDF
致密/页岩油气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5
15
作者 孙金声 许成元 +1 位作者 康毅力 张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致密/页岩油气藏赋存地质条件独特,通常采用水平井加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开发,但油气井初期产量差异大且递减快,而钻井完井及增产改造中的储层损害是重要原因。如何降低致密/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各环节的储层损害,提高单井产量与稳产周期,... 致密/页岩油气藏赋存地质条件独特,通常采用水平井加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开发,但油气井初期产量差异大且递减快,而钻井完井及增产改造中的储层损害是重要原因。如何降低致密/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各环节的储层损害,提高单井产量与稳产周期,实现经济高效开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此,在分析致密/页岩油气储层损害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钻井完井、增产改造与开发生产过程中致密/页岩油气储层损害的主要机理,介绍了物理颗粒暂堵、化学成膜暂堵、欠平衡钻井完井和界面修饰等储层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以典型案例阐述了储层保护技术对及时发现、准确评价和高效开发致密/页岩油气资源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储层损害预测与诊断系统、储层多尺度损害评价方法、智能型储层保护材料、液相圈闭损害防治措施和储层保护–漏失控制–增渗改造一体化技术是致密/页岩油气储层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储层保护 钻井完井 增产改造 开发生产 技术现状 发展建议
下载PDF
非线性渗流下低渗气藏压裂井产能评价 被引量:35
16
作者 熊健 邱桃 +1 位作者 郭平 魏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6,共5页
气体渗流受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等多个因素影响,以前的研究没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针对低渗气藏渗流特征,根据气井压裂后气体渗流规律的变化,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等因素的低... 气体渗流受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等多个因素影响,以前的研究没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针对低渗气藏渗流特征,根据气井压裂后气体渗流规律的变化,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等因素的低渗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产能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渗透率变形系数、地层污染等对低渗气藏压裂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增大,气井产能呈近线性下降趋势,其中应力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随滑脱效应的增大,气井产能呈近线性上升趋势;在低渗气藏压裂参数设计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更重要,一定裂缝长度下存在一个最佳的裂缝导流能力;污染带半径增大和污染带渗透率降低都可使气井产能下降,下降幅度随着污染带半径增大和污染带渗透率降低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滑脱效应 应力敏感 垂直裂缝 产能方程
下载PDF
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暂堵性堵漏机理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闫丰明 康毅力 +2 位作者 孙凯 李冬梅 杜春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针对裂缝-孔洞型储层从数十微米级至毫米级别漏失通道并存的储层漏失控制问题,提出漏失控制及储层保护的关键是又好又快地封堵裂缝。进行了塔河油田12区钻井液、完井液动态损害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完井液难以满足裂缝-孔洞型... 针对裂缝-孔洞型储层从数十微米级至毫米级别漏失通道并存的储层漏失控制问题,提出漏失控制及储层保护的关键是又好又快地封堵裂缝。进行了塔河油田12区钻井液、完井液动态损害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完井液难以满足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漏失控制及储层保护的需要。根据暂堵性堵漏思路改进了该钻井液、完井液,改进后约在3 min内形成暂堵率在99.999%以上的致密封堵层,且60 min累积滤失量不超过0.5 mL,较改进前裂缝封堵能力提高2.3倍,酸溶返排恢复率提高60%,证明暂堵性堵漏思路是可行的。暂堵性堵漏具有堵漏材料粒度范围大、架桥快速、封堵层致密、侵入适度、双向承压和酸溶解除等特点,暂堵性堵漏与屏蔽暂堵技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封堵对象、封堵层形成时间、封堵层承压能力、封堵层厚度、封堵层解除方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井漏 堵漏 承压能力 渗透率
下载PDF
酸压过程中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年银 赵立强 +2 位作者 张倩 任晓宁 刘平礼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2,168,共4页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酸压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由于酸岩反应随机性强,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难以准确预测。影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因素较多,采用自行研制的DP-I型裂缝导流能力试验仪,综合研究了岩石嵌入强度、闭合应力、酸液用量、酸接...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酸压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由于酸岩反应随机性强,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难以准确预测。影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因素较多,采用自行研制的DP-I型裂缝导流能力试验仪,综合研究了岩石嵌入强度、闭合应力、酸液用量、酸接触时间、酸液滤失以及注酸排量等主要因素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在理论计算模型方面,迄今为止主要包括N—K模型、Gangi"钉床"模型、Walsh模型、Tsang&Witherspoon孔隙模型和GongM模型,文章对各种计算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就目前而言,国内外仍主要采用N-K经验关系式来预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其他模型因为所需参数难以确定,无法在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计算模型
下载PDF
高温大温差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岳家平 徐翔 +3 位作者 李早元 文志明 付洪琼 郭小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2,94,共4页
针对高温深井长封固段大温差固井面临的水泥浆顶部强度发展缓慢、易气窜等固井技术难题。在对高温大温差水泥浆设计难点分析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水泥浆外掺料组成,优选抗高温性能好、对水泥石强度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并研制出一种新型强... 针对高温深井长封固段大温差固井面临的水泥浆顶部强度发展缓慢、易气窜等固井技术难题。在对高温大温差水泥浆设计难点分析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水泥浆外掺料组成,优选抗高温性能好、对水泥石强度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并研制出一种新型强度调节剂FZ-1,加快水泥石顶部抗压强度发展,最终设计出一套密度为1.90g/cm3,能有效解决顶部水泥浆超缓凝问题的高温大温差水泥浆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沉降稳定性好、失水量小、稠化时间可调、早期强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防窜能力,能够满足循环温度为110~140℃,温差为50~70℃的高温大温差固井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水泥浆 深井固井 长封固段 早期抗压强度 固井质量
下载PDF
控压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黄兵 石晓兵 +2 位作者 李枝林 胥志雄 苗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控压钻井技术是一种用于精确控制整个井筒环空压力剖面的自适应钻井程序,其目的是确保井底压力环境极限和控制环空水力压力剖面的一致性。控压钻井技术在解决地层压力衰减、窄密度窗口、高温高压等复杂油气藏钻井工程问题方面显示出极... 控压钻井技术是一种用于精确控制整个井筒环空压力剖面的自适应钻井程序,其目的是确保井底压力环境极限和控制环空水力压力剖面的一致性。控压钻井技术在解决地层压力衰减、窄密度窗口、高温高压等复杂油气藏钻井工程问题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文章介绍了国外近5年控压钻井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国内近两年的现场应用情况(尤其是塔里木油田)。实践证明,控压钻井技术是解决复杂钻井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国内复杂地层的钻井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技术 控压钻井 动态环空压力控制 增压泥浆帽钻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