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82
1
作者 周建东 黄永高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68,共6页
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 滨河 绿地 生态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方庆 卜菁华 《规划师》 2003年第9期46-49,共4页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控制滨水建筑等,创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滨水游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游憩空间 游憩开发 城市经济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城市双修导向下滨水空间更新发展与范式转变:苏州河与埃姆歇河的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48
3
作者 王敏 叶沁妍 汪洁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9,共6页
针对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如何以"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为核心进行更新发展转型的问题,选取德国埃姆歇河与上海苏州河2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回顾二者由浊变清的生态修复过程、由衰退到再生的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指出2条河流处于不... 针对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如何以"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为核心进行更新发展转型的问题,选取德国埃姆歇河与上海苏州河2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回顾二者由浊变清的生态修复过程、由衰退到再生的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指出2条河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评析德国埃姆歇河在发展理念、发展驱动、发展图景三方面的更新机制,以此为鉴,在肯定上海苏州河过去30年治理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苏州河滨水空间发展演进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空间博弈、空间正义、空间价值的角度提出新时期滨水空间城市双修工作的若干启示,倡导价值理性引导下滨水空间全面复兴的范式转变,旨在为新时期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适应性动态更新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优化提供更为长期平稳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城市双修 更新发展 上海苏州河 德国埃姆歇河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形态 被引量:42
4
作者 陆琦 潘莹 《南方建筑》 2009年第6期61-67,共7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是以连片桑基鱼塘或果林、花卉商品性农业区为开敞外部空间,具有浓郁广府民系地域建筑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的水乡聚落类型。珠三角地区水乡为岭南水乡的典型,其聚居空间格局包括线型水乡、块型水乡...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是以连片桑基鱼塘或果林、花卉商品性农业区为开敞外部空间,具有浓郁广府民系地域建筑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的水乡聚落类型。珠三角地区水乡为岭南水乡的典型,其聚居空间格局包括线型水乡、块型水乡和网型水乡等。水乡空间形态构成,表现在村落水口、河涌水道、街巷空间和民居建筑等,综合形成水乡聚居形态的空间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乡 空间格局 景观 聚落建筑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研究——以苏州金鸡湖为例 被引量:38
5
作者 史宜 李婷婷 杨俊宴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31-38,共8页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人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人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用地性质、交通设施丰富度、岸线可达性、服务设施数量等空间影响因子与滨水空间活力的相关性,发现影响空间活力最重要的因子是服务设施数量,同时交通设施丰富性也对空间活力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实践中应当关注公共服务设施对滨水空间活力激发的“触媒”作用,并鼓励滨水空间的复合式开发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城市活力 大数据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公众健康和幸福感考量的城市蓝色空间——城市景观研究新领域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奕言(译) 陈筝(校)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119-131,共13页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创造或改善滨水空间利用,这可能成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宝贵途径。随着工业和港口设施的搬迁,置换出了滨水蓝色空间,对蓝色空间水资源的优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城市水污染。洪水风险可能会因洪泛区的城市扩张而加剧,因此在汇水区整体层面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已被证实蓝色和绿色空间对健康和幸福感的诸多益处,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蓝绿空间来创造更好的空间。虽然已有许多项目将滨水空间改造成供人使用的娱乐休闲空间,但对它们在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的很少。“蓝色健康研究项目”(The BlueHealth Research Project)的重点是通过更完善的实例研究,探究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蓝色空间来改善大众健康和幸福感。将蓝色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景观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系统梳理了全球蓝色再生项目的一些初步发现,同时总结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众健康和幸福感 滨水再生 蓝色空间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 被引量:21
7
作者 宋伟轩 朱喜钢 吴启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3-47,共5页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财产。从城市经营角度思考,借鉴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思维,提出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目标与原则,即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财产。从城市经营角度思考,借鉴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思维,提出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目标与原则,即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的平衡。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被大量私人封闭式社区占据等公共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借鉴欧美城市滨水区复兴经验和西方公共信托原则,并根据我国《宪法》与《物权法》中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认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权益必须要有相关法制措施和规划管理体制的界定与保护。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规划"白线"管理办法及其制度保障措施,以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生产惠及所有市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空间生产 公共信托原则 白线
下载PDF
“公园城市”视野下的滨水绿色空间规划保护研究——以武汉长江百里江滩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戴菲 王运达 +2 位作者 陈明 黄亚平 郭亮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1期19-26,共8页
城市滨水空间不仅作为能量流动和物种迁徙的重要通道,往往还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之后,又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为... 城市滨水空间不仅作为能量流动和物种迁徙的重要通道,往往还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之后,又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为园林建设提供了方向,也明确了具体要求。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国内外优秀滨水空间规划案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探索在"保护生态"和"以人为本"的双重前提下,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一般性技术思路与策略途径。以著名的"江城"武汉为例,结合一江多河和山水融城的天然本底,探索在长江生态大保护下的百里江滩公园规划方法,建立了"织绿廊—补串珠—布绿道—塑景观—注活力"的规划模式,针对百里绵延的宏大规模与连接集中建设区、过渡区、郊野区的复杂现况,提出3类6段的管控与建设指引的具体内容,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滨水空间 保护性规划 生态网络 景观风貌
下载PDF
建构景观基础设施——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宇扬 马蒂奥·莫斯卡泰利 梁俊杰(编译)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44,共8页
对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项目的3个子项目--三线链接水岸改造及贯通、洋泾港桥、民生轮渡站的设计策略进行了系统梳理。基于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作为景观基础设施激活水岸断点与强化游憩体验,重启了... 对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项目的3个子项目--三线链接水岸改造及贯通、洋泾港桥、民生轮渡站的设计策略进行了系统梳理。基于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作为景观基础设施激活水岸断点与强化游憩体验,重启了城市环境中需要保持的平衡及感性,使其成为一个日常维度服务人民的城市焦点滨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 基础设施 城市更新 水岸空间 后工业景观
原文传递
让空间回归市民--上海外滩滨水区景观改造设计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威 奚文沁 奚东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5,共4页
外滩作为上海的形象地标,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与历史。为迎接上海2010世博会的召开,外滩区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景观改造。本着将滨水空间回归市民的初衷,此次改造试图探寻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在设计理念上综合考虑了整体的风貌、交... 外滩作为上海的形象地标,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与历史。为迎接上海2010世博会的召开,外滩区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景观改造。本着将滨水空间回归市民的初衷,此次改造试图探寻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在设计理念上综合考虑了整体的风貌、交通、景观、功能等方面的因素,以"谦逊"的设计手法,充分尊重外滩现状历史风貌,在空间布局上缝合了城市与黄浦江的联系,提升了外滩区域的活力,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多重需要,使外滩成为上海市又一重要的城市景观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外滩 滨水空间 回归市民 景观改造
下载PDF
城水共生·文化传承——青岛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滨水空间设计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红 梅欣 倪有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3,共6页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滨海小镇,其三面环山,东南抱海,有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作为青岛沿滨海公路的高端旅游发展区域,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城市设计应更好地突出滨水空间特性,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滨海小镇,其三面环山,东南抱海,有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作为青岛沿滨海公路的高端旅游发展区域,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城市设计应更好地突出滨水空间特性,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原有水系的梳理,营造山水共生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水为自然分隔的城市空间组团结构,突出城水共生;同时,在沿滨海公路和城市公共活动区结合滨水空间营造田横广场、环湖海鲜街、主题酒店区和田横商贸街等富含传统文化的特色区域,突出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城水共生 文化传承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下载PDF
黄浦江4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的规划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钧文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5期46-51,共6页
黄浦江两岸是上海的标志性滨水空间,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多年来,该地区经历了由工业仓储向商业、办公、游憩等公共功能的不断更新转型。在此过程中,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至关重要。2016年至2017年上海开展了“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公... 黄浦江两岸是上海的标志性滨水空间,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多年来,该地区经历了由工业仓储向商业、办公、游憩等公共功能的不断更新转型。在此过程中,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至关重要。2016年至2017年上海开展了“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使滨水公共空间的品质、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成为国内滨水区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建设的样板。在此过程中,作为该项目建设总体纲领和蓝图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回顾该规划开展的背景与思路,归纳总结规划技术创新方法,以及规划实施和公众参与的创新经验,重点探讨超大城市核心区如何以城市更新为手段,开展滨水公共空间精细化提升的策略与措施,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同类型滨水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区 共享空间 城市更新 品质提升
下载PDF
上海苏州河生态系统服务演变的历史分析与滨水文化提升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汪洁琼 王敏 +1 位作者 彭英 叶沁妍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应对上海苏州河综合整治面临建设"人文生态系统"的新需求,在水体生态治理的前提下,文章探讨如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保护、挖掘、传承和激活滨水文化。以水系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历史分析为重点,针对上海苏州河滨水文化资源本底... 应对上海苏州河综合整治面临建设"人文生态系统"的新需求,在水体生态治理的前提下,文章探讨如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保护、挖掘、传承和激活滨水文化。以水系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历史分析为重点,针对上海苏州河滨水文化资源本底、空间现状、发展困境进行回顾与梳理;再结合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与获取的主观性、以及滨水文化价值提升过程中的消费行为特征,提出苏州河中心城区段沿岸空间形态优化与滨水文化提升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滨水空间活力复兴与文化提升提供相关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文化 滨水空间 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 上海苏州河
下载PDF
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敬诚 董潇迪 曲天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1-60,共10页
文章通过对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城市滨水空间与健康福祉的互动机制、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影响因素、评价内容与技术方法等研究成果,明晰了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滨水空间... 文章通过对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城市滨水空间与健康福祉的互动机制、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影响因素、评价内容与技术方法等研究成果,明晰了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转型的契机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树立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价值观、构建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导控与指标体系及多层次、多专业协作的健康效益评估框架等转型策略,以期为公共健康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实践与理论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导向 城市滨水空间 健康福祉 健康效益评估框架 转型策略
下载PDF
生境质量与游憩服务的耦合协调对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敏 陈梦璇 宋昊洋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3期7-13,共7页
基于社会-生态复合视角,探寻在兼顾人文回归和生态复兴双重价值需求下促进城市滨水区活力提升的空间特征,旨在实现滨水空间多重价值协同增效。文章以黄浦江核心段南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游憩服务能力、生境质量水平,并引入耦... 基于社会-生态复合视角,探寻在兼顾人文回归和生态复兴双重价值需求下促进城市滨水区活力提升的空间特征,旨在实现滨水空间多重价值协同增效。文章以黄浦江核心段南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游憩服务能力、生境质量水平,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衡量二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从3方面表征滨水空间特征,并基于定位热度数据演算滨水空间活力值;在皮尔森相关分析基础上,以滨水空间特征和滨水空间活力为变量构建曲线拟合模型与冗余分析模型,探讨滨水空间特征对空间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游憩服务是提升滨水空间活力的主导影响因素。2)不同生境质量水平对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趋势存在差异,对于低生境质量的滨水空间,优化生境有助于增强空间活力;生境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提升生境质量可能引发游憩服务能力下降,进而降低空间活力。3)生境-游憩的耦合协调对空间活力提升有持续正向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设计优化策略,以期为滨水空间多目标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生境质量 游憩服务 耦合协调 空间活力
下载PDF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 2012年第2期40-42,45,共4页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特质 自然进程 滨水空间 万泉河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研究——江苏历史古城护城河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春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滨水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护城河是江苏古城水系的特殊形态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面临新的抉择,护城河作为城市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充分挖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与强化城市的个性,护城河水系的空间、... 滨水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护城河是江苏古城水系的特殊形态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面临新的抉择,护城河作为城市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充分挖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与强化城市的个性,护城河水系的空间、聚居、景观、生态的良性互动能促进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景观 江苏历史古城 护城河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旅游景区内的滨水村落功能更新及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深圳较场尾民宿村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航 曲鹏 《华中建筑》 2016年第2期80-84,共5页
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滨水村落被划入到景区内,越来越多的村落逐渐改造成为景区服务的民宿村。该文以深圳较场尾民宿村为例,探讨由城市边缘村落转变成景区内部的民宿村的改造路径与方法。针对村落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分... 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滨水村落被划入到景区内,越来越多的村落逐渐改造成为景区服务的民宿村。该文以深圳较场尾民宿村为例,探讨由城市边缘村落转变成景区内部的民宿村的改造路径与方法。针对村落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分别从功能更新及空间优化的角度提出发展策略,功能更新策略包括旅游服务功能更新、公共服务功能更新及旅游交通功能更新策略;空间优化策略包括整体空间优化、街巷空间优化、滨水空间优化及建筑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滨水村落 功能更新 空间优化 较场尾民宿村
下载PDF
界壳理论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钱芳 奚冠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界壳理论视角切入提出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滨水空间开放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为例,通过各类界壳空间特征综合评价与市民活动强度的非空间特征的比对,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旨... 以界壳理论视角切入提出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滨水空间开放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为例,通过各类界壳空间特征综合评价与市民活动强度的非空间特征的比对,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旨在为优化滨水资源、提升滨水空间活力、促进水陆统筹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界壳理论 开放性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国外城市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亚男 李琳 +1 位作者 韩磊 谢双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3-1135,共13页
城市滨水空间转型发展是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式,已成为当前国际城市更新与再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有必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论文以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1988—2020年间相关文章为... 城市滨水空间转型发展是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式,已成为当前国际城市更新与再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有必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论文以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1988—2020年间相关文章为分析对象,从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的过程、模式、动因与机制、效应等方面对其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研究多采用定性方法对案例地开展描述性分析,研究主题从关注实践需求转向探讨深层次学术问题并逐渐多元化,研究视角越发强调人本主义和公平理念。最后,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和中国实际指出:未来中国应转变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重视不同区域多案例的对比研究,再现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过程,模拟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机制,全面评估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效应,以优化和完善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城市 滨水空间 转型发展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