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粥储存、侵入体累积组装与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昌前 邹博文 +1 位作者 高珂 文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32-4351,共20页
花岗质岩浆在地壳内的储存、迁移和分异,是导致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地壳岩浆冷储存的新发现,挑战了数十年来深部存在以熔融体为主要组成的大岩浆房的观点.对活火山区的地球物理探测、岩石矿物学研究以及热历史模拟都一致证... 花岗质岩浆在地壳内的储存、迁移和分异,是导致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地壳岩浆冷储存的新发现,挑战了数十年来深部存在以熔融体为主要组成的大岩浆房的观点.对活火山区的地球物理探测、岩石矿物学研究以及热历史模拟都一致证明,岩浆储库中的物质以晶粥为主,它们长时间处于固相线下的温度条件,属于冷储存状态.今天出露地表的大型侵入岩体,是古岩浆储库的代表,它们大都是在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内,多幕式的岩浆输运、累积侵位和多次添加组装而成的.侵入体的累积组装,可以通过岩石单元间接触关系的观察、岩石和矿物成分的不均一性研究以及侵入体内大的结晶时间跨度来证明.地壳浅部大型侵入体的形成,大体积的火山喷发,都要求存在穿地壳的岩浆通道系统,该系统中岩浆主要以岩墙形式将不同深度的岩浆储库串联起来,并通过无数岩床的堆垛而形成巨大的岩株或岩基等侵入体.高分异花岗岩和高硅流纹岩的存在,尤其是火山的超级喷发现象,要求岩浆储库的晶粥体发生活化和分异,而晶粥的解体往往是由于从下部侵入的新岩浆注入了额外的热和流体.保留在岩石中的晶体种群蕴含了侵入体累积组装、晶粥活化和岩浆分异的线索.尤其是再循环晶可以提供岩浆通道系统结构和演变的新信息.未来,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中,重点要从晶粥活化与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岩浆上升和组装机制、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成因联系等方面入手,开展岩浆通道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构建花岗岩岩浆过程研究的新范式,深入认识大陆地壳的生长和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粥 岩浆储库 岩浆通道系统 冷储存 累积组装 花岗岩类
原文传递
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蒋复量 周科平 +3 位作者 李书娜 肖建清 潘东 李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132,共7页
采用衡山白果地区石膏矿山的11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RS-ANN)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RSES软件约简的数据和无约简的数据采用EasyNN-plus软件进行预测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属性... 采用衡山白果地区石膏矿山的11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RS-ANN)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RSES软件约简的数据和无约简的数据采用EasyNN-plus软件进行预测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属性为8个,而粗糙集-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属性为6个,训练样本均为13个,预测样本均为4个,前者的平均预测精度为1.85%~24.86%,后者为1.23%~15.28%。研究发现,粗糙集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可有效地对数据表进行约简,约简后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并比无约简时总体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评价模型 粗糙集 BP神经网络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景称心 孔秋梅 冯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8-349,共12页
选择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2条背景剖面(B1、B2)和3条潜在污染剖面土壤剖面(S1、S2、S3),通过比较各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讨论铀尾矿库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迁移行为.研究表明:(1)相较于背景剖面,邻近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主... 选择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2条背景剖面(B1、B2)和3条潜在污染剖面土壤剖面(S1、S2、S3),通过比较各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讨论铀尾矿库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迁移行为.研究表明:(1)相较于背景剖面,邻近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主、微量组分呈显著外源输入特征.(2)应用主成分法分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外源重金属元素来源,发现尾矿库是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直接来源,并向周缘土壤输送As、Pb、Sb、Cd、U等重金属污染元素.(3)分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中尾矿库源重金属元素(As、Pb、Sb、Cd、U)同主、微量组分与理化参数的关系,发现潜在污染土壤中各金属元素与LOI(烧失量)、K、P呈较密切相关,与Na、Ca、Mn、pH、Fe存在次等相关性;由重金属淋溶迁移程度可知,重金属在潜在污染剖面(S1、S2)呈显著富集特征;各重金属横向迁出特征表明,其迁移至铀尾矿库周缘土壤具有不同的迁移方式.(4)铀尾矿库周缘近源土壤(距尾矿库30m左右)As、Pb、Sb、Cd、U呈显著污染,含量远大于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所在省份土壤元素背景值,应对该尾矿库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铀矿冶地域土壤 外源重金属 污染特征
下载PDF
矿井通风系统的组合赋权云模型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圆超 戴剑勇 谢东 《系统工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2,共8页
针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在单一主客观赋权法和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将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综合运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工作。首先根据相关法规和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和量化等级区间。然后选取若干矿... 针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在单一主客观赋权法和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将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综合运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工作。首先根据相关法规和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和量化等级区间。然后选取若干矿井样本,按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随后以多种主客观赋权法计算各指标单一权重,以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随之采用近似指标法、虚拟云算法和逆向云发生器求得各样本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云和标准评语云。最后将两种云模型作相似度计算,得到各一、二级指标和系统整体的评价结果。实例分析显示,该方法能从多个角度输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结果,具有强可操作性和可视性,便于发现系统薄弱环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 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 虚拟云算法 云模型
原文传递
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变化及其煤岩致裂规律 被引量:18
5
作者 白鑫 张东明 +3 位作者 王艳 王登科 蒋志刚 王小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1-670,共10页
基于液态CO2相变致裂技术,研发了液态CO2相变射流煤岩致裂实验装置,对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随时间衰减规律及其致裂煤岩宏微观破坏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随时间呈指数关系衰减,建立的指数型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随时... 基于液态CO2相变致裂技术,研发了液态CO2相变射流煤岩致裂实验装置,对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随时间衰减规律及其致裂煤岩宏微观破坏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随时间呈指数关系衰减,建立的指数型液态CO2相变射流压力随时间变化理论模型符合实验规律;三向压力值对液态CO2相变射流裂隙扩展方向有较大的影响,受主应力比影响致裂裂隙会向主应力较大的方向扩展,且致裂裂隙均处于优势致裂范围内;液态CO2相变射流煤岩破坏区面积、致裂孔隙及裂隙的数量与尺寸、大孔和可见孔容量等参数随着CO2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 液态CO2 射流压力 裂隙扩展 微观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模拟的预裂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必勇 焦文宇 +1 位作者 寇向宇 康虔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9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了解决预裂爆破中预裂效果难以保证,爆破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耦合系数、孔间距等参数进行模拟分析。首先选取了RHT模型作为岩石材料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在爆炸荷载下的拉伸和压缩力学响应行为。进而设... 为了解决预裂爆破中预裂效果难以保证,爆破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耦合系数、孔间距等参数进行模拟分析。首先选取了RHT模型作为岩石材料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在爆炸荷载下的拉伸和压缩力学响应行为。进而设计多个方案分别对不耦合系数和孔间距进行模拟,并分析其结果。模拟结果表明:不耦合系数越大,围岩受到的损伤破坏越小,而孔间距则对爆破损伤范围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其取值越大则不能形成有效的预裂缝,本次模拟确定最佳的爆破参数为不耦合系数k=3.5,孔间距L=700mm,为实际工程中预裂爆破中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数值模拟 不耦合系数 孔间距
下载PDF
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白鑫 王登科 +3 位作者 田富超 张东明 李豪君 任发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36-1546,共11页
为研究低渗煤岩在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破坏过程渗透性变化规律,基于“立方体”结构模型,综合考虑三轴应力加卸载煤岩损伤、有效应力及吸附/解吸作用引起的煤岩割理与基质变形,建立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模型,并基于试验... 为研究低渗煤岩在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破坏过程渗透性变化规律,基于“立方体”结构模型,综合考虑三轴应力加卸载煤岩损伤、有效应力及吸附/解吸作用引起的煤岩割理与基质变形,建立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对渗透率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渗透率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反映三轴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损伤煤岩渗透率变化规律,而且也可以反映有效应力对损伤煤岩渗透率的影响远大于吸附解吸作用的规律。(2)当煤岩应力水平低于峰值强度时,在恒定围压、持续加轴压应力作用下煤体处于压缩状态,瓦斯渗透率降低;在卸围压、持续加轴压应力作用下,煤体内部开始产生损伤破坏,瓦斯渗透率缓慢上升;使得煤岩在加卸载失稳破坏前,瓦斯渗透率整体呈“V”字型发展趋势。(3)不同初始围压条件下,煤岩加卸载破坏失稳后渗透率增大程度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岩的初始渗透率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采煤工作面瓦斯高效抽采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岩体 渗透率模型 应力加卸载 损伤破坏 裂隙变形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罗勇 李咏梅 蒲成志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5期18-21,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培养面向未来新工科创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提出了“线下+线上”结合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课程教材、增加BIM实训操作环节、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考...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培养面向未来新工科创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提出了“线下+线上”结合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课程教材、增加BIM实训操作环节、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方案。研究结果有助于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师更好地开展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进而使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在培养面向未来新工科创新人才方面起到好的效果,为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施工组织 BIM建模 校企合作 课程考核
下载PDF
爆破振动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冰 罗志业 +1 位作者 曾晟 何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针对爆破振动引起的一系列危害,采取科学合理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爆破振动衰减理论,从爆源条件和传播途径两个方面分析了爆破振动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几种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在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情况。结合... 针对爆破振动引起的一系列危害,采取科学合理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爆破振动衰减理论,从爆源条件和传播途径两个方面分析了爆破振动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几种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在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情况。结合不同破坏机制下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研究现状,指出现阶段爆破振动研究的发展方向:建立快速、准确的爆破振动优势因素评价系统;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建筑结构易损构件;制订具有人性化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开发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爆破振动智能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衰减规律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综合控制 安全判据
下载PDF
典型冶炼企业集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曾晓娜 贺秋华 +2 位作者 吕世豪 肖粤 邓钦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104,共7页
以南方典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对冶炼企业厂界内表层土壤中Cd、Pb、As、Zn、Hg、Cu、Cr(Ⅵ)、Ni八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模型对冶炼厂的生产区、储存... 以南方典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对冶炼企业厂界内表层土壤中Cd、Pb、As、Zn、Hg、Cu、Cr(Ⅵ)、Ni八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模型对冶炼厂的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废贮存区或处置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厂内土壤受到Cd、Pb、As、Zn四种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内土壤总体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Cd、As、Zn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同时As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Pb存在非致癌风险;厂内污染主要集中在生产区和废水治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企业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下含孔洞岩石损伤特性与能量耗散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戴兵 罗鑫尧 +2 位作者 单启伟 陈英 刘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77,共9页
为探究隧道工程开挖过程中外部荷载对隧道围岩多重扰动的影响,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不同冲击荷载(0.6、0.7、0.8 MPa)和冲击方式(等幅与不等幅冲击气压)下的循环冲击试验,以此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含孔洞岩石试件的动力学特性... 为探究隧道工程开挖过程中外部荷载对隧道围岩多重扰动的影响,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不同冲击荷载(0.6、0.7、0.8 MPa)和冲击方式(等幅与不等幅冲击气压)下的循环冲击试验,以此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含孔洞岩石试件的动力学特性、损伤特征、能量耗散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和界面连续条件得到适用于含竖向孔洞岩石试件计算的改良损伤计算公式;竖向孔洞的存在会影响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在经历数次冲击后尤为显著;花岗岩损伤积累随平均应变率增大呈幂函数增长,且随冲击荷载的增加呈现良好的规律性;积累比能量吸收值随循环冲击的进行逐渐增大,且试件的破坏模式经历了横向拉伸破坏、横向拉伸-轴向劈裂组合形式、轴向劈裂破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含孔洞岩石 能量耗散 损伤特征 等幅与不等幅 损伤积累
下载PDF
运用GA-BP神经网络对爆破振动速度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钦鹏 杨仕教 +3 位作者 朱忠华 相志斌 张紫晗 胡光球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为了更好的预测爆破振动速度,运用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阈值进行优化,构建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华润小径湾实际爆破工程监测数据,确定以最大单段药量、爆心距以及测点至爆心的高程差作为输入参数,对爆破振动速度进... 为了更好的预测爆破振动速度,运用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阈值进行优化,构建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华润小径湾实际爆破工程监测数据,确定以最大单段药量、爆心距以及测点至爆心的高程差作为输入参数,对爆破振动速度进行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80%,明显小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平均误差14.19%。相比之下,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可为多因素影响下类似工程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速 GA-BP神经网络 权值阈值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煤与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协调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炳香 赵兴龙 +13 位作者 余斌 贺桂成 岳中文 杨成祥 王长申 孟庆彬 杨玉贵 刘江峰 冯秀娟 陈大勇 邢岳堃 朱卫兵 段晓恒 鞠金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6-2533,共18页
煤与煤系共伴生矿产协调开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煤系共伴生有铝、铀、铁、镓等22种战略性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丰富、与煤层叠置,赋存状态与开采方法差异大,各矿产开采的岩层活动、流体迁移等影响彼此正常开采。传统煤矿仅开采煤... 煤与煤系共伴生矿产协调开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煤系共伴生有铝、铀、铁、镓等22种战略性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丰富、与煤层叠置,赋存状态与开采方法差异大,各矿产开采的岩层活动、流体迁移等影响彼此正常开采。传统煤矿仅开采煤炭,对煤系共伴生矿产考虑较少或没有考虑,导致资源浪费;近些年国内开始出现煤与共伴生矿产开采的矛盾,煤与共伴生矿产协调开采迫在眉睫。面向煤系全部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聚焦典型代表性的煤系铝土矿和铀矿,保障研究成果的通用性。煤与共伴生矿产协调开采亟需解决的核心共性重大科学问题是:协调开采的固液气应力场、渗流场、化学场、微生物场、采动裂隙场耦合机制及岩层活动叠加影响规律。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包括:煤与共伴生矿产协调、协同及共采的分区错时协调开采技术、减振高效爆破开挖技术、水位主动调控技术、污染物的微生物原位还原-矿化治理技术。针对协调开采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揭示协调开采多相多场耦合机制与岩层活动叠加影响规律,提出协调开采成套方法,研发协调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构建全资源、全生命周期协调开采规划理论,制定协调开采技术标准,形成通用性的协调开采理论与技术体系,保障各矿产开采活动不影响彼此正常开采。实现煤与共伴生矿产可持续绿色协调性开采,释放矿产储量,保障资源集约开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开采 战略性金属 煤系 共伴生矿产 多相多场耦合 岩层活动叠加 全生命周期采矿
下载PDF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廖静 刘振东 廖倩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319-321,共3页
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研究概况,概述了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研究概况 特点 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基于网络云模型的尾矿库溃坝安全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戴剑勇 王雯雯 黄晓庆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分析尾矿库溃坝事故中的关键隐患,降低溃坝风险,提出了基于网络云模型的关键节点分析方法。首先确定尾矿库溃坝安全风险指标,构建尾矿库溃坝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云模型理论判断各指标的风险等级;然后结合指标体系关联关系构... 为了分析尾矿库溃坝事故中的关键隐患,降低溃坝风险,提出了基于网络云模型的关键节点分析方法。首先确定尾矿库溃坝安全风险指标,构建尾矿库溃坝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云模型理论判断各指标的风险等级;然后结合指标体系关联关系构建复杂网络模型,运用TOPSIS算法,将融合后的中心性作为网络节点的重要度评估依据,得到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最后分析得到较高风险等级下的关键风险指标,包括地震烈度、浸润线高度、日常管理和平均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云模型 复杂网络 尾矿库
下载PDF
衡阳市冬季PM2.5外来输送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雨 刘迎云 +1 位作者 宗梁 吕方可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147,共6页
利用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衡阳市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衡阳市2015—2017年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分布特征,并运用后向轨迹模式中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分析法(PSCF)、浓度权重分析法(CWT),分析了衡阳市冬季PM... 利用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衡阳市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衡阳市2015—2017年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分布特征,并运用后向轨迹模式中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分析法(PSCF)、浓度权重分析法(CWT),分析了衡阳市冬季PM2.5外来输送通道及潜在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衡阳市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移动速度较慢,100 m高度的PM2.5外来输送路径较集中,以近距离输送为主;500 m高度的输送路径较分散且更长,长距离输送的影响增大。聚类分析显示,来自东北方向的聚类轨迹出现频率最高,该类轨迹移动方向是PM2.5外来输送的主要通道方向。潜在源分析显示,衡阳市冬季PM2.5外来输送以区域输送为主,对浓度影响较大,湘东、湘南、赣西、湘赣交界处、桂东北、豫南地区为PM2.5外来输送的主要潜在源区,湘南、湘东北、赣西地区是高浓度外来输送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分析 浓度权重分析
原文传递
地下转露天开采条件下某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朝云 李广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7,共9页
某露天矿为地下转露天开采,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和原地下采空区的综合影响下,露天边坡极易发生塌陷、台阶失稳等灾害,严重威胁露天矿安全生产。为研究地下转露天开采条件下某露天矿高陡边坡的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利用Dimi... 某露天矿为地下转露天开采,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和原地下采空区的综合影响下,露天边坡极易发生塌陷、台阶失稳等灾害,严重威胁露天矿安全生产。为研究地下转露天开采条件下某露天矿高陡边坡的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利用Dimine-Midas/GTS NX耦合建立大型露天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采空区顶板变形量较小,对露天矿边坡影响不大;南部强风化岩区域边坡位移量较大,边坡有向外"滑动"的趋势;开挖至-180m平台时,边坡安全系数降至临界值,并出现塑性区开始贯通坡脚现象;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山开采的临界水平为-180m平台。通过对该实例工程边坡的破坏机制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并为后续边坡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转露天开采 高陡边坡 Dimine-Midas/GTS NX 破坏规律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8
作者 齐甦 李庆远 +4 位作者 崔小鹏 李国徽 丁俊康 曾稷威 刘晶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39,共4页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3D打印建筑材料的研发,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是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建造技术,而混凝土是该技术最常用的打印材料。重点阐述了3D建筑打印技术,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可建造性、临界失效时间、层...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3D打印建筑材料的研发,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是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建造技术,而混凝土是该技术最常用的打印材料。重点阐述了3D建筑打印技术,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可建造性、临界失效时间、层间黏结强度、干燥收缩率等性能要求,总结了3D打印混凝土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着重阐述了3D打印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为以后该方向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打印材料 性能要求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遗传-禁忌搜索优化的三维DV-Hop定位算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余修武 黄露平 +2 位作者 刘永 余昊 李佩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禁忌搜索法改进的三维distance vector-hop(DV-Hop)定位优化算法(TDGT)。首先利用最优跳数、跳数调整因子以及锚节点距离误差加权值对DVHop中的节点间跳数和平均跳数... 为进一步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禁忌搜索法改进的三维distance vector-hop(DV-Hop)定位优化算法(TDGT)。首先利用最优跳数、跳数调整因子以及锚节点距离误差加权值对DVHop中的节点间跳数和平均跳数进行改进和修正,降低了算法的定位误差;其次将具有快速搜索能力的禁忌搜索引入遗传算法中进行寻优,提升了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定位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TDGT与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相比,具有更佳的寻优搜索能力、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 遗传算法 禁忌搜索 DV-HOP
原文传递
伴生放射性矿放射性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管理对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永 陈逸凡 +3 位作者 丁悦 洪昌寿 李向阳 卢湘浓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文章结合第一次全国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数据,对几种主要伴生放射性矿(磷酸盐、锆石、锌/铅、煤、钒、铝、铁、铜、稀土等)及其放射性核素情况展开分析。分析了伴生放射性矿在开采、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放射性环境污染问题及现状。运用数... 文章结合第一次全国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数据,对几种主要伴生放射性矿(磷酸盐、锆石、锌/铅、煤、钒、铝、铁、铜、稀土等)及其放射性核素情况展开分析。分析了伴生放射性矿在开采、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放射性环境污染问题及现状。运用数据处理、图像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探讨原矿/精矿与其固体废物的核素水平差异曲线,得出了不同伴生放射性矿中所含核素具有异质性,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是引起放射性污染的重要原因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和目前防治措施的局限性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放射性矿 放射性污染 辐射防护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