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捐赠:民营企业强化政治关联的手段? 被引量:76
1
作者 薛爽 肖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112,共11页
文章研究了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在汶川地震后捐赠行为的影响,以及捐赠后民营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支持。研究发现,已有政治关联显著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捐赠行为,即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在地震后进行捐赠。从经济后果看,捐赠后捐赠民... 文章研究了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在汶川地震后捐赠行为的影响,以及捐赠后民营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支持。研究发现,已有政治关联显著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捐赠行为,即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在地震后进行捐赠。从经济后果看,捐赠后捐赠民营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和税收方面比未捐赠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优惠。文章研究表明,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捐赠行为是策略性的,其利用捐赠巩固政治关联,从而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关联 民营企业 捐赠 贷款 税率
原文传递
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宣传干预手段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玉萍 沈子琳 +4 位作者 陈悦 佘群平 杨晴晴 王海燕 陈学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中大二、大三班级进行多元化宣传干预(网络宣传、专家讲座、宣传册、已献血者现身说法等),比较干预前后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南京市无偿献血大学生中,男生的献血率(29%)高于女生、大三的献血率(37%)高于其他年级、医学生的献血率(28%)高于其他专业,具有统计学差异;无私奉献、回报社会(27.4%)是主要的献血原因;害怕感染疾病、损害健康(26.3%)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网络信息(20.9%)是主要的获取信息途径;干预后研究对象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意愿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采取多元化宣传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献血意愿,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大学生 知晓率 宣传干预
下载PDF
不同检测模式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情况对照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傅钰斌 汪传喜 +3 位作者 张伟东 李仲平 黄杰庭 汤静儿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5年对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两种检测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两种检测模式的全血献血人数、血液采集量和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血无偿献血者1... 目的分析比较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5年对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两种检测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两种检测模式的全血献血人数、血液采集量和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血无偿献血者1546938人,全血献血量2381126.95U,两种检测模式下检测阳性报废率分别是5.19%和3.82%。两种检测模式对ALT、抗-HCV、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模式2实施期间不合格血量、报废血量和报废率均大幅度降低,尤其是ALT阳性率显著降低。ALT阳性率降低对HCV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降低有意义。HBsAg复检阳性率无明显变化。检测模式2是目前较高效的检测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建议合理进行献血前快速筛查和献血后检测项目研究,能有效降低全血的报废率,减少血液的浪费,同时大力推广2013~2015年检测模式2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无偿献血 检测模式 阳性率
下载PDF
阜阳市2014~2016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红梅 路志浩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了解阜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阻断梅毒经血液传播。方法对阜阳地区2014年1月~2016年12月156 740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阜阳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0.45%,... 目的了解阜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阻断梅毒经血液传播。方法对阜阳地区2014年1月~2016年12月156 740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阜阳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0.4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及献血前的咨询,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降低梅毒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安全 梅毒抗体 阳性率
下载PDF
福建省单中心器官捐献转化率和器官产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谢贤宇 吴勤德 +3 位作者 杨慧杰 魏琴 吴勇 张蕙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单中心器官捐献转化率和器官产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82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器官捐献转化率、器官捐献成功者的基本情况及器官捐献失败者捐献失... 目的探讨福建省单中心器官捐献转化率和器官产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82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器官捐献转化率、器官捐献成功者的基本情况及器官捐献失败者捐献失败的原因。分析器官捐献产出情况及器官捐献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潜在器官捐献者中,捐献成功46例,捐献转化率为25.3%;失败136例,失败原因包括家属不同意(58.1%)、无充足时间评估(24.3%)和未达到捐献状态标准(17.6%)。46例器官捐献者共捐献大器官和组织212个,包括肾脏88个、肝脏42个、肺脏15个、心脏19个和角膜48个,人均捐献大器官和组织4.6个,人均捐献大器官3.6个。年龄、性别、籍贯、捐献辖区和血型是大器官捐献数量的影响因素;捐献辖区是组织捐献数量的影响因素。结论福建省单中心器官捐献转化率偏低,家属不同意是最主要的原因。应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潜在器官捐献者开展器官捐献工作,提升器官捐献转化率和器官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器官获取组织 转化率 产出率 潜在器官捐献者 器官捐献协调员 脑死亡
下载PDF
我国重症监护病房器官捐献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玉梅 黄海 余燕华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2期15-17,共3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医院危重病人抢救中心,是潜在捐献器官人群的聚集地。本文通过阐述ICU器官捐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ICU器官捐献与获取过程中应遵循不伤害、死后捐献、知情同意、唯一性、保密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并提出加快法律建... 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医院危重病人抢救中心,是潜在捐献器官人群的聚集地。本文通过阐述ICU器官捐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ICU器官捐献与获取过程中应遵循不伤害、死后捐献、知情同意、唯一性、保密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并提出加快法律建设以规范ICU器官捐献与获取、加强ICU与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合作以及时发现潜在捐献者、统一ICU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入选标准、完善ICU器官捐献与获取伦理审查、加强经费监管与审查、建立人道主义救助体系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 器官捐献 器官获取组织 捐献率
下载PDF
2005-2014年献血者ABO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东辉 刘衍春 +1 位作者 王静 周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差错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中心2004年10月-2014年9月共计全血献血者569 544人次进行ABO血型初筛错型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差错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中心2004年10月-2014年9月共计全血献血者569 544人次进行ABO血型初筛错型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有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标本584份,总错误率为0.10%,其中AB型初筛错误率高于其它3种血型。街头固定采血点的献血者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率为0.05%,低于团体流动采血车(0.18%)的错型率;2012年后的近3年,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率低于过去7年。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责任心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过程检查;规范试剂、血型纸板等的保存,减少污染;改善献血环境,合理安排献血者与工作人员的配比,可有效降低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的错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型 初筛检测 错误率
下载PDF
中国慈善捐赠有效提供实证研究——基于实验样本数据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翠 张元鹏 刘文忻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7,共11页
慈善捐赠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发达的慈善捐赠事业能够有效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但慈善捐赠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存在着私人提供不足的问题,这在中国尤为严重。如何提高社会大众的慈善捐赠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慈善捐赠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发达的慈善捐赠事业能够有效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但慈善捐赠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存在着私人提供不足的问题,这在中国尤为严重。如何提高社会大众的慈善捐赠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实验数据对影响慈善捐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慈善捐赠水平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重视对捐赠者的利益补偿和褒奖;第二,完善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机制;第三,增加慈善组织与群众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赠 实验经济学 捐赠率
原文传递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拥军 孟忠华 郭志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38-2139,共2页
目的调查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流行因素,探寻如何保证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 2005-201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经HIV初筛,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 目的调查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流行因素,探寻如何保证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 2005-201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经HIV初筛,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总计873 230人次,确认发现75人HIV感染,总体平均感染率约为0.00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HIV感染率达0.019%;HIV感染者主要为<40岁的男性,94.7%的感染者通过性接触传播;多数为单纯性感染,其次为合并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原体感染;在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感染率占61.8%。结论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但呈上升势头,应加强献血的健康评估和献血前咨询工作,加强对高危献血者的甄别,并做好献血后回告,进一步在无偿献血宣传中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无偿献血 感染率
原文传递
从襄阳市人口普查数据浅析无偿献血现状与招募 被引量:5
10
作者 水波 姚丽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4期686-687,共2页
目的:结合襄阳市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献血人群,了解襄阳市无偿献血现状,探索适合襄阳地区无偿献血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的招募无偿献血者,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方法:对2011-2013年在襄阳市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信... 目的:结合襄阳市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献血人群,了解襄阳市无偿献血现状,探索适合襄阳地区无偿献血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的招募无偿献血者,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方法:对2011-2013年在襄阳市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信息进行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合人口普查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襄阳市人口献血率最高为1.06%,男性人群的献血率高于女性人群,18~35岁的人群献血率较高,市辖区的人群献血率较高。结论:从人口普查数据浅析襄阳市的无偿献血现状,是可以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规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宣传及招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率 献血分布
原文传递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现状及促进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东军 《当代教育论坛》 2016年第4期87-91,共5页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并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在高等教育经费所占份额较低,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存在区域差别、校际差别较大等现象。影响高校校友捐赠的...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并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在高等教育经费所占份额较低,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存在区域差别、校际差别较大等现象。影响高校校友捐赠的主要因素包括:校友捐赠意愿不高、高校不重视、社会捐赠意识不强等。因此,我国高校未来发展需要从教学质量、校友联系、捐赠机构、捐赠模式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校友捐赠的引导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发展 校友捐赠 捐赠率 归属感
下载PDF
精子库捐精志愿者特征与筛查合格率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欣宗 王奇玲 +5 位作者 唐运革 邓顺美 叶桂芳 陈曦 唐雨倩 罗璐璐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捐精志愿者年龄、学历、职业、婚育特征与筛查结果的关系,为精子库捐精宣传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精子库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 362例捐精志愿者的筛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捐精志愿者年龄、学历、职业、婚育特... 目的:探讨捐精志愿者年龄、学历、职业、婚育特征与筛查结果的关系,为精子库捐精宣传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精子库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 362例捐精志愿者的筛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捐精志愿者年龄、学历、职业、婚育特征与筛查合格率的关系。结果:12 362例志愿者中,3 968例(32.1%)精液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全部检查结果达到精子库捐精标准即筛查合格的志愿者3 127例(25.3%)。志愿者达到精子库捐精标准合格率20~24岁组为27.7%,25~29岁组24.3%,30~34岁组23.8%,≥35岁组17.5%,不同年龄组筛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志愿者筛查合格率分别为23.5%、24.0%、25.9%和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学生和社会人员的筛查合格率分别为29.3%和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婚和未婚志愿者的筛查合格率分别为41.5%和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生育和未生育志愿者的筛查合格率分别为45.6%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类精子库尽量招募年龄低于35岁、学历大学本科或以上并以学生为主的志愿者,并面向此类人群进行精准宣传,提高他们捐精的积极性和意愿,从而提高精子库筛查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精 志愿者 精子库 特征 筛查 合格率
下载PDF
乐山市2006~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帅敏 杨茂 +2 位作者 毛建军 王斌 邓晓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2期3008-3010,共3页
目的了解乐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达到提高检测质量,减少血液报废,保障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收集乐山市2006~2012年160798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数据,并对其丙氨酸氨基转移... 目的了解乐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达到提高检测质量,减少血液报废,保障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收集乐山市2006~2012年160798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数据,并对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s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5项传染病指标和灰区异常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0798份标本总不合格率为5.77%,不合格率最低为2007年3.66%,最高为2011年8.56%,ALT异常率为3.34%,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0.78%、0.42%、0.15%、0.92%,2012年灰区异常率为0.78%。结论ALT、抗-TP、抗HCV、抗-HIV检测灰区不合格是该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前6位的原因。因此,采血前开展ALT快速检测能有效降低检测不合格率;可考虑采血前金标法快速检测抗-TP以降低梅毒阳性率;对检测灰区标本进行双孔复试既可以防止弱阳性标本的漏检,又可以避免偶然因素“花板”造成S/CO值异常导致的血液报废;抗-HIV检测试剂特异性提高,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输血安全 艾滋病毒抗体 检测灰区 阳性率
下载PDF
76例器官捐献供体临床维护效果分析
14
作者 钟仕利 陈春燕 +3 位作者 杜欣 牟继双 杨倩 伍正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41-43,70,共4页
目的从重症医学科角度对供体维护手段进行分析,得出供体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总结捐献供体临床维护的治疗经验及效果,为器官捐献供体维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目的从重症医学科角度对供体维护手段进行分析,得出供体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总结捐献供体临床维护的治疗经验及效果,为器官捐献供体维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76例器官捐献供体,收集供体维护治疗方式,包括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肠内及肠外联合营养、血浆置换,同时利用配对t检验对供体治疗前后脏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76例供体的肺、肝脏、肾脏治疗前后进行评估以判定符合捐献的人数,其中肾脏、肝脏治疗前后符合捐献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器官移植供体采取及时有效的脏器维护支持治疗,有利于供体脏器功能恢复,提高供体脏器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供体维护治疗 符合捐献条件 脏器评估 成功率
下载PDF
丙氨酸转移酶初筛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 2015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初筛 献血 合格率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关于制定我国器官捐献移植评价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韦林山 黄海 霍枫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38,共3页
从制定我国器官捐献移植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入手,提出了制定评价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定量性。同时,阐述了评价指标应包括的具体内容:潜在捐献者发现率、转介率、接触家属比率、同意捐献比率、器官... 从制定我国器官捐献移植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入手,提出了制定评价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定量性。同时,阐述了评价指标应包括的具体内容:潜在捐献者发现率、转介率、接触家属比率、同意捐献比率、器官利用率、受者移植存活率以及受者移植后生活质量水平和受者移植费用等。最后,指出了评价标准的执行方法:中国红十字总会主管,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主抓,各参与医疗机构自评和定期上报。以原则为根基,以内容为核心,以方法为抓手,积极推进我国器官捐献移植评价标准向正规化、制度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发现率 转介率 利用率 存活率
下载PDF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晓华 万建华 +2 位作者 周吉霞 李明霞 周丽君 《新疆医学》 2017年第12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献血者的人群特征,为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对2010-2016年间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群按照年龄...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献血者的人群特征,为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对2010-2016年间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群按照年龄、性别、民族、献血方式、献血次数、职业、学历等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筛查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56%(1971/350442),分组统计检出率较高的人群特征依次为农民(1.16%)、少数民族(1.11%)、46~55岁(1.10%)、初次献血(0.88%)、家庭互助献血(0.8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0.84%),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者的人群特征与目前新疆梅毒疫情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应继续加大献血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招募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梅毒螺旋体抗体 阳性率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供卵冻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轶乐 王福珍 +4 位作者 黄凯 金子琪 宋辉 谈雨 曾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4期3481-3486,共6页
目的探讨供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冻融周期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4月至2018年12月431例供卵IVF-ET冻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的一般情况、临床各... 目的探讨供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冻融周期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4月至2018年12月431例供卵IVF-ET冻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的一般情况、临床各项指标、实验室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评估预测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对供卵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1)临床妊娠组女方年龄小于非临床妊娠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高于非临床妊娠组,形成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多于非临床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临床妊娠率(75.00%)显著高于高龄卵巢功能衰退(55.83%,P=0.005)及染色体异常组(56.86%,P=0.021);(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OI(OR=2.065,95%CI=1.026~4.156)、基础FSH值(0R=1.499,95%CI=1.072~1.959)、优质胚胎数(OR=1.449,95%CI=1.072~1.959)、移植胚胎数(OR=2.583,95%CI=1.519~4.391)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对基础FSH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27,95%CI=0.572~0.680,临床截断值为19.28U/L.根据年龄及基础FSH值,进一步分为4组,结果提示,年龄≤40岁、FSH>19U/L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2枚胚胎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均高于移植1枚胚胎(P<0.01).结论POI患者受卯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不孕原因受卵患者.受卵患者移植2枚胚胎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1枚胚胎,但其多胎妊娠率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卵 冷冻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
原文传递
互助无偿献血政策取消对广州市无偿献血情势的影响
19
作者 欧阳剑 何军 +3 位作者 黄晓莹 刘洁文 陈锦艳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全面取消互助献血政策对该市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1)在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收集2016年7月~2019年12月(广州市正式取消互助献血政策日前后42个月)的无偿献(采)血数据,包括献全血和献血小板人次,按"月"... 目的了解广州市全面取消互助献血政策对该市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1)在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收集2016年7月~2019年12月(广州市正式取消互助献血政策日前后42个月)的无偿献(采)血数据,包括献全血和献血小板人次,按"月"做间断时间序列分析;2)随访在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献过血[包括全血和成分血(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其再次献血情况。结果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取消互助献血的政策对献全血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献机采血小板的人次提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2016年全血和血小板献血人次均以自愿献血为主(86.4%和60.8%);互助献血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双试剂)总体比自愿献血高(P<0.01),但是对于献血≥2次者不合格率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无论是互助献血者、自愿献血者或者是混合献血者,在取消互助献血后的再次献血率均比取消互助献血前高(互助:4.7%vs 4.0%,自愿:24.8%vs 9.9%,混合:36.3%vs 28.1%,P<0.01);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在取消互助献血后再次献血率有所降低,但自愿献机采血小板者却有所提升。结论取消互助献血对广州市无偿献血情势没有发生负面影响,相反由于此前本中心为建设自愿无偿献血长效机制采取的各种措施显效,无偿献血人次有所升,临床用血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无偿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 献血人次 再次献血率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丽颜 贝孟辉 +1 位作者 梁映媚 卢晓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36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献血指标、生活方...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36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献血指标、生活方式指标、献血知识了解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持续献血率、成功招募献血志愿者率分别为96.61%、36.44%,高于对照组的43.22%、7.63%(P<0.05);停止献血小板率、全血和血小板间隔献血率分别为1.69%、5.08%,低于对照组的25.42%、27.12%(P<0.05);坚持运动率为78.81%,高于对照组的26.27%(P<0.05);高盐饮食率、高脂饮食率、作息紊乱率、饮酒率、吸烟率分别为5.08%、6.78%、3.39%、12.71%、10.17%,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30.51%、33.90%、16.95%、27.12%、23.73%(P<0.05);献血生理知识、临床作用、采血安全性、献血小板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率分别为92.37%、97.46%、100.00%、24.58%,高于对照组的52.54%、50.85%、34.75%、1.69%(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5.76%,高于对照组的74.58%(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改善献血者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率,促进其积极配合采集血小板,提高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单采血小板 再次献血率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