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品不良反应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梅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类型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发生的ADR 40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类型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发生的ADR 40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时可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四肢抽筋、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血便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ADR。400例ADR中,原发病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慢性病者200例(占50.00%);过敏史不详者305例(占76.25%);均为正常给药剂量,均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均联合用药;ADR发生于用药后>72 h 160例(占40.00%),0.5~72 h内200例(占50.00%),<0.5 h 40例(占10.00%),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均发生于用药后0.5 h内。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ADR发生率也较高,减少其的ADR应从多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品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药物杂质
下载PDF
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范罡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8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莫西沙星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8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绥中县医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扩张症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绥中县医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扩张症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静脉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WBC、CRP、PCT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细菌清除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清除致病菌,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乳酸环丙沙星 支气管扩张症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红霉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雪艳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联合红霉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项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红霉素治疗的38例患儿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联合红霉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项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红霉素治疗的38例患儿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红霉素+PIP/TAZ治疗的45例患儿资料纳入观察组。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8(1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部啰音、咳嗽及发热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L-8、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和对照组的10.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PIP/TAZ联合红霉素治疗可有效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红霉素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炎性指标水平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尚高峰 王炳征 +2 位作者 韩伟波 李静 袁绿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儿科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SSSS住院患... 目的探讨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儿科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SSSS住院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清洁创面褶皱部糜烂皮肤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次/天,治疗7~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基础上采用消毒棉签蘸取康复新液外涂创面后暴露,4次/天,治疗7~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免疫功能(包括CD3^(+)、CD4^(+)和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皮疹消退、尼氏征转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PCT、SAA、CD8^(+)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CRP、PC T、SA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13.3%vs.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SSSS安全性高,能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及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加速皮损愈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儿童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井艳玲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莱西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莱西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细菌清除率、炎性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效果良好,病原菌清除率较高,可降低炎性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急性感染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戴明娟 刘林 刘梦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伴发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0月扬州洪泉医院诊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伴发热86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哌拉... 目的探讨伴发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0月扬州洪泉医院诊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伴发热86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再加地塞米松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35%(41/43),较对照组的79.07%(34/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发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结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可靠,症状改善效果较好且可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发热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地塞米松 炎性因子水平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硕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实施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方便选取的该院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 目的探究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实施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方便选取的该院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χ^2=4.043,P<0.05);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11.800、3.77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9.117、11.090、42.61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和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05)。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实施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可加速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效果较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发热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地塞米松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研究
9
作者 石岩 陈煦 刘江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1)。对照组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1)。对照组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统计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指标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菌清除率87.50%(28/3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CAP患者,效果理想,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病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波 《大医生》 2019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症状患者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症状的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症状患者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症状的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温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及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症状患者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地塞米松 社会获得性肺炎 发热
下载PDF
胸腺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60岁以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春晓 于永敏 张士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60岁以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AECB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60岁以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AECB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呼气流量峰值(PEF)]、脑利钠肽N端前体肽(NT-proBN)、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6.92%(30/39)(P<0.05);观察组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FEV1、FVC、MMEF、P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CT、CRP、TNF-α、IL-6、IL-8炎性因子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60岁以上AECB患者,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强化患者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生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兵 孟凌 +1 位作者 王婷婷 孙兵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6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n=40)和治疗组(n=43)。常规组采...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n=40)和治疗组(n=43)。常规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11(IL-11)、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成能力(血小板计数、CD61阳性网织血小板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常规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3、IL-11、T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CD61阳性网织血小板比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减少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及血栓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莫西沙星 重症肺炎 血小板生成能力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沂蒙 陈海清 贺小花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4期116-119,124,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兰陵县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兰陵县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复常时间(2.63±1.03)d、咯痰消失时间(4.55±1.27)d、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4.74±1.36)d、住院时间(6.24±1.02)d均短于对照组(t=4.330、5.688、5.638、10.310,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_(1)、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6、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治疗中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疗效确切,利于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恢复以及炎性反应的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乳酸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益平 伍国生 《药品评价》 CAS 2020年第19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清除率
下载PDF
为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效果
15
作者 章秀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为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为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儿使用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气促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及憋喘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气促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及憋喘症状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为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支气管肺炎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高学美 刘茂花 《医药前沿》 2022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啰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热毒宁注射液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儿童支气管肺炎
下载PDF
改良药物调配法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晓霞 刘美兰 邢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药物调配法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500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采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调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调配方法(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组采用改良药物调配方法,包括负压溶解法、... 目的探讨改良药物调配法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500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采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调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调配方法(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组采用改良药物调配方法,包括负压溶解法、药物预处理溶解法、增加溶媒溶解法、振荡器溶解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药物有效含量、不溶性微粒数量,统计药物调配时间,比较合格率。结果实验组负压溶解法(7.13±1.22)min、药物预处理溶解法(7.02±1.34)min、增加溶媒溶解法(6.24±1.20)min、振荡器溶解法(5.16±0.69)min,药物调配时间短于对照组(11.68±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负压溶解法[(45.45±7.67)粒·mL^(-1)、(26.58±3.02)粒·mL^(-1)、(8.12±1.47)粒·mL^(-1)、(1.43±0.55)粒·mL^(-1)、(2.19±0.75)粒·mL^(-1)、(3.43±0.88)粒·mL^(-1)]、药物预处理溶解法[(44.16±6.98)粒·mL^(-1)、(25.66±3.19)粒·mL^(-1)、(8.08±1.45)粒·mL^(-1)、(1.36±0.48)粒·mL^(-1)、(1.98±0.67)粒·mL^(-1)、(3.12±0.82)粒·mL^(-1)]、增加溶媒溶解法[(44.05±6.86)粒·mL^(-1)、(25.47±3.23)粒·mL^(-1)、(6.14±1.28)粒·mL^(-1)、(1.45±0.46)粒·mL^(-1)、(2.07±0.71)粒·mL^(-1)、(3.25±0.83)粒·mL^(-1)]、振荡器溶解法[(44.28±7.23)粒·mL^(-1)、(26.05±3.11)粒·mL^(-1)、(0.99±0.42)粒·mL^(-1)、(1.42±0.50)粒·mL^(-1)、(2.06±0.68)粒·mL^(-1)、(3.48±0.85)粒·mL^(-1)]加入溶媒后2、4、6、8、10、15 min不溶性微粒数量均较对照组[(50.20±8.19)粒·mL^(-1)、(38.67±6.54)粒·mL^(-1)、(26.23±4.71)粒·mL^(-1)、(18.31±3.57)粒·mL^(-1)、(13.22±2.34)粒·mL^(-1)、(6.56±1.25)粒·mL^(-1)]少(均P<0.05);实验组负压溶解法[(64.53±1.77)%、(82.42±1.13)%、(91.65±0.76)%、(99.62±0.16)%、(99.51±0.22)%、(99.17±0.30)%]、药物预处理溶解法[(65.04±1.82)%、(82.79±1.36)%、(93.68±0.7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负压溶解法 药物预处理溶解法 增加溶媒溶解法 振荡器溶解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水华 覃静如 +1 位作者 郭超 杨斌 《医学信息》 2022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目的总结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判断该药导致的药物热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1月-2020年12月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系统接收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 目的总结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判断该药导致的药物热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1月-2020年12月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系统接收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筛选,收集符合条件的27例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热程度和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转归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0岁21例(77.78%),体温≥38.5℃25例(92.59%),发热时无伴随症状15例(55.56%),伴随畏寒、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12例(44.44%);药物热主要发生于用药5~16 d、累积剂量大于72 g时;停药后,患者体温基本在36 h内降至正常值;发生药物热时,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前下降。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的药物热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排除疾病本身引起外,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当其抗感染治疗好转时再次出现体温升高,应结合患者发热时间、用药时间、累积剂量、实验室生化指标等因素的综合评估,注意排查药物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物热 畏寒 寒战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全身肌肉震颤伴麻木感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 颜慧兰 +1 位作者 隋晓娜 宋霜霜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621-624,共4页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用于全身和(或)局部感染,包括软组织感染、细菌性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多重细菌感染,可疑感染部位存在的各种细菌感染,为烧伤与创面治疗常用抗炎药物,其不良反应常见有皮肤反应、胃肠道症状及过敏反应,而...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用于全身和(或)局部感染,包括软组织感染、细菌性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多重细菌感染,可疑感染部位存在的各种细菌感染,为烧伤与创面治疗常用抗炎药物,其不良反应常见有皮肤反应、胃肠道症状及过敏反应,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或麻木等则极为罕见。结合该例病历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全身肌肉震颤伴麻木感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同时提高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肌肉震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吴滨 赵荣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1-293,300,共4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每次4.5 g,bid,静脉滴注;...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每次4.5 g,bi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每次5 mg,q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 d。2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27/28例)和78.57%(22/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温分别为(37.35±1.63),(38.42±1.72)℃;TNF-α分别为(90.56±12.76),(125.25±16.45)pg·mL^(-1);IL-6分别为(42.56±3.22),(74.79±4.73)pg·mL^(-1);IL-10分别为(19.76±0.35),(36.35±1.64)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腹泻、头晕,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头晕、注射部位疼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地塞米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发热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