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电运维的技术现状和发展综述 被引量:43
1
作者 万远琛 王凯 初岳峰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16-I0021,共6页
在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上风电运维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文章介绍了当前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概况和特点,阐述了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海上风电的运维管理、机组的监测分析技术、新型风电运维船和运... 在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上风电运维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文章介绍了当前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概况和特点,阐述了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海上风电的运维管理、机组的监测分析技术、新型风电运维船和运维机器人等方面,探讨海上风电运维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运维管理 创新之路 风电运维 机器人 现状和发展
原文传递
夏季珠江口水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25
2
作者 曾丹娜 牛丽霞 +2 位作者 陶伟 傅林曦 杨清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73-82,共10页
【目的】研究夏季珠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方法】基于珠江口水域2006-2010年夏季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水文泥沙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的驱动作用,评价该水域富营养化状况... 【目的】研究夏季珠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方法】基于珠江口水域2006-2010年夏季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水文泥沙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的驱动作用,评价该水域富营养化状况并阐明其主要环境问题。【结果】珠江口水域环境因子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营养盐(氮、磷等)和悬浮泥沙均表现为由口门向口外递减,而盐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无机氮以硝氮为主,亚硝氮次之,氨氮含量最低。【结论】径流输入、盐淡水混合稀释作用和悬浮泥沙的吸附/解吸作用共同影响着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氮磷比值分析说明,珠江口浮游植物生长主要表现为潜在性的磷限制。珠江口水域海洋环境重度及严重富营养化(E>5)主要集中在口门至内伶仃岛海域,主要环境问题为水质污染,且氮、磷营养盐和溶解氧为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无机氮 磷酸盐 富营养化 水环境健康指数
下载PDF
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传播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竞争 张先毅 +3 位作者 吴峥 刘锋 蔡华阳 杨清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5,共11页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潮河段潮波振幅衰减率、潮波传播速度及余水位坡度等传播特征值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潮波传播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特征的洪枯季差异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其分界点位于天生港与江阴之间(其中,天生港和江阴站的多年平均洪枯季潮差差值约为0.01 m和-0.04 m);径流动力对潮波衰减的影响主要位于江阴以上河段,江阴以下河段主要受潮汐动力控制;径流驱动下余水位坡度引起的余水位及水深增加,导致潮波传播的有效摩擦减小,当流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潮波振幅衰减反而减弱,特别是上游马鞍山-芜湖段最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该河段流量阈值约为33000 m3/s。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径潮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河口治理等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感潮河段 径流 潮波衰减 余水位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底管道外腐蚀剩余强度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鹏 刘昊 +2 位作者 龚雨晗 倪芃芃 合曼阿澧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1-657,共7页
腐蚀是造成海底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预测海底管道的腐蚀剩余强度是评估海底管道完整性及后续服役能力的关键。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剩余强度分析模型,预测管道的剩余强度,并探究了外腐蚀缺陷的深度、长... 腐蚀是造成海底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预测海底管道的腐蚀剩余强度是评估海底管道完整性及后续服役能力的关键。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剩余强度分析模型,预测管道的剩余强度,并探究了外腐蚀缺陷的深度、长度、宽度对剩余强度的影响。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建立海底管道剩余强度预测模型,并以有限元分析获得的114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集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以深度学习模型预测含外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剩余强度,将模型预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计算速度快、预测精度高,验证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底管道外腐蚀剩余强度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外腐蚀 剩余强度 深度学习 有限元模拟
原文传递
高校阳光采购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达亮 杨元红 +4 位作者 贾延江 周玲 柯丽 郑友旭 郑东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1,39,共7页
该文阐述了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互联网+"实施高校采购.在分析高校采购信息化建设在制度体系建设、数据顶层设计、分类实施采购、专家选取风险等4个方面面临的问题后,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构建阳光采购信息... 该文阐述了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互联网+"实施高校采购.在分析高校采购信息化建设在制度体系建设、数据顶层设计、分类实施采购、专家选取风险等4个方面面临的问题后,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构建阳光采购信息化体系的经验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采购 信息化体系 "互联网+" 阳光采购
下载PDF
强人类活动驱动下珠江磨刀门河口径潮动力的季节性异变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先毅 杨昊 +7 位作者 黄竞争 傅林曦 王恒 刘俊勇 欧素英 刘锋 蔡华阳 杨清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3-1054,共12页
人类活动对河口环境影响巨大,揭示在强人类活动驱动下河口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异变特征,有利于了解人类活动影响河口动力地貌的机制,对河口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1960—2016年珠江磨刀门河口沿程潮位站... 人类活动对河口环境影响巨大,揭示在强人类活动驱动下河口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异变特征,有利于了解人类活动影响河口动力地貌的机制,对河口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1960—2016年珠江磨刀门河口沿程潮位站(甘竹、竹银、灯笼山、三灶)的逐月高、低潮位数据及马口水文站的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了磨刀门河口在强人类活动驱动下月均水位、潮波振幅及其空间梯度(即月均水位坡度和潮波振幅衰减率)的季节性异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年和2000年为磨刀门河口径潮动力的异变年份,1990年前为自然演变阶段,2000年后为恢复调整阶段,1990—2000年为过渡阶段;高强度采砂导致的河床下切使磨刀门河口月均水位及月均水位坡度显著减小,夏季减小幅度最为明显,沿程平均分别减小0.53m和8.93×10^-6;月均水位坡度减小导致潮波衰减效应减弱,进而使沿程潮波振幅增大,多年平均增大0.071m;磨刀门河口径潮动力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月均水位坡度随流量增大在上游抬升明显,冬季月均水位坡度在上游显著减小,但在下游略有抬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潮波振幅的衰减作用增强,但当流量超过阈值20000m^3/s时,月均水位坡度引起的底床摩擦增大效应不足以抵消横截面积辐散效应,潮波衰减效应略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潮相互作用 水位坡度 潮波振幅衰减率 强人类活动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综述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健敏 王佳惠 +3 位作者 乔钢 刘凇佐 马璐 何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水声通信(UAC)及网络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商业领域和军事领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离不开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该文对水声通信技术和水声通信网络(UACN)进行综述,首先回顾了水声通信技术和水... 水声通信(UAC)及网络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商业领域和军事领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离不开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该文对水声通信技术和水声通信网络(UACN)进行综述,首先回顾了水声通信技术和水声通信网络的发展,总结了水声信道的特点。然后,对于水声通信技术中的非相干调制技术、相干调制技术以及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新型通信技术进行陈述。随后,对于水声通信网络中数据链路层媒介接入控制协议、网络层的路由协议和跨层设计进行分类探讨。最后,对目前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的不足进行总结,并且对未来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水声通信网络技术 调制解调 MAC协议 路由协议
下载PDF
长江河口潮波传播机制及阈值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先毅 黄竞争 +4 位作者 杨昊 欧素英 刘锋 蔡华阳 杨清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798,共11页
河口潮波传播过程受沿程地形(如河宽辐聚、水深变化)及上游径流等诸多因素影响,时空变化复杂。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有利于揭示河口潮波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对河口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7-2009年长江... 河口潮波传播过程受沿程地形(如河宽辐聚、水深变化)及上游径流等诸多因素影响,时空变化复杂。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有利于揭示河口潮波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对河口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7-2009年长江河口沿程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的逐日高、低潮位数据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河段潮波衰减率与余水位坡度随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波衰减率绝对值与余水位坡度随流量增大并不是单调递增,而是存在一个阈值流量和区域,对应潮波衰减效应的极大值。为揭示这一阈值现象,采用一维水动力解析模型对研究河段的潮波传播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的阈值现象主要是由于洪季上游回水作用随流量加强,余水位及水深增大,导致河口辐聚程度减小,而余水位坡度为适应河口形状变化亦有所减小,从而形成相对应的阈值流量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径潮相互作用 余水位坡度 潮波衰减率 阈值效应
下载PDF
珠江“伶仃洋河口湾-虎门-潮汐通道”的潮波传播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梅芳 张萍 +4 位作者 杨昊 傅林曦 王恒 蔡华阳 杨清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珠江“伶仃洋河口湾-虎门-潮汐通道”是珠江河口“网-湾”系统中的特殊地貌结构,属潮优型河口,潮波传播受河口湾地形辐聚效应、口门转换效应、潮汐通道辐散效应和底床摩擦等显著影响,其时空变化复杂。本文根据珠江“伶仃洋河口湾-虎门-... 珠江“伶仃洋河口湾-虎门-潮汐通道”是珠江河口“网-湾”系统中的特殊地貌结构,属潮优型河口,潮波传播受河口湾地形辐聚效应、口门转换效应、潮汐通道辐散效应和底床摩擦等显著影响,其时空变化复杂。本文根据珠江“伶仃洋河口湾-虎门-潮汐通道”的代表潮位站(赤湾、泗盛围和黄埔)1990-2016年逐日高、低潮位资料,采用经典调和分析方法提取出主要天文分潮的调和常数,通过计算获得了分潮振幅梯度及传播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伶仃洋河口湾(赤湾-泗盛围)、潮汐通道(泗盛围-黄埔)和总程(赤湾-泗盛围-黄埔)的潮波传播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日分潮的振幅梯度和传播速度年均变化率均比半日分潮大,其中K_(1)和O_(1)分潮的振幅梯度平均每年分别增加9%和18%,传播速度每年均增加1.4%;M_(2)和S_(2)分潮的振幅梯度平均每年分别增加3%和6%,传播速度每年均增加1%。人类活动导致地形异变,进而驱动潮波亦发生突变,伶仃洋河口湾和潮汐通道的M_(2)分潮传播速度突变年份不同,分别为2009年和2000年。潮波传播速度突变后,伶仃洋河口湾、潮汐通道两区段的传播速度和振幅梯度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优型河口 调和分析 潮波传播速度 振幅梯度 突变
下载PDF
近场水下爆炸瞬态强非线性流固耦合无网格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平平 张阿漫 +1 位作者 彭玉祥 孟子飞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94-2209,共16页
近场水下爆炸涉及多相流体的掺杂耦合以及结构的大变形、损伤和断裂等瞬态强非线性现象,传统的网格算法在模拟近场水下爆炸时面临结构网格畸变、多相界面捕捉精度不足等难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完全无网格的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和气泡全... 近场水下爆炸涉及多相流体的掺杂耦合以及结构的大变形、损伤和断裂等瞬态强非线性现象,传统的网格算法在模拟近场水下爆炸时面临结构网格畸变、多相界面捕捉精度不足等难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完全无网格的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和气泡全物理过程瞬态强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流体采用基于黎曼求解器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求解,结构采用重构核粒子法(RKPM)求解,并基于法向通量边界条件实现流固耦合.为提高SPH对流场间断的求解精度,引入黎曼问题思想并结合MUSCL重构算法,为解决流场粒子体积变化剧烈导致的精度下降问题,应用了自适应粒子分割与合并方法.为模拟水下爆炸对结构造成的损伤断裂,基于退化实体几何表述,采用Lemaitre损伤算法,建立了RKPM壳结构断裂损伤模型.依据所建立的SPH-RKPM流固耦合模型,对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气泡脉动与射流以及结构毁伤进行了模拟,将得到的冲击波载荷、气泡演化以及结构响应与实验值和其他数值解对比,验证了当前建立的SPH-RKPM流固耦合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度,并给出了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其对结构的流固耦合毁伤机制与规律,旨在为近场水下爆炸载荷预报提供理论和基础性技术支撑,为毁伤威力评估和舰船防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重构核函数粒子法 流固耦合 结构毁伤
下载PDF
海上风电安装船及关键装备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麦志辉 李光远 +4 位作者 吴韩 徐天殷 樊天慧 王凯 初岳峰 《中国海洋平台》 2021年第6期54-58,83,共6页
分析海上风电安装特殊的施工条件,揭示海上风电安装施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风险;回溯国内外风电安装船的发展历程,解释海上风电安装对海况、安装任务的适应性需求;重点研究对比国内外安装船核心装备,并分析我国风电安装技术水准与前进方... 分析海上风电安装特殊的施工条件,揭示海上风电安装施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风险;回溯国内外风电安装船的发展历程,解释海上风电安装对海况、安装任务的适应性需求;重点研究对比国内外安装船核心装备,并分析我国风电安装技术水准与前进方向,为我国海上风电安装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电安装船 起重机 风电安装市场
下载PDF
浮式风机系泊系统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元 傅强 +4 位作者 邓燕飞 冯玮 时磊 韩荣贵 王凯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5,共13页
浮式风机系泊系统是浮式风机设计的重要方面,对于浮式风机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及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NREL 5MW浮式风机基础为研究对象,基于SESAM软件对浮式风机在不同系泊方案下的运动及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系泊系... 浮式风机系泊系统是浮式风机设计的重要方面,对于浮式风机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及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NREL 5MW浮式风机基础为研究对象,基于SESAM软件对浮式风机在不同系泊方案下的运动及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系泊系统水平刚度、系泊张力、水平位移、机舱加速度及俯仰角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浅水深条件下,不合理的系泊系统容易直接抵抗波频运动响应,引起非常大的系泊张力。采用复合纤维缆降低系泊系统整体刚度水平,在能够满足水平位移限制的情况下,具有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浅水 系泊系统 系泊刚度 动力特性
下载PDF
钛合金在新型水下航行器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颜家杰 高德峰 +5 位作者 廖宇辰 卢泰佑 李梦莎 杨文吒 贾晋军 姜大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57,共6页
进入21世纪,水中兵器、水下机器人、水下输送器、载人深潜器等新型水下航行器成为军民领域科学研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钛合金综合性能优异,在新型水下航行器上的应用有利于保障装备耐腐蚀、抗高压、轻量化等功能的可靠实现,可以有效提... 进入21世纪,水中兵器、水下机器人、水下输送器、载人深潜器等新型水下航行器成为军民领域科学研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钛合金综合性能优异,在新型水下航行器上的应用有利于保障装备耐腐蚀、抗高压、轻量化等功能的可靠实现,可以有效提升水中兵器、水下机器人、载人深潜器等新型水下航行器整体技术指标。基于水下航行器用钛合金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了国外、国内水下航行器用钛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总结了钛合金在新型水下航行器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今后水下航行器应用钛合金技术发展方向,为钛合金在新型水下航行器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新型水下航行器 力学性能 应用研究进展 水中兵器 水下机器人 水下输送器 载人深潜器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日均水位变化及影响因子辨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昊 欧素英 +3 位作者 傅林曦 刘锋 蔡华阳 杨清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881,共13页
珠江磨刀门河口日均水位变动的态势受自然过程与强人类活动的驱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演变与季节性异变。辨识日均水位的影响因子,是河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河口治理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流量驱动的数... 珠江磨刀门河口日均水位变动的态势受自然过程与强人类活动的驱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演变与季节性异变。辨识日均水位的影响因子,是河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河口治理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流量驱动的数据驱动模型,对磨刀门河口沿程主要站点长时间日均水位序列(1959—2016年)进行分解,分解出由地形和海平面边界共同驱动以及仅由上游马口站流量边界驱动引起的日均水位变化。地形和海平面边界共同驱动的结果表明:甘竹-灯笼山河段春夏两季日均水位变化主要由河道挖沙引起,日均水位下降(平均下降0.26 m);秋冬两季则由口门围垦与海平面边界控制,日均水位抬升(平均抬升0.07 m)。仅由上游马口站流量边界驱动的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日均水位变化主要由水库蓄水主导,日均水位下降(平均下降0.13 m);冬季日均水位变化受水库调枯影响,日均水位抬升(平均抬升0.03 m);从量值上看,地形和海平面边界对磨刀门河口日均水位变动的影响大于上游水库调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水位 RTHA模型 强人类活动 径流 海平面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水位分布演变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玉婷 蔡华阳 +5 位作者 杨昊 刘锋 陈欧 谢荣耀 欧素英 杨清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4,共13页
河口区水位受径流、潮汐、地形、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结构及变化复杂。作为河口动力结构的重要参数,水位分布演变特征及机制的研究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河口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沿程马口、甘竹... 河口区水位受径流、潮汐、地形、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结构及变化复杂。作为河口动力结构的重要参数,水位分布演变特征及机制的研究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河口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沿程马口、甘竹、江门、竹银、灯笼山和三灶6个测站1965-2016年月均余水位数据及马口站的月均流量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位空间分布的异变,采用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定量辨识水位分布异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初步讨论人类活动、动力结构、地形变化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平均水面形态变化参数(即曲率)可较好地指示河床冲淤变化趋势,河段平均曲率为正,指示河床趋于淤积,曲率为负,河床趋于冲刷侵蚀;围垦、大规模挖沙、河道疏浚等强人类活动前,磨刀门河口上、下段坡降大于中段(江门-甘竹段),即中段存在一个水位坡降变缓的区域,枯季低流量时中段水位坡降出现由海向陆方向的倒坡降,强人类活动后,余水位空间分布结构发生异变,中段坡降增大、低流量时的逆坡降消失;强人类活动引起的河床地形变化是磨刀门河口沿程水位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使口门段(三灶-竹银)和河口上段(甘竹-马口)水位曲率分别减小0.41×10^(-4)m·km^(-2)和1.04×10^(-4)m·km^(-2),河口中段(竹银-甘竹)水位曲率增大0.21×10^(-4)m·km^(-2),沿程曲率由正(下凹)-负(上凸)-正转变为负-正-负,沿程河床也随之由淤积-冲刷-淤积趋势转变冲刷-淤积-冲刷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分布 余水位曲率 强人类活动 冲淤趋势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陈娟 周佳楠 杨清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6,共11页
磨刀门河口是珠江流域西江的主干入海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网河区无序采砂和磨刀门整治工程的双重影响,潮汐动力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基于多年的水文资料,结合统计分析、调和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近五十年以来磨刀门河口的潮... 磨刀门河口是珠江流域西江的主干入海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网河区无序采砂和磨刀门整治工程的双重影响,潮汐动力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基于多年的水文资料,结合统计分析、调和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近五十年以来磨刀门河口的潮汐动力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磨刀门河口总体上呈现出高、低潮位缓慢上升、潮差逐渐减小的趋势,潮汐动力变化呈现出径流优势型入海口门水道向海延展的自然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河区无序采砂使水位下降、诱使潮汐动力增强,磨刀门整治工程使水位上升、潮汐动力减弱,由于河口不同段受到人类活动以及外海潮汐多年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干扰程度不同,其潮汐动力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近口段受网河区无序采砂影响较大,水位下降,潮汐动力增强;河口段受两种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水位上升,在整治工程期间(1983—1993)潮汐动力减弱,在整治工程后(1993—2003)受网河区无序采砂的影响潮汐动力增强;口外海滨段受外海潮汐多年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整治工程的共同作用,水位上升,潮汐动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动力 网河区采砂 河口整治工程 磨刀门河口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极坐标模型的多AUV协同导航与定位算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淏酥 王盛 +2 位作者 王涛 苗建明 龚喜 《无人系统技术》 2022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为了解决多个自主式水下无人航行器(AUV)在作曲线轨迹的航行时常规协同导航算法精度较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的多AUV协同导航与定位算法。首先,将本算法的模型、可观测性与常规的直角坐标系算法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接着,进行了... 为了解决多个自主式水下无人航行器(AUV)在作曲线轨迹的航行时常规协同导航算法精度较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的多AUV协同导航与定位算法。首先,将本算法的模型、可观测性与常规的直角坐标系算法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接着,进行了基于实航数据的数值仿真。针对解决各种传感器受异常噪声干扰导致多AUV协同定位误差变大的问题,本算法引入了野值识别与剔除技术。提出的算法、常规协同导航算法和航位推算算法的航迹终点误差分别为15.9 m、621.1 m和1251.3 m。算法的终点误差是传统算法的2.6%。因此,相对传统算法,提出的算法精度更高、抗干扰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导航 极坐标模型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 扩展卡尔曼滤波 可观测性 野值判别 定位误差。
下载PDF
湛江湾内湾环境容量计算与排污治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泳昊 贾良文 +1 位作者 张恒 林怡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42,共9页
本文基于TELEMAC-MASCARET数值模型系统,将主要污染物作为示踪剂加入到二维水动力模型中,采用模型试算法计算了湛江湾内湾环境容量,并在环境容量计算和陆源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污治理的措施。计算结果显示,2019年湛江湾内湾排污... 本文基于TELEMAC-MASCARET数值模型系统,将主要污染物作为示踪剂加入到二维水动力模型中,采用模型试算法计算了湛江湾内湾环境容量,并在环境容量计算和陆源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污治理的措施。计算结果显示,2019年湛江湾内湾排污口污染物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DIN(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P(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和石油类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1721t·a^(-1)、1388t·a^(-1)、141t·a^(-1)和326t·a^(-1),排污口点源污染物COD、DIN、DIP和石油类的剩余环境容量总量分别为10426t·a^(-1)、213t·a^(-1)、70t·a^(-1)和314t·a^(-1)。根据这一结果,本文认为应削减南调街麻屈垉、龙头镇消坡垉出入水口、坡头区科技产业园官渡园区和湛江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坡头水质净化厂排污口超标水质因子的排放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排污治理对策: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湾内湾 环境容量 试算法 排污治理
下载PDF
喷气协助航行体入水空泡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志辉 李佳 +2 位作者 杨茂 刘红松 蒋运华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7,共9页
为研究向前喷气协助航行体入水通气空泡多相流动特性,开展了喷气协助航行体入水实验。分析了入水过程中射流穿透水面开口空泡的形成及发展,探讨了不同喷气量、入水角度对空泡形态、射流长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口空泡形成过程中... 为研究向前喷气协助航行体入水通气空泡多相流动特性,开展了喷气协助航行体入水实验。分析了入水过程中射流穿透水面开口空泡的形成及发展,探讨了不同喷气量、入水角度对空泡形态、射流长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口空泡形成过程中,自由液面存在不同区域(扰动区、过渡区及空泡形成区)的转变,这些区域的形成与航行体位置有关;在航行体穿越气液界面之后,射流形成的空泡壁面由于黏性剪切流动存在显著的K-H失稳,且小喷气系数下存在空泡湮灭现象。在穿透液面过程中,空泡直径和射流长度均呈减小趋势;开口空泡深度、空泡直径和射流长度随喷气系数呈线性增长,但受入水角度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体 气射流 空泡 流动特性
下载PDF
珠江口氮磷、重金属的分布及水环境安全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涛 党浩铭 +2 位作者 梁海含 牛丽霞 杨清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基于2017年夏季对伶仃洋的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分析了该海域氮磷营养盐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运用富营养化指数TRIX对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珠江伶仃洋河口湾海域... 基于2017年夏季对伶仃洋的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分析了该海域氮磷营养盐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运用富营养化指数TRIX对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珠江伶仃洋河口湾海域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河口径-潮动力耦合作用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影响,珠江河口氮磷营养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氮营养盐浓度伶仃洋东岸较高,磷营养盐浓度西岸较高,海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大小序列为:锌>砷>铜>铅>铬>镉>汞;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有一定的机率爆发富营养化风险,特别是虎门附近和深圳近海;单因子指数法表明该海域2017年夏季的汞、镉、铅、铬、砷、锌、铜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水平较低;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珠江伶仃洋河口湾水环境50%、21%、15%、13%的几率处于无、低、中、高风险;该海域水生环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富营养化因子,其障碍贡献呈口门向外海递减,各站位重金属因子的障碍贡献呈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营养盐 模糊综合评价 水环境安全 珠江伶仃洋河口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