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中之 周军 +8 位作者 赵振良 许玉甫 高文斌 庄申 陈孛 王俊 阎伟 王成华 孟维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53,共10页
根据2010年对黄渤海沿海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家的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资料,结合2009年度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以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捕捞... 根据2010年对黄渤海沿海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家的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资料,结合2009年度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以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捕捞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有30种之多,其中年渔获量超过万吨的有14种鱼类、5种甲壳类、4种头足类、2种海蜇和6种贝类。渔业资源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现有9大类19型23式130种网型或作业方式,同时受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捕捞网具也在变化,不断有旧的渔具消失和新的网具出现。其中,拖网是主要作业方式,贡献率为38.47%~51.79%,且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其次为刺网,贡献率从1983年最低时的7.66%逐步上升到目前的30.14%;第三为张网,贡献率从1985年最高时的34.31%下降到目前的10.49%;围网和钓具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均不足4%,其他渔具的贡献率为5.98%~13.30%。目前黄渤海区渔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当是减少拖网作业,控制刺网总量,限制张网、陷阱类渔具和地笼,鼓励发展钓渔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区 捕捞结构 渔具 贡献率 渔获品种
下载PDF
渔具合成纤维材料强度性能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万荣 唐衍力 杜守恩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490-496,共7页
渔用合成纤维及其网线和绳索是构成渔具的基本要素,其强度性能对渔具的力学性能、渔获性能、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海洋渔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颁布了一批国家及行业质量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接近ISO标准... 渔用合成纤维及其网线和绳索是构成渔具的基本要素,其强度性能对渔具的力学性能、渔获性能、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海洋渔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颁布了一批国家及行业质量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接近ISO标准或国际名牌产品标准,使渔具纤维材料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渔具合成纤维材料强度性能的比较和分析,认为:(1)国产合成纤维长丝的有关性能与日本产品无显著差异;(2)国产PA胶丝性能普遍较好,并优于英国产品,而PA长丝捻线与国外产品尚有较大差距;(3)PE线产品性能普遍超过QJ/CNFC0292标准,但仍低于SC141—85标准要求;(4)国产PA长丝三股绳索性能与德国产品接近而高于日本产品;(5)PE和PVA三股绳索性能仅略高于日本产品;(6)渔具新材料的研制及其在渔业中的开发应用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应得到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具 合成纤维 网线 绳索 强度性能
下载PDF
两种结构延绳钓渔具使用效果的比较研究——以金枪鱼(Thunnus)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振江 邢智良 高志军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603-608,共6页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结构的延绳钓渔具 1998年 2~ 9月期间在印度洋东部作业的生产效果。结果显示 ,钓具 A(平均放钓水深 90 .8m)与钓具 B(平均放钓水深 72 .7m)相比 ,钓捕效果差异显著 ,在渔获尾数、渔获重量、上钓率三个指标上 ,A钓具分...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结构的延绳钓渔具 1998年 2~ 9月期间在印度洋东部作业的生产效果。结果显示 ,钓具 A(平均放钓水深 90 .8m)与钓具 B(平均放钓水深 72 .7m)相比 ,钓捕效果差异显著 ,在渔获尾数、渔获重量、上钓率三个指标上 ,A钓具分别高于后者 2 9.52 %、30 .2 1%和9.80 %。提出了符合印度洋生产需要的钓具优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 渔具 钓捕效果 放水深度 渔获尾数 上钓率
下载PDF
我国远洋渔业渔具发展概况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勋 张禹 +2 位作者 周爱忠 徐国栋 郁岳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共4页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中几种主要渔业的渔具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远洋渔业渔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渔业 渔具 捕捞技术
下载PDF
4种岩礁性鱼类视网膜感光细胞和最小分辨角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超 王亮 +1 位作者 覃乐政 张秀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0-409,共10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式为4个双锥细胞围绕一个单锥细胞构成正方形或者菱形镶嵌...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式为4个双锥细胞围绕一个单锥细胞构成正方形或者菱形镶嵌结构,铠平鲉和花斑平鲉的双锥细胞排列成行,单锥细胞随机分布于4个双锥细胞之间;分析认为,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排列方式更复杂,单锥细胞与双锥细胞的比值(SC/DC)更高,推测其具有更好的色觉。(2)铠平鲉和花斑平鲉视柱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比值(R/C)大于7∶1,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R/C小于3∶1;推测铠平鲉和花斑平鲉更适合在夜间活动,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属白天活动的鱼类。(3)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位于视网膜的腹-颞(V-T)区、腹区(V)、腹-颞(V-T)区和背-颞区(D-T),与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摄食行为相适应。(4)4种岩礁性鱼类的成熟个体中,铠平鲉的最小分辨角最大,其次为花斑平鲉和大泷六线鱼,斑头六线鱼的最小分辨角最小。分析认为,即使是同样栖息于礁区的鱼类,其视觉特征也存在差异,这或许可以为岩礁区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铠平鲉 花斑平鲉 大泷六线鱼 斑头六线鱼 感光细胞 最小分辨角 渔具
下载PDF
A comparison between benthic gillnet and bottom trawl for assessing fish assemblages in a shallow eutrophic lake near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被引量:9
6
作者 LI Yalei LIU Qigen +4 位作者 CHEN Liping ZHAO Lianjie WU Hao CHEN Liqiao HUT Zhongju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72-586,共15页
Two fishing methods including gillnetting and trawling to estimate attributes of fish assemblage were compared in Dianshan Lake from August 2009 to July 2010. Species composition dif 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e... Two fishing methods including gillnetting and trawling to estimate attributes of fish assemblage were compared in Dianshan Lake from August 2009 to July 2010. Species composition dif 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ears, with four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in gillnet catches and one in trawl catches. Trawling collected more proportions of benthic species by number and biomass than gillnetting. Size distribu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fishing technique; gillnetting captured relatively less small-sized fishes and trawling captured less large-sized individuals. Trawling produced species richness closer to the one expected than gillnetting. On the whole, trawl catch was a quadratic polynomial function of gillnet catch an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m, both of which varied as dif ferent polynomial functions of temperature. However, trawl and gillnet catch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only in one of five month groups. It is concluded that single-gear-based surveys can be misleading in assessments of attributes of fish assemblages, bottom trawling is a more ef fective gear for assessing fish diversity than benthic gillnetting, and using gillnet catches as an indicator of fish density depends on fishing season in the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ing gear expected species richness size structure catch per unit effort temperature
下载PDF
南极磷虾拖网结构优化设计与网具性能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冯春雷 刘健 +5 位作者 张禹 王永进 张勋 周爱忠 王磊 王鲁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81,共7页
目前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缺乏专用捕捞网具,针对现有网具与渔船匹配性差、网口扩张较小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多种现用南极磷虾拖网结构及性能,提出了缩短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总长度和网身长度的优化方案,自主设计了TN01型4片式小网目南极磷虾... 目前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缺乏专用捕捞网具,针对现有网具与渔船匹配性差、网口扩张较小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多种现用南极磷虾拖网结构及性能,提出了缩短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总长度和网身长度的优化方案,自主设计了TN01型4片式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实船海上生产测试结果表明:当曳纲长度小于230 m时,囊网部位后翘影响导鱼效果。当曳纲大于230 m后,随着作业水深增加,囊网所处水深增加,拖网网型展开良好,建议网具浮沉比配备为1:1.1;网口垂直扩张与曳纲收放长度关系无显著相关,拖网航速为1.542 m/s时试验网具网口高度为26~29 m,垂直扩张比达到0.11~0.12;随着曳纲长度由90 m放长到370 m,水平扩张也由14 m扩张到20 m,水平扩张比为0.22~0.32;渔获量对比分析表明,昼夜之间渔获量差异不大,白天平均网次产量为33 t,夜晚平均网次产量为28 t,平均每网次渔获产量为30 t,较同渔区作业渔船(平均每网次产量约20 t)提高约50%。试验网具达到设计预估性能、渔获效率理想,可为进一步自主研发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设计 模型结构 南极磷虾 捕捞 拖网 渔具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渔用高强度聚乙烯单丝的耐老化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石建高 王鲁民 汤振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共6页
对未加稳定剂和抗氧剂的渔用高强度聚乙烯(High-strength polyethylene,简称HSPE)单丝进行了自然暴露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渔用HSPE与普通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单丝的耐老化性能有一定的差异;从一定条件下断裂... 对未加稳定剂和抗氧剂的渔用高强度聚乙烯(High-strength polyethylene,简称HSPE)单丝进行了自然暴露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渔用HSPE与普通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单丝的耐老化性能有一定的差异;从一定条件下断裂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这2种指标来看,渔用HSPE单丝具有优势,HSPE单丝耐老化性能优于普通PE单丝。自然暴露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所得出的两种试样的耐老化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单丝 耐老化性 渔用 高强度
下载PDF
虾夷扇贝捕捞网具的改进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明智 张光发 +4 位作者 李秀辰 邓长辉 史明礼 张釜迪 张云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2-60,共9页
该文针对目前扇贝捕捞网具捕捞效率低及耗能大等问题,通过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a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海域海底状况与网具捕捞效果的调研,提出了虾夷扇贝捕捞网具的改进措施,并在辽长渔养15021号扇贝采捕... 该文针对目前扇贝捕捞网具捕捞效率低及耗能大等问题,通过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a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海域海底状况与网具捕捞效果的调研,提出了虾夷扇贝捕捞网具的改进措施,并在辽长渔养15021号扇贝采捕船上进行了2个阶段海上生产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阶段在原生产网具的基础上,安装扭簧式弹性拨贝齿及增大网目等措施,在拖网航速为4kn时,改造后网具单网平均捕捞量较生产网具提高了36.5%,扇贝破损量降低了49.4%,泥沙量降低了21.9%,单位捕捞耗油量降低了27.8%。第二阶段改造网具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大网口扫海面积,并且将网身改为"宽口窄尾"结构,添加一道网口链及辅网衣,并加装主网拐雪橇板、拐前拨贝齿及网底托架小车,在拖网航速为4kn时,单网捕捞量较第一阶段改造网具提高了102%,扇贝碎贝量降低了161%,泥沙量降低了209%,单位捕捞耗油量降低了24.6%;而较原生产网具单网平均捕捞量提高了200%,扇贝破损量降低了236%,泥沙量降低了296%,单位捕捞耗油量降低了45.6%。由此说明新型虾夷扇贝捕捞网具具有高效、节能和低生态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鱼 节能 试验 捕捞网具 虾夷扇贝 扭簧式弹性拨贝齿 网底托架小车 主网拐雪橇板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渔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文博 余雯雯 +8 位作者 石建高 刘福利 沈明 姜润喜 张春文 张耀民 刘永利 王磊 杨飞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年第3期186-194,共9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以下简称UHMWPE)纤维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越,作为合成纤维新材料,可以满足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目前已经被应用于捕捞渔具与水产增养殖设施等领域。介绍了在渔业领域应用较多的U...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以下简称UHMWPE)纤维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越,作为合成纤维新材料,可以满足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目前已经被应用于捕捞渔具与水产增养殖设施等领域。介绍了在渔业领域应用较多的UHMWPE纤维拉伸等力学方面的研究及其在渔具与设施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国内外UHMWPE纤维改性研究进展和UHMWPE纤维标准研究进展,旨在为渔用UHMWPE纤维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 捕捞渔具 水产增养殖设施 大型养殖围网 标准
下载PDF
张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网次间差异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满昌 张健 +1 位作者 钱卫国 彭永章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2-328,共7页
传统渔具选择性研究大多忽略了非可控因素(如水深、风流等)造成的网次间差异.本试验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对5种不同规格网囊的张网网具进行了25网次的试验(各网具分别5网次),对黄鲫(Setipinna taty)渔获进行叉长测量并进行选... 传统渔具选择性研究大多忽略了非可控因素(如水深、风流等)造成的网次间差异.本试验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对5种不同规格网囊的张网网具进行了25网次的试验(各网具分别5网次),对黄鲫(Setipinna taty)渔获进行叉长测量并进行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考虑网次间差异模型的选择性参数a、b与传统的联合网次方法所估算的选择性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参数估计的标准差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8、0.016).因此认为联合网次方法估算选择性参数会低估参数估算的标准差,从而导致低估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造成虚假的显著性统计结果,最终导致不能准确地推断出不同网具之间的选择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网 渔具 选择性研究 网次间差异 套网法
下载PDF
黄渤海区拖网渔业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中之 许传才 +8 位作者 周军 赵振良 王俊 许玉甫 庄申 阎伟 张海鹏 陈孛 孟维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5,56,共7页
2010年6—7月和2012年6—8月,利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及有关拖网捕捞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止至2012年6月底,三省一市共有拖网渔船12 358... 2010年6—7月和2012年6—8月,利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及有关拖网捕捞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止至2012年6月底,三省一市共有拖网渔船12 358艘,其中单拖渔船6 926艘,双拖渔船5 432艘。渔船功率44.1 kW以下的渔船占36.86%,44.1~109.5 kW占30.34%,110.3~219.8 kW占19.41%,220.5~441kW占12.59%,441 kW以上占0.80%。2003—2011年期间,除2007年外,拖网渔船总量呈下降趋势,渔船总功率呈上升趋势。拖网渔业捕捞产量1999年最高,达271.11万t,此后逐年下降,2011年为201.92万t。拖网是黄渤海区的主要作业方式,当前该海区拖网捕捞强度较大,渔船装备落后。因此,应对三省一市拖网渔业的捕捞强度加以控制,在鼓励拖网渔船改造升级的同时,适当压减拖网渔船的总数量,逐步发展外海拖网渔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网渔业 拖网渔船 渔具 渔获量 黄渤海区
下载PDF
功能性渔用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凤仪 石建高 +6 位作者 张健 张文阳 李亚婕 赵亮 曹贻儒 吕昌麟 王淑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9,共11页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功能性渔用材料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功能性渔用材料在蓝色粮仓建设、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水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发综合性能更...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功能性渔用材料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功能性渔用材料在蓝色粮仓建设、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水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发综合性能更加优越的功能性渔用材料,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功能性渔用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防污材料、可降解材料、发光材料、抗菌材料等功能性渔用材料的应用进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功能性渔用材料的快速崛起和产业化应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渔用材料 防污材料 可降解材料 发光材料 抗菌材料 深远海网箱 养殖围栏 捕捞渔具
下载PDF
南海“长笼”渔具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伙胜 张坤明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关键词 长笼 渔具 选择性 渔场 分析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海洋捕捞业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阔建 黄六一 +1 位作者 刘长东 张建柏 《中国渔业经济》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中国海洋捕捞业变化的相关研究材料,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1979-2019年)我国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数量、捕捞机动渔船吨位和功率、捕捞年产量、单位功率和单位吨位年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 本文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中国海洋捕捞业变化的相关研究材料,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1979-2019年)我国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数量、捕捞机动渔船吨位和功率、捕捞年产量、单位功率和单位吨位年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以及不同种类渔具(拖网、围网、刺网、张网、钓渔具和其他渔具)的捕捞产量和CPUE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在1979-1998年逐年增加,1998年之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海洋捕捞总量占海水产品总量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79年的74.8%下降到2019年的30.5%;虽然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保持着总体上升的趋势,但是2019年单位功率年渔获量与1999年相比减少了30.6%,单位总吨的年渔获量与1999年相比减少了45.4%。此外,不同种类渔具捕捞产量中,拖网产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产量占比处于64%-42%之间);2000年后,刺网产量处于第二位(16%-22%),张网产量处于第三位(17%-11%),围网等渔具产量均不足10%;2003年后,除张网CPUE较为稳定之外,其它渔具CPUE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CPUE的显著减少可能是由于渔船功率和吨位的不断增加及资源量的不断减少造成的。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国内海洋捕捞业结构优化及相关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 捕捞产量 单位功率年渔获量 单位渔船总吨年渔获量 渔具
下载PDF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建乐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了实现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渔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各种新技术、新革新不时涌现。本文介绍了国外常用的捕捞渔具如底层拖网、定置网、鱼篓和钓具等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生态影响上所做的技术革新;以及实现... 为了实现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渔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各种新技术、新革新不时涌现。本文介绍了国外常用的捕捞渔具如底层拖网、定置网、鱼篓和钓具等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生态影响上所做的技术革新;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渔业存在的障碍:缺少具有成本效益和可行的替代方法、渔船和替代渔具之间的有效匹配、对因采用了不熟悉渔具渔法而产生的海上安全的担忧、投资成本、呆板的渔业管理体系僵化等;最后针对如何支持各种低能耗、低环境影响渔业创新活动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渔业 捕捞渔具 燃油效率 生态影响
下载PDF
计及渔具影响的拖网渔船阻力性能预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立军 张浩 谢永和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2,48,共6页
考虑渔具的作用,对拖网渔船的船体阻力进行研究,以不同纵倾角设定渔具影响的5种工况,对船体阻力进行性能预报,并对其阻力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阻力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船模水池阻力试验,对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考虑渔具的作用,对拖网渔船的船体阻力进行研究,以不同纵倾角设定渔具影响的5种工况,对船体阻力进行性能预报,并对其阻力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阻力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船模水池阻力试验,对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渔具对拖网渔船阻力的影响规律,从而预报船体阻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具 拖网渔船 数值模拟 阻力性能
原文传递
大水面可调控捕捞装置设计与效果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晓龙 车轩 +3 位作者 刘兴国 朱浩 田昌凤 李新丰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6期50-54,79,共6页
目前,大水面捕捞方式主要以人工捕捞、地笼、刺网、拖网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可调控捕捞的要求。通过分析大型湖泊、水库鱼类的生活习性,设计制作了一套通过改变网孔规格大小而达到大水面可调控的捕捞装置。该装置由小... 目前,大水面捕捞方式主要以人工捕捞、地笼、刺网、拖网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可调控捕捞的要求。通过分析大型湖泊、水库鱼类的生活习性,设计制作了一套通过改变网孔规格大小而达到大水面可调控的捕捞装置。该装置由小网孔的拦河网制作而成,底部由套裹小石砾的网压实沉底,四周再由浮筒搭建成捕捞平台以方便后期捕捞。该装置捕捞不分淡旺季,可随时起捕,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材料来源广等优点。通过与传统“刺网+地笼”捕捞方式同时进行鱼类捕获试验对比,并测量鱼类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3个生物学体征指标。结果显示:当需要大规格鱼类(全长10 cm以上)捕捞时,可调控捕捞装置单次捕捞鱼质量是传统“刺网+地笼”捕捞方式的1.30倍(P=0.002<0.01),捕捞数量是后者的2.95倍,存活率是后者的3.5倍;当需要小规格(全长1 cm以上)鱼类捕捞时,可调控捕捞装置中的鱼类数量、质量、种类明显大于“刺网+地笼”捕捞方式,存活率也明显提升。研究表明,该捕捞装置在选择性捕捞及全部捕捞时捕捞量(数量、质量、种类)均大于普通捕捞方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初步满足了调控捕捞的要求,为大水面鱼类可调控捕捞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控捕捞 大水面 淡水渔业 捕鱼装置 传统网具
下载PDF
浙江省小型建网渔具渔法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磊 虞聪达 郑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478-483,共6页
于2010年1-6月对浙江省小型建网渔具渔法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小型建网主体结构一致,由墙网、网圈、升网、网囊、倒网和附属渔具组成;小型建网在温州市、台州市、宁波市和舟山市均有分布;渔获物多为岩礁鱼类。
关键词 浙江省 小型建网 渔具 渔法 调查
下载PDF
梭子蟹定刺网渔具、渔法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昱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74-175,共2页
介绍梭子蟹定刺网渔具结构特点、渔具装配、渔船要求、主要渔场以及捕捞操作程序和技术要点,分析该作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梭子蟹 穿刺网 渔具 渔法 渔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